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小池塘效應指的是,人的自我價值和自我肯定會與社會環境做比較,在小池塘裡表現優異的人,到了大池塘可能會因比較而產生自我懷疑。
父母若能提早讓孩子知道大魚小池塘效應,就像打了預防針,能幫助孩子在進入競爭環境時,不至於過度沮喪或憂鬱。
父母不應只用名次或成績鼓勵孩子,而應著重於孩子努力的過程,體會到的經驗,避免孩子將成就與自我價值劃上等號。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多鼓勵孩子的好習慣和態度,例如準時起床或樂於助人,讓孩子看到自己與個人特質相關的優點,而非僅與成績相關。
父母應了解孩子的特質,並提供適合的環境,過於強勢的環境不一定能讓孩子變好,有時適得其反,造成孩子過大的壓力。
挑戰應適度,如同鷹架理論,提供孩子可及的挑戰,讓他們在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而非給予過大的壓力,導致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同儕認同感強烈,容易產生比較心,此時父母應小心引導,強調孩子的肯定和價值不應來自他人。
父母要相信孩子本質是善良且想要向上的,不應預設孩子是故意擺爛,而應給予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大綱
00:01:22
大魚小池塘效應:開學季不想上學的孩子
本章節探討了開學後孩子不想上學的現象,並非由於憂鬱症、焦慮症或霸凌,而是因為功課太好,進入更好的高中後發現自己不再是第一名,進而產生自我懷疑。諮商心理師姜尚文分享了一個模擬案例,描述一個國中功課很好的孩子,進入高中後成績下滑,即使努力補習也無法進步,感到沮喪並懷疑自己的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大魚小池塘效應」,指的是人的自我價值和自我肯定會與社會環境做比較。在明星高中裡,由於所有學生都很優秀,成績排名自然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自尊心。這種效應不僅發生在學業上,也可能發生在職場等其他人生階段。例如,優秀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後,發現同事們也很優秀,開始自我懷疑。社會比較的效應會對個人產生很大的影響。
00:07:00
如何應對大魚小池塘效應
本章節討論了如何協助自己或孩子應對大魚小池塘效應。首先,要認識這個效應,並讓孩子或自己知道它的存在。其次,要思考對自己的認識、認同和自我價值,不要與社會上的人比較。父母需要小心地與孩子溝通,強調個人的肯定和價值不是來自他人的肯定,而是要懂得欣賞自己。鼓勵孩子時,不要只關注名次和成績,而是要關注努力的過程。只要孩子有進步,就給予鼓勵,欣賞他們努力的過程。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勵孩子的好習慣和好態度,例如準時起床,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點,這些優點與個人特質有關,而不是與成績有關。
00:12:11
了解孩子的特質並提供適合的環境
本章節強調了解孩子特質的重要性,並提供適合的環境。一個案例表明,原本在國小很開心的孩子,進入明星國中後因壓力過大而得到憂鬱症。心理師建議父母深思,明星國中的環境是否適合孩子。雖然「孟母三遷」有其道理,但也要考慮孩子的資質。過於競爭的環境可能對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特質,接納孩子的樣貌,並給予最適合的環境。不要相信強勢的環境一定能讓孩子變好,而是要思考如何提供適合的挑戰,讓孩子在可承受的壓力下成長。這與「鷹架理論」相符,即提供適當的挑戰,讓孩子能夠逐步攀升並獲得成就感。總之,要理解自己的能力,並將自己或孩子放在適合的環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Informações
- Podcast
- FrequênciaQuinzenal
- Publicado17 de agosto de 2025 às 02:30 UTC
- Duração17min
- Temporada17
- Episódio278
- ClassificaçãoLiv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