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集

『聊身體與人之間的關係』
『聊身心發展中遇到的話題』
『聊各種不同的人遇到身體時,發展出來的心裡歷程』
『也聊聊如何安撫人心,給予適當的鼓勵』
『也聊聊各種不同書籍,照顧人心的過程』

https://www.facebook.com/meetsport2019/ 每週發文~遇動練習粉絲專頁
https://lin.ee/wJhAum7 報名專線~遇動官方Line連結
https://forms.gle/mk6hWjqfrazmW3SQ9 遇動教的是什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eetsport 遇動練‪習‬ 遇動

    • 教育
    • 5.0 • 26 則評分

『聊身體與人之間的關係』
『聊身心發展中遇到的話題』
『聊各種不同的人遇到身體時,發展出來的心裡歷程』
『也聊聊如何安撫人心,給予適當的鼓勵』
『也聊聊各種不同書籍,照顧人心的過程』

https://www.facebook.com/meetsport2019/ 每週發文~遇動練習粉絲專頁
https://lin.ee/wJhAum7 報名專線~遇動官方Line連結
https://forms.gle/mk6hWjqfrazmW3SQ9 遇動教的是什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為什麼我們要認識自己身體的輪廓?

    為什麼我們要認識自己身體的輪廓?

    為什麼我們要認識自己身體的輪廓
    療癒瑜伽就是為身體帶來鬆弛而穩定的控制練習。
    為了達成鬆弛穩定的身體,那就一定要認識自己身體輪廓,也就是把身體當作地圖來感受。


    像我近視眼很深,常常為了看東西,不自覺就會低頭,把東西湊到眼前,間接的造成我頸椎向前僵直的樣子。

    過去只要一落枕,就要痛一個禮拜,有次還去看醫生調整加吃藥。好也沒好完全。
    後來練瑜伽時,我就強迫自己不可以頸椎彎掉。
    但是要求自己一直注意頸椎不要彎掉,是沒辦法長期維持住的。

    所以我的療癒瑜伽課中,並不是治病,也不是把疼痛完全練到沒有感覺。
    而是改善你對身體的使用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帶學生去認識自己身體的輪廓,找出自己身體的地圖。

    這個陌生感,其實是很多人生病在療養身體時,造成越補越大洞的問題。

    比方說我近視,就會有脖子特定的姿勢。
    或腰痛的人,也會有特定的姿勢。
    身體會稍微駝、手會輔著腰。某種程度就是一定把痛的區域固定住。

    但人會過度聚焦在痛,沒有意識到姿勢已經歪了。
    也是說,他沒有身體輪廓的概念。

    就像一個走在迷宮的人,就是只有自己主觀看到的,卻沒有他觀或客觀看到的畫面。

    所以滿多身上不舒服的人,不管是急性痛、慢性病。骨頭、關節、皮膚、腸胃、心肺只要是身體有感受的,就會讓動作產生改變,姿勢出現問題。

    所以帶著學生去體驗自己身體外在輪廓,身體內在地圖,
    是一種給學員,在瑜伽練習時。自己培養出「他觀的能力」。

    他觀的能力就像是用地圖看清局勢。
    也就是身體外在輪廓,身體內在地圖。

    正所謂當局者迷反應反射!
    常常一般人大病後,或慢性疼痛時,容易產生主觀視野,卻沒有客觀畫面。
    就算病痛好了,人們也會在這段期間,失去相對客觀的畫面。

    對他來說,生病已經夠累了,疼痛已經夠煩了,還要具備身體他觀的能力,的確不容易。

    我錄影給學生看,讓他看到兩個事實。
    一個是自己看到的,一個是手機錄影的他觀畫面。
    幫他多一個視角,觀察自己身體輪廓。
    同時也提供他自己為了改善身體輪廓,增加對自己身體內在發力的方向地圖。

    如此一來,瑜伽做動作時,才能夠主客觀整合,也能統合出一套觀察世界的觀點。

    療癒瑜伽概念建立在人們對自己從疲倦的生活中,找出放鬆平靜。
    幫助自主神經系統內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兩者作用的比例,適當。

    也要求人,進入動作時或練習瑜伽時,不會因為自己某個動作,陷入回憶、擔心、過量的形容情緒。
    致使動作的力量偏差,或動作做錯。

    甚至讓大腦重複到的始終是偏誤的模式。
    正所謂當局者迷現象,也是必要破除的。

    今天的內容,是個觀念。
    可以有效幫人們放鬆身體,有更客觀的視野。
    甚至可以廣泛運用在各種運動注意動作細節
    或是運用在生活中發現錯誤姿勢。

    尤其身心練習的專業工作者可以換個角度感受身體
    協助陷在身體困局下的你,更直觀的掌握身體變化。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1 分鐘
    地震後的眩暈,是真?是假?

    地震後的眩暈,是真?是假?

    地震後的眩暈,是真?是假?
    說真的!
    地震與眩暈之間是存在一定的關聯。
    因爲地震會對人體的平衡系統造成影響,從而導致眩暈的發生。

    在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2016 年台灣高雄美濃地震跟2018 年印尼龍目島地震後,都有研究。
    當時人們地震後一週內百分三十以上的人都有程度上的眩暈。
    有人還持續了一個月。但對於一些人來說,眩暈症狀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甚至發展為慢性眩暈。

    主要是地震時,全面性的搖晃會直接混亂人體的平衡系統。

    人體的平衡系統由視覺、本體感覺和前庭系統三部分組成。

    平時眩暈在生活上,可能是你周圍朋友也會常常有的毛病!

    像我遇過的
    有的同學是內耳耳石脫落引起的眩暈。
    因爲耳石是微小的晶體,有助於感知頭部的運動。
    當耳石脫落時,它們可能會掉到內耳的其他部位,從而引起眩暈。
    後來被耳鼻喉科醫生用耳石復位術的治療方法治療。
    他說醫生叫他側躺,然後幫他轉轉頭,突然聽到耳朵聽到一聲「扣」。之後就好了。
    梅尼爾氏症和前庭神經炎,是導致眩暈的最常見原因。

    另外也有學生說是吃藥例如抗生素、止痛藥和抗抑鬱藥,也可能引起眩暈。
    其他可能導致眩暈的疾病包括心臟病、低血壓、貧血和脫水。

    再來就是焦慮和壓力
    焦慮和壓力也可能導致眩暈。
    在某些情況下,眩暈的原因無法確定。這些稱為特發性眩暈。

    另外腸胃神經系統可能也會引起眩暈,我自己就是這個感覺。
    就是腸胃感冒時,我是拉肚子,人虛虛的。
    突然天花板重複逆順時針交替旋轉,整個人頭暈起來,站不住,躺著更糟。
    伴隨的噁心和乾嘔,後來我是作嬰兒式跪趴著,快十分鐘,才慢慢,慢慢正常。

    主要是腸胃神經系統是人體自主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裡面有數億個神經元組成,這些神經元形成一個複雜的網路,遍布整個消化系統。
    這些神經系統控制著消化系統的運動、分泌和感覺。


    最後腸胃神經系統 大腦和脊髓的中央神經系統,相互連結。

    大腦神經可以向腸胃神經發送信號,從而影響消化系統的功能。
    反過來,腸胃神經也會向大腦神經發送信號,例如有關消化系統狀態的信息。

    一種理論認為,腸胃神經異常會導致內耳血流的變化,從而導致眩暈。
    另一種理論認為,腸胃神經異常會導致前庭系統的異常信號傳遞,從而導致眩暈。

    所以
    不管是地震、耳石脫落、藥物、壓力還是腸胃神經或是其他狀態影響前庭系統的平衡功能,就會產生眩暈。

    眩暈發生後,人體就會記憶這個痛苦反應,之後要發作,就有前例依循。
    這些不舒服的身體記憶,實在不需要反覆警告自己。深刻提醒,就是暗示自己再來發作。


    這期錄音檔有三種適合眩暈患者的練習概念,可以在眩暈前期練習。
    希望在眩暈前期,就轉化掉過度警告提醒,變成覺察釐清。
    分明是
    適合不眩暈時的調整:
    兩個動作適合平時還沒眩暈時練習,主要是感受髖關節到核心的穩定性,轉化頭部過度警告提醒反應。


    第二種適合輕度眩暈的調整:
    有兩個動作適合,眩暈些微的反射上來時,輕輕覺察。
    如果感覺不舒服,就用一種個人能接受的動作或姿勢,輕柔的呼吸感受整條脊椎從骨盆到後頸椎與頭部的變化轉化。

    第三種重度眩暈,根據每個人情況不同,不能直接給任何建議。
    但長期的睡眠管理跟感受呼吸,我相信是有些幫助的。

    有需要的同學可以收聽。

    請記住
    每個人對瑜伽或是呼吸的反應都不同。
    而每種眩暈原因不同,瑜伽或呼吸也會細緻變化。

    要如何找到適合您的練習跟程序,

    • 22 分鐘
    子宮肌瘤的肌肉可以伸展嗎?

    子宮肌瘤的肌肉可以伸展嗎?

    子宮肌瘤的肌肉可以伸展嗎?
    有沒有可能,有什麼動作可以伸展到子宮肌瘤的肌肉呢?

    「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由肌肉細胞或肌肉組織增生而成。肌肉細胞是構成肌肉的基本單位,具有收縮和舒張的功能。肌瘤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於子宮、平滑肌器官(如胃腸道、膀胱等)和皮膚。

    如果要改變這些肌瘤,可以透過外在的動作或運動,運用血液供應的方式轉換肌瘤的血液環境。

    另外
    只要懂的練習出抗壓與放鬆的流程,就等於掌握交感副交感神經兩者比例變化。
    下列有五種方式:
    一、定時均衡的飲食。不要過餓不餓,要吃就過飽。少吃加工、高糖、高脂肪食物。
    二、規律運動:一周為週期,每週除了兩天休息外,其他五天可以安排散步、跑步、瑜伽、重訓或有氧等等不同種類的運動課程或時段。
    三、養成睡眠生態系,以一天七到八小時為存量,在規律時段入睡跟起床。
    四、練習不同放鬆技巧。除了瑜伽,我建議可以上一些情緒管理的心理課程,認識情緒種類,培養自我覺察的功能,這都有幫助放鬆時更有目的更有效果。
    五、好友圈,定時與不同好友出外走走散心,或是吃吃喝喝。如果沒有,也可以上不同才藝課程幫自己遠離高壓閉鎖的生活模式。


    五月初夏,迎來母親節,想必大家因應節日,多少有些活動。
    這集節目聊聊女人特有隱形傷痛,子宮肌瘤。
    提醒你多多注意媽媽、自己,或是身邊伴侶。
    如果已經有肌瘤了,多陪陪他們或自己,給自己心態建設好。
    不要期待一兩個月就完全好,也不要認定這次好了,以後不會有。
    很多累積,是一種存量。
    負存量要消耗,也還是會再累積。
    正存量也是。

    設定出長期調整的程序。
    讓身體養出一種形式後,需要過程慢慢轉化了。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podcast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21 分鐘
    什麼是腦力工作最適合休息呢?

    什麼是腦力工作最適合休息呢?

    什麼是腦力工作最適合休息呢?
    週三,五一勞動節。我們聊聊工作的疲累之外的累,以及大眾瑜伽怎麼解除這個累。

    為什麼上班的人說她沒休息夠,然後沒上班的人也說她休息不太夠?
    有那三種休息,可以消解腦力工作的累呢?

    所謂腦力工作,就是不分場合,不分時段,只要有紙有筆,有手機有電腦,有工具。能夠紀錄創作,就做。
    能夠聯絡溝通,就持續執行。
    甚至是能夠讓自己活在某種內疚匱乏,反覆責備自己的思考模式。

    比方
    過年過節,你是不是需要忙裡忙外?
    或是家人臨時有病有事,你也是忙裡忙外?
    還有的雖然看起來沒事,但心中抑鬱不可止,感到百無聊賴時,不自覺總是找事來唸唸講講,雖然腦力不工作,但也是腦力高度運行。

    所以常常聽到
    上班的人說她沒休息夠,沒上班的人也說她休息不太夠。
    其實腦力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思考習慣的養成模式了。

    那到底要怎樣休息,才可以滿足所有人呢?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1 分鐘
    體感溫度忽冷忽熱?

    體感溫度忽冷忽熱?

    體感溫度忽冷忽熱?
    如果我們用身體的體溫來感受外在的溫度,陰就是身體感到陰涼,陽就是身體感到炎熱。

    陰陽在身體裡是什麼感覺?
    有種直覺反應,就是忽冷忽熱

    三、四月之前,即便冷,一天下來還是恆溫的。

    但是
    三月春暖乍寒、四月春風化雨。
    一天內剛剛涼風彿身,過會就悶頭汗燥。
    室內室外,過個門,就像兩個不同世界。

    這對身體其實是很大的調節,就像手機拍照功能,對焦一下子調不過來,就會卡住。
    身體面對這個卡住,往往不是來個耳喉疼,鼻涕橫流。
    再嚴重的,就是發燒,全身不對勁。甚至遍體酸痛,或腸胃不適了。

    我認為
    陰陽平衡,就是體溫處在人體最舒適狀態。
    如何陰陽平衡?或許就是一種體溫管理的概念。也是個很值得探索的生活覺察。

    至於體溫管理怎麼跟黃帝內經的陰陽平衡串一起呢?
    理解體溫管理與陰陽平衡兩種思維,又能怎麼運用到生活習慣?
    並與瑜伽練習產生什麼有趣的連結呢?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5 分鐘
    嚇死人了!活著的人卻有死掉的臀肌?

    嚇死人了!活著的人卻有死掉的臀肌?

    嚇死人了!活著的人卻有死掉的臀肌?

    事實上死臀肌原文是:『Dormant Butt Syndrome』。
    直接字面翻譯是臀部肌肉無力或失去記憶。
    死!這個字,其實可以說是「失憶」。又稱臀肌失憶症。

    死臀肌點出最大重點就是:久坐帶傷。

    本期內容還有那些重點呢?
    一、你出現那些特徵?可能要讓物理治療師診斷一下

    二、筋膜跟肌肉一起練習的話,可以有效改善,概念說給你聽!

    三、學員夏夏發生的故事說明一件事,怎麼練習才有長效型。

    四、提供三個基礎瑜伽,從困難到簡單,你試試看!通通做不太起來?
    你可以考慮我們直播課程。

    直播課裡9成9的學生都已經改善了喔。
    還有快60的學員都已經可以去跑馬拉松了。

    直播課在家練習。方便持續,規律練習。
    規律才是真正找回身體變好的關鍵。

    別想說幾次走山路就覺得死臀肌會好,長期經營才是長效益。

    有好習慣的思維,才會有好習慣的生態圈。
    臀肌要鍛煉,練習的思維也有策略。

    最後再提醒你喔!
    『久坐就是傷害』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6 分鐘

客戶評論

5.0(滿分 5 分)
26 則評分

26 則評分

erin1117huang

非常推薦老師喔!

專業的分析,帶你了解自己的身體,如何運動不受傷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喲!

熱門教育 Podcast

大人的Small Talk
大人學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通勤學英語 15Mins Today
fifteenmins
文森說書
文森
英文流利聽說訓練 | MJ英語 | MJ English
MJ英語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你可能也會喜歡

名醫 On Call
聽說
美學診聊室|醫學美容 × 健康保養
皮膚科黃靜雯醫師
徐豫切入點
徐豫御姊愛
解鎖地球:旅行、歷史、文化
旅行 | 歷史 | 文化
跳脫Do式圈
The DoDo Men - 嘟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