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r 33 min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 091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 Education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剛剛有提到劉璡,夜裡他的兄長喊他的時候,他是把自己的衣冠整束好,到兄長前面才做回應。有學長反應到,「父母呼,應勿緩」,兄長呼,也應該應勿緩,請問大家,有沒有衝突?有沒有好像在這句當中有矛盾?從相上看好像矛盾,從心地上看不矛盾。「父母呼,應勿緩」是為人子要恭敬服從,不可怠慢,父母叫了還愛理不理,最主要是心地怠慢。劉璡他是內心恭敬,他覺得講話的時候衣冠不整,是對他兄長的不恭敬,所以他要整束好,他也是趕緊到兄長的面前,他也不是拖拖拉拉的。所以慕賢當慕其心,每個聖賢人的行持你要體悟到他的心地,你就能學到他的精神。
  剛剛跟大家談到,我們處世能跟人家很和睦、處處能替人著想,這個仁慈的態度,它的根在孝悌。我們舉的對人恭敬,包含內心裡絕不見父母過、不見兄弟姊妹之過,所以這些讒言、是非影響不了他們。其實我們與人相處,假如會聽信讒言,很可能我們跟父母、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也有可能會因為別人的言語而產生不和諧,這個根還是會動搖。所以孔子在《論語》當中就有講到,任何人不能離間閔子騫的家庭,因為閔子騫的後母對他這麼不好,他完全沒有記恨後母,甚至後母長期虐待他他都不放在心上。用蘆花給他做衣服,讓他冬天都凍壞了,他反而不記怨,「怨欲忘」,這些聖賢人根本心上就沒有怨,這是有功夫。反而在父親要休了他的後母,他馬上跪下來替後母、替弟弟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我這兩個弟弟不就要挨餓受凍?把他的後母感化了,視他如己出。這樣的家人情感、信任任何人都不可以破壞。
  師長處世很有修養,聽他老人家講,比方某個人告訴他,某某人講你什麼壞話。他一跟師長講,師長馬上給他止住,「你不要講了,我只記得那個人對我的好,不好的我聽都不想聽,他以前對我哪些幫助、哪些恩德。」心裡只記一切人的好,不記一切人的不好,這叫會過日子,叫自愛。把別人的不好記在心上,就開始折磨自己了。對自己是折磨,跟別人的關係又開始惡化,何苦來哉?所以真會過日子的人,懂得放下什麼、懂得提起什麼。《弟子規》裡面,經句也是教我們怎麼提起、怎麼放下。「恩欲報」,要念恩的人生,很充實、很愉快;「怨欲忘」,埋怨放下,不愉快放下,你自己身心就比較輕安、自在。
  我們處世當中常會跟人家爭,可能跟兄弟姊妹也還在爭。在德育故事裡面我們看到「泰伯讓國」,他們兄弟連國都可以讓,還有什麼好爭,全天下的人就被他們這一家,他們家是整個國家的領袖,被他們感化。所以周朝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國祚,不是偶然,因為周朝開國的帝王都是聖人。古人連國都可以讓,甚至連命都可以捨,為兄弟。「趙孝爭死」,趙孝跟趙禮兄弟爭死。包含庾袞,他的兩個哥哥死於瘟疫,還剩一個哥哥,全家人都趕緊撤離這個村子,他安慰父母,「我好像天生就不會得瘟疫,你們不要擔心,我留下來照顧哥哥。」他置死生於度外,照顧他唯一留下來的哥哥,然後為死去的兩個哥哥守靈,這兄弟之情義!結果一百多天以後,瘟疫過去了,他跟哥哥都沒事,哥哥也恢復了。所以古人連命都可以為兄弟捨,怎麼還有會爭的道理?
  古人在兄弟相處也非常柔軟去勸諫兄弟。我們對朋友的柔軟也是來自於我們對父母、兄弟勸諫的柔軟。假如我們跟人家勸幾句話就要吵起來,可能病根也還在孝悌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剛剛有提到劉璡,夜裡他的兄長喊他的時候,他是把自己的衣冠整束好,到兄長前面才做回應。有學長反應到,「父母呼,應勿緩」,兄長呼,也應該應勿緩,請問大家,有沒有衝突?有沒有好像在這句當中有矛盾?從相上看好像矛盾,從心地上看不矛盾。「父母呼,應勿緩」是為人子要恭敬服從,不可怠慢,父母叫了還愛理不理,最主要是心地怠慢。劉璡他是內心恭敬,他覺得講話的時候衣冠不整,是對他兄長的不恭敬,所以他要整束好,他也是趕緊到兄長的面前,他也不是拖拖拉拉的。所以慕賢當慕其心,每個聖賢人的行持你要體悟到他的心地,你就能學到他的精神。
  剛剛跟大家談到,我們處世能跟人家很和睦、處處能替人著想,這個仁慈的態度,它的根在孝悌。我們舉的對人恭敬,包含內心裡絕不見父母過、不見兄弟姊妹之過,所以這些讒言、是非影響不了他們。其實我們與人相處,假如會聽信讒言,很可能我們跟父母、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也有可能會因為別人的言語而產生不和諧,這個根還是會動搖。所以孔子在《論語》當中就有講到,任何人不能離間閔子騫的家庭,因為閔子騫的後母對他這麼不好,他完全沒有記恨後母,甚至後母長期虐待他他都不放在心上。用蘆花給他做衣服,讓他冬天都凍壞了,他反而不記怨,「怨欲忘」,這些聖賢人根本心上就沒有怨,這是有功夫。反而在父親要休了他的後母,他馬上跪下來替後母、替弟弟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我這兩個弟弟不就要挨餓受凍?把他的後母感化了,視他如己出。這樣的家人情感、信任任何人都不可以破壞。
  師長處世很有修養,聽他老人家講,比方某個人告訴他,某某人講你什麼壞話。他一跟師長講,師長馬上給他止住,「你不要講了,我只記得那個人對我的好,不好的我聽都不想聽,他以前對我哪些幫助、哪些恩德。」心裡只記一切人的好,不記一切人的不好,這叫會過日子,叫自愛。把別人的不好記在心上,就開始折磨自己了。對自己是折磨,跟別人的關係又開始惡化,何苦來哉?所以真會過日子的人,懂得放下什麼、懂得提起什麼。《弟子規》裡面,經句也是教我們怎麼提起、怎麼放下。「恩欲報」,要念恩的人生,很充實、很愉快;「怨欲忘」,埋怨放下,不愉快放下,你自己身心就比較輕安、自在。
  我們處世當中常會跟人家爭,可能跟兄弟姊妹也還在爭。在德育故事裡面我們看到「泰伯讓國」,他們兄弟連國都可以讓,還有什麼好爭,全天下的人就被他們這一家,他們家是整個國家的領袖,被他們感化。所以周朝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國祚,不是偶然,因為周朝開國的帝王都是聖人。古人連國都可以讓,甚至連命都可以捨,為兄弟。「趙孝爭死」,趙孝跟趙禮兄弟爭死。包含庾袞,他的兩個哥哥死於瘟疫,還剩一個哥哥,全家人都趕緊撤離這個村子,他安慰父母,「我好像天生就不會得瘟疫,你們不要擔心,我留下來照顧哥哥。」他置死生於度外,照顧他唯一留下來的哥哥,然後為死去的兩個哥哥守靈,這兄弟之情義!結果一百多天以後,瘟疫過去了,他跟哥哥都沒事,哥哥也恢復了。所以古人連命都可以為兄弟捨,怎麼還有會爭的道理?
  古人在兄弟相處也非常柔軟去勸諫兄弟。我們對朋友的柔軟也是來自於我們對父母、兄弟勸諫的柔軟。假如我們跟人家勸幾句話就要吵起來,可能病根也還在孝悌

1 hr 33 min

Top Podcasts In Education

The Mel Robbins Podcast
Mel Robbins
The Jordan B. Peterson Podcast
Dr. Jordan B. Peterson
This Is Purdue
Purdue University
Mick Unplugged
Mick Hunt
Law of Attraction SECRETS
Natasha Graziano
The Rich Roll Podcast
Rich 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