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好好吃

加州101
世界好好吃

天下美食,世界历史

  1. JAN 27

    饺子的身世之谜,证米兰达布朗TED视频中的不实

    《这就是美国》第一章与《中东往事》全集已在小宇宙上线,点击直达,欢迎订阅与关注~~ 直接到达:中东往事全集 这一期咱们借着龙蛇交替之际,在这个年味实足的时候,说一说饺子的真实由来。一位美国密歇根大学亚洲语言与文化部的教授,米兰达布朗Miranda Brown在其与TED合作的一部2022年的视频中给饺子作了一个推论。这一期中也是为了逐一分析与论证这一期TED视频中的不实证据与逻辑上的差错。把饺子,这一本不应为谜团的身世之谜来重新解开,从历史文献与考古证据中为大家详细解读饺子到底是怎么演化而来的,又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也叫作“扁食”?世界上各国还有哪些不同的饺子,它们又是怎么来的?以及所谓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就在这一期,世界好好吃~~ 同时,这一期也是与百度合作的一期,1月29日,大家可以在百度app中搜索到这一期的短视频版,期待~~ TED原视频的名为"饺子简史" 后来又改成了“世界各国的饺子” 米兰达布朗 现在这个视频还在YouTube上,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这里就不贴了。 咱们来分析一下视频中的一些名显的逻辑与史实错误: 认为西晋文学家束晳的《饼赋》是最早的关于饺子的记载 认为《饼赋》中的馒头就是饺子,强行把“牢丸”与馒头做连接 没有任何史证的前题下暗示中文“馒头”一词由土耳其语中对面食的称呼Manti而来。但束晳的西晋时期还古突厥人还没有文字,所以无法证明Manti一词的在西晋时期早于中文“馒头”一词的出现。 后又说到奥斯曼帝国的饺子是羊肉馅的,后传到中国变成了猪肉馅。这与其前面提到的西晋时期完全冲突。奥斯曼帝国是1300年后才出现,西晋时期的束晳是261年-300年人,而伊斯兰教是公元七世纪后才出现。这前后的推理完全自相矛盾。 认为日本的饺子是二战时随着侵华战争才在日本出现。其实饺子早在德川光国时期,1700前就已出现。明治时期就已在中华料理的菜单上了。只是二战后才在日普遍流行。 真的是。。。 其他小错误就不一一挑了。。。很可惜的是,在视频的评论中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包括很多中国人也认同TED这一视频中米兰达布朗的论述。。。甚至今天在网上搜索还可以索到很多类似的说法。。。比如有人以小麦为外来作物这一事实为前题,断定饺子就是外来的。。。所以这使得饺子这个本就不应该成谜的食物,成了一个硬造出来的谜题。。。 那事实是怎样的呢?饺子作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非常流行的一种食物,它并不像其他的那些小众或者说偏门的食物,更不要说它是中国的传统食物。中国与其他的很多民族和文化不一样的地儿就在于此。汉字是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的是连续的,所留下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出奇的丰厚,数千年上下,从民间到官方,从历史大事到鸡毛蒜皮,几乎皆可找到相应的文字记载。白纸黑字在上面写着,这其中当然包括像饺子这种如此知名和广泛传播的食物。 首先来说,饺子和医圣“张仲景”没关关,这种没有史证实证的民间传说咱们在世界好好吃 4- 可颂,牛角面包的神秘来历,世界好好吃 20- 日本人为什么吃咖喱,日式咖喱饭的横须贺传说等节目中解释过多次啦,绝大多数都是厚世的人们为了解释现实事物的一种通俗型的说法。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大多都是引用历史名人或者是著名的历史事件,也主要就是为了在证据不足的前提下,增强其故事的权威性。 要知道饺子是怎么来的,我们首先要知道中国古时凡是面食无论是什么都统一称为“饼”。从这我们知道饼这种最简单的面食是一切面食的开始。而饺子是一种相对复杂的面食,如古猿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智人,饺子从饼进化发展,必定经历了一个过程。那个过程中必然就会有痕迹。这个痕迹是什么呢? 就是汤饼与馄饨。从饼到饺子的过程可以这样来画一个图 饼-->汤饼-->馄饨-->角(扁食一词出现)-->饺子 汤饼泛指一切用水煮的面食 西汉学者杨雄(公元前53年生人)所著《方言》是馄饨最早的记载:“饼谓之饦(tuo),或谓之餦(zhānɡ)或谓之馄。” 公元前53年的杨雄,比束晳早了300年就吃上了馄饨,并且还做了记录。。。古突厥语要在公元八到十世纪才出现,今天土耳其语中Manti一词根本无法考证其历史性,却被米兰达布朗与TED拿来作些有的没的的暗示。。。 然后到了东汉时期,在1981年出土的东汉庖厨俑前端也有一轮廓相似的包馅类食物,很像饺子有没有。。。 后到三国时期,北魏学者张揖,作著《广雅》中记:“馄饨,饼也” 这才到束晳所在西晋时期。束晳的文章叫《饼赋》 “若夫安乾粔籹之伦,豚耳狗舌之属。釰带案盛,餢飳髓烛。或名生于里巷,或法出乎殊俗。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消,温不至热。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吴回司方,纯阳布畼。服絺饮水,随阴而凉。此时为饼,莫若薄壮。商风既厉,大火西移。鸟兽氄毛,树木疏枝。肴馔尚温,则起溲可施。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然皆用之有时,所适者便。苟错其次,则不能斯善。其可以通冬达夏,终岁常施。四时从用,无所不宜。唯牢丸乎?” 并没有如米兰达布朗所说那样提到饼是一种外来食物。。。 再到其后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中的“水引馄饨”与《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所说的“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者也”。馄饨已经在公元500左右的中国十分流行了。 到了宋时,馄饨二分了,水煮的仍被叫作馄饨,非水煮的称为角(儿)。同一时期出现了“扁食”一词。(下引用张海媚2022年01月27日10:15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一引石茂良《避戎夜话》:“金人供送上左右寝食皆如法,并吃馄饨扁食,乃金人御膳也。”。。。金人语言中的“饺子”发音或与同语系的维吾尔语读音相近,故被汉人石茂良记作“扁食”。综上,汉民族饺子实物早在唐代就已传至我国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维人据形用“benxir”称之,汉人音译为“扁食/匾食”,在唐宋初见时或当流行于北方。至于林光朝笔下的1例,许由民族迁移所致。唐末安史之乱、北宋末年靖康之难,北方百姓为避战乱掀起两次大规模南迁浪潮,江南、淮南、江西、福建等是主要的迁入地。这两次移民都有机会使北词“匾食/扁食”南迁至闽。不过此次南移,“扁食”所指称的对象并未变化。 根据历史证据与文献记载,我们几乎可以断定饺子的出现是在馄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种食物很可能出现在唐末宋初,在这一时期由中原地区向西域传播后在其民族语言之中得到了"扁食"一词的发音。而在之后的民族冲突与融合之中,扁食一词的用法逐渐随着面食向南的发展,开始由北而南下。这期间经历了很长很广的一段时期,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由北向南的传播之中,扁食一词也不再仅限于饺子了,而是逐渐的与馄饨通用。 在中国很多地方至今扁食,馄饨仍与饺子不作细分。 例如,福州扁食,或叫肉燕,或叫扁肉燕 你说说,澄清或辟谣多麻烦。。。 那么其他国家的饺子是怎么来的呢? 土耳其的Manti 波兰的pierogi 乌克兰的varenyky 俄罗斯的pelmeni 格鲁吉亚的Khinkali 这些就不一一码字了,和饺子这一年俗的形成一样都在音频中啦。。。 饿。。。 《这就是美国》第一章《从宗教改革到应许之地》终于更新完啦~~~原计划是十集,最后一路更新到了一十三集,全章长1100分钟,一同回到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体会一个不曾见过的北美殖民历史。。。三个平台可以订阅收听,小宇宙,看理想,三联中读。搜索“加州101”或是“这就是美国”就可以找到。 同时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中东往事》出版事宜已经排上日程啦~~~理想国的编辑朋友告诉我字数不限多多益善,所以这事儿就要开工啦~~~期待!!!

    41 min
5
out of 5
16 Ratings

About

天下美食,世界历史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