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episodes

《晚点聊 LateTalk》是《晚点 LatePost》出品的播客节目
由洪浩、陈晶、曼祺和汉洋主持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

晚点聊 LateTalk 晚点 LatePost

    • Business
    • 4.1 • 23 Ratings

《晚点聊 LateTalk》是《晚点 LatePost》出品的播客节目
由洪浩、陈晶、曼祺和汉洋主持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

    开始第三个一千零一夜,与米可世界 Emily 聊中东出海 6 年

    开始第三个一千零一夜,与米可世界 Emily 聊中东出海 6 年

    封面:米可世界中东团队合影。


    前不久,我接受米可世界的邀请和一些媒体朋友一起去了迪拜、沙特和埃及,了解中国企业的中东出海。


    本期《晚点聊》就邀请到了米可世界的中东项目负责人 Emily。


    2018 年,毕业复旦数学系、在上海工作的 Emily 48 小时内决定去中东创业,买了一张机票落地埃及后开始做语音社交产品,之后她又加入赤子城旗下的全球线上社交娱乐公司米可世界,负责语音社交产品 YoHo 等项目在中东的运营。


    5、6 年里,米可世界的中东团队从一个会议室就能坐下的几十人发展成到了超 300 人,覆盖海湾、北非和部分南欧市场,运营着 MICO、YoHo、TopTop 和 Sugo 四个产品,过去一年收入超过 10 亿元人民币。


    Emily 分享了很多中东创业的故事:最开始吃不惯阿拉伯食物,一天只吃一顿饭;沙特国庆时被也门大户写小作文指责,越来越了解中东各国间的微妙差别和对应的运营策略;在疫情时与同事一起应对行业危机。


    Emily 在埃及的 6 年已经超过了 2000 天,可以开始听第三个一千零一夜了。这本古老的书暗合中东文化的一个特点:爱聊天,爱讲述。这是语音等各类社交产品在那里外受欢迎的原因。


    绵延西亚、阿拉伯半岛和北非、有 4 亿人口的阿拉伯世是一个有众多国家和民族交错的复杂市场。不沉下来做本地化很难了解各中生存策略。Emily 的一手体验里就有在中东淘金的线索。


    内容摘要:


    ·落地埃及:创业、加入米可,运营 YoHo
    01:13 2018 年初打算投资中东的社交语音 App,后来自己创业,不到 48 小时决定来埃及。
    03:30 2019 年加入米可,负责运营 YoHo,认定中东社交是大市场。
    07:00 中东市场的优点:人口多,文化相似,当时的竞争相对少;难点:文化差异、互联网人才较少,细分度超出想象。
    09:30 为何加入米可?——专注海外、重仓中东,中东市场需要很重的本地化。
    13:01 什么团队配置适合出海:米可的组合是腾讯、微博(互联网)+华为、中兴(海外)
    15:05 语音社交的产品形态?中东用户怎么用它?
    17:23 在埃及理解了为何需要和陌生人聊天;生日收到平台用户 3000 美元的打赏。
    19:45 国内和中东语音产品的区别:国内更偏内容,中东更偏社交。
    25:04 王子飞机游艇轮番秀在中东也很罕见,但这里的一般工薪层更愿意花钱娱乐。


    ·深入本地化:细分市场的门道
    27:29 中东“土豪”人没大家想象多,赚他们的钱也没那么容易。
    28:30 中东多国间的差异化运营,沙特国庆时,被也门用户吐槽的故事。
    30:15 TopTop 很长时间里的第一大户是巴林人,中东任何小国家都可能有大客户。
    35:23 怎么看 TikTok 加码中东?
    37:10 米可的多产品运营策略。
    41:20 米可现在是多 App 的“灌木丛”策略,但同时在看大 App 的机会。


    ·出海建议
    44:57 中东这两年热起来,热门中国电影也在考虑来中东。
    47:11 出海落总部,阿联酋、沙特、埃及等怎么选?
    48:40 用人之道:从招有更多经验的人变成招和培养年轻人。
    52:08 没有在埃及职场观察到“躺平文学”
    53:40 怎么在日常管理团队时融入本地文化。
    54:40 通过更高质量的决策挺过 2020 年的政策危机。
    62:43 对出海公司的建议:最重要的是选好当地负责人和合作伙伴。
    64:49 中东本地 VC 不发达,在中东的初创中国企业尽量拿国内的钱,如 Yalla。
    67:43 个人成长:真正体验了商业实操、管理实操,理解了“无所畏惧”。
    74:46 对追求极致的数学解释。


    相关链接:


    海湾淘金:中国公司奔赴另一场招商引资
    https://mp.weixin.qq.com/s/IK2JuQJSbNlbL-lr95-gHQ


    (我问

    • 1 hr 20 min
    每个人活着都不舒服

    每个人活着都不舒服

    本期节目请到了《日常的深处》作者王小伟来聊聊为啥大家都活着不舒服。朋友你可能最近已经在不少节目里听过小伟了,但要相信汉洋能和他聊点不一样的,毕竟汉洋活着是这不舒服。


    本期节目我们聊到了:
    感觉今天好像每个人都活着不舒服,是吗?
    说这么多有啥用呢?
    为什么要批判日常消费生活?
    现代化是不是来得太快了,还没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准备
    互联网实现了它的承诺吗?
    你开心就好,真的能好吗?只要你努力就会更好,真的能更好吗?
    日常生活是怎么没的?
    到底应该怎么办?
    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一定会变成现在这样?
    情绪价值是价值吗?


    相关链接:
    日常的深处
    早上挤地铁,中午叫外卖,晚上刷手机,打工人如鲠在喉的一天|王小伟 一席第1052位讲者
    西二旗的杨枝甘露


    登场人物:
    王小伟:大学教师,《日常的深处》作者
    汉洋:现在是黄毛版(其实是银色)


    剪辑:甜食
    封面:汉洋在柏林的随手拍

    • 1 hr
    怎么运营一家美术馆?和艺仓美术馆馆长余光照聊聊艺术、艺术馆和怎么办展

    怎么运营一家美术馆?和艺仓美术馆馆长余光照聊聊艺术、艺术馆和怎么办展

    本期节目汉洋和嘉宾余馆在画廊里聊了聊美术馆这件事。可能你看过很多展,但估计和汉洋一样,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事儿?看不懂怎么办?官方到底烦不烦「打卡」?新艺术家要怎么办展?策展人到底在做什么?


    本期节目我们聊到了:
    从煤炭码头到美术馆
    美术馆「看不懂」到底该怎么看?
    做美术馆赚钱么?或者说维持美术馆正常运行的经费来源是什么?
    什么人是美术馆的主要客流?
    美术馆的运行模式,以及美术馆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是否有不同。
    美术馆除了办展览,还承担了哪些功能?
    一个展览是否如看上去那样(以一定的主题展陈一定数量的展品)这么简单?办一个展览,不同参与角色(美术馆、策展人、艺术家、或者其他参与方)的目的是什么?
    一个展览大概流程是什么?有什么琐碎的工作要去做?
    一个展览闭幕以后,展品哪去了?为什么有的作品需要销毁?
    数字艺术流行的时代,为什么还要来美术馆看呢?
    如果一个没有名气艺术家想办一场个展,或者说他可以策划一个群展,那么他应该如何去做?
    你们会帮新艺术家的项目找赞助吗?
    怎么看待在美术馆里打卡这件事?


    相关链接:
    艺仓美术馆的官方播客是:《艺术范儿》
    艺仓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艺仓美术馆 MAM]((https://mp.weixin.qq.com/s/1M4rJUhEKgnuXl6FFn_rKQ)
    【当前展览】
    “繁衍生息”/“行于暗”
    【展览信息】
    见“外”知“内”,3月23日艺仓两展同开




    登场人物:
    余光照:艺仓美术馆馆长
    汉洋:不会拍照


    后期:甜食
    封面:艺仓美术馆

    • 47 min
    与《刚性泡沫》作者朱宁聊普通人保住财富:为什么多元化投资更好?

    与《刚性泡沫》作者朱宁聊普通人保住财富:为什么多元化投资更好?

    *本期音频来自访谈素材,建议大家如有条件可用耳机收听,效果比外放更好。


    今年 3 月中旬,《晚点聊》在北京访谈了经济学家朱宁,聊了聊在不确定性的世界,如何做投资,怎样看待中国经济。


    朱宁是中国少有的将国内和国际视野、学术研究和业界经历结合得比较好的经济学家,为人亲切、说话坦诚。在访谈中,他慷慨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闻,甚至包括个人投资组合和犯过的投资错误。


    其中一个错误是他在 2008 年加入了雷曼兄弟。那时,他刚拿到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终身金融教授职位,离博士毕业仅有五年,意气风发。“严重过度自信”的他本来有五个选择,但最后选择了 “最不应该的” 雷曼。


    2010 年,在内地 “蓬勃向上” 的氛围吸引下,朱宁重返学术界,参与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创立。2016 年,朱宁怀抱着“经济学要经世济民” 的理想情怀,来到清华大学,更多地参与到政策制定中。现在,他在上交、清华和耶鲁都有学术职位,但在考虑转向业界。


    2010 年回国后,朱宁呈现出两种形象。一种是行为金融学在中国的倡导者。他通过研究投资者行为和心理,揭示出人的非理性,称 “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


    另一形象是中国经济金融领域存在泡沫的警示者。对于 “购房是刚需” 的观点,他批驳了十年,提醒投资者房地产行业存在泡沫。他也曾在 2015 年股市震荡发生前多次警示投资者,称 “崩盘总比预期来得早”。他在 2016 年出版的著作《刚性泡沫》(China's Guaranteed Bubble)中,则警示了中国经济由于存在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亟需化解资产泡沫和系统性风险。


    今年 1 月,《刚性泡沫》出了增订版。朱宁在书中称,过去几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都在 “本书上一版中有所预见和讨论”。例如 2015 年的股市震荡,2016 年的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2018 年的资管新规和科创板的推出,2020 年的三条红线和共同富裕,2021 年的房地产企业爆雷,2022 年的新房交付困难和购房者断供。


    看到现实一定程度应验自己的理论,朱宁心情复杂。“我希望我是错的,我一直是这个心态,这两年更是如此。” 他觉得虽然已经有了很多进步,但要真正化解泡沫和风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
    03:33-这几年,有哪些与投资相关的重要叙事变化?
    10:00-很多人觉得自己和巴菲特的差距非常小。
    16:35-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过,如果大家有多套房,应该考虑多元化配置。
    33:51-看好黄金和美债,仍质疑比特币。
    42:00-如果一个市场不能给投资者长期创造价值,投资者一定不会愿意在这个市场投资。
    58:33-政府要建立好社会的安全垫,个人努力提高自身人力资本。


    相关阅读:
    本期《晚点聊》对应的文字报道:《9 年前提醒泡沫风险的经济学家,给普通人的多元化投资建议》
    https://mp.weixin.qq.com/s/7RlRST0lYh5TyQVplrXxbQ
    朱宁的著作《刚性泡沫》《投资者的朋友》《投资者的敌人》。
    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合著的《动物精神》《钓愚》。
    理查德·塞勒的著作《“错误” 的行为》。


    本期出现的人物和简称:
    “高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简称。
    “道口”,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简称。
    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也是朱宁的导师。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高善文,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陆挺,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孟晓苏,国家房改课题组原

    • 1 hr 5 min
    怎么选发型、为啥烫发贵、咋吹头发:和理发店老板宝哥聊聊美发这个生意和到底该怎么整整头发?

    怎么选发型、为啥烫发贵、咋吹头发:和理发店老板宝哥聊聊美发这个生意和到底该怎么整整头发?

    汉洋对于头发的问题可太多了。每次摘下眼镜理发再戴上眼镜简直就是赌博。所以这次索性请了一位美发店的老板来聊聊美发这个行业,从理发师的成长路径再到各种消费者会遇到的常见问题。


    本期节目是汉洋染头的时候录制的,所以有一些(故意的)底噪。


    本期节目我们聊到了:
    一般发型师职业路径是啥样的?
    早年南北方造型师的区别是?
    当我和发型师说「选个您感觉合适的」时候,发型师是怎判断的?
    如何找到自己合适的发型?
    该怎么更好的和自己的发型师描述自己的需求?感觉每次理发都是一次赌博。
    造型和美发的区别
    日常如何打理?
    正常理发选择哪一档的价位?我总觉得中间档是给我预备的一个坑,不想剪最便宜的怕万一真剪不好,也不想剪最贵的觉得没必要,理发店是不是也出于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设定了三档价位,让消费者看似有选择但是正中圈套。
    我为什么吹不出理发店里吹出来的发型?
    在你眼中什么是一个好的造型师?
    开理发店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正月里剪头的人会明显更少吗?
    好像理发店这个行业它跟奶茶和餐厅非常不一样,就是到今天你也很少看到那种全国的特别大的连锁,当然有一些连锁了,不过主要是地区性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互联网对你们这个行业有什么改变吗?尤其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比如说像小红书、美团对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变化了?
    你们讨厌被叫 Tony 老师吗?
    为什么烫发那么贵?基本上一线城市都一两千起了。
    贵的烫发药水/染发原料和便宜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为什么烫发上杠子的时候和染发配颜色和涂颜色不是老师亲自做?
    为什么店里洗的头发不容易油,是有专门理发店洗发水嘛?
    有什么一般顾客不知道,但发型师都认为是常识的事情吗?
    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学习这方面的那些知识呢?各种流行词到底是概念还是真有货?


    相关链接:
    宝哥的店大象造型
    宝哥的小红书
    晚点聊之前谈验光的节目


    汉洋有个口误,Parsons 在纽约不在伦敦


    登场人物:
    宝哥:大象造型主理人
    汉洋:我不想赌了


    剪辑:甜食


    题图:正在漂发过程中的汉洋

    • 50 min
    信仰充值的威力:与逐际动力谌骅聊聊 GTC 和人形机器人新进展 | AI 大爆炸

    信仰充值的威力:与逐际动力谌骅聊聊 GTC 和人形机器人新进展 | AI 大爆炸

    本期《晚点聊》邀请了在去年底就已造出人形机器人的公司,逐际动力的联合创始人谌骅。


    (*节目中涉及的术语可见 Shownotes 末尾的附录解释。)

    图:逐际动力人形机器人 CL-1


    谌骅于 2012 年获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及竺可桢学院荣誉学位,在 2018 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后在本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19 年 6 月回国。


    2022 年,谌骅与他的博士生导师、知名机器人学者张巍一起创办了逐际动力。


    今年刚刚过去的三个月,我们已看到了这个领域的诸多新进展: Figure AI 获 OpenAI、微软、英伟达、贝佐斯 6.75 亿美元投资,接入 OpenAI 大模型;英伟达在 GTC 大会上发布机器人基础平台 GR00T,黄仁勋还与科幻动画片主角“机器人瓦力”的实物版同台;特斯拉 Optimus 新释放 demo;做机器人大脑的 PI 获得 OpenAI、红杉等的投资。


    与真实物理世界的交互是语言之外的重要学习与智能进化方式,有“身体”的智能也能大大拓展了 AI 的任务范畴。



    图:逐际动力四轮足机器人 W1(左),逐际动力点式双足机器人 P1(右)


    本期节目,从 GTC 等近期行业热点切入,谌骅分享了他博士以来亲历的技术进展和创业历程、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栈的瓶颈;我们也对比了中美人形机器人创业的诸多差异。


    他认为,GPT 大大加速了机器人大脑的发展,“小脑部分”也就是勾连大脑决策到最后身体执行的部分仍有很多突破空间,这也是最让人兴奋之处。


    内容摘要:
    · GTC 与近期进展:看好机器人,但黄仁勋与 Transformer 八子对话又没聊机器人
    01:20 小脑能力已经赶不上大脑,更关注小脑
    05:12 FigureAI 和 Aloha 背后的新技术:Diffusion Policy,扩散模型用于生成机器人动作
    06:44 Diffusion Policy 和 Diffusion 模型之间的关系
    09:04 重要提升在于泛化性:机器人可以像人那样洗盘子了,不需要盘子摆放精确
    09:47 为何 GTC 黄仁勋与 Transformer 八子论坛完全没聊到机器人?


    · 求学与创业:当软件与硬件 meet,机会信号出现
    12:56 2016-2017 年读博期间,波士顿动力 demo 表现好,与他们的科学家交流,发现方法很相似
    14:29 波士顿动力展现的是「足式运动能力」,它和「操作能力」是两条线
    15:00 足式运动能力在控制上为什么难?——一个「欠驱动」系统
    18:08 足式运动能力,抽象一下就是谌骅博士研究的课题:混杂系统的最优控制
    20:08 MIT 开源硬件方案是对行业的重要推动
    21:26 MIT 使用了原本用于其它领域的行星减速器,也从理论上做了解释
    24:10 大公司 VS 小公司,一个没有完全 ready 的方向,更看中探索的灵活性
    26:30 逐际做了 3 个产品,为什么做这么多?


    · 市场观察:人形机器人为什么在中国先火?AGI 信仰充值带来了什么?
    27:43 去年中国为什么多了这么多人形机器人?——马斯克效应
    29:50 走得像人能体现技术能力,但这也许没那么重要
    31:43 逐际的四轮足机器人和点式双足机器人:用在哪儿?干什么?
    34:29 点式双足机器人的更强运动和平衡能力——来自这两年强化学习在机器人控制中的运用。
    35:00 这和 Transformer 没有直接关系,但整个领域的信仰充值让大家意识到用数据驱动方法做控制是可行的。
    36:43 为什么中国做人形机器人的公司看起来比美国公司“更不聚焦”?
    40:53 为什么大模型是美国先火,人形机器人是中国先火?
    42:45 波士顿动力居然有 30 多岁了!它仍在用液压驱动,几乎不可能产品化
    45:19 一个现象:起步太早的科技公司,可能因在老技术栈上积累太深,采纳新技术更

    • 1 hr 3 min

Customer Reviews

4.1 out of 5
23 Ratings

23 Ratings

Worked usually ,

挺有意思的

继续抒发己见,虽然有的观点有点偏激,不过听起来挺有意思的。

Top Podcasts In Business

REAL AF with Andy Frisella
Andy Frisella #100to0
Money Rehab with Nicole Lapin
Money News Network
The Ramsey Show
Ramsey Network
The Money Mondays
Dan Fleyshman
Young and Profiting with Hala Taha
Hala Taha | YAP Media Network
Prof G Markets
Vox Media Podcast Network

You Might Also Like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疯投圈
黄海、Rio
商业WHY酱
声动活泼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声动活泼
起朱楼宴宾客
大卫翁
高能量
李翔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