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episodes

打開心門,聊心事,
把沒說出口的事交給「敲敲門●聊心室」。
幼兒成長、親子關係、性別關係、同儕相處,
循序漸進打開你的心門。


主持人-念慈FB:https://reurl.cc/M8QoW4
諮商心理師-王子欣FB:https://reurl.cc/8jaVY7

●有任何想回饋的,歡迎來信喔~
●商業合作也請洽詢:baodaoradio@gmail.com曾小姐

本節目為週更,訂閱頻道,
讓您每週準時收聽聊心室!

【聲明】每集故事案例的發想係根據多筆真實或虛擬事件,並經由適當程度改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敲敲門‧聊心‪室‬ 寶島聯播網

    • Society & Culture

打開心門,聊心事,
把沒說出口的事交給「敲敲門●聊心室」。
幼兒成長、親子關係、性別關係、同儕相處,
循序漸進打開你的心門。


主持人-念慈FB:https://reurl.cc/M8QoW4
諮商心理師-王子欣FB:https://reurl.cc/8jaVY7

●有任何想回饋的,歡迎來信喔~
●商業合作也請洽詢:baodaoradio@gmail.com曾小姐

本節目為週更,訂閱頻道,
讓您每週準時收聽聊心室!

【聲明】每集故事案例的發想係根據多筆真實或虛擬事件,並經由適當程度改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44. 消極且迂迴的唱反調,《被動攻擊型人格》特質│念慈 ft. 諮商心理師王子欣

    EP44. 消極且迂迴的唱反調,《被動攻擊型人格》特質│念慈 ft. 諮商心理師王子欣

    「如果你可以週三完成PPT最好,但我猜可能要等到週五,你才有空做完。」
    「我不想讓你覺得我白目,但是…」
    「你新的髮型很讚!我在學校時已經有過類似的髮型,大家說很適合我…..」

    你身邊有這種人嗎? 或是你也有這樣的日常反應嗎?
    長此以往反覆發生,很可能碰見的就是具有「被動攻擊型人格( passive aggression)」的對象

    什麼叫被動攻擊?
    在外部刺激下,消極、被動、曲折、唱反調的方式 表達內心怨恨、挫折或不滿等負面情緒;
    先質疑你,減緩自己可能沒自信或懷疑自己的部分,企圖減少衝突,
    通常對話的對象通常是比自己有權力的人,權力低者試圖向權力高者表現不滿

    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不有話直說?
    但你要知道,這不容易! 即使不是被動攻擊型人格的你,「有說直說」可能也是個難題,
    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很多時候主動且直接的攻擊,可能會讓自己成為被圍剿的對象,
    畢竟和原始時代用武力面對猛獸不同,面對人難度更高點….

    可能造成被動攻擊的原因
    →直言不諱不被允許,所以表面迎合 帶有攻擊意味
    →性格中本身就比較消極或偏激
    →被動攻擊卻得到了滿足感

    ●被動攻擊型人格的言語,不是針對個人,是針對背後的權威
    ●酸民不會消失,但我們可以讓心不玻璃
    ●把力氣留給重視你的人,對不重要的人事物冷處理,保持微笑就是最好的風度
    ●當個「句點王」或自我解嘲,結束一切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k3t6f201xf01wl8mvm0gvu/comments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訂閱追蹤,
    也歡迎給我們任何回饋、鼓勵或建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1 min
    求關注、我就是主角!《自戀型及做作型人格障礙》│人與心理關係聊心室│念慈ft. 王子欣心理師

    求關注、我就是主角!《自戀型及做作型人格障礙》│人與心理關係聊心室│念慈ft. 王子欣心理師

    網路時代,只要動動手指秒變萬人迷!
    但也是因為「低門檻、免經驗」,讓越來越多的人渴望自己就是SUPER STAR!

    ★這集節目中,來聊聊這一體兩面的人格特質:自戀型及做作型人格★

    這兩種人格都是歸於「戲劇型人格」下的分支之一。
    (戲劇型人格有四個分支:邊緣型人格、反社會人格、自戀型人格做作型人格)

    而自戀型及做作型人格的基礎差別,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有以下的說明。

    ◇「做作型人格障礙」
    過度情緒化,甚至不惜利用演技、性誘惑或謊言,讓他人的目光停留在自己身上的人。
    *表現符合以下五項特點(或更多)
    1當自己不是注意的中心時會感到不舒服。
    2時常以不恰當的性誘惑(seductive)或性挑逗與他人交往(pro-vocative)
    3展現快速轉變和膚淺表現的情緒(shallow)
    4利用自己身體外觀來吸引他人注意。
    5說話風格過度不精確(impressionistic)。
    6情緒表達顯露自我誇示(self-dramatization)、戲劇化和過度誇張。
    7易受暗示(如:易被他人或情境所影響)。
    8自認為人際關係比實際更為親密。

    ◇「自戀型人格障礙」
    很愛自己,覺得自己很特別、很優秀,雖然強烈渴望他人的誇讚,卻從不誇讚他人的人。
    *表現符合以下五項特點(或更多)
    1對自我重要性(self-importance)的自大感(如誇大成就與才能,在沒有相稱情況下期待被認為優越)。
    2專注於無止境的成功、權力、顯赫、美貌、或理想愛情等幻想中。
    3相信他或她的「特殊」及獨特,僅能被其他特殊或居高位者(或機構)所了解。
    4需要過度的讚美。
    5認為自己有特權(如︰不合理的期待自己有特殊待遇,或別人會自動地順從他的期待)。
    6在人際上顯得剝削(例如:占別人便宜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7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辨識或認同別人的情感需求。
    8時常妒忌別人或/且認為別人妒忌他。
    9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自我戲劇化」及「誇張的情緒表達」,是做作型人格障礙者所具有的特徵。
    經常認為自己是連續劇中的主角,無論是哭是笑,情緒起伏都很誇張,即便在眾人面前也毫無顧忌。

    另一方面,自戀型人格障礙者的主要特徵則是「渴望讚美」、「誇大性」及「缺乏同理心」。
    自戀型者多半會抱持著「沒有人比我更偉大」的心態,一心只想美化自己,好獲得讚美。

    →節目中來聊聊~~
    ●我們常常會形容一個人戲很多,很愛演,這有可能不是一個形容,反映的有可能是他的人格
    ●社群時代,在螢幕之後,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大多數的劇本都能成真,每個人都有一個或多個小劇場或小劇本,
    以滿足自己真實世界裡,無法成就的現實,這樣的社群時代,「求關注」是不是加深了戲劇型人格的出線機會?
    ●為什麼我們會變得誇大、自戀,渴望被崇拜?

    【節目內容經適度改編,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k3t6f201xf01wl8mvm0gvu/comments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訂閱追蹤,
    也歡迎給我們任何回饋、鼓勵或建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3 min
    「反社會人格」的特質是迷人中帶著危險?|人與心理關係聊心室 念慈ft.心理諮商師王子欣

    「反社會人格」的特質是迷人中帶著危險?|人與心理關係聊心室 念慈ft.心理諮商師王子欣

    你對「反社會人格」這個名詞認識多少?
    每當有重大案件發生,總會有人開始討論是不是跟反社會人格相關, 多半是受「反」這個字所引導。

    但你知道嘛?「反社會人格」其實就是人格特質之一,不見得是負面的,
    甚至,當有這樣人格特質的人站在面前,你可能為他著迷。

    反人格特質的迷人之處,可能會出現這些表現方式:
    ●迷人的、機智的、沉著冷靜的
    ●能言善道,面對各種壓力大多處變不驚
    ●經常理性思考,不常妄想

    但,也可能出現這樣的表現方式:
    ●不誠實、不可靠、缺乏同理心
    ●喜歡尋求刺激
    ●很難在經驗中取得教訓

    事實上,有不少社會菁英都是反社會人格者, 因為他們不容易受到情緒影響,
    且思考模式偏向自利角度, 很多時候反而能造就相當高的成就。

    有部份影視作品都有對反社會人格的討論和詮釋,
    像是電影《華爾街之狼》的男主角、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女主角等等,
    都有這樣的人格特質!

    #人與心理關係聊心室 #敲敲門聊心室 #念慈 #王子欣 #諮商心理師

    【聲明】每集故事案例的發想係根據多筆真實或虛擬事件,並經由適當程度改編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k3t6f201xf01wl8mvm0gvu/comments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訂閱追蹤,
    也歡迎給我們任何回饋、鼓勵或建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3 min
    「你好孤僻喔!」 什麼是孤僻型人格?│人與心理關係聊心室│念慈ft. 王子欣心理師

    「你好孤僻喔!」 什麼是孤僻型人格?│人與心理關係聊心室│念慈ft. 王子欣心理師

    #心理諮商 #玩心聊療 #敲敲門聊心室

    ●什麼是孤僻型人格?如何形成?會隨著年齡增長改變嗎?
    ●孤僻型人格和「社交障礙」有關嗎?
    ●社群媒體的發達,會不會反而少了社交活動,變得更孤僻、只有自己?
    ●「朋友在精,不在多」不社交或少社交,可以嗎?

    本集重點:
    ●培養社交技巧的方法無他,就是多接觸練習接觸人群和互動
    ●尊重獨處需求、給予適合天賦的工作

    參考資料:孤僻型人格的指標 符合4項以上(7選4以上)
    1.不要求也不享受與他人的親密關係,包括家人;
    2.幾乎總是選擇孤獨的活動;
    3.若有,也很少對與他人有性經驗感興趣;
    4.若有,也很少有活動讓他感到樂趣;
    5.除一等親外,缺少親密的朋友;
    6.對他人的讚美或指責顯得漠不關心;
    7.顯得感情冷漠、疏離或平淡的情感

    https://youtu.be/3fZ50pDvRrQ

    【聲明】每集故事案例的發想係根據多筆真實或虛擬事件,並經由適當程度改編
    【本節目由文化部影視局補助製播】

    ---------------------------------
    ★喜歡我們的主題節目,歡迎贊助支持:
    贊助網址: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703757e-f389-4bf1-a989-b565c47eb26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0 min
    我只是大腦生病了!《思覺失調症》的治療和家屬陪伴照顧技巧│人與心理關係聊心室│念慈ft. 王子欣心理師

    我只是大腦生病了!《思覺失調症》的治療和家屬陪伴照顧技巧│人與心理關係聊心室│念慈ft. 王子欣心理師

    每100人中就可能有1人患有思覺失調症,
    但大眾對這個疾病還是感到陌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
    思覺失調的症狀包含
    妄想、幻覺、不可控的感受、思維紊亂、行為混亂等等,
    通常在患者青少年到20歲出頭發病,
    也可能隨著時間越來越嚴重。

    思覺失調症並非絕症,
    只要及早發現治療,
    仍是會痊癒的,
    近6成的患者能在積極治療下完全緩解,
    回復正常生活,
    目前的治療有分為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與復健治療。

    當自己或家人遇到思覺失調症時,
    難免會想找出一個「原因」來解釋,
    然而往往不是怪罪某人或歸咎於某個因素就能解決

    草間彌生:
    「我不想治好我的心理疾病,
    我想要運用它們作為我創造藝術的力量。」

    ➤一旦壓力超過體質可負荷的臨界線,就會容易產生精神疾病
    ➤面對患者應多關心、鼓勵,少批評
    ➤認同患者感受並給予他表達的空間
    ➤若撇開二分法,誠實地去了解這些生命故事,也許將發現世界多了好幾位草間彌生、John Nash

    ✏想一想,
    你/妳知道思覺失調症是會痊癒的嗎?
    留言和我們分享你/妳的想法!

    【聲明】每集故事案例的發想係根據多筆真實或虛擬事件,並經由適當程度改編
    ---------------------------------

    【立即下載 寶島聯播網APP】
    蘋果 IOS|https://reurl.cc/LMxxkK
    安卓 Android|https://reurl.cc/QbllyZ

    【youtube頻道】
    寶島聯播網|https://youtu.be/3S7tiALhGQo

    【Podcast】
    sound on- https://sndn.link/openheart
    Spotify- https://reurl.cc/zYa0L7
    KKBOX Podcast- https://reurl.cc/3xnGQO
    MyMusic- https://reurl.cc/nD3kM8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aV3ebY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6QM1oV

    【本節目由文化部影視局補助製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4 min
    在現實和幻覺中拉扯-淺談《思覺失調症》│人與心理關係聊心室│念慈ft. 王子欣心理師

    在現實和幻覺中拉扯-淺談《思覺失調症》│人與心理關係聊心室│念慈ft. 王子欣心理師

    有看過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嗎?
    除了探討加害者、受害者與其家屬牽扯不斷的關係,
    通過戲劇讓大家更了解思覺失調症患者,
    讓過去被稱為「精神病」的症狀不再汙名化。

    劇中林哲熹飾演的新銳導演應思聰,
    不時出現妄想、幻聽症狀,
    深受思覺失調症所苦。

    思覺失調症患者也有清醒、可自我控制的時候?
    只是大多數時候無法控制?

    思覺失調症發病時,
    耳邊不斷出現被看衰、批評的聲音,
    導致焦慮、憤怒、不安的負性情緒輪番出現。

    思覺失調症診斷標準,
    出現下列各項症狀2項以上且持續一個月,
    且至少有一項是(1)、(2)或(3):
    (1)妄想
    (2)幻覺
    (3)解構式語言
    (4)異常的心理動作行為(混亂或僵直行為)
    (5)負性症狀

    ➤妄想不是幻想,幻想有可能是健康的
    ➤建立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多數病情穩定的病人,可以知情達禮、言談適切,也能照常就學、工作、進行與你我一般的日常生活

    ✏想一想,
    你/妳對思覺失調症的了解有多少呢?
    留言和我們分享你/妳的想法!

    【聲明】每集故事案例的發想係根據多筆真實或虛擬事件,並經由適當程度改編
    ---------------------------------

    【立即下載 寶島聯播網APP】
    蘋果 IOS|https://reurl.cc/LMxxkK
    安卓 Android|https://reurl.cc/QbllyZ

    【youtube頻道】
    寶島聯播網|https://youtu.be/-3-PISpO4bI

    【Podcast】
    sound on- https://sndn.link/openheart
    Spotify- https://reurl.cc/zYa0L7
    KKBOX Podcast- https://reurl.cc/3xnGQO
    MyMusic- https://reurl.cc/nD3kM8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aV3ebY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6QM1oV

    【本節目由文化部影視局補助製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1 min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Stuff You Should Know
iHeartPodcasts
Shawn Ryan Show
Shawn Ryan |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Where Everybody Knows Your Name with Ted Danson and Woody Harrelson (sometimes)
Team Coco & Ted Danson, Woody Harrelson
This American Life
This American Life
Call It What It Is
iHeartPodcasts
Animal
The New York Times

You Might Also Like

心理敲敲門
啟點文化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寶島聯播網
周慕姿讀靈魂腳本——那些人沒有說出口的傷
周慕姿×鏡好聽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海苔熊的心理話
海苔熊 & SoundOn 製作團隊
剛好玉見你
賴芳玉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