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r 31 min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 141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 Education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
  我們課程從《群書治要》當中看,歷代皇帝沒有不尊師,「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尊重老師進而尊重道德學問,那每個人就有智慧、就有德行,這天下才能夠安定。所以這幾節課我們談的主題,是「做孩子一生的貴人」,上一節課是第七個重點「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當中第四個要點「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在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我們又分為三項跟大家做深入的交流、探討。盡自己的本分,在為師的角色上要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延伸開來,扮演任何一個角色要扮演得圓滿,要讓人家接受、信服,這個君親師的精神都要能夠到位。君,以身作則;親,愛護,不棄不捨;師,循循善誘機會教育。
  而為師者他也為人臣子,他也為人弟子,尤其我們這個時代,縱使在學校從事教育工作,我們所接觸到的師範學院的培訓,也是只有四年的時間。像我自身在學校服務之前,我是讀師資班,等於是大學畢業之後,再讀一年的教育學分,讀了一年人家就叫我們老師。看著我們老祖宗的經典,被人家叫老師,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為什麼?德不配位,名不符實。「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什麼道、授什麼業、解什麼惑?甚至於自己人生,還有很多疑惑不能解決,自己都不能度怎麼去度別人?自己都不能覺怎麼去覺悟他人?所以從事教育工作要名符其實,自己在經典當中要下大的功夫,不斷的深入才行。而且首先要具備一個做弟子的態度,假如我們今天在學校教學,覺得自己已經可以是老師,這就我們自身沒有自知之明。自己都不明怎麼去啟發別人的智慧?所以人貴自知,自己的程度到哪裡,自己心裡有數。
  我們在這個時代,二、三代人忽略了聖賢教育,我們都是補習的狀況,更要從根本紮根做起。所以這個敦倫盡分當中,為人弟子的本分要做到,我們跟大家分享到,要主動發問,有不懂的地方要詢問。其實這是《弟子規》當中對學問基本態度,「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我們聽到這句話大家都點頭、都認同,請問上個禮拜七天過去了,我們面對那麼多人事物,有沒有不了解的地方?針對不了解的地方有沒有請問經典?有沒有請教他人?假如沒有,這一句話還是知識。為什麼我們不去主動的請教他人?因為我們覺得還有明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所以這種主動學習的態度不足。再來,利益他人的心不切。學聖教慈悲為本,要利益人的心很切,我早一天明白,我早一天可以利益孩子、利益他人。總是要在遇到的事情當中,清楚自己的心不足在哪裡,這個毛病出在哪裡,為什麼會有這個行為?心需要在哪方面去修正、去提升。孟子說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真正的真心應該念念要利益他人,那就要主動提升自己、主動突破自己,這是愛人的表現。
  不只是為人學生、為人弟子,我們是聖賢弟子;還有為人臣,在學校裡面我們面對校長,我們也是為人臣。其實我們想一想,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學問?我們要教給他,首先我們得明白這些學問,進而要去做到這些學問。假如我們自己沒有用心去做,知行不合一,學生要信任我們也不容易。而學什麼?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倫常不外五個關係,在家有三個倫常關係,出外延伸出,君臣是領導跟被領導,還有朋友關係,家裡面就有夫婦、父子、兄弟這個五倫,學問沒有超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
  我們課程從《群書治要》當中看,歷代皇帝沒有不尊師,「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尊重老師進而尊重道德學問,那每個人就有智慧、就有德行,這天下才能夠安定。所以這幾節課我們談的主題,是「做孩子一生的貴人」,上一節課是第七個重點「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當中第四個要點「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在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我們又分為三項跟大家做深入的交流、探討。盡自己的本分,在為師的角色上要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延伸開來,扮演任何一個角色要扮演得圓滿,要讓人家接受、信服,這個君親師的精神都要能夠到位。君,以身作則;親,愛護,不棄不捨;師,循循善誘機會教育。
  而為師者他也為人臣子,他也為人弟子,尤其我們這個時代,縱使在學校從事教育工作,我們所接觸到的師範學院的培訓,也是只有四年的時間。像我自身在學校服務之前,我是讀師資班,等於是大學畢業之後,再讀一年的教育學分,讀了一年人家就叫我們老師。看著我們老祖宗的經典,被人家叫老師,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為什麼?德不配位,名不符實。「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什麼道、授什麼業、解什麼惑?甚至於自己人生,還有很多疑惑不能解決,自己都不能度怎麼去度別人?自己都不能覺怎麼去覺悟他人?所以從事教育工作要名符其實,自己在經典當中要下大的功夫,不斷的深入才行。而且首先要具備一個做弟子的態度,假如我們今天在學校教學,覺得自己已經可以是老師,這就我們自身沒有自知之明。自己都不明怎麼去啟發別人的智慧?所以人貴自知,自己的程度到哪裡,自己心裡有數。
  我們在這個時代,二、三代人忽略了聖賢教育,我們都是補習的狀況,更要從根本紮根做起。所以這個敦倫盡分當中,為人弟子的本分要做到,我們跟大家分享到,要主動發問,有不懂的地方要詢問。其實這是《弟子規》當中對學問基本態度,「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我們聽到這句話大家都點頭、都認同,請問上個禮拜七天過去了,我們面對那麼多人事物,有沒有不了解的地方?針對不了解的地方有沒有請問經典?有沒有請教他人?假如沒有,這一句話還是知識。為什麼我們不去主動的請教他人?因為我們覺得還有明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所以這種主動學習的態度不足。再來,利益他人的心不切。學聖教慈悲為本,要利益人的心很切,我早一天明白,我早一天可以利益孩子、利益他人。總是要在遇到的事情當中,清楚自己的心不足在哪裡,這個毛病出在哪裡,為什麼會有這個行為?心需要在哪方面去修正、去提升。孟子說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真正的真心應該念念要利益他人,那就要主動提升自己、主動突破自己,這是愛人的表現。
  不只是為人學生、為人弟子,我們是聖賢弟子;還有為人臣,在學校裡面我們面對校長,我們也是為人臣。其實我們想一想,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學問?我們要教給他,首先我們得明白這些學問,進而要去做到這些學問。假如我們自己沒有用心去做,知行不合一,學生要信任我們也不容易。而學什麼?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倫常不外五個關係,在家有三個倫常關係,出外延伸出,君臣是領導跟被領導,還有朋友關係,家裡面就有夫婦、父子、兄弟這個五倫,學問沒有超

1 hr 31 min

Top Podcasts In Education

The Mel Robbins Podcast
Mel Robbins
The Jordan B. Peterson Podcast
Dr. Jordan B. Peterson
Mick Unplugged
Mick Hunt
Law of Attraction SECRETS
Natasha Graziano
TED Talks Daily
TED
The Rich Roll Podcast
Rich 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