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集采,由于两次的时间线被拉长,两批药品集采缩为一批,药品品种数量创历史新高,且品种大部分为注射剂,加之过评企业众多,纯靠过评企业数量卷出新高度的品种不在少数,降幅接近90%的氯化钾注射液便是如此。同时,集采规则变了,一边明确规定存在“强关联”申报企业视为1家计数,如果存在3家及以上委托生产的情况,入围企业进一步减少1家,这导致磷酸西格列汀片、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等16家竞争格局以上的品种,最终仅有9家中标,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另一边取消过往50%降幅的机制,保留1.8倍“熔断机制”,并新增对于口服固体制剂、注射液的保底机制。叠加“涉及企业独立或组成多个联合体进行申报,最低报价视作有效申报”的规则,最低中标价与后续顺位中标者价格差异较大现象多次产生。
再一个是B证问题。B证政策当初推出来,用意是好的,一方面可以盘活产能,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专注创新,但实际执行下来,迅速变了味。业内普遍认为,竞价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围标”“串标”问题严重,其中不乏B证公司“推波助澜”。
随着集采”配套政策“全面升级,尤其是B证受强监管,其市场空间大受冲击。综合商业因素权衡,报低价,是为了“保市场,保准入,当敲门砖。”如今,“割喉式竞争”在所难免,先保市场,再通过优化工艺、降运营成本等方式,来减总成本。“或者养产品线,以普药摊销固定成本和折旧,本质上还有一定利润。”
另外,一些受访者表示,阿司匹林因公众知晓度高备受关注,但站在监管与行业层面,对第十批集采更应该关注的是低价中标且年用量少的专科药。比如舒更葡糖钠注射液。舒更葡糖钠注射液由默沙东开发,并在2008年首次在欧洲上市,2017年在中国上市销售,全球年销售额曾接近100亿元。舒更葡糖钠在临床手术麻醉中可帮助全身麻醉患者精准、快速逆转深度和中度肌肉松弛状态,促进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肢体活动能力,帮助改善患者术后转归。随着2022年国内首仿上市,这个被临床使用规范广泛推荐的靶向肌松拮抗剂,在国谈后从“千元”时代进入“百元”时代。而第十批集采,作为价格厮杀较激烈的品种之一,该产品正式进入“十元”时代,最低中选价为8.7元/支。“价格确实降下来了,但这个产品大概率在市场上不会再有新入者,空间没了,市场也就没了。”
回到起点,低价是否导致低质问题发生?仿制药的临床疗效、质量、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这是公众最为担心的问题,也是给整个医药产业带来舆情的根源。
3分钱的阿司匹林到底能不能生产出来?这背后带来的是医药行业对未来在哪儿怎样的焦虑?请您下周一接着收听。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February 8, 2025 at 2:20 AM UTC
- Length5 min
- Episode142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