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episodes

朋友们,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相遇。
我是唐爸,从世界500强的供应链经理跨行投身热爱的文旅行业深耕近10年。喜欢和大朋友、小朋友们一起聊文博、看展览和游世界。


「 大美之颂 —— 云冈石窟 千年记忆与对话 」
在搞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唐爸带您“游”云冈石窟,近距离 “听’”大美云冈。


此次展览于2020年12月26日到2021年3月28日
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120件臻品文物和世界首创的高精度3D技术复制的洞窟齐聚申城,为您全面展现北魏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在这个特别的冬日里给您准备了一场文化盛宴。


唐爸作为国家金牌导游和世界遗产爱好者,用这份有声读物,为您开启云冈石窟的独特文化魅力之旅。


请跟随唐爸的声音,与云冈石窟来场千年记忆与对话,
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大美之颂—云冈石窟展 唐爸讲文‪博‬ 复路娃FULUWA

    • Education

朋友们,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相遇。
我是唐爸,从世界500强的供应链经理跨行投身热爱的文旅行业深耕近10年。喜欢和大朋友、小朋友们一起聊文博、看展览和游世界。


「 大美之颂 —— 云冈石窟 千年记忆与对话 」
在搞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唐爸带您“游”云冈石窟,近距离 “听’”大美云冈。


此次展览于2020年12月26日到2021年3月28日
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120件臻品文物和世界首创的高精度3D技术复制的洞窟齐聚申城,为您全面展现北魏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在这个特别的冬日里给您准备了一场文化盛宴。


唐爸作为国家金牌导游和世界遗产爱好者,用这份有声读物,为您开启云冈石窟的独特文化魅力之旅。


请跟随唐爸的声音,与云冈石窟来场千年记忆与对话,
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视频】佛指 佛祖的“点赞” 云冈石窟特展

    【视频】佛指 佛祖的“点赞” 云冈石窟特展

    • 31 sec
    【视频】12窟北魏建筑风格 云冈石窟特展

    【视频】12窟北魏建筑风格 云冈石窟特展

    • 1 min
    【视频】昙媚造像 云冈石窟特展

    【视频】昙媚造像 云冈石窟特展

    • 1 min
    【视频】第12窟 14位伎乐天的乐器 云冈石窟特展

    【视频】第12窟 14位伎乐天的乐器 云冈石窟特展

    • 51 sec
    16.云冈石窟 包容与创新

    16.云冈石窟 包容与创新

    16. 云冈石窟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开放包容与开拓创新的精神

    佛教“中国化” 
    上集说到12号窟前室左右两边都有弥勒的造型,但又和我们熟悉的弥勒不一样,这是什么回事儿呢?这就要说到佛教在进入中国之后,有一个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就拿这弥勒的造像来说吧!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弥勒也就是北魏时期的风格,是仿造了古印度佛教中的造型,最大的特点是就双腿交叉。

    而到了唐代,弥勒就有了本土化的艺术特征,大家熟悉的四川乐山大佛,就是这一时期的弥勒形象,虽然头上还保留了古印度造像中的发髻,但装饰显然已经有了一种中国古典韵味了,并且双腿不再交叉,而是垂直而坐。

    再后来到了五代的后梁时期,宁波雪窦山出了一个布袋和尚,自认为是弥勒的化身,后世尊奉他为我们汉传佛教的弥勒,他的形象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笑口常开和大肚能容的样子。

    云冈石窟,一座由北魏王朝主持兴建的皇家石窟,在经历了1500多年风雨之后,终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而整个北魏的历史也镌刻在这雄伟的武州山上。从建国盛乐到定都平城,从跋山涉水到开疆拓土,从统一北方再到迁都洛阳,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

    从更大的方面来讲: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历程,也完整地呈现了出来。这就是云冈石窟,有着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与内涵,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开放包容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 3 min
    15.十二号窟—佛国音乐会(下) 民族大融合

    15.十二号窟—佛国音乐会(下) 民族大融合

    各民族的乐器、各民族的歌舞、各民族的建筑在这小小的洞窟中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民族大融合 
    如果您还在12号窟,现在请面对大门,和刚才一样,同样也是找到墙与窟顶的连接处,加上侧墙,是不是可以看到六位比伎乐天更加高大的人物呢?这六位叫“夜叉”,他们也是在演奏乐器,但只有一位例外。就是中间这位穿着红裤子的舞者,他光着膀子,扭动着身体,双手举过头顶在拍手,感觉正在拍打着节奏,考虑到他所处的C位,很有可能是这场音乐会的“指挥”!专家告诉我们,这位人物的舞姿是典型的“龟兹舞”,您看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实例。

    建筑风格 
    除了音乐舞蹈之外,还有北魏时期的建筑风格也非常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大家注意看左右两侧墙壁中上部,有一排屋顶。屋顶上方有着佛教中金翅大鹏的造型,有着鲜卑人崇尚的火纹造型,还有着代表着“螭尾”的月牙形,“螭尾”就是“龙生九子”中螭吻的尾巴。屋顶下檐则是中国古建筑中斗拱的部分,有像一个“人“字一样的“人字拱”和有像三叉戟一样的“一斗三升拱”,其中一侧的“一斗三升拱”上还有来自波斯的兽首纹饰。所以,这些就是12号窟最精彩的部分,各民族的乐器、各民族的歌舞、各民族的建筑在这小小的洞窟中融入一体、相得益彰。

    弥勒 
    我们再往下,无论是左侧墙还是右侧墙,中部都有三位人物,中间那位双腿交叉。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戴着冠,而另一边没有。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弥勒”,戴冠的是弥勒菩萨,没有戴冠的就是弥勒佛。您也许会问了,我们熟悉的不是应该胖胖的大肚弥勒嘛,没错他们都是弥勒。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下次再接着讲。

    • 3 min

Top Podcasts In Education

The Mel Robbins Podcast
Mel Robbins
The Jordan B. Peterson Podcast
Dr. Jordan B. Peterson
Mick Unplugged
Mick Hunt
The Rich Roll Podcast
Rich Roll
Digital Social Hour
Sean Kelly
The Daily Stoic
Daily Stoic | Wond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