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episodes

“老派90”是由「加薪」「大吉」两个90后媒体人,创建的一档关于“养老”的播客。

所谓“老派”,不是刻板守旧,而是想理解老年一派,想提前站在80岁自己的面前,说些或做些什么。有一天,我们会不畏惧老去。

双周·周三更!我们准时见

老派90 大吉大利的_大吉

    • Health & Fitness

“老派90”是由「加薪」「大吉」两个90后媒体人,创建的一档关于“养老”的播客。

所谓“老派”,不是刻板守旧,而是想理解老年一派,想提前站在80岁自己的面前,说些或做些什么。有一天,我们会不畏惧老去。

双周·周三更!我们准时见

    Vol.8 别夸了!我也不想那么早就“懂事儿” | 六一聊“少年照护者”

    Vol.8 别夸了!我也不想那么早就“懂事儿” | 六一聊“少年照护者”

    在老年人的照护群体当中,有一类照护者是完全隐形的——未满18岁的孩子。
    他们被称为“少年照护者”。在日本,平均每20个初二孩子中就有一名“少年照护者”。在世界各国,年轻照护者比例保持在2%至8%。而中国的数据一片空白,他们常常藏在另一个熟悉的美名之后——“孝心少年”。
    这些懂事的“好孩子”心甘情愿地长期照护家人,从未想过摆脱、逃避。然而,我们却很少思考他们肩负的重担、沉重的责任对他们的人生有着多么大的负面影响。这不是一句“感动!棒!心疼!赞!”就能抚平的伤痛。
    他们在哪?在变多吗?身边会有吗?如果碰到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本期【儿童节特辑】节目试图探寻。
    📝 Show Notes:1:55 陌生的概念——“少年照护者”
    11:09 在充斥家务、护理的日常生活中,辍学、抑郁改变了人生轨迹
    18:55 90后身边也有,而且更多
    21:32 “小小姐”
    31:58 所谓“最美孝心少年”
    48:36 为什么是“隐形人”?
    1:03:19 数据推测:中国少年照护者趋势
    1:09:39 “小大人”心底的声音
    1:14:01 英国立法,日本掀起新闻浪潮
    1:21:56 作为个人、媒体,能做些什么?
    1:25:59 加薪、大吉、曾经的少年照护者,想对你说
    推荐书籍
    如何识别一个少年照护者?在家中,他们承担的工作包罗万象、繁多复杂,从洗衣、做饭,到护理身体、疏导情绪:
    ①代替残疾或患病的家人做家务,如购物、做饭、打扫、洗衣服等②代替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妹③照顾、陪伴残疾或患病的兄弟姐妹④照顾必须寸步不离陪伴的家人,并与其交谈⑤为补贴家用工作,帮助残疾或患病的家人⑥照顾有酗酒、吸毒、赌博问题的家人⑦照顾患有癌症、不治之症或精神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家人⑧照料残疾或患病的家人的日常生活⑨帮助有残疾或疾病的家人洗澡或上厕所等等

    中国情况的推测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数据,根据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研究结论,并通过梳理《孝心少年》节目中孩子们的情况,“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被视为少年照护者高发人群。那我们不妨先从这两个情况来看一下趋势。
    留守儿童中国留守儿童从2000年的3009万涨至2010年5491万,再到2020年的6693万,长期保持着增长,占全国儿童比重多少?从2000年的8.71%到2020年的22.49%。
    单亲儿童根据北大张春泥教授2010年到2016年多次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你会发现单亲家庭占比呈现出上升趋势,2010年大致占比3.27%,到2016年上升至7.78%。现在大概有多少单亲家庭的儿童呢?2020年的中国的数据是974万,在所有儿童中(2.9亿)占比3.27%。
    无论留守儿童,还是单亲儿童,在全国儿童的数量或占比都呈上升趋势。我们只能非常粗略地推测,少年照护者的情况可能也在增多。
    我们能做什么? 去倾听:考虑到每个人的感受和愿望不同,请充分倾听ta的声音和诉求,避免居高临下的评判。如果小孩子觉得有一个大人总是关心着自己,那么,他/她很有可能会向这个大人吐露自己的心声。 保护ta的隐私 尊重家庭及本人的意见 作为媒体,关注到这个群体,记录问题,也记录喜乐,避免污名化如果你是一个少年照护者、或者曾经是一个少年照护者,甚至你愿意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听到你的声音,欢迎联系我们(微信plcz2023,yjwz0428@163.com),聊聊你的故事。《老派90》对“少年照护者”会长期关注下去。
    参考资料:《少年照护者》每日新闻特别报道部采访组/著
    The 2021 cross-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classification of in-country awareness and policy responses to ‘young carers’
    《年轻看护者支持手册》日本

    • 1 hr 31 min
    Vol.7 人均能报销一万四,保姆级“长护险”攻略来了!

    Vol.7 人均能报销一万四,保姆级“长护险”攻略来了!

    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4654万失能老人。
    失能老人怎么照护?怎么减轻家人的负担?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应运而生,在全国49个城市试点。2022年的数据显示,长护险人均报销水平每年约为1.4万元。
    本期聊聊长护险的申请与使用,如果你的身边,有这4654万分之一,请收好这份“长护险”指南吧!
    📝 Show Notes:一、 什么是“长护险”?1:21 是什么?
    3:38 谁能用?
    4:50 在什么场景用?
    5:50 需要缴费吗?
    注意:
    长护险是自己缴费自己用退休人员也在参保范围,通常情况下,会从医保个人账户扣缴二、 服务流程申请——评估——审核——公布结果
    第一步:申请8:32 去哪申请、怎么申请?
    现场窗口办理,部分地区可使用手机App、小程序办理。
    以北京石景山为例:
    所需材料:申请表、医学诊断证明、身份证/户口本、(承诺书、委托书)
    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老人或者亲属)携带身份证、医学诊断证明,到所在街道的政务大厅,找到长护险办理窗口(目前9个街道皆已开设),填写申请表,等待上门评定。
    第二步:评估10:50 如何评估?
    完成申请后,专业评估人员会来到家里,按照《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对失能人员进行量化测评、打分,评估标准分为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主要分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和感知觉和沟通能力。失能等级评定也细化为轻度1级,中度2级,重度3-5级。
    14:41 评估失败,如何复评?
    评估失败可申请复评。失能评估机构组建专家库开展复评,初评机构、人员都须回避。若复评结果与初评结果一致,复评费用由参保人员承担;不一致则费用由长护险基金承担。
    失败的可能:未在试点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长护险、材料不全、虚假材料、失能状态不到6个月、已经享受工伤护理待遇。
    三、 服务内容17:20 最高全年补贴近5万元,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均可享受
    25:25 老人能享受到哪些服务?日常照料+医疗护理,甚至还有医疗设备!
    情况1:居家养老时,老人能享受哪些服务?首先,老人可享受到由机构提供居家护理服务(专业上门服务),生活照料、治疗性照护、风险防范、功能性维护四类共32项服务。且长护险支付大部分费用,个人仅负担极小比例。
    生活照料:洗浴、理发、剪指甲、排泄照护等治疗性照护:鼻饲照护、吸氧、皮肤照护等风险防范、功能维护△图片来源:公众号“阳光医保石景山”
    不选择专业上门服务,也可由亲属(家政护理员)提供符合规定的居家护理服务,并获得相应资金补贴。
    情况2:在机构养老,老人能享受哪些服务?对于机构护理发生的生活照料费被纳入长护险支付范围,各地标准不同。
    在北京石景山,每天支付标准为70元,其中基金支付70%,个人支付30%。
    四、 解决痛点34:22 长护险带来了哪些改变?
    解决七成护理费用负担截至2022年底,长护险已覆盖1.69亿人,累计待遇享受人数195万人,人均报销水平约每年1.4万元,基金支付占到个人基本护理费用负担的70%左右。
    促进老年家庭消费调查数据显示,长期护理保险能有效促进老年家庭消费,使老年家庭的总消费每年增加6181.59元,并使储蓄率降低9.7%,其中,对食物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健康消费和文娱消费。
    护理人员增加十倍截至2023年6月,试点地区服务机构总数达到7600家,是原来的4倍,护理人员数从原来的3万多人增加到33万人,增加了整整10倍。
    提升幸福感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的 主

    • 45 min
    Vol.6 简庆芬:“我每天都想掐死她。”谁不是呢?聊聊女性照护者负担|《不够善良的我们》

    Vol.6 简庆芬:“我每天都想掐死她。”谁不是呢?聊聊女性照护者负担|《不够善良的我们》

    今天我们不聊爱情。
    164天后,简庆芬的婆婆走了,她解脱了但痛苦、愧疚。她对出轨对象说:“可是我每天都想掐死她。”12年婚姻走向破裂,或许压垮她和何瑞之的根本不是出轨或Rebecca,而是各自母亲的养老问题。
    “照护”中幽微的情绪、被忽视的负担以及难以破除的性别差异,鲜有人提。
    📝 Show Notes:
    1. 照护中的性别问题1:38 饭局硝烟:连女性也不能体谅女性照护之痛
    5:40不妥协的女性,抹不去羞耻感
    10:07 照顾全是女人的事儿,男性常常被“免责”
    12:40 照护,为什么贯穿女人一生?
    14:57 女性产假、退休年龄,是福利还是枷锁?
    18:08 “独生子女”让女性地位提升,却负担更重了
    22:48 没有妻子帮助,“儿子照护”概念是无法成立的
    29:08 男性照护困境
    30:38 怎么让男性参与到照护?
    2. 被忽略的“情感劳动”34:13 带上面具,隐藏“情绪劳动”,做让人满意的照顾者
    41:09 摸到屎,却不能“嫌脏”
    43:55 插科打诨,无奈之举
    46:10 无法控制的身体反应
    47:40 无法被量化的情感劳动,无法被看见
    3. 可怕的照护者负担49:54 简庆芬:“我每天都想掐死她。”那是最真实的心声
    54:28 被称为“第二受害者”的照护者,平均要照顾12年
    57:16 年夜饭后,从不矫情的妈妈破防了
    59:20 社会帮助:“喘息服务”“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和“长护险”
    62:25 有效帮助:真诚的沟通与感激、病友群
    参考资料:
    《我是儿子 我来照顾》平山亮著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老年照顾:探讨与争议》
    《“照顾责任女性化”及其理论探讨》 梁丽霞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构建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社会支持体系》高秀文
    《效率与温情:大病照护中的情感劳动何以可能》梅笑 涂炯
    《2023年全省新设置家庭养老照护床位2682张》
    Women and Family in Transitional China: Family Structure and Elderly Support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family caregivers of olde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four provinces of urban China: the mediating role of caregiver burden

    • 1 hr 5 min
    Vol.5 家里改装了这23样后,我妈更爱我了!|聊一局 「适老化改造」

    Vol.5 家里改装了这23样后,我妈更爱我了!|聊一局 「适老化改造」

    为什么要格外关注家里的“适老化改造”?
    家,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最易跌倒。2015-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检测了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情况,发现“家里”是最高发的,占比56.41%,远高于公路、街道、公共场所……
    而家里的适老化改造,绝不是按个扶手那么简单。针对老年人站不稳、看不清、听不到、闻不出、触摸难五大问题,我们总结出23条改造技巧、好物推荐,看看你需要哪些吧!
    📝 Show Notes:
    00:58 家里第一件适老化改造产品——扶手,在“量化”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38 家里是老人跌倒最高发的地点,是老人伤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
    4:16 针对老年人“五大难题”(站不稳、看不清、听不到、闻不出、触摸难)去适老化改造
    5:08 站不稳
    5:33 1. 厕所卷纸架既美观又实用,既呵护到初老爸妈的自尊心,也可以无处不在地提供支撑。

    △厕所卷纸架
    来源:李小冷不冷

    △厕所纸卷架&扶手
    6:29 2. 鞋柜鞋柜底部留空可抬高至30厘米,老人可直接用脚完成拿放鞋子的动作,扶着鞋柜换鞋安全方便,可避免老人弯腰导致摔倒。

    △鞋柜改造对比
    来源:《适老家装图集》
    6:55 3. 沙发扶手对于能够“葛优躺”的软沙发,需要加装1-2个可调节高度的沙发扶手帮助老年人起身。

    △床边落地扶手
    也可选择适合老年人的沙发:座面高,深度浅,材质偏硬。

    △适合老年人的沙发
    床边也很适合放这种扶手。睡觉的时候,手搭在上面也意外地舒服!

    △床边扶手
    11:43 4. SPC复合卷材SPC复合卷材家用比较少见,但是没有高差、防滑效果好,不易发生霉变。可以直接上墙,美观大方。

    △SPC符合卷材家用效果
    来源:李小冷不冷
    13:18 5. 门槛斜坡垫家里大大小小的门槛不仅容易绊倒老年人,当遇上需要使用轮椅的情况时,也给护理者造成巨大困难。拆除门槛或使用门槛斜坡垫可解决这类难题。

    △门槛斜坡垫
    15:30 6. 卫生间干湿分离
    卫生间是老人使用最高频的一个空间,也是最容易发生危险的空间,所以是适老化改造最重要的空间之一。切记做到:无积水、无门槛、有扶手。
    要做到真正的干湿分离,而不是仅仅把淋浴区隔档起来。若淋浴区在外侧、入口处,则极容易将水带出,导致老人经过淋浴区去入厕时导致滑倒。

    △干湿分离对比
    来源:《适老家装图集》
    浴帘+线性地漏,实现“无门槛”的干区湿区完全分离。
    浴帘:不仅挡水,还保证足够大、且灵活的活动空间。 线形地漏:取代干湿分离中间的“隔水门槛”。
    △浴帘+线性地漏的淋浴间

    △线性地漏
    「插播」卫生间改造一箩筐21:02 7. 助浴凳老年人坐姿洗浴更省力、安全,为老年人挑选一款稳固、防水、防滑的助浴凳吧!
    稳当、不存水、摩擦力强、有扶手、还能放喷头,绝了!

    △助浴凳

    △助浴凳上可随手放置喷头
    还有固定在浴室墙壁可折叠的助浴凳,节约空间又美观。

    △可折叠助浴凳
    25:21 8. 助浴花洒老人洗浴界的新科技,两条“机械臂”可调节高度角度出水,背后也能出水哦。价格较高,3000-10000元不等。

    △助浴花洒
    26:43 9. 壁龛是壁龛,也是隐形扶手!也避免传统置物架会造成的磕碰问题。

    △壁龛
    27:28 10. 增高马桶垫老年人膝盖和大腿不好用力,坐下去很困难,因此坐便器的高度应设计得相对高一些,以缓冲蹲下时候腿部的压力。
    在不更换坐便器的情况下,可以再安装一个舒适的老人马桶增高器,能让老年人坐下时省事省力不少,不仅解决了弯腿的困难,还能更好地避免由于重心容易偏移,造成重心不稳容易摔倒的危险。

    △马桶增

    • 1 hr 1 min
    Vol.4“带爸妈旅行”这件事,被我玩明白了

    Vol.4“带爸妈旅行”这件事,被我玩明白了

    开春儿啦,马上“五一”,你有没有想要带爸妈出游?
    我们邀请了带爸妈旅行的高阶选手嘉川来聊,三个人就各自的经历,把带爸妈出去玩儿这件事好好盘了盘!本以为是个吐槽局,万万没想到,聊着聊着竟成了“夸夸局”,又哭、又笑……
    🌟本期已为你整理好最实用的父母出行tips!请熟背雷区和技巧!带上爸妈,去享受春天吧~
    📝 Show Notes:
    1:50 4个老人+2个大人+2个孩子的旅行
    4:05 父母出国游,让人头痛的吃饭问题
    10:16 神奇的砂糖橘、纸巾,“妈妈回来了!”
    12:05 哦!原来是“妈妈包”
    13:15 属于父女两人的日出
    16:05 交响乐约定
    19:35 旅行,让我重新认识父母
    23:09 爸妈拍照“雷区”
    25:20 技巧:2个旅行小tips
    28:00 避雷:这些事,千万不能干!
    32:35 独自旅行的妈妈,做回了自己
    34:40 爸妈旅行的“超能力”,不能小瞧
    41:00 我开始佩服爸妈

    • 44 min
    Vol.3 跟父母聊死亡的后果,我帮大家试了一下|当读完《最好的告别》

    Vol.3 跟父母聊死亡的后果,我帮大家试了一下|当读完《最好的告别》

    你能想象到底最好的告别,是什么样子的?
    生命最后一程要面临的关卡,我们可以坐下来,和家人心平气和地聊上一聊吗?大吉竟然就这一话题,鼓起勇气,和她的妈妈展开了小小的探讨……
    这一期,我们继续与你分享这本值得一读再读的《最好的告别》。它会示范如何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医生,如何给自己的治疗设置“底线”,如何与家人没有遗憾地走过最后的一程。
    📝 Show Notes:
    4:10 好的医生,会尝试理解你最担心的问题
    5:18 医生的三种类型:家长型、咨询型、解释型
    6:40 一个“解释型”医生,缓解了我的癌症焦虑
    9:28 技术好,就是一个好医生吗?
    12:35 站在手术室外的孩子,真的知道父母的“底线”吗?
    16:34 那条动态变化的“底线”
    19:33 试错之后,他放弃了放疗化疗
    22:00 姑息治疗带来的奇迹
    26:00 什么是最好的告别?“我把父亲安葬在恒河”
    30:23 大胆的尝试:我跟母亲聊死亡

    • 37 min

Top Podcasts In Health & Fitness

Huberman Lab
Scicomm Media
The School of Greatness
Lewis Howes
On Purpose with Jay Shetty
iHeartPodcasts
Nothing much happens: bedtime stories to help you sleep
iHeartPodcasts
Ten Percent Happier with Dan Harris
Ten Percent Happier
The Doctor's Farmacy with Mark Hyman, M.D.
Dr. Mark Hy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