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 episodes

谭勇品读医药风云

谭勇品读医药风‪云‬ E药经理人读书

    • Society & Culture

谭勇品读医药风云

    医药冷链第一股IPO梦碎(二)

    医药冷链第一股IPO梦碎(二)

    资料显示,2020-2022年,上海生生有多达几十笔关联交易发生,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采购商品和接受劳务”、“关联担保”、“关联方资金拆借”等,主要关联方包括泰锟医药、柯乾医药、迈迪朗杰等。其中泰锟医药和柯乾医药是上海生生的参股公司,迈迪朗杰于2020年被上海生生收购。对此,上交所要求上海生生说明多个关联交易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此外,公司的股权结构、借贷关系、股权转让关系也堪称错综复杂,公司实际控制人鞠继兵和肖忠梅夫妇有诸多亲戚在子公司任职并持股。另据《中国基金报》统计,提交招股书之前,鞠继兵、肖忠梅夫妇在10个月内通过其100%控股的宁波宴伽,合计套现约1.67亿元。
        募投项目用地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招股书中“募投项目实施风险”一栏提到,截止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总部研发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虽然取得了上海市闵行区经济委员会出具的《项目评审意见书》,取得了闵行区南虹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出具的《关于生生冷链募投用地的情况说明》,但尚未取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若公司无法取得相应土地使用权,将可能导致募投项目无法顺利实施。
    近年来,国内IPO全链条监管都在逐步收紧,这样一家科技含量不够“硬”,且内部存在颇多疑点的公司,闯关失败,也属意料之中。
    抛开个体经营层面的差异,上海生生这样的专业医药冷链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究竟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要放到整个医药冷链运输行业的大变迁中寻找答案。
    中国生物医药冷链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至今行业历史尚不足二十年,其间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7年到2010年的萌芽期。彼时冷链技术才刚刚在国内推广开来,主要用在食品领域,而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医疗医药领域应用并不广泛,亦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许多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内,制冷手段还是颇为原始的冰袋和泡沫箱。
    第二阶段是2011年到2015年的起步期。2011年5月,《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发布,其中提及“促进使用自动分拣、冷链物流等先进设备,加快传统仓储、配送设施改造升级。完善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和生物制品等特殊药品物流技术保障措施,确保质量安全”。至此,冷链技术在医疗医药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并逐步向着正规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2016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期。2016年既是个多事之秋,也是个关键的政策年:当年3月,山东疫苗事件发生,暴露出了医药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次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将原《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十六条修改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接受委托配送疫苗的企业应当遵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保证疫苗质量。疫苗储存、运输的全过程应当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不得脱离冷链,并定时监测、记录温度。对于冷链运输时间长、需要配送至偏远地区的疫苗,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提出加贴温度控制标签的要求。疫苗储存、运输管理的相关规范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同年9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的意见》,逐步建立起了信息化的药品追溯体系。
    “医药冷链第一股”,含金量究

    • 6 min
    医药冷链第一股IPO梦碎(一)

    医药冷链第一股IPO梦碎(一)

    医药冷链,一个毫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的环节。倘若一切都能按计划平稳运行,那么人们甚至察觉不到这个环节的存在。然而一旦该环节运转失灵,搞出来的往往就是大新闻。
    比如2016年的山东疫苗案,案值5.7亿元的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24个省市,其中含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最终18个省份共137人获刑,其中涉及国家公职(工作)人员64人。
    随着创新生物制剂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用到冷链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以昂贵的CAR-T为例,如果因冷链失灵导致药物失活,造成的潜在损失动辄达数百万以上。
    理想状态下,这样的行业最好能跑出几个巨头,既方便监管溯源,规模效应带来的利润又能弥补重资产投入。然而国内现状却是,冷链行业门槛不高,竞争者众,行业集中度低,区域性单一冷链物流服务商较多,全国性综合冷链服务商较为缺乏。
    去年,立志成为我国“医药冷链第一股”的上海生生医药冷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交了招股书,计划登陆科创板。然而刚过去的6月17日,上交所官网显示,由于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了上市申请,IPO终止。也暴露出了目前行业存在的一些困境。
    规模上看,医药冷链服务行业算是个“隐形”的大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费用总额约244亿元,同比增长13%。医药冷链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医药冷库面积同比增长约10%,医药冷藏车同比增长约14%。2022年我国生物医药冷链服务市场规模为275亿元,在需求、供给及政策各端的推动下,预计2022-2027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8.4%。
      尽管这一行业目前缺乏相对权威的行业排名,但据艾瑞咨询报告,按上海生生2022年国内创新药研发和生命科学冷链服务板块的收入计算,其为国内第一大创新药研发冷链服务商,同时也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具备冷链装备自研自产能力的生物医药冷链服务商。
    上海生生招股书显示,其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为药物研发、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商业成品药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全链条一体化冷链服务,目前已服务超过7000家客户,与恒瑞集团、复星集团、正大天晴、君实集团、药明康德、金域集团等著名医药企业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且客户集中度较低,对单一客户不存在重大依赖。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五大板块,占比最大的是创新药研发和生命科学冷链服务,整个业务板块中占比约70%,其次是药械商业流通冷链物流,近三年占比均在10%以上。此外还有国际医药、细胞治疗两块的冷链服务及新材料和冷链装备销售,不过三块占比均只占3%-8%左右。
    2020年至2022年度,上海生生营收分别为2.69亿元、5.25亿元、6.3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969万元、8645万元、7865万元,尽管营收一直在增加,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同时,公司的估值一直在翻倍增长。招股书显示,上海生生本次拟募资9亿元,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5%。若按此计算,发行估值约60亿元,与2020年第一次融资时相比翻了8.57倍。但其招股书递交不久后,就引发了上交所的问询函。
    “医药冷链第一股”,含金量究竟几何?请您明天接着收听。

    • 5 min
    多家头部流通公司被军队采购处罚!(下)

    多家头部流通公司被军队采购处罚!(下)

    纵观所有军队采购违规案例,除了上述大龙头,还有许多小公司,其中绝大多数也都是因为围标串标、虚假投标所引起。 
    其实,为了整治围标串标、虚假投标等采购中的突出问题,早在2022年10月,军委后勤保障部采购服务中心就发布了《军队物资服务采购整肃治理专区问题线索征集公告》,征集内容共分为四点:一是军队采购管理部门、采购机构在采购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二是供应商在参加军队采购活动中存在虚假投标、围标串标等违规违法问题的;三是评审专家在军队采购评审过程中存在互相串通、与供应商勾连、评审不公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四是采购单位在需求提报阶段存在倾向性、在履约验收阶段存在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
    征集方式也分为两种。一是网上征集,通过军队采购网“意见反馈”列表中“军队物资服务采购整肃治理专区”提交举报线索,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有关电子材料。二是线下征集,可采用当面递交、邮寄方式提交举报线索。
    2023年3月,军队采购网发布了《关于启用新版供应商管理系统公告》,公告中提到,自2023年4月起,新版供应商管理系统全面启用,军队采购将逐步在全军推行采购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新版系统启动后,所有供应商必须事先通过供应商管理系统注册,注册成功后方可参与电子投标。
    这一公告,除了标志着军队采购将进入全流程电子化时代以外,还着重强调了“将逐步建立供应商信用评价体系”:不光要为已注册供应商建立诚信档案,详细记录参与军队采购过程中的守信和失信行为,联通第三方信用平台也时刻监控供应商存续状态及违法失信等情况,还建立了“留痕机制”——所有被修改、删除的原始数据均会永久保存并随时查看。
    投标过程中,采购服务站、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将调取审查投标供应商库内填报的数据。对于填写不规范、不完整等问题较多的,以及变造、伪造或恶意篡改资料信息的供应商,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暂停、警告、禁止参加采购活动等处罚。
    以上信息,意味着军队采购管理的进一步加强,供应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将无所遁形,任何一条记录都将影响涉事企业未来的采购成功率,并且企业法人及其控股的其他企业都将受到波及,可以说是从源头上倒逼企业自查自纠,公平竞标。而这一更加完善严密的招采系统,事实上是更大的采购范围的前奏。
    2023年8月,《全军试行低值医用耗材区域带量集采》一文,宣布即日起在全军医疗机构、药材供应机构试行低值医用耗材区域带量集中采购。从2021年以来的试点,拓展到本次组织全军范围试行,设计了医疗机构联采、联勤区域统采两种模式,由各区域联勤保障机构、解放军总医院分别牵头,相关医疗机构、药材供应机构自主联合组团,论证遴选适宜品种,按照上年度实际用量的70%-80%开展带量集采,采购结果共享共用。通过建立需求统筹归类机制,采用以量换价采购策略,实行谈判议价评审方法,严格价格监测管控措施,规范采购交易实施行为,在减负增效的同时,最大程度防范廉政风险。   
    这意味着,军队医疗机构从以往的参与带量过渡到了到独立作为采购主体。这一巨大的市场,任何一家药械企业都难以放弃。但想将其争取下来,提升合规性与产品竞争力是唯一的正道。

    • 5 min
    多家头部流通公司被军队采购处罚!(上)

    多家头部流通公司被军队采购处罚!(上)

    6月13日,《关于重药控股(广东)有限公司失信处理公告(集中采购)》发布。公告显示,重药控股(广东)在参加2019年度限额以上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第2包项目采购活动中,存在串通投标等违规行为。因此,禁止其两年内参加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的处理,自2024年6月13日起算。禁止期内,法定代表人控股或管理的其他企业禁止参加上述范围军队采购活动,投标代表人禁止代理其他供应商参加上述范围军队采购活动。处理公告落款为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战勤部采购计划处。
    这不是重药控股关联公司第一次受罚。6月6日一则公告显示,云南医药工业销售有限公司在参加2022年度医疗设备采购项目(16包)(二次)项目采购活动中,涉嫌存在串通投标等违规行为。处理结果是,拟禁止其3年内参加处理,处理范围为全部产品类别采购活动,落款同样为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战勤部采购计划处。
    近几个月,军队采购网上公布了一系列处理公告,大批企业因围标串标、虚假投标等违规行为遭到处罚,程度较轻的2-3年内被禁止再参加采购,严重的则是终身禁入。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公告涉及到一些著名的头部流通企业,国药、华润、九州通、重药控股等均包括在内。当下药械经营、财务合规大潮浩浩荡荡,军队要求最为严格,即便对方是龙头国企,一样也不给面子。
    多年以来,我国的医药流通行业龙头前五名格局都相当稳固: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九州通和重药控股。而这五家中,多家企业旗下子公司赫然列在了军队采购网的处理公告上。
    云南医药工业销售有限公司公司官网显示,其于2015年成立,次年引进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公司增资扩股1.15亿元,目前后者占股约49%。公司销售网络主要在云南省内,覆盖全省15个州市,100余个地市县。
    同一天,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战勤部采购计划处还发布了对广西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的处理公告,称其在参加麻醉机、呼吸机医疗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活动中,涉嫌存在串通投标,同时在医疗设备第十一批项目(第二次)中,涉嫌虚假投标等违规行为。
    这一次,处罚最为严重——拟终身禁止参加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
    接下来是华润。一则联勤保障部队战勤部采购计划处发布于4月22日的处理公告显示,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在参加智能化战创伤模拟人项目采购活动时,发现2家供应商投标文件内容异常一致,属于视为串通投标情形等违规行为,给予3年内禁止参加军队采购活动的处罚,处理范围为联勤保障部队全部产品类别采购活动。
    公告中提到的两家“文件内容异常一致”的供应商,除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外,另一家正是北京九州通。
    “国药系”则是收到最多处理公告的龙头,E药经理人于军队采购网检索发现,与“国药”相关的处理公告有10余则,涉及超10家公司,分别是国药控股安徽省滁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控股(乐山)川药医药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湖南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湖北致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洛阳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广州医疗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广元医药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昊阳绵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天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广东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先进(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药集团甘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处罚结果均为1年到3年的禁入期不等。
    我国头部医药流通企业在军队采购中为何全部“沦陷”?请您下周一接着收听。

    • 6 min
    首批Biotech的中年危机(三)

    首批Biotech的中年危机(三)

    安进的CEO将安进形容成一个35年的老房子,地段很好,但管道、窗户、电力系统等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升级。生物类似药就被认为是新的增长点之一。因为安进本身也已在生物药领域积累了三十多年,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拥有扎实的基础。而生物类似药领域此时又正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时的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签署了医疗改革法案,其中《生物药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给予了生物类似药直接的上市优惠政策。当时除了安进以外,默沙东和渤健也因此进军了生物类似药领域。
    在2013年2月的投资者会议上,安进披露了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计划:自2017年起推出6款生物类似药,包括4抗癌药物和2款炎症疾病药物,并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增长。
    截止到2024年,安进已经推出了5款生物类似药,包括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英夫利昔单抗以及阿达木单抗。从销售额上看,这5款产品在2023年销售额总计仍不如安进一款核心创新药的销售额,甚至多数产品的增速仍在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与安进几乎同时进驻的默沙东和渤健,早在几年前就相继停止了在生物类似药的开拓。先是2018年默沙东宣布终止与三星生物合作开发胰岛素“来得时”类似药;2022年,渤健也宣布向三星集团出售合资生物类似药公司股份。虽然生物类似药产品并不被计算进核心产品之列,但安进已经成为少数坚持生物类似药业务的跨国药企之一。
    除此之外,在2012年新的CEO接棒后,安进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向全球拓展。不过从其2023年财报来看,美国市场仍然是安进的核心。在美国之外,主要还是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产品的市场准入。这一方式的结果也表现为安进的产品区域销售比例并不平衡,2023年在美国市场,安进的收入为192.72亿美元,但其他市场仅为76.38亿美元,不足美国市场的一半。
    不过,与其说发展至今的安进丢掉的是“以科学为主”的灵魂,不如说制药行业再也回不去曾经“遍地是黄金”的年代。安进屡屡找寻新增长点的变革进程只是行业发展的缩影,而这一缩影从每家大型制药企业身上都能找到,就像立普妥之于辉瑞,来那度胺之于BMS(新基),甚至是K药之于默沙东,未来或许还有可能是司美格鲁肽之于诺和诺德。
    而当安进被中国的大小生物科技公司视为对标明星之时,他们对标的其实也并非“以科学为主”的灵魂,而是从红白药到依那西普,再到地舒单抗,安进每每开辟新战场的“火眼金睛”。EPO的故事可能十分遥远,但地舒单抗的故事却近在眼前,并非不可复制。就是因为安进的研发人员发现大量的造成骨质疏松的破骨细胞往往与肿瘤细胞相关,它们能溶解病人骨骼为肿瘤细胞入侵提供机会。因此才诞生了安进一举开辟两项万人大型临床试验,一方针对骨质疏松,一方针对癌症骨转移,最终造就了“一药两用”的超级重磅炸弹。
    如果再回看安进的研发历史,“发现黄金”才是安进至今都保持的灵魂。当然,一路高歌收购,安进走向跨越全球的大型制药企业之路已经不可逆转,而更多属于大型制药企业的挑战也在等着安进。当主打重镑产品的专利到期后,安进又将如何面临专利悬崖挑战?开拓全球市场10年,安进如何更进一步加入全球竞争?在跨国药企纷纷退出生物类似药市场后,安进将何去何从?
    上个月,安进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营收7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从收购得来替妥木单抗一季度销售额4.24亿美元,成为安进收入前五的产品。同时,安进还在财

    • 5 min
    首批Biotech的中年危机(二)

    首批Biotech的中年危机(二)

    要知道,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往往以其靶点机制、临床阶段、临床数据等新药研发相关的指标作为重点考量,而对制药巨头们仍然采用传统的PE、PS等指标进行考量。对于安进来说,进入21世纪,尽管在推出改良版后,让安进在“红白药”上保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将近10年时间未推出新产品,当其进入全球制药30强俱乐部后,又开启一笔又一笔的大并购,这家被行业寄予扭转生物技术公司颓势的“希望之星”也被质疑要调转至大型制药公司的阵营。自2000年新的首席执行官接棒后,一直向业界释放一个信号:他要通过大改造重新盘活安进,但又不会丢下作为生物技术公司的“灵魂”。
    这位首席执行官的“大改造”首先就是引入新鲜血液,并对公司的研发模式进行变革。例如在此之前,安进的早期研究、临床开发以及营销部门之间几乎隔绝,因此,在其推动下,安进内部重塑了创新药物的研发流程,将商业前景与早期研发、临床开发相结合。同时,安进的首任研发主管是从默沙东“挖”到的。之后,又“挖”来了默沙东多位研发人才,其中就包括安进的临床前研发负责人和临床开发负责人两位高管。有外媒统计,截止到2004年,安进有60%的研发人员是2001年后加入公司的。
    然而,尽管曾经的红白药让安进在“无人之境”赚的盆满钵满,但安进其实并不具备一套自我造血和持续输血的生态系统,于是,通过合作与并购保持安进的增长潜力成为了改革的另一步。E药经理人统计,自2000年到2012年,安进每年至少有一笔并购,总额将近250亿美元。
    通过一笔又一笔的并购,安进的产品10年间销售额从2000年的30多亿美元到达了超过150亿美元。同时,安进的产品也横跨肿瘤、骨科、内科、风湿科、代谢类疾病、神经系统等各治疗领域。终于,安进从事实层面完全脱离了作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灵魂”。
    不过,无论是在安进公司内部,还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眼中,其实一直都是褒贬不一。认同的人认为通过层层变革与笔笔并购,让公司产品坐稳了全球制药巨头的身份;但安进内部的很多人认为这种收购文化颠覆了安进“以科学为主”的公司文化,将商业前景与科学研发搬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当然,二级市场的表现最为直观,截止到2012年,安进的股价平均每年涨幅仅有0.5%。
    21世纪的头十年,笔笔并购拼凑出来了一个庞然大物安进“2.0”版。到了第二个十年,在安进新任CEO 的领导下,开拓生物类似药业务,将版图蔓延至全球,安进坐实了跨国大药企的名号,但也与曾经“以科学为主”的灵魂彻底割裂开来。
    通常意义上,与CEO的收入直接挂钩的除了公司收入,还有公司的股价、市值管理。因此,这种大改造并未让上一任CEO受到董事会的嘉奖,但却给下一任CEO开了个好头。到了2012年以后,安进的估值逻辑已经完全过渡到了大型制药企业的范畴内,这安进在接下来二十年间股价突飞猛涨的基础。
    时间来到2012年,入局生物类似药业务给安进的生物科技公司生涯彻底画上了句号。彼时,安进正面临艰难的成为大型制药企业之后的第一个瓶颈期:从收购英姆纳克斯公司而来的重磅产品即将面临专利悬崖的风险,最畅销的贫血治疗药物也因安全性风险被FDA打上黑框警告,核心EPO领域也正在进入更多玩家。安进亟需一个新的增长点。
    如果安进不做出必要的改变,就会有人出现,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激进投资者,并可能从外部迫使它做出改变。
    股价曾10年不涨,花费近千亿美元并购,进军生物类似药,转

    • 5 min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Where Everybody Knows Your Name with Ted Danson and Woody Harrelson (sometimes)
Team Coco & Ted Danson, Woody Harrelson
Stuff You Should Know
iHeartPodcasts
Shawn Ryan Show
Shawn Ryan |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This American Life
This American Life
Magical Overthinkers
Amanda Montell & Studio71
The Viall Files
Nick Viall

You Might Also Like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起朱楼宴宾客
大卫翁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搞钱女孩|女性成长访谈播客
搞钱女孩小辉
疯投圈
黄海、Rio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