天心茶樓

鸞音重現

玄幻小說 新封神系列第二部 《天心茶樓》 作者:鸞音重現 大羅金仙重返世間,塵世茶樓貫通三界。 本書接續《魁光帶甲》 玄幻小說 新封神系列第一部 魁光傳送門 蘋果咬一口: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5%A4%A9%E5%BF%83%E8%8C%B6%E6%A8%93/id1626709095 天運時輪運轉,他的命運將隨之改變,歷經五十億年反覆輪迴,面對天界之門,李方明穿梭陰陽、人間,歷經覺醒靈性、重拾"魁光"之後,藉由因緣合和實證明悟,方可一步步回歸大羅。 神人之間的距離僅在一念間,跨越一念的距離,卻需要堅持一生去行持。 塵世茶樓喚天心,貫通三界,是大羅金仙重返世間的擺渡口,日日夜夜,明悟實證回歸的故事一篇又一篇,往來茶樓的人們口耳相傳、記錄了下來~~~ 翹首企盼,一日你我的傳奇亦能在茶樓傳頌著~~~ Google撥客:https://podcasts.google.com/feed/aHR0cHM6Ly9vcGVuLmZpcnN0b3J5Lm1lL3Jzcy91c2VyL2NsMDNuNHRreDJwNjgwODUyZDlqdTJ4bTI=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24. 第24章 修行

    2023/03/05

    24. 第24章 修行

    第24章 修行 在世間追求靈性的提升,就是“修行”,欲求靈性彰顯,必要德性具足,有德自然有福,故而不求改善生活,生活也會自然改善,絕無生存之憂,縱覽古之聖賢一生軌跡,便知此言非虛;現今人只為生活而生活,一味追求福分,不求德性,故而靈性難以彰顯,所謂的美好生活,只是鏡花水月,雖得一時享受之樂,但是矛盾頻現、煩惱不斷,難有清淨一日。相傳有雲:“天人轉生,原為歷劫而來”,所謂“劫”字,可理解為命運的“命”字,是人生必要經歷的種種過程,萬靈降生地冥星最初,靈性原本清淨,無因果牽纏,經歷一生過程,清者回歸原始來處之天界,但是濁者,產生不良思維,難以符合回歸條件,如此就只能留在地冥星不斷繁衍,如此又經過一世一世不斷累積,又為自己來生寫好腳本,在地冥星誕生64億年來,早已不知輪回了多少次,故而恩怨情仇彼此牽纏,難有清償之一日;唯有進入“修行”之後,方能得知其中來龍去脈,明白自己從何處來,又要往何處去,當今怎麼做才是正確,上天回歸的要求又是如何,如此才能在“命”之過程中,通過修整改變,轉“運”走向上升的光明大道。 李方明今日早起,忽生感慨,有上述所思,明白不論外境如何變化,時局是好是壞,對每個人來說,作用都是一樣,就是一面映射自身的鏡子,可以讓自己看到自身的不足欠缺,就算當今亂世初現,也是如此,對於生活條件差異,是每個人累世累積而定,而上天有好生之德,就算一生再窮困潦倒,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必然在危難時刻存有一線生機,只要心存善念,必然能渡過難關。亂世因所有人共業累積形成,科技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導致其中生存的無數生靈受難,過度殘殺萬物,滿足口腹之欲,和戰禍爭端造成的人口大量消亡,其中含冤怨死去的萬靈,心有不甘,產生的不良氣場,一直圍繞在地冥星空間,至今已是黑氣彌漫,形成的不良磁場,又反過來作用于人心,導致人心異變,讓生活環境趨向惡劣,故而,當今更要有進入修持的決心,如此才能保障生活少受影響。 李方明又想到,進入修行最重要的不是“慧根”,而是“會跟”,拿自己來說,若不是跟著禪師,肯定還是和一般人一樣,不斷追求外物且不擇手段,絕不會進入修行的,而一直跟著禪師,也是因為禪師言出法隨,一言一行相互印證,起先只是感到親切可信,現在越來越感到禪師榜樣的力量,和禪師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成為啟發自己智慧的基石,當時藍星州也有很多所謂“名師”,在富麗堂皇的傳道場所中,有成千上萬的信徒,但是每當看到這些“名師”,總是讓自己難有信服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就是因為他們只會說,卻做不到,故而難以讓自己生起跟隨之心;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般名師所說的只是世俗道理,雖然有新穎角度來表述,但是對聽者來說,因為周遭環境、生活條件不同,很難適用於自己,所以產生聽的時候覺得有道理,但是回家用不了,所以久而久之,就不願聽這些所謂的大師講課了。對於大道系列叢書,通過禪師傳音的方式,將諸天仙佛高真成道經歷下化世間,其中講述天地運轉真實義,是放諸四海皆准的真理,掌握所學規律,不論任何生活條件下,皆能適用,真是學一次用一生,自己就是因為學習這些真理,才能很快形成累積,若是像以前一樣,只是學習世俗道理,必定是每換一個環境,就要學一次規則,無法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功效,必然難有累積實效。 修行也是“身心靈”一起修行,“身”狹義指健康,廣義指生存中的一切正向行為,“心”指人的思想觀念、情緒變化,影射意志人的智慧,“靈”是人的靈魂,也稱為自性本體,身、心之間,是由思想產生行動,由行動驗證思想、提升思想,彼此交互提升的關係,而心、靈之間,靈是心的本體、心是靈的應用,若是不能覺察自性本體的存在,自然是放任心之作為,就會妄想叢生,情緒容易受外境變化影響產生波動,難有停息一刻,只有學習唯識學理諦,明白思維變化過程,掌握中道原則,讓心的變化不逾矩,才能彰顯自性本體的作用,故而,身心靈之間,正是通過思想、行為的交互提升,從而淨化靈性,達至靈性彰顯,三者關聯,缺一不可;若只是執於其中一個方面,必然會偏向一端,並非真修實行者的應行之路,簡單點說,所學道理就要能用在日常生活中,依照真理,通過行為回饋,不斷修正思想,如此不斷反復,就是每個人的提升大道。 當代修行,因為學習資源太多,讓人很難分別其中何為沙礫、何為珍珠,這是因為當今上蒼開啟“萬教齊發、各度有緣”的天時所致,對每個人來說,累世所修的經歷,就會決定今生學習什麼,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必要放下心中執念,去掉最高最大最上的思維,才能在當今時局中,博才百家之長,找到真正的回歸寶典,否則也只是一直局限在自己的執念中,白白浪費了當今的大好機緣。不論千門萬法,每個人身體硬體條件都是一樣,都是由思維產生行動的過程,同時引動世間一切的因果牽纏;對於掌握思維變化、因緣果報應化的規律,是每個人的首要課程,故而唯識學理,尤其是禪師下化的新唯識學,是當今所有人修行入門的必修課,也只有通徹了思維和因果之間的關聯,就自然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 想到這裡,李方明又想到一件很關鍵的事,就是修行也有起點,禪師及所代言的諸天仙佛,正是當代引領人們回歸的導師,道是天地運轉的真實義,但是以人來說,身在其中,很難察覺道的存在和運轉規律,必要有親身體證的人,才能通過講述經歷、傳承智慧,再讓學生按此體證,變成自己的智慧,故而這些導師才是回歸無極天界的關鍵,“尊師重道”,這個詞從腦海中跳了出來,李方明默默向南行了三拜九叩大禮,結束了今天的冥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8 分鐘
  2. 23. 第23章 亂世

    2023/03/05

    23. 第23章 亂世

    第23章 亂世   時代前行,社會發展,演繹一門很有深度的課程,若不花費精力學習,往往難以領悟其中真味,但是若沒有道學基礎,只是以自己見解參悟,也看不到其中隱含的規則。李方明道學入門之後,再以新的眼光,重新審視世間變化,很快便透過層層迷霧,看清了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脈搏,當今社會表面看似穩定,實際已經入於紛亂時局之中,人心分化,趨於兩極,早已忘記人類命運一體,需要彼此扶持、共同成長的基本,形成不同層面不同形式的兩相對立,並由此衍生出不同的大型集團,站在各自不同立場,按照不同目標前行,彼此之間難有合力,只為爭奪利益,忙的不亦樂乎,更由自身利益引發衝突,甚至還有武力威脅和局部戰爭,生活在爭執旋渦中的一般民眾,更是苦不堪言、求出無門,對於生活在安定地域的人來說,也處於兩極分化狀態,富裕的人,往往因為物質享受而喪失人生目標,成天沉迷於對自己物欲的追求中,認為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難有停歇的一刻,而貧窮的人,則忙於日常三餐溫飽,難有反思自我的時間,更遑論設立人生目標了,只想著如何解決生存困境,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渾渾噩噩渡過每一天,少有人能夠在日常迴圈中停下腳步,看一看自己的前進方向,想一想為何要這樣,只是過一天算一天。   當下的不良社會環境,究其根源,雖有人智方面原因,但是天時運行卻是根本,李方明默運神通,知在三十多年前,天運甲子年時,上天開啟了因果大清算,清償自上次封神以來,至百年前時期,一共累積了兩千多年的因果業力,三年前,又開啟了清算百年前至今的因果清算,故而因果業力的討報加速了16倍,以往可以累世償還的業力,現在必須集中清償,就讓人們感到難以支撐了,此種情形被國外則稱為“末日審判”;又為何要打破原有因果業力償還的規則呢?是因為當今進入科技時代,但是被過去的業力糾纏拉扯,導致彼此侵害不休,人心沉淪,難有正向發展,故而上蒼開啟因果大清算,徹底釋放業力,好讓地冥星空間生存萬靈,可以放下擔子輕裝前行,創造一個清淨的生存空間。 處於此種時空中的萬靈,都會感覺過得很不容易,如同借了長期貸款,若是分期償還,就能勉強支撐,但是要求所有人一次償清所有債務時,對每個人來說,都沒有周轉的空間了,必要拿出所有儲備償還貸款,生活品質降低不說,有些福報較淺的人,就更是苦不堪言了;面對當下困境,每個人正是應該反觀內心,認識到相互對待的錯誤,走向彼此扶持、共同成長,如此才能化消共業,一起走出困境,難有人能獨善其身;但是由於當下認知水準的欠缺,人們反而更加激化了兩相對待,不論世界層面、國家層面、社會層面,乃至不同區域、不同行業職業、甚至家庭之中,各種矛盾都大大激化了,此種正是不同業力爆發的表現,若是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欠缺,而有所改變,也只有硬抗各種困阻,等到業力徹底完消之後,各種矛盾才能有所緩和,當然,若能及時改變思想,建立平等互敬、相互扶持的觀念,那麼各種障礙呈現時,必能及時轉化,甚且還能讓自己有所受益。 如此天運時局,人類生存空間中必然更加兩極分化,好的更好、壞的更壞,讓每個人對兩種結果,都能有清晰的認識,如此才能深刻反思自己作為是否得宜,走向自我改變的道路;同時,諸多修羅界高等生靈,也會降臨人間,化身為此次的考官,他們的任務就是增添層層阻力,檢驗人心是自性體現,真正向上,還是沉迷於物欲享受,難有清明一刻,若是能夠彰顯自性本體,才能逐漸脫離外境人事物的影響,只有自己做自己主人,才能在亂世走向平順生活,反之隨波逐流,只能受制於環境,難有脫困之日。當前時局,這些亂象多表現為“說一套做一套”,讓人產生迷惑,分不清究竟如何做才是正確,例如征信,有權勢的人可以不遵守、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只是要求一般人按照此種施行,若有不良記錄還要連累子孫三代,此種正是修羅考官出的考題,當面對種種逃避誠信卻能一直享受,自己卻不得不違心說假話、營造假誠信的現象,是否自己也會受到不良影響,這是一考對於“信”的理解程度,二考對“信”能否堅持如一,若是不受外境影響,真實做到誠信待人待事,堅持一生,就算通過考驗,否則同流合污,就是被考倒了,在考核中,自身生活條件也會起伏變化,化消個人的不良業力累積,也會增加考核難度。 李方明覺得,當今亂世時局已定,人人難以脫離困境,只有坦然面對內心,從容面對變化,從逆境中發現自己不足欠缺,不斷改進提升,才能由橫逆困阻中受益,改善自己的生活,在此時空中,若能做個觀測者最好,既能受益,又不用承擔任何風險,但是既然身在局中,必然人人難免,故而只能退一步,做到若即若離即可,最大程度避免不良後果,自己做自己主人,對外境一切變化,必要追根問底,搞清楚來龍去脈,如此自然知道應該從何入手、如何作為,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從,否則掉入陷阱,沒人會為自己承擔一絲一毫責任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7 分鐘
  3. 22. 第22章 階段

    2023/03/05

    22. 第22章 階段

    第22章 階段   實相世界發展必有先後,先後過程由不同階段組成,只有知曉其中來龍去脈,才更有信心堅定修道,突破地冥星引力,回歸宇宙虛空,李方明外出念頭一動,他的命運軌跡就開始轉向,自身靈魂向外釋放磁場,已經吸引與此相關的一切因緣,正是“一念動三千大千世界皆知”,負責教導李方明的虛空上人早已知曉,暗歎一聲,自言自語道:“好自為之吧!”李方明的修仙之旅,此時由學習累積知識階段,轉入體證現實階段,他自己還不知道,周遭人事物即將發生大的轉變。 這天早起之後,李方明打開手機,聊天軟體彈出一條資訊,發送人是馮夢龍,這是他二十年前的朋友,李方明來到南天市八德山后,除前兩年回去探望父母時,和馮夢龍小聚過一次,就再沒有聯繫過了,點開聊天資訊,才知道馮夢龍也到了南天市,約李方明一起吃飯,他們約定好晚上在南天市內,一家經營藍星州特色菜品的食府見面;見面後,馮夢龍依舊高高大大,一臉朝氣,感覺還是和以前一樣充滿活力,雙方坐定後,不免又聊起以前經歷,說起以前製作視頻時,馮夢龍為一段音訊軌道和視頻畫面只差一幀位置而爭執的事情,懷念之情油然而生,真是一段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回憶啊,李方明也很欣賞這位做事認真的朋友!此次馮夢龍找李方明,除了很久不見想見一面外,還想看看老朋友能否合作幹事業,馮夢龍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才發現人心多變,能夠長久合作的人實在不多,還是老朋友才叫自己放心啊,這次見到李方明由技術轉到文化行業,雖然很吃驚,但是通過言談舉止,也讓他更放心了,便提出自己進軍電影行業的計畫,邀請李方明參與進來;李方明委婉拒絕了邀請,說明自己在文化行業的發展,已經用盡了全部時間,沒有多餘精力參與其他項目,但是自己可以為馮夢龍拍攝電影,提供文化素材,並將自己作品發給馮夢龍,讓他看看能不能用的上;馮夢龍看到手中正式出版的書籍,和其他幾冊充滿文化氣息的專題課程,也很是感慨,看來大家都沒有閑著啊,他大致翻了一下,看到很多內容以前都沒有接觸過,但是題材新穎,邏輯感強,很適合製作短視頻,用於自媒體的運營,便與李方明先敲定合作,準備製作一二期短視頻,看看效果再說下一步發展。 吃完飯快走的時候,馮夢龍又提起如何其他大洲的事情,建議李方明有空可以拓寬眼界,看看其他大洲的事物發展,中北二洲是帝制制度,資訊封閉,人們僅能查閱到本國資訊,很難看到其他三洲的動態,其他三洲施行民主制度,彼此資訊共用,交流十分便利,還能看到很多中北兩洲自己人看不到的事情;李方明覺得中土節目只提好事,隱瞞真相,故而十多年來,已經很少看國內新聞了,對此提議也很感興趣,表示願意試試,便與馮夢龍約好時間,改天請他到茶樓小坐,幫助安裝網路軟體,教一下如何使用。雙方告別後,李方明對此事並未放在心上,沒想到,這卻是他入世修行的起點,通過全面瞭解世界發展,通曉社會發展的來龍去脈,也許這也是上天借助人與人的交互,進行賦能的過程,週末,馮夢龍來到天心茶樓,參觀之後,為李方明電腦安裝了“雲界”軟體,並親身演示了登錄過程,講解了流覽技巧,李方明是電腦技術出身,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送別馮夢龍之後,便開始了他的“跨界”之旅。 天心茶樓運作有一些師兄師姐在旁協助,李方明白天打理接待,晚上時間全用在網路上,以往他覺得世界各地發展大同小異,但是幾個月過去,讓他對社會發展的認知,產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覺得不同政體也像生命一般,各有各的生長過程和表現形式,一個政體下生活的人們,雖然個人思想獨立,但是都會受到不同政體的薰染,從而具備類似的群體意識,若是站在地冥星之外來看這些不同政體,就像一個個由無數人形成的巨大生命體,也有美醜良惡的區別。中土和北方兩大洲,屬於帝制制度,言論施行管制,思想較為封閉固化,人們往往因循守舊,一個命令一個行為,難有創新,這裡很多所謂的高科技產品,是仿製改裝後,複製量產,實質僅是低端製造,故而產品很難具備吸引力,只能廉價傾銷到更閉塞落後的地區,在文化創作領域,更是形式單一內容貧乏,文學、小說、電視劇、電影中,多是以歌功誦德為主,宣揚自身生活品質最高,人民道德素質優秀,其他作品,多為隔岸觀火,極力宣揚他國天災人禍,引導人們覺得只有本國才是宜居之地。 沒有關注實事之時,李方明以為如此現狀,只是新聞業者的無腦操作,現在看到不同國家生活情況,其中反差如此之大,才明白一切只是人為操作,害怕人們知道外界資訊,就能看到自己的缺點不足,造成不良影響,故而認為製造虛假資訊,極力渲染極端情景,藉此阻斷真實資訊的傳播,妨礙人們自主認知的成長,強制營造出一種蒙昧環境;對於所謂國外環境,也並非全如自己以前認知的民主,都是被一些超級財閥控制操縱,前臺選舉出一些演員,按著不同腳本演出,不論任何一方登頂,都會按著幕後計畫,一步一步執行,但是,因為有合理的保障制度,一般人的教育、醫療、養老、工作等,都有較為公平的環境,每個人的創造力,也都有發揮的空間和助力,故而,當代最新的科學研究,尤其是民生技術製造領域的創新,都是來自東、南、西三個大洲。 漸漸的,李方明結合歷史,發覺世界發展有一條隱形的軌跡,就像有早已制定好的劇本,其中的劇情發展,也是黑白交錯,形成鮮明對比,每個發展階段,都會有一個主題,期間一切都會圍繞這個主題來發展,如此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整體發展是由白到黑、再由黑到白的過程,以此往復,不斷交替;此種發展過程,是所有人人心所向,而形成的合力,所謂控制,只能因勢利導,不是個別人可以強加轉向的;而每個人身在其中,若是隨波逐流,多是被同化而不自知,很難有改變的力量,唯有進入修持,明白如何秉持正道觀念,才能不被外境變化牽引,而做出違背本性的事情。 現今世界時局大變,亂世初現徵兆,很多前所未聞“違背倫理、違背人性”的事情,被報導出來,各種天災也是頻頻發生,都是對未來劫難的預警,若是此時還是依照自己的不良習性秉性做事,沒有道德觀念的提升,那麼在未來就很難有轉圜空間,只剩親身償受一條路了;所謂外境變化和內在修持,是一體兩面的關係,外境變化是人類共業累積形成,也只能是由所有人共同承當來化消,但是每個人都可以藉由這些外境變化過程,看到自身的不足欠缺,而有改變契機,故而,亂世不可怕,怕的是自己不知悔改,一味錯下去而不自知,如此就只能隨著世界變化循環往復,讓自己一直沉淪下去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9 分鐘
  4. 21. 第21章 瓶頸

    2023/03/05

    21. 第21章 瓶頸

    第21章 瓶頸 李方明清早來樓頂看風景,忽然想到離陸榮華上次來,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了,因平日忙於事物,一直沒到察覺,又到日常坐功的時間,李方明回到靜室,調整呼吸,進入練功狀態,靈體進入多維空間,不一時,燃燈古佛親臨,李方明見禮後,古佛告知陸榮華一事已,李方明有些不解之處,便問到:“恩師,只是陸榮華自己好學,我感覺沒有教什麼。”古佛說:“所謂燃點心燈、薪火相傳,並不是非要做些什麼,就像點燃蠟燭即可,而不是將人捆綁置於火上來烤,每個人自性本自具足,只是被世間垢穢觀念迷障,欠缺光明展現,只需刺破一個小口,讓自性光明透出,人若能看到一次自性光明,自然就有了依循前進的方向,最終自可彰顯清淨自性。”李方明此時方才領悟,所謂教,只不過是根據學生特點,導引讓他自己看到自性光明所在,若是根性具足,自然就會向著光明前進了,於是拜謝燃燈古佛,感恩慈悲開示,燃燈古佛:“此事已了,日後你需關注入世方面事物,世間將有大變,我去矣。”李方明行禮拜別恩師,練功完畢,就去前臺準備接待工作。 正在打掃之時,陸榮華進門了,李方明看到她臉上呈現一種發自內心的笑意,突然就明白了古佛恩師剛才所說的話,真是感歎萬分啊!陸榮華問好後,幫李方明一起收拾起來,邊做邊聊,原來近期她要去南北交匯的大都市“申城”實習,可能很久都不能來茶樓了,最近她感覺思想好像突破了一種屏障,以前學是學的快,但是總感覺差點什麼,最近一個月,好像有一種所學知識全部串聯起來的感覺,而且能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運用所學,感到看到了一個不同的世界,自己做法看似沒有改變,但是自己的角度立場已經完全不同了;李方明對此也很有感觸,在鼓勵她堅持的同時,也勉勵她對天書學習不要放鬆,在去大都市的實習中,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也邀請她有空常回來看看。陸榮華說:“好的,現在才明白以前師兄說的話,我會努力的。”李方明:“保重。”看著陸榮華漸去的背影,李方明好像看到了另一個自己,正走向通往試煉的道路上。 白天過去,夜晚來臨,茶樓眾人散去,李方明一人坐在茶台前,突然,腦海中蹦出“瓶頸”兩個字,對此又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社會運轉是由不同事物鏈組成,每種事物鏈中,都有不同的層次,每個層次之間都有間隔,一個人進入事物鏈中,一般都是從底層開始摸索,熟悉一個層次之後,才能發現更高層次的入口,這個入口就是不同層次交匯融合的地方,對於理解能力強的人,就容易通過,一些人會停留一段時間後,才能領悟通過,更多的人,則可能一輩子就會停留在一個層次中,工作生活直到退休,這個入口就是一種“瓶頸”,不同人生時期,所面臨的瓶頸都有所不同;修持中也是如此,所修法門一般也有很多層次,只不過這裡叫法不同,有叫做次第、步驟等,是修持的人必要經歷的過程,今天燃燈古佛所講的,並非是指一般的瓶頸,而是貫通修持起點和終點的“瓶頸”,修持為的是“明心見性、開悟證果”,而燃點心燈意指見性,見到性光之後,人生目標確定,只需沿此道路一直前進即可,這條道路看似簡單,但是能依此前進的人很少,因為很難明白什麼才是“性光”,按此前進考磨更多力度更大,所以能堅志走下去的人就很少了,這也是所謂“漸悟、頓悟”的區別所在,好比蓄水池蓄水一樣,一般人只有一個入水口,一個池子接滿,再接另一個池子,有人則是所有池子都有入水口,可以一起接水,此種兩者只是時間上的差別,結果並無不同,所以既有六祖聞聲悟道的故事,也有靜待花開的傳說;對於突破這些所謂的瓶頸,有良師益友教導、分享經驗,就可以提前有所準備,在面對之時有所借鑒,比較容易通過,若是自己摸索,往往會多次碰壁,才能累積到足夠的經驗,但是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知識儲備和內化智慧的過程,外人絲毫無法替代,就算仙佛親臨,也只是指出自己不足欠缺之處,若要改正,還是自己要切實下功夫,才能有實效。 李方明想到自己,這些年一直深入道學,只是局限在茶樓的小圈子裡,很久沒有去外面看看了,可能這就是自己現在的瓶頸吧,所以古佛恩師才讓自己關注入世方面,此時,腦海中突然顯現出他從蓬萊坐飛機回藍星州時,看到的場景,只見天地之間黑氣彌漫,白氣若隱若現,地冥星五大洲,數百個國度,幾乎所有國度都被黑氣覆蓋,同時,他也想起了當初自己想要幫助身處黑暗世界的人們,儘早離苦的願望,不由心頭一動,知道是該面對外面世界的時候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6 分鐘
  5. 20. 第20章 慣性

    2023/03/05

    20. 第20章 慣性

    第20章 慣性   陸榮華在皈依之後,更是把茶樓當做家,週末都會來這裡做義工,參加茶樓舉辦的各種講座,一天課程結束後,她叫住李方明,問道:“師兄,最近學習中,我感覺有些迷茫,天書所講內容面太廣了,現在有點迷糊,更不知道如何才能用於日常生活中。”李方明也曾經歷過此種困境,明白問題癥結點所在,便邀請她到會客室細聊。 李方明說:“師姐是學天體物理學的,知道慣性吧?”陸榮華說:“知道,這和道學有關係嗎?”李方明說:“有一個物體,要麼靜止,要麼保持勻速運動,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改變當前狀態。”陸榮華有些疑惑,這只是個簡單的常識,和自己有關嗎?但聽李方明繼續說:“在虛空中沒有阻力,物體會保持現有狀態,直到有外力作用,才會有所變化,在地冥星上,是因為有重力、阻力的作用,才會影響物體的運動狀態,歸於向下和靜止;而對人來說,思想過程亦是如此,思維一般會保持在停止、或朝一個方向發散,直到遇到阻力,才會產生轉變契機,但是一般人往往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過程,也不知道阻力從哪裡來,只是不斷延續同樣的狀態,直到人生終了。”李方明看到陸榮華精神越發集中了,好像明白了一些,於是喝了一口茶,給她一些時間思考,才接著說:“這是我自己在修行過程中的一些感悟,首先要明白思想的運行規律,看到其中慣性的存在,才能保持好的,修整壞的,讓自己沿著回歸大道的方向前行。”陸榮華此時恍然,說道:“師兄說的是,首先是要明白自身定位和運行狀態,如此才能適時調整、保持正確的方向,就像星球雖然也是一種慣性運動,但是彼此之間又因相互作用,而形成不同的運行軌道,所謂‘道’,可能就是人生運行的軌道,必要符合世界運行的規律,是這個意思吧?”李方明點點頭,陸榮華接著說:“我有些明白了,如何將天書所學用於日常,關鍵還在自己,從覺察自己心態開始,書中講述的知識,好比一條條星球運轉的軌道,將世間萬物都串聯起來,自己即像其中一個星球,即可以隨順命運軌道運行,也可以化作一刻流星,衝破當前宇宙的束縛,到達更高層級,更可以回歸到本來降生處的無極世界。” 李方明說:“師姐比喻真是精妙,令人耳目一新啊!所謂修行,即是用仙佛所傳真諦,對照自己思想,覺察其中種種慣性思維,將其中不良部分進行修正,讓其進入正軌而行,不必非要經歷人生坎坷、生離死別,才去看到思維中的不足欠缺所在,試看周遭人們的種種過程,每日一迴圈、每週一迴圈,至每年一迴圈、一生一迴圈,其實都可以看做一種慣性運動,若無外力作用,總會保持著原有的狀態,很難向好的方向進行轉變,唯有遇到矛盾、障礙或是重大事件時,遭逢重大意外,人們才會有反思自我行為的動力,但是此時,一般人也是大多找外境、他人的過錯,很少內觀自省自身的問題所在,故而對此種思維慣性,即是人之常態,是每個人自然以為的‘正確’,所以也就少有改變的念頭了。”陸榮華說:“師兄,若是有分歧之時,難道他人就沒有錯了嗎?”李方明說:“不是說他人就沒有問題了,而是在雙方有分歧的時候,必要先反觀自身,發現自身的不足欠缺,自身率先改正,帶動對方向好的方向轉化,若是雙方都認為自己沒有錯,是對方的過失,那麼爭執不可避免,此時唯有強勢一方以力服人,難有圓滿的解決方案,世間諸多事往往也是如此過程,但是站在修行者角度,必然要明白更深層次原理,學會轉換角度,明白對方所思所想,掌握全面,如此才能發現更佳的解決方案,在問題激化的當下,若想緩和矛盾、如順解決,只能由境界高的一方率先理解包容,才能圓滿處理事物,若是雙方都已達到圓融境界,此時必然相互理解,能配合實施,也就沒有問題了。”陸榮華說:“明白了,並不是有沒有問題的問題,而是在解決問題時,彼此都要轉換角度、理解對方看法,才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就算無法合作時,也不會造成不良糾紛。”李方明說:“就是這樣,人世間各種問題很多,矛盾時時爆發,不僅人與人之間,其實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若是僅執於自身利益,不顧對方想法,自然無法妥善解決問題咯,其實只需多想一下對方,一般都會有比較圓滿、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法。” 陸榮華說:“師兄,我大致聽明白了,學習天書不僅是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是要能用於解決日常問題,入手點就是反省自己的習性秉性,自己思想中有很多固化的觀念,其中有好有壞,首先就是要先覺察自己起心動念的過程,發覺其中是否有所不足欠缺,只有發覺之後,才有辦法進行修正,也只有具備了此種改變思想的能力,才能在遇到矛盾時,可以轉變到對方角度,也會防患於未然,讓自己少遇各種困境麻煩,不知我理解的對不對?”李方明說:“就是如此,只要能夠不斷改進,未來人生的軌跡必然朝向光明,學習天書任何一章節,理論和實踐都是一體的,只有學以致用,才有實效,既然師姐已經看過很多冊了,那麼敢問師姐是否有所實用呢?若是沒有的話,那麼可以從所遇問題入手,進入深入分析,由此看到自身欠缺不足,進行改正,是為修行第一步啊!”陸榮華說:“真是感謝師兄,我終於明白自己的問題了,目前遇到的各種問題,只是延續以前的處事方法,並沒有用到天書所學,更沒有反觀自己究竟有沒有問題,一直在看對方的問題,一直在找環境的原因,還以為自己寬宏大量呢,這就是自己問題的結點,今日所獲匪淺,再次感謝師兄了。”李方明由衷感歎,能看到陸榮華的根性光明,問題一點就透,下面就看能否真正落實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7 分鐘
  6. 19. 第19章 皈依

    2023/03/05

    19. 第19章 皈依

    第19章 皈依   這一日是農曆十五,天晴無雲,陸榮華穿著整潔肅穆,跟著李方明來到天心茶樓中的佛堂,禮拜之後,坐在佛像前的凳子上,由李方明主持皈依儀式。李方明先是圍繞著陸榮華走動,手掐各種訣印,待能量運轉圓全之後,先用手指虛點陸榮華眉心,再轉到身體前後,虛按前心後背,此過程大約不到1分鐘,就完成了,然後問陸榮華是否有常帶在身邊的物品,陸榮華取下一串紅珊瑚手鏈,放在旁邊的託盤裡,李方明用手罩在手串之上,片刻之後,一道紫光自天外落下,順著李方明天靈而入,自手而出,注入手鏈之中,完成加持後,他又將手鏈交給陸榮華。 完成皈依儀式後,二人來到樓頂平臺坐定,李方明先將37到40冊大道系列交給陸榮華,鄭重的說:“今日是燃燈古佛親降,為師姐授記,這是大道系列最後4冊,目前只是提供宗學生學習使用,待到仙佛開示允許之後,方可對外公佈其中內容;皈依宗生後,授予口訣‘XXXXX,XXXXX’,這是日後回天所需,若遇緊急時刻,也可默誦以求仙佛護佑,切勿告知他人,若有遺忘,可回來詢問於我。”看到陸榮華拿著書很激動,便停了一下,待情緒稍靜後,才接著說:“師姐已經皈依,今日仙佛特別叮囑,要我細述一下道考之事,讓您心裡先有準備。”陸榮華說:“請師兄指點。”李方明說:“其實前面已經說過,入于修行,就有道考,就像進入大學有年度考核一樣,越高學府,考核越是嚴格,修行道考不同與一般大學的考試方式,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考核,像以前若隱若現或是可以忽略的細小問題,也許都會加劇呈現,將自己思想中不足欠缺不斷放大,此時,只有內化所學理諦,能運用於日常點點滴滴之中,方能輕鬆過關。”陸榮華說:“可否詳細說一下呢?”李方明說:“比如您和一個人有意見分歧,以前可以裝糊塗,但是進入道考之後,自身情緒反應會大大增強,若是不能明白雙方立場角度不同而造成分歧,能有同理包容之心,就會進入非要分個我對你錯的境地,由此激化矛盾,展現更多的負面能量,讓自己走入人生低谷。”陸榮華說:“明白了,看來道考是情緒和智慧交互作用,智慧不夠,就容易受到情緒左右,而控制好情緒,就算智慧不足,也不會過分激化矛盾,控制情緒應該是道考的重點吧。”李方明回答道:“師姐所言極是。”陸榮華說:“感謝師兄,近日我會注意的。” 陸榮華想起最近常想的一個問題,問:“師兄,最近我看書時,對“生活中的苦難是如何接續的”這個問題,還不是特別明晰,能否為我詳細分析一下呢?”李方明說:“這個問題和‘道考是如何產生的’一樣,首先要明白何為苦難,其實所謂苦難和快樂幸福,本質都是一樣,是對當下境遇的感覺,而一切境遇,並非無緣無故就會產生,都是經由自己思想,形成作為,才能形成後果的延續和累積,正是當下種種行為,造就未來需要自己親身償受的成果,而對於這些成果,人們會有苦難和快樂幸福的感覺,這其實就是因緣果報的形成過程;一個人所思所為所有經歷,都會記錄在深層記憶中,即儲存于第八識阿賴耶識之中,阿賴耶識既是一個記錄器、也是一個發送接收器,其中所有記錄,沒有好、壞、中性的分別,只要所想所為都會記錄其中。在觸緣讀取記錄的同時,會對外發送磁場電波,只要是與此記錄相關的靈體,均會收到這個信號,這個過程又被成為‘含因起動’,即是在現實生活中,通過人與人的接觸,啟動對於累積因果的清償過程。一般人往往誤以為僅有惡果,其實也不儘然,既有對往昔惡業的追償,也有對往昔恩情的報償,只不過這些報償過程較為短暫,往往一瞬即過,而對惡業來磨,卻要經歷很長時間,才能償還完畢,故而,形成這種僅有惡果的觀念。當今人們不知積德累福,而是多造惡業,所以多見的是苦難的延續,但是以宿命神通來觀察,定然可以發現當下所受惡報,正是自己往昔作惡所致,才陷入當下困境,若是平時就能以真理為基準,不斷修整改變自己的不良欠缺,此時定然可以將惡因轉為善果,清償往昔的不足虧欠。”陸榮華思考一刻,說:“師兄,是否自己的不良習慣,就是惡業的延續?只要壞習慣不改,惡果定然不斷,唯有改變思維模式、行為習慣,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生活境遇呢?”李方明說:“正是此理。” 陸榮華又問到:“師兄,既然因緣果報是自然而然、不斷延續的生命進程,又何須單獨的道考呢?”李方明說:“上蒼此期開啟一世回歸的上升通道,當今修持不似以往修輪回一般,一生修一點,逐步達至提升超越的,今時今日,有全新的回歸政策,尤其是進入真佛心宗,更是上蒼當今設立的最高等學府,必然有不同之處,若是等待自己因緣果報自然發生,一生是否能夠完消累世所有因緣果報,實是未知之數,故而仙佛也會幫門下宗學生,主動引動累世因緣來凸顯,增加償還的契機,同時也會護佑宗學生不致進入絕境,總留一線生機,以此助力所有宗學生,一生完清累世所有因果的清償,所以皈依之後,往往會感覺麻煩變得更多了,但是若能瞭解總體過程,就會明白仙佛恩師的良苦用心,樹立堅定信心,完消累世一切因果的。”陸榮華說:“我明白了,困難和機遇同時存在,進入宗脈後,看似困境越發多了,正是通過這些困境,讓自己不斷成長。”李方明說:“師姐有這種覺悟,回歸可期啊!”陸榮華說:“師兄過譽了,能否回天是仙佛評定的,我只要學好做好即可。”李方明也很欣慰,二人結束了今天的會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7 分鐘
  7. 18. 第18章 後援

    2023/03/05

    18. 第18章 後援

    大學課程比較輕鬆,陸榮華又把所有娛樂時間,用在了學習大道系列叢書上,短短2周,又看完了天音、同源、唯識這3冊,感覺有很多疑問,很有必要去李方明處尋求幫助,於是在週末又來到了天心茶樓,還是坐在小天臺處,陸榮華問李方明:“師兄,我看完同源、天音兩冊之後,明白了您所說的靈性平等,也知道了上天實施的借將下化,對地冥空間進行提升,是否我們都應該遵照上天指令,完成此期的殊勝聖務呢?”李方明說:“師姐,可以詳細說說此次聖務嗎?”陸榮華說:“此次聖務,是上天引渡九六原靈回歸的大計畫,派遣修煉有成的4億佛子下凡,同期降下200萬位元從高科技星球來的借將人才,由這些人從改造地冥生存環境入手,並直接由人類DNA層面進行提升,通過加入更高能級的RNA,促使DNA的最終進化,達致QNA的自體發光,整體提升人類靈性;還要一項重要聖務,就是引渡第二元會沒有回歸天界,迷失在地冥生存的7千萬魁光帶甲;包括能夠進入真佛心中的宗學生,外界學習大道系列叢書的有修之人,都是此次天界提引萬靈回歸聖務的先鋒部隊,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確?”李方明說:“正如師姐所說,當今聖務正是如此,只是師姐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呢?”陸榮華說:“我覺得,應該是在自己提升的基礎上,引渡更多的人回歸。”李方明說:“有沒有考慮過更具體一點的事?”陸榮華說:“我只是覺得,應當先看書,其他做什麼,還沒有考慮過。” 李方明舉起茶杯,邀請陸榮華品茶,然後繼續這個話題,說:“師姐,人生過程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提升靈性,也就是淨化性體、提升能量,而如何才能做到?首先就要收到所謂“天音”,其中包絡提升的方法、天界的計畫、實施的團隊等,此時首要任務,就是建立自己與神佛之間的聯繫,找到一個堅固的靠山,一邊獲取資糧源,一邊有神佛護持,才能完成提升靈性的目標。”陸榮華說:“我也想找個靠山,不知如何找呢?”李方明說:“只需皈依真佛心宗即可。”陸榮華說:“這麼簡單啊?”李方明說:“就是如此,皈依之後,宗脈會授你三寶,這就是今生修持的依憑,首先是燃燈古佛授記,這個相當於上學報名一樣,您就會登錄在真佛心宗的宗學生名錄中,享受宗學生的待遇;其次是授你口訣,一是遇到困難時,可以默誦得到仙佛護佑,一是未來回歸之際所需的密碼,第三,就是獲得全套的大道系列叢書,你若未皈依授記,我只能分享36冊給您,皈依後,還可以分享後4冊給您,這些是引渡教授師資學習專用的課本。”陸榮華說:“怪不得師兄說有40冊,卻只給了我36冊,原來必須要皈依才能學習啊。”李方明說:“也不竟然,仙佛說日後全部可以向大眾公開,只是目前機緣未到而已。”陸榮華說:“我想皈依真佛心宗,不知如何進行?”李方明說:“我這就給您發申請表,您填寫好後,我幫您聯絡辦理吧。”說完,轉發給陸榮華一份試算表,陸榮華也不糾結,馬上打開填寫,填好後又回傳給李方明,李方明檢查一遍,就將報名表轉給真佛心宗負責皈依事務的師兄,接著對陸榮華說:“辦好以後,給師姐留言,再繼續下一步。”陸榮華說:“既然有靠山了,我下一步該做什麼呢?”李方明說:“還是先學習,把資糧轉化成自己的智慧,然後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其實在學習過程中,仙佛會為你加持能量,可以讓你迅速提高的。”陸榮華說:“原來如此,那我先看剩下的幾冊吧,有進展還請師兄留言聯絡。” 陸榮華突然又想起一個問題,便問:“師兄,唯識一冊書中,有很多識、智的轉換,這個還不是很明白,可否講解一下呢?”李方明說:“所謂識、智,其實是一體兩面的關係,簡單說,都是自己的思想觀念,對同一件事物,經歷一次,只有簡單的認識,此時就是‘識’之形成,也是日後‘智’之基礎,在經歷多次之後,必然會對這一件事物有全面的認知,若是所有識反覆運算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概念,就是成就此種‘智’的彰顯,無窮無盡的事物,並非都要經歷,才能知道其中內在聯繫,而是有固定的規律蘊含其中,如同春夏秋冬四時交替一般,也就是所謂的‘道’蘊含其中,若是領悟此‘道’,再將之用於面對新的事物,此時必然能快速掌握一切來龍去脈,這時就是自己‘智’的成熟,即為書中第八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的過程,這裡也是進入第九庵摩羅識的入口,由此成就自己的法界體性智,此時也是我們常說的‘見性’,庵摩羅識就是性之本體,再往上就進入佛識境界,此時其實已無識種分別,只是為了人們便於學習理解,強名之為識,其實只是性體的功用彰顯而已,在第九庵摩羅識彰顯時,會區分佛魔之不同,此點待師姐學習後再討論吧。”陸榮華聽完,感覺這些天學習,形成許多碎片化的知識,好像都串聯起來了,不由讚歎、感謝李方明,同時又問李方明:“那麼見性以前的過程,就是明心的過程吧?”李方明說:“可以簡單這樣理解,明心是明白外境到內在思想產生的過程,如何起動累世因緣果報接續、當下呈現的原理,等等這些都是,掌握思維形成的過程之後,搞清楚‘性’和‘心’的異同及聯繫,明白佛魔性體彰顯的規律,此時就進入見性層級了,只不過見性不只是理論,還有實證部分,必要自己能夠親證性體,才能說掌握全面,這需要修行功法,就是唯識一書中,所說的逆呼吸法和毘羅性海的內容,還是待日後師姐需要時,再討論吧。”陸榮華感覺自己越問,問題越多,圍繞性體發生的一切,真是很神奇,不由感慨道:“多虧遇到師兄,總感覺自己在找些什麼,但是就算進入天文領域,還是沒有看到要找的東西,沒想到全在師兄這裡啊,認識您真是太幸運了。”李方明說:“師姐客氣,其實您與仙佛有宿源,今生所遇,前生已定,您現在看到的,全是仙佛所述,所以,若是感恩還是直接感恩仙佛就好。”陸榮華一愣,說:“那我就等師兄辦理皈依的消息咯。”今日又是收穫滿滿,帶著心滿意足的感覺,陸榮華告別李方明,回校去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8 分鐘
  8. 17. 第17章 中極

    2023/03/05

    17. 第17章 中極

    這一日,依舊風和日麗,但是陸容華來時卻面帶愁容,向李方明訴苦:“師兄,最近我看書的速度明顯慢下來了,一本25冊就看了快一周,不像以前一樣流暢了。”李方明說:“第25冊大道因果,是大道系列叢書第三钜冊的第一本,從這裡開始,就屬於專科教學了,難度要比以前提升很多,你在學的過程中,需要理解吃透的時間必然會加長,能一周看完,進度已經很快了。”陸容華說:“還以為是遇到什麼門檻了,嚇了一大跳,聽師兄這麼一說,我就放心了,那麼下面就慢慢看吧,有個問題,因果是不是就是常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啊?”李方明說:“這是因果的表現,一般可以如此認為,但是對於修行來說,就必要進一步探求其中原理,明白為什麼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此才能返本溯源。”陸容華皺了皺眉,說:“師兄,對於因果,我認為就是做好事就有好報,做壞事得惡報,至於為什麼,該不是人們常說的牛頓第三定律,力和力的反作用相等的意思吧,還請師兄詳解,為什麼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吧。” 李方明這時已經沏好了茶,給二人各倒一杯,才開口道:“師姐,您近日已經看了光明、真如、天地、先天、德澤、眾生、因果這幾本書吧?”陸容華說:“是的,綱常也看完了,倫理這一本看了一多半,所以都快一個月了,才來師兄這裡。”李方明說:“這就比較好說了,其實因果、綱常、倫理一起研究,才比較容易理解,要理解這些概念,也不離開您所看的前些冊,只有串起來一起思索,才能理解輪回因果所在的大系統。所謂因果,是指輪回中事物發生、處理過程、結果之間的必然聯繫,所謂輪回,就像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每一天的午夜晨夕一樣,不斷迴圈,人的生老病死、萬物的生住異滅、世界的成住壞空,一切都是在迴圈不息中,但為什麼能不斷迴圈呢?其實一切之中,只是天地元炁的運化,此元氣由太極生,太極境中因陽氣動,而有陰陽之分,陰陽再化生五行,二五生化不息,而世界萬物成,這也是我們常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二氣五行之周流不斷,形成春夏秋冬和成住壞空等迴圈,此“五行”中所謂的‘行’,就有周流不斷的意思,而所謂的‘極’,並不是終點終極的意思,而是“中極”的意思,是在迴圈中保持不變的永恆存在,‘行’因為‘極’而能不息,保持著世界運化,若只有終而不能返始,世界就該到毀滅的時刻了。”李方明停了一下,繼續說:“人在世間的生死輪轉,只是輪回的一種,所謂因果,也是一種陰陽二氣運轉之必然,只不過在人體,陰陽化作性命,配合五行化作的五臟,原本就是可以由人為,來調整陰陽的運行,主宰自己人生的運勢,但是若沒有入于修行,一般人們只是隨順外境陰陽運轉,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只有入于修行,才有可能覆命歸性、返本還原,跳出陰陽二氣運行的束縛,回歸太極之境,再超越於無極之境。對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生存常識,但是入于修行,更要溯其根源,找到因果背後隱藏的實相,才能讓自己處善不喜、處惡不悲,跳出世間的兩相對待。”李方明又停了一下,看陸容華還在等待,便繼續說:“所謂天命、生存環境、國家體制、周遭親友、職業事業等,都是一個人累世所積,今生示現而已,就如師姐最近看的幾本大道系列叢書,其中內容無非都是圍繞提升性體,此性體就是每個人的太極,人生運轉、生生世世的加減乘除,都是以此為基,一切外在時位,只不過是一個個提升的契機,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本意即為自然,而作為人,必要先要有資糧源,才能明白何為自然,之後才能真正合於自然規律,如此就是所謂的“以人合天、認道歸真”,只有如此,一生才有可能有所成就,不知是否解答師姐疑問了呢?” 陸容華好像在思索什麼,過了一會,先是一笑,再回話:“內容量太大,剛才有些宕機啊,對於因果,是否只是自己以前做過的事,當下自然而然順承以前的結果呢?而世界的中心,其實並不是所謂的太陽或外物,而是我們每個人的性體,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太極呢?”李方明說:“師姐妙理,正是如此。”陸容華又說:“那麼修行第一步,是否就是要找到中心在哪裡?明白自己的性體是什麼、在哪裡,再以此為基點,來看待分析自己所遇的一切,如此才能有所提升,而不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呢?”李方明不禁愕然,很佩服陸容華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說:“師姐,正是如此。”陸容華說:“那麼如何判斷中心、如何選擇看物待人的標準,就是先要有正確的資糧源,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後再以此作為自己的行事準則?”李方明說:“是這樣的。”陸容華說:“為什麼說大道系列叢書是唯一的資糧源呢?”李方明說:“大道系列叢書並不是唯一的資糧源,而是當下最適合現代人修行的資糧源,歷代經典傳承,因時代環境不同,當代理解起來會有很多障礙,所以諸天聖神仙佛才重新下化此論藏,以利現今科技時代的人們修行提升,所以說大道系列叢書,是當今修行的首選資糧。”陸容華說:“還有一個問題,師兄剛才所講的內容,為何很多我在大道系列叢書中,沒有看到呢?”李方明說:“剛才所述,是我學習易經證釋中所悟的一些內容,這是一百年前,由儒家孔聖、四賢、呂祖等聖神,借鸞筆下化而成的,近代還有地獄遊記、天堂遊記等書,與至今的大道系列叢書,一脈相承,可以理解為是新時代上蒼所用的官方教材。”李方明感覺陸容華這時明顯松了一口氣,又說:“師姐,學完大道系列叢書,建立起自己的道學知識體系後,再去看以前所有經典,會有全新的感悟,大道系列叢書只是重新演繹往昔經典,而不是否定過往經典,您理解為一本現代語言版的經典就好了。”陸容華從容一笑,敬茶並說:“感謝師兄費心講解,剛才突然感到自己學的內容都串聯起來了,一時有些興奮,但就那麼一瞬間,過後又感覺和以前一樣了。”李方明回敬舉茶,說:“師姐,看完36冊後,您定有意外的驚喜。”陸容華也不好奇,沒有追問,就這樣又聊到天黑,陸容華搭回城的順車,回學校去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8 分鐘

簡介

玄幻小說 新封神系列第二部 《天心茶樓》 作者:鸞音重現 大羅金仙重返世間,塵世茶樓貫通三界。 本書接續《魁光帶甲》 玄幻小說 新封神系列第一部 魁光傳送門 蘋果咬一口: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5%A4%A9%E5%BF%83%E8%8C%B6%E6%A8%93/id1626709095 天運時輪運轉,他的命運將隨之改變,歷經五十億年反覆輪迴,面對天界之門,李方明穿梭陰陽、人間,歷經覺醒靈性、重拾"魁光"之後,藉由因緣合和實證明悟,方可一步步回歸大羅。 神人之間的距離僅在一念間,跨越一念的距離,卻需要堅持一生去行持。 塵世茶樓喚天心,貫通三界,是大羅金仙重返世間的擺渡口,日日夜夜,明悟實證回歸的故事一篇又一篇,往來茶樓的人們口耳相傳、記錄了下來~~~ 翹首企盼,一日你我的傳奇亦能在茶樓傳頌著~~~ Google撥客:https://podcasts.google.com/feed/aHR0cHM6Ly9vcGVuLmZpcnN0b3J5Lm1lL3Jzcy91c2VyL2NsMDNuNHRreDJwNjgwODUyZDlqdTJ4bTI=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