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杏仁哥 vs. 海馬妹 EP11:當「天生如此」成為枷鎖:性別本質論如何悄悄改變你的職涯路徑


在這一集,我們要聊一個看似隱形、卻深深影響我們職涯發展的心理現象──性別本質論。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今天這麼強調性別平等的社會,某些行業依然有明顯的男女比例差異?有些人會說,這是因為男女天生就對不同工作有興趣、也擅長不同技能。但最新研究指出,這樣的「先天差異」信念,不只是看法,它還會默默塑造別人給你的學習機會,進而影響你未來的職業選擇。

這項由 Aday、Engstrom 和 Schmader(2025)發表在 Psychological Science 的研究,透過三個實驗揭示了驚人的自我實現預言效應:

  • 第一步:當職場上的「守門人」(如主管、招聘者)相信男女能力差異是生物決定的,他們會傾向將女性安排在需要「共情」的任務(如溝通協調、人力資源),而將男性放在「系統化」任務(如數據分析、工程開發)。
  • 第二步:這些帶有性別傾向的機會分配,不是單純提供選擇,而是在收窄一個人的發展空間。
  • 第三步:當女性長期只接觸某一類任務,她們的興趣與自我認知也會向那個方向傾斜,進一步鞏固傳統的職業性別分工。

更令人震撼的是,研究在實驗中直接操弄這種信念,發現短短一次的觀點啟動,就能改變主管分配機會的方式;而對女性受試者來說,接觸不同類型的任務組合,真的會改變她們對未來職涯的想像與興趣。

這告訴我們,如果只關注顯性的歧視,而忽略了背後的「天生差異」信念,就很難打破職業性別隔離。要促進真正的平等,我們必須從根源挑戰性別本質論,確保每個人獲得多元且公平的學習機會——因為潛力,絕不該由性別定義。

參考文獻
Aday, A., Engstrom, H. R., & Schmader, T. (2025). Gender essentialism leads to biase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at shape women’s career interes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15.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25135375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