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腎

伊萊醫師
引人入腎

歡迎收聽"引人入腎",我是伊萊醫師... 常常會碰到許多人問關於健康的問題... 於是發想,以輕鬆聊天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正確的醫療常識」 希望大家能夠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健康人生唷! 聆聽時,若能夠佐以咖啡或小甜點風味更佳喔~ FB: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IG: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網站:https://drelilin.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EP. 189 腎友年節飲食大攻略

    JAN 24

    EP. 189 腎友年節飲食大攻略

    下週就是過年了,年節期間對於腎友來說,最頭痛的就是飲食控制,這次要跟大家分享腎友過年飲食大攻略,主要是針對「已經有慢性腎臟病,但還沒洗腎」的朋友,只要遵守三大原則,就可以吃得安心又開心喔!   第一大原則:蛋白質攝取 選擇優質蛋白質,且不宜過量。腎臟病分五期,第一期最輕,第五期最重,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之後,就要開始慢慢限制蛋白質。腎友的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攝取0.8克蛋白質,以60公斤的腎友來算,一天約攝取48克蛋白質。 該如何計算呢?簡單來說,一顆蛋、一碗飯、一些麵、一小塊肉類,稱為一份蛋白質,且盡量選擇瘦肉,如魚肉、蛋類。若是植物性蛋白質,可以選擇飯、麵、五穀根莖等,都是屬於優質蛋白質。應盡量避免肥肉、肉類加工品(如香腸),才能減少對腎臟的傷害。   第二大原則:低鉀低磷低鈉 腎臟其中一個重要功能,是排泄磷離子和鉀離子,但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之後,體內磷離子和鉀離子會開始升高。會使磷離子升高的食物包括所有加工品、乳製品、含奶的手搖飲、內臟類、堅果類等。讓鉀離子升高的食物也很多,像是香蕉、柳橙、番茄,低鈉最主要是控制鹽分攝取,像是補湯、火鍋湯、羊肉爐、薑母鴨、佛跳牆等,這些都是含鹽量高的菜餚,吃下肚會使身體容易水腫、血壓偏高。 腎友也要特別注意醬料攝取,像是沙茶醬、豆瓣醬、辣椒醬等,雖然可以增加食物的風味,但磷和鉀都很高。   第三大原則:飲水總量 過年期間,很多親友來訪,長輩通常會泡茶聊天,年輕一輩可能看電視、打牌,也會隨手一杯飲料,所以,在選擇飲品時,盡量不要選擇含糖飲料,尤其是珍珠奶茶,除了熱量爆表外,奶製品的磷和鉀也很高。 飲水量的計算要包含水、湯、果汁、茶、酒、咖啡等,假如你有腎臟病,但還沒出現水腫,還是會鼓勵多喝水,每天可以喝2000C.C.左右;但假如已經出現腳水腫,或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以後,因為排尿功能變差,建議一天飲水量為尿量加上300-500C.C.。 希望還沒洗腎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過年期間能夠謹守上述三大原則,才能擁有腎利人生喔!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0 min
  2. EP. 188 為什麼我的糖尿病控制好,腎臟卻繼續受傷?

    JAN 17

    EP. 188 為什麼我的糖尿病控制好,腎臟卻繼續受傷?

    「為什麼我的糖尿病控制這麼好,腎臟卻繼續受傷?」這是很多腎友的疑問。大家要知道,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長期累積造成的結果。 以最近在門診遇到祖孫三代都有糖尿病的家庭為例,一位50多歲的大哥,帶著80多歲的老母親,和20歲的女兒來到門診。80多歲的老母親有糖尿病,目前是慢性腎臟病第四期,腎絲球過濾率大約30上下,糖尿病目前控制還不錯。 50多歲的大哥罹患糖尿病5-10年,雖然目前腎功能也還可以,但有微量蛋白尿,白蛋白尿大約50幾,腎絲球過濾率100多,雖然有開立口服血糖藥,但這位大哥並沒有按時服用,他認為自己有控制飲食,也有節制飲酒,覺得只要做到上述兩點,就能夠有效控制血糖,不需要額外吃藥,可想而吃,這位大哥的糖尿病控制並不佳。 20歲的女兒有早發型第二型糖尿病,糖化血色素8點多,腎絲球過濾率120,更是完全不吃藥,理由是因為自己沒有任何不舒服,覺得沒必要吃藥。 其實這個家庭的狀況在門診非常常見,而老母親、兒子、孫女的狀態,完美呈現糖尿病若沒有好好控制,可能出現的一系列病程。 由於糖尿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通常被診斷糖尿病時,糖尿病已經發生3-5年。學理上來說,在糖尿病發生的5-10年,腎臟會開始受傷,蛋白尿可能在糖尿病發生的8-9年出現。因此,被診斷糖尿病的當下,通常就會檢查腎臟功能,才知道糖尿病腎病變的程度。 像這位阿嬤雖然目前糖尿病控制不錯,但因為前期並沒有好好控制,腎元已經嚴重毀損,所以對腎臟的損害已經不可逆。而她的兒子、孫女,也因為沒有好好控制糖尿病,所以陸續出現蛋白尿、腎絲球過濾率進入超過濾狀態。 #腎絲球過濾率_超過濾狀態 糖尿病造成腎臟病的初期,會以腎絲球過濾率超標來表現,也就是腎絲球過濾率大於140。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腎絲球過濾率是指現在腎臟的功能,通常腎臟功能正常值為100~120,但當腎絲球過濾率大於140,就叫做超過濾狀態。 這是因為腎臟為了把這些糖分全部排掉,會開啟超過濾狀態,但是超過濾狀態僅能維持3~5年,之後就會出現蛋白尿,接著腎絲球過濾率就會慢慢下降。 也就是說,假設你有糖尿病,去做健康檢查發現腎絲球過濾率130,這個時候不應該太高興,因為這已經是早期糖尿病腎病變的警訊,代表腎臟已經開啟超過濾狀態。 也就是說,最早期的糖尿病腎病變,腎絲球過濾率都會非常高,甚至大於130、140,經過3~5年後,腎元開始慢慢下降,濾網也漸漸破掉,就會出現蛋白尿,此時腎絲球過濾率也會慢慢下降。 每個人出現糖尿病腎病變的時間點都不一樣,取決於糖尿病控制程度。有些人糖尿病控制得好,平均血糖100以下,基本上不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但是有些人平均超過100,甚至到200、300,當糖分越高,就會加速腎臟受損程度。 所以若聽到身邊有糖尿病的親友,認為身體又沒不舒服,不要吃糖尿病的藥,這個時候你有義務跟他說:「其實會造成腎臟病,是糖尿病本身,糖尿病藥物請乖乖吃!」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3 min
  3. EP.187 驗尿發現4+,代表我有糖尿病嗎?

    JAN 10

    EP.187 驗尿發現4+,代表我有糖尿病嗎?

    #出現尿糖等於有糖尿病嗎 相信最近有關注我們粉專的朋友應該不難發現~咦?怎麼又出現  #尿糖 的主題呢? 因為這個問題實在太常被問了~像最近遇到一位大哥長期在我門診追蹤三高和腎臟病,平時都有按時服藥,這幾天因為身體不舒服到診所驗尿,結果卻出現四價,嚇得他跑回門診確認是不是糖尿病控制不佳。所以這次的Podcast,再度提出尿糖和糖尿病之間的關係,和大家分享喔!   ▋ 驗尿檢查發現4價,代表我有糖尿病嗎? 其實尿液試紙檢測驗的結果稱為尿糖,也就是尿中有糖;而糖尿病是血中有糖,兩者是不同概念,尿糖的出現,受到許多因素影響,若要得知自己是否有 #糖尿病,應該 #抽血 驗糖化血色素 才是正確的方式。   ▋ 什麼是尿糖 我們的腎臟可以理解成一個濾網,血液經過會變成尿液出來,而腎臟看似負責過濾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回收人體需要的東西。假設180公升的血液經過腎臟,會變成180公升尿液出來,腎小管除了會回收178公升的尿液,排出2公升的尿液,還會回收鈉離子、糖分等。但若身體血糖太高,超過腎小管回收的上限,糖分就會跑到尿液中,也就是尿糖,通常空腹血糖或飯後血糖超過180,才會出現尿糖。   ▋ 為什麼尿液試紙檢測的結果會有誤差? 尿液試紙檢測會受到尿液濃淡、光線等影響,若是光線越暗,判讀會偏向左側;光線越亮,判讀相對正常。所以假設發現尿糖1價、2價、3價、4價,其實並不太準。   ▋ 出現尿糖卻沒有糖尿病,可能受哪些原因影響? 懷孕女性懷孕的時候,身體為了支撐兩個人,腎絲球會擴張,難免會超過腎臟的上限,此時出現一些尿糖是合理的。   排糖藥排糖藥已經成為糖尿病很常用的藥物,排糖藥的原理是讓腎小管不要回收太多糖分,讓糖分排到尿液中,進而使血糖下降。因此,服用排糖藥的患者,尿糖自然會上升。   范康尼氏症候群(fenconysyndrome)很多人因為藥物、自體免疫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腎小管的傷害。以嚴重敗血症為例,敗血症發生後會造成腎臟受損,使得腎小管失去原有的功能,造成糖分無法回收,此時就會出現尿糖。     最後這位大哥是因為有服用排糖藥,腎小管為了不讓身體回收過多糖分,讓糖分從尿液中排除,尿液試紙檢測才會驗出尿糖4價,對於有服用排糖藥的患者來說,這樣的現象相當正常,這位大哥也就放心囉!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187-驗尿發現4,代表我有糖尿病嗎?/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7 min
  4. EP.186 合併低血鉀的高血壓–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ft. 中國附醫 內分泌科主任 王子源

    12/27/2024

    EP.186 合併低血鉀的高血壓–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ft. 中國附醫 內分泌科主任 王子源

    #續發性高血壓 我們都知道高血壓的常見原因為年紀大、肥胖、動脈硬化、壓力、抽菸等,沒錯,這就是所謂的 #原發性高血壓,目前台灣9成的高血壓患者都屬於這類型。   但是你知道有一種類型的高血壓,只要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就有機會根治喔!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紹 #續發性高血壓 ,以及其中最常見的病因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才能抽絲剝繭找出病因,前陣子某金鐘影后參與某醫學中心的記者會,分享她多年來飽受高血壓和低血鉀所苦,就診時醫師只建議多吃香蕉,就能改善鉀離子過低的問題…假如你遇到和這位影后一樣的問題,但是你的醫師只要你多吃香蕉,那一定要趕快換個醫師,才不會耽誤病情啊…   因為這個議題真的很重要,一定要邀請這方面的專家幫大家衛教一下!這次邀請到我的老師,同時也是我的偶像-- 中國附醫 內分泌科主任 王子源醫師 來和大家分享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的相關知識喔!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佔續發性高血壓80-90%,醛固酮(Aldosterone)是人體重要的荷爾蒙,負責維持血壓的平衡,會作用在腎臟,讓腎臟留住鈉離子、排掉鉀離子, 當鈉離子留在體內,就會留住水分。不過,若腎上腺的皮質異常增生,或是有腫瘤影響,會讓醛固酮分泌增加。   #常見症狀 包括頑固型高血壓(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高血壓),其他症狀多與低血鉀有關,包括頭痛、頭暈、視力改變、呼吸困難、肌肉無力、低血鉀引起的心律不整等。   #治療方式 治療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的目標是控制血壓和解決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治療方法根據病因而異:   有60%的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是因兩側腎上腺皮質異常增生,通常須服用醛固酮阻斷劑,再加上1-2種高血壓藥物,就能控制好血壓。   其次是單側腎上腺腺瘤,佔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約30%,再其次是單側腎上腺皮質增生,約佔10%,上述兩種只要能早期精準診斷,經由手術切除腎上腺腫瘤,就有機會根治高血壓。   很多人會好奇,假如我和這位影后一樣,是腎上腺腫瘤造成的原發性高醛固酮症,那我應該找一般外科,還是泌尿科手術呢?   切除腎上腺腫瘤屬於 #泌尿科 的守備範圍,大家千萬不要找錯科囉!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是造成續發性高血壓的重要原因,而且它是可以被治療的!假如遇到藥物治療無效的高血壓,應該與醫生討論這種可能性,並進行相關檢查,只要透過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就可以有效控制,甚至扭轉病情,改善生活品質喔!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186-合併低血鉀的高血壓-原發性高醛固酮症-ft-中國附/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3 min
  5. EP.185 你對《引人入腎》知多少?讓我們一起推行醫學白話文運動!

    12/20/2024

    EP.185 你對《引人入腎》知多少?讓我們一起推行醫學白話文運動!

    這一集的Podcast很特別,受到我的好朋友偉喬生醫創辦人Chasel和Louis邀請,參加Podcast節目 @生技人知初 的訪談,難得有機會重新回顧自己成立引人入腎的過程,假如是剛加入粉專的朋友,也歡迎透過這一集的內容,認識 #引人入腎 這個頻道,和我一直在推動的 #醫學白話文運動 喔!   #成立引人入腎的起心動念 一切都要從照顧我的外婆說起,我的外婆是糖尿病患者,自從我升上主治醫師後,外婆就來我這邊追蹤病情。在照顧外婆的過程中,我發現假如沒有把多年來接受的訓練,轉譯成淺顯易懂的語言,醫療對老人家來說太有距離感了!當長輩無法順利接收醫療人員的說明,病情肯定控制不佳,也會增加家屬照顧上的困難。   畢竟會看腎臟科的族群,以老年人為大宗,我發現這樣的情形不只發生在我外婆身上,在門診與病人溝通時,也常常出現雞同鴨講的情形,當我口沫橫飛在診間講了100分的內容,當病人離開診間時,因為沒有全數接收,可能只帶著30分的資訊回家,三個月後回診可能還是問同樣的問題,病情依然沒有改善。   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促使我決定成立引人入腎,並推動醫學白話文運動,希望藉由提供由淺入深的內容,可以讓各年齡層、醫療資訊儲備量不同的民眾,都可以在這邊獲得需要的答案!   #錄製Podcast的原因 誠如上述,衛教要因材施教,每個人對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洗腎等知識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跟病人衛教時,會觀察對方對於醫療知識的了解程度,提供相對應的衛教知識給對方,這樣病人才能有效吸收與病情相關的資訊,也希望當我傳達100分的內容,回到家至少都還記得90分的資訊。   因為在一開始,錄製Podcast對我來說是最方便的事,甚至最初的集數,有時候還是利用通勤時間完成!但後當內容越做越多,重新檢視Podcast的實用性,發現 #影像 這個載體,會比聲音更有效!點閱率也更高!所以今年下半年開始,也陸續嘗試錄製長影音、短影音,希望透過各種平台,能夠大力推行 #醫學白話文運動 。   #被醫生耽誤的作家 聊到這部分我就有點害羞了啦~在引人入腎成立之前,我在2019年參加台灣醫療報導獎,把外婆的故事寫成一篇散文,也很幸運獲得優勝,才會獲得這個稱號。   我是喜歡寫作的,其實我們在第一線醫療,常常看到很多感人的故事,但有時候太忙碌卻忽略了!只要有意識關注這些細節,再把故事情感衍伸,並自我觀照,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也是個人的自我修煉。我都常對病人說,假如你被我醫好,不需要感謝我,其實我從你們身上學到更多!   #腎臟照護 大家都說「西醫治標,中醫治本」,但當我走進醫學領域,才發現其實西醫還是治本!很多中老年人覺得西藥不好,會傷腎臟,反而會尋求其他管道的協助,最後反而吃壞腎臟。   其實我們在面對腎臟病病人時,會去檢視造成腎臟病的源頭(像糖尿病、高血壓),並給予適當的藥物,延緩腎功能惡化的速度。   舉個例子,曾經有個病人門診自述頻尿、體重下降,抽血檢查發現是糖尿病造成,經過服用降血糖藥物,頻尿就改善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治療當下看到的症狀,而是治療源頭,症狀就會順勢改善。   腎臟是一個資源回收公司,100個員工,每天幫身體代謝出來的廢物排出去,員工會隨著年紀而衰退,要如何保養員工呢?就是不要讓他太操勞,舉簡單例子,健檢發現有三高,就算是年輕人還是要重視,血糖300多都不理他,腎臟遲早會過牢   #給年輕人的護腎建議 雖然腎臟科門診以中老年人居多,但很多年輕人是因健檢意外發現腎臟功能受損。對於年輕族群,我會建議: 蛋白質攝取不宜過量:建議每公斤體重每天不要吃超過1.5克蛋白質,因為超高蛋白飲食長期來說,對腎臟是負擔。由於目前大家普遍追求低鹽低糖飲食,結果就會吃下超高蛋白。喝水:年輕人愛喝飲料,但飲料是高滲透壓的東西,會對腎臟形成負擔,其實我們會建議多喝水,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每天的飲水量是體重*30。喝水有助於腎臟的組織灌流,假如進入體內東西的濃度都很高,若沒有用水稀釋濃度,就會摧殘腎臟。抽菸:我們都知道糖尿病、高血壓是造成腎臟病的元兇,其實抽菸造成腎功能損傷的比例也非常高!曾經遇過一個病人,被診斷有慢性腎臟病的當下,勸他戒菸,他也乖乖照辦。雖然戒菸但最後還是洗腎,這個病人索性放飛自我,繼續抽菸,最後抽到血管硬化必須截肢,真的很划不來!肥胖:肥胖不僅對心臟造成負擔,對腎臟也有害,所以好好控制體重,絕對是預防腎臟病的王道。  #做引人入腎會有想要放棄的時刻嗎 做引人入腎初期是為了衛教方便,但做久了會問自己做這件事的意義,畢竟在製作Podcast、寫文稿、拍片會犧牲許多個人時間,中間曾經陷入迷惘:有需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累嗎?   最後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四面八方的回饋:當接收到病人、同儕、其他科醫師的正面回饋,才會意識到原來自己做這件事是有意義的。譬如說,雖然我們受過各科的基礎訓練,但對於各專科的治療方式並沒有與時俱進,藉由訪問不同科的醫師,我自己也學到很多新的用藥、技術,也有同儕跟我分享,因為聽完某一集訪問的內容,才知道原來某某科的用藥已經這麼進步。使命感:因為有了大家的回饋,才會更加深對於醫學白話文運動的使命感!希望能夠繼續讓醫療知識更普及,縮短醫療和民眾之間的鴻溝,讓醫療的可近性更高。  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醫療這件事不會只有醫生,需要護理師、衛教師、營養師等專業醫療人士的加入。所以我的目標是有能力可以招募團隊,大力推行醫學白話文運動,增加民眾的醫學知識儲備量,降低腎臟病的發生喔!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3 min
  6. EP.184 降鉀大絕招:血液透析

    12/13/2024

    EP.184 降鉀大絕招:血液透析

    假如降鉀五招皆用盡,鉀離子依舊居高不下,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就是腎臟科醫師出手的時候了,也就是患者必須緊急洗腎,才能降低鉀離子。 很多人以為洗腎是把腎臟拿出來洗一洗再放回去,事實上,洗腎只是一個代名詞,正確名稱為腎臟替代療法,也就是腎臟功能不夠的地方,由人為補足。 補足有兩種方法,一種為血液透析,把血從身體拉出來,經過洗腎機的人工腎臟清洗後再輸回去;另一種為腹膜透析,把乾淨的透析液從外面經由管路灌到肚子裡,幾個小時後再把髒的透析液流出來,以上兩種方式都能清除身體裡的毒素跟水分。 假如是高血鉀引發心律不整,就會直接安排洗血液透析,緊急置放暫時性導管讓鉀離子下降。 在臨床上,高血鉀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議題,因為高血鉀洗腎或死亡的病人其實非常多,假如已經腎臟功能不好,又反覆高血鉀,務必要避免吃下太多高鉀食物喔!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184-降鉀大絕招:血液透析/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 min
  7. EP.183 利尿劑:降低血鉀的關鍵角色

    12/06/2024

    EP.183 利尿劑:降低血鉀的關鍵角色

    #降鉀六招_5 #利尿劑 很多人一聽到「利尿劑」,第一個反應是擔心會對腎臟造成傷害。然而,利尿劑的作用機制,其實不如想像中可怕,利尿劑的功能主要是減少腎小管回收水分的能力,而不是增加腎臟過濾的負擔。   #腎臟如何製造尿液 腎臟的工作不僅是過濾血液,還負責回收和分泌不同的物質。腎臟每天過濾180公升的水,回收178公升的水分,最終只有2公升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回收的物質包括葡萄糖、鈉離子、水分和其他重要物質。   #為什麼利尿劑可以降鉀 並非所有的利尿劑都會降鉀,因為亨利氏環上行段是鉀離子、鈉離子和水交換的地方,只有亨利氏環利尿劑可以透過減少水分回收,來促進鉀離子排出。   #使用利尿劑多久後會降鉀 利尿劑降鉀並非立即見效,口服需要6-8小時,靜脈注射約2-4小時見效。雖然利尿劑降鉀的速度相較其他方式慢,但因仍有其必要性,所以醫師評估腎臟功能後,還是會使用。   雖然利尿劑在高血鉀的處置上有其挑戰性,但只要正確使用,還是可以有效降低血鉀水 平,保護心臟和腎臟的健康。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183-利尿劑:降低血鉀的關鍵角色/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 min
  8. EP.183 利尿劑:降低血鉀的關鍵角色

    12/06/2024

    EP.183 利尿劑:降低血鉀的關鍵角色

    #降鉀六招_5 #利尿劑 很多人一聽到「利尿劑」,第一個反應是擔心會對腎臟造成傷害。然而,利尿劑的作用機制,其實不如想像中可怕,利尿劑的功能主要是減少腎小管回收水分的能力,而不是增加腎臟過濾的負擔。   #腎臟如何製造尿液 腎臟的工作不僅是過濾血液,還負責回收和分泌不同的物質。腎臟每天過濾180公升的水,回收178公升的水分,最終只有2公升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回收的物質包括葡萄糖、鈉離子、水分和其他重要物質。   #為什麼利尿劑可以降鉀 並非所有的利尿劑都會降鉀,因為亨利氏環上行段是鉀離子、鈉離子和水交換的地方,只有亨利氏環利尿劑可以透過減少水分回收,來促進鉀離子排出。   #使用利尿劑多久後會降鉀 利尿劑降鉀並非立即見效,口服需要6-8小時,靜脈注射約2-4小時見效。雖然利尿劑降鉀的速度相較其他方式慢,但因仍有其必要性,所以醫師評估腎臟功能後,還是會使用。   雖然利尿劑在高血鉀的處置上有其挑戰性,但只要正確使用,還是可以有效降低血鉀水 平,保護心臟和腎臟的健康。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183-利尿劑:降低血鉀的關鍵角色/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 min

About

歡迎收聽"引人入腎",我是伊萊醫師... 常常會碰到許多人問關於健康的問題... 於是發想,以輕鬆聊天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正確的醫療常識」 希望大家能夠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健康人生唷! 聆聽時,若能夠佐以咖啡或小甜點風味更佳喔~ FB: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IG: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網站:https://drelilin.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