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腦到心理🫀

陳璿丞x析心事務所

除了情緒之外,大腦掌握很多東西。我發現常常會有人問我:「你怎麼可以學這麼多東西?」、「你都怎麼記住的?」、「要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是基石、學習力是你的雙手,讓你抓更多。而人生哲理或是科學哲學等等是你的眼睛,讓你可以預測不可知的世界。斯多噶主義、認知行為治療、腦科學研究、元認知,目的就是要帶你駭入大腦,人生重開機。 【🎧訂閱連結】 📰 -電子報 https://anatomind.com/newsletter - telegram 社群 https://t.me/+s4Gn-lfNV_g2NmE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21H AGO

    EP 184 | Chat GPT對大腦健康的影響

    ChatGPT 對大腦的影響 這項由麻省理工學院(MIT)主導的研究發現,參與者在使用ChatGPT寫作時,腦部活動和連結顯著下降了47%,與不使用任何工具徒手寫作的情況相比。實驗是這樣設計的: 自波士頓五所大學的 54名參與者(其中32名為女性)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三個實驗組LLM組(Large Language Model Group):僅允許使用OpenAI的GPT-4o作為寫作資源搜尋引擎組(Search Engine Group):可使用任何網站(明確禁止LLM),主要使用Google只能用腦組(Brain-only Group):不允許使用任何線上或離線工具,僅依賴自身知識階段1-3:所有參與者在各自的組別中,分三次來撰寫論文。每次會話提供3個SAT主題供選擇,限時20分鐘。階段4(重新分配):部分參與者(18名)參與了第四次的撰寫分析的內容:腦電波(EEG)記錄: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記錄參與者的腦部活動,以評估認知參與度和認知負荷,主要是比較(Dynamic Directed Transfer Function, dDTF)分析,是想要看資訊流動和連結強度自然語言處理(NLP)分析:對參與者撰寫的論文進行NLP分析,以了解其內容、詞彙、語法和語義結構事後訪談:每次會話結束後,對參與者進行訪談,詢問他們關於主題選擇、寫作方法、對文章的所有權,最主要的是參與者能否在寫作後回憶並正確引用自己文章中的句子實驗結果:腦部活動顯著下降:這項由麻省理工學院(MIT)主導的研究發現,參與者在使用ChatGPT寫作時,腦部活動和連結顯著下降了47%,與不使用任何工具徒手寫作的情況相比神經網路活動減弱:腦電圖(EEG)掃描顯示,ChatGPT組的整體腦部活動最弱。不使用任何工具的「純腦組」(Brain-only group)則顯示出最廣泛、最強的神經網路活動,而使用搜尋引擎的組別介於兩者之間記憶力減少:使用ChatGPT的參與者在寫作後數分鐘內,無法可靠地引用自己撰寫的內容,記憶分數急劇下降而ChatGPT的組別,即使在移除了AI工具後,曾使用AI寫作的參與者(LLM-to-Brain group)的大腦仍保持在「低檔」狀態,顯示出神經活動不足,這種「認知負債」效應會持續存在。ChatGPT使用者記憶相關腦區的活動減少近兩倍,且有 83%的使用者無法正確引用他們剛完成的論文。這歸因於他們在寫作過程中沒有實際參與內容的創造和編碼當然,這只是在50人,而且還沒有更多的新的證實。在討論中,他們推測,我們如果將思考外包給AI工具,可能會減少大腦的認知負荷(cognitive load),這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因為大腦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這種對AI的依賴會導致被動學習,削弱批判性思維能力、深度理解和長期記憶的形成。 ================================ 【訂閱連結🎧】 🧑🏻‍💻 析心事務所網站📰 訂閱免費電子報Telegram頻道歡迎來析心chat😜分享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3 min
  2. EP 183 | 被壓縮的21世紀: 充滿慈愛的機器?

    AUG 8

    EP 183 | 被壓縮的21世紀: 充滿慈愛的機器?

    開會卡卡、思緒不清?別再怪自己!其實是身體在抗議。美鳳姐真心推薦的-娘家大紅麴,唯一有3健字號的紅麴品牌,不傷肝腎成分:有助於調節血脂、血糖,還能延緩衰老,顧健康又顧狀態!立即點擊領取優惠👉 https://fstry.pse.is/8467zb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充滿愛的優雅機器 Dario Amodei 是美國人工智慧研究者和企業家,目前擔任 Anthropic 的共同創辦人兼 CEO,這家公司以開發 Claude 大型語言模型系列而聞名。他出生於 1983 年在舊金山。他的職業生涯從物理和生物相關研究起步,逐漸轉向 AI 領域,強調 AI 安全與倫理發展。這一篇Machines of Loving Grace是我透過機器翻譯(GPT-4.1-nano),因為文章非常長,都又非常喜歡這篇,想要讓更多人可以看到。特別是生物學與健康,Amodei在大學畢業後,他的博士論文研究焦點在神經迴路的電生理學 (electrophysiology of neural circuits),涉及測量和理解神經元如何集體運作。博士後研究是在開發高通量蛋白質分析的計算方法。他寫關於生物醫學的內容,和AI未來的發展十分可看。 ================================ 【訂閱連結🎧】 🧑🏻‍💻 析心事務所網站📰 訂閱免費電子報Telegram頻道歡迎來析心chat😜分享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8 min
  3. JUL 31

    EP 182 | 從廢墟到重生:如何走出童年創傷:讀《Troubled: A Memoir of Foster Care, Family, and Social Class》

    出國免稅購物不再手忙腳亂! 上長榮航空EVA Sky Shop免稅預購網,登機前15天至24小時皆可下單,空服員機上為您親送超便利。 即日起至10/31,單筆消費優惠二選一: (1) 滿1萬享77折 (2) 輸入DFS20享3件8折 EVA Sky Shop讓你輕鬆購! https://fstry.pse.is/83qht9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相關資訊: Troubled: A Memoir of Foster Care, Family, and Social Class廢墟少年二部曲:凝視深淵我們與惡的距離II活出意義來消極自由 vs 積極自由 這是我在日本旅行途中讀的書籍,作者Rob Henderson的回憶錄, 從寄養童年的混亂到軍旅生活的救贖,再到劍橋的學術追求,帶您剖析童年創傷、 依附理論與社會階級的交織影響。作為精神科醫師,我們從「年輕男性綜合症」出發, 討論如何最大化軍旅結構,轉化衝動為成長。 無論您是想了解童年如何塑造人生,或尋求療癒創傷的啟發,本集約40分鐘,一起探索心智的深層秘密, 找到屬於您的復原之路!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故事或問題,讓我們在心靈角落相遇。 ================================ 【訂閱連結🎧】 🧑🏻‍💻 析心事務所網站📰 訂閱免費電子報Telegram頻道歡迎來析心chat😜分享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7 min
  4. EP 181 | 失眠其實是人生的裂縫?快用CBTI強力膠來修補

    JUN 22

    EP 181 | 失眠其實是人生的裂縫?快用CBTI強力膠來修補

    歡迎使用我開發的睡眠日記APP!!! ==== 睡眠醫學、CBTI(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與科技的交會點 大家好!本集節目邀請到前國衛院專案經理心瑜,分享了她在台大訪談長期失眠個案的心得。 許多患者即便失眠長達20年,並伴隨憂鬱症或恐慌症, 仍舊需要依賴重度藥物才能入睡,甚至嘗試各種偏方如「收驚」、「精油」、「按摩」等,但效果有限。 他們往往在生活發生重大變故(如生離死別)後, 首先面臨睡眠困擾,而華人文化中,人們較不習慣探討情緒,導致情緒覺察能力較不敏銳。 心瑜說出她的觀察,她看到,睡眠APP的檢測報告與醫師的解說, 能幫助患者更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如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早醒等), 有助於降低因不了解而產生的睡眠焦慮。 --- 我們也談了很多新的穿戴裝置, 數據可能帶來新的焦慮(追求「完美」睡眠分數), 但客觀數據結合主觀感受的討論,仍能有效幫助患者。 ---- CBTI(I(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被形容為一種看似不起眼、 不「值錢」但卻非常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 心瑜以自身經歷分享,透過大量「自由書寫」來覺察並調整認知與行為, 進而突破核心信念,改善了因工作壓力引起的早醒與焦慮問題。 她強調,睡眠如同游泳,需要專業教練的引導,而非獨自摸索。 此外,節目也深入討論了「節律」的重要性,強調生理時鐘與光照、飲食、社交互動息息相關。 年輕時可能仗著體力能「逆天」,但中年後會發現作息失調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情緒疾患等有高度關聯 。維持規律作息、適度接觸陽光、避免睡前飲酒,都是提升睡眠品質的關鍵。 睡眠問題往往是冰山一角,是身體在提醒我們關注身心狀況的契機。 CBTI不僅是工具,更能引導個案看見自己、進行情緒覺察,進而啟動生活習慣與思維模式的重建。 ================================ 【訂閱連結🎧】 🧑🏻‍💻 析心事務所網站📰 訂閱免費電子報Telegram頻道歡迎來析心chat😜分享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h 14m
  5. EP180 | 我的ADHD獨白:從掙扎到共存的深度解析

    JUN 5

    EP180 | 我的ADHD獨白:從掙扎到共存的深度解析

    中元普渡神隊友來了!家樂福一次全購足,優惠超划算 本週六日連續兩天 家樂福量販店、線上購物,單筆消費滿2,000 超市店、家速配單筆消費滿888,通通享9折 還有獨家超巨大人氣商品等你來搶購 平安就是福 中元家樂福 瞭解詳情: https://fstry.pse.is/83tvux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身為精神科醫師及一位自認有ADHD症狀、並曾用藥的經驗,對ADHD進行全面探討。 本集受 Andrew Huberman與ADHD專家 Kruse的訪談及著作《Recognizing ADHD》啟發,提供對ADHD的全新視角與深刻體會。 工商廣告: 診所位於台中,有北屯區和東區兩個據點。專注於科學化治療,提供RTMS、腦波、CES等治療方式。診所目前有三位醫師,也歡迎對此模式有興趣的精神科醫師聯繫合作。歡迎來信 iwantyou@anatomind.com本集重點: ADHD的核心障礙:執行功能失調 – 深入解釋注意力、專注力、轉換能力、時間管理、優先順序設定、未來規劃、衝動控制及情緒波動等方面的困難。ADHD的遺傳性與家庭環境 – 強調ADHD的遺傳性,以及家庭環境(如穩定的生活作息、學習規劃)對ADHD孩童的重要性。成人ADHD的挑戰與應對 – 分享我在大學時期的混亂、承諾維持困難等經驗,並提供成人ADHD個案的實用策略,如建立待辦清單、規劃自由時間、物品管理等。ADHD的伴隨症狀與治療 – 探討ADHD可能伴隨的憂鬱、焦慮等情緒問題,並強調藥物治療(如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相關藥物)在改善執行功能和情緒控制上的重要性。ADHD的「優勢」與潛力 – 闡述ADHD患者在創意、冒險精神、「新鮮人」熱情(對事物充滿好奇)、不怕失敗及快速復原力(resilience)等方面的獨特優勢,並鼓勵理解與善用這些特質。駁斥對ADHD治療的誤解 – 強調及早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性,並指出藥物在引導和協助大腦化學變化上的作用。個人經驗與共存之道 – 主持人分享自己如何與ADHD症狀相處,運用如番茄鐘、快速切換科目等方式來提高專注力,並鼓勵建立規律生活、運動、學習拒絕與調節情緒。 更多內容: ADHD自我檢測量表連結,鼓勵大家或家人朋友進行評估。 ================================ 【訂閱連結🎧】 🧑🏻‍💻 析心事務所網站📰 訂閱免費電子報Telegram頻道歡迎來析心chat😜分享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3 min
  6. EP 179 | 跟著日本大食怪,用味蕾探索台灣!feat.引書店: 讀《臺灣漫遊錄》

    MAY 9

    EP 179 | 跟著日本大食怪,用味蕾探索台灣!feat.引書店: 讀《臺灣漫遊錄》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美食的遊記,更是一部巧妙編織了日治時期台灣風情、歷史記憶、細膩情感與身份探索的深刻作品。我們將跟隨書中同名的日本作家「青山千鶴子」與台灣嚮導「王千鶴」,從她們的漫遊足跡,聊到鹿港的古早味、台中的獨特料理,再到高雄的豪邁冰品。更重要的是,我們將一起探討作者楊双子筆下的巧思、角色間微妙的百合情愫,以及這趟旅程如何映照出台灣在特定時空背景下,那份複雜而迷人的文化認同與歷史情感。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翻開《台灣漫遊錄》,品嚐文字與思辨交織的盛宴! 本集重點列表: 📖 焦點書籍解析:《台灣漫遊錄》作者楊双子與其筆名的特殊意義(紀念已故手足)。故事背景:日治時期的台灣,日本女作家與台灣女翻譯的奇妙同名之旅。文體特色:以「美食遊記」為表,實為精心構築的「小說」,藉由食物串起歷史與文化。情感描寫:角色間介於友情與愛情的百合氛圍,以及作者對已故妹妹的寄託。🍜 舌尖上的台灣風物詩鹿港風情:皓甯的家鄉味(鳳眼糕、麻粩等),老街的記憶與變遷,以及「無文化美食團」的趣味構想。台中滋味:特有的麻薏湯、大麵羹,以及宮原眼科等,體驗在地飲食文化。高雄熱情:令人難忘的海之冰,感受南台灣的飲食特色。美食作為鑰匙:透過食物回溯地方歷史、常民生活與文化記憶。🤔 歷史記憶與身份認同日治時期的台灣面貌:小說中對當時街景、社會氛圍的描寫與現實的對照。台灣意識的流轉:從王育德自傳、《十項管見》等歷史文本,看台灣人身份認同的變遷。文化衝擊與融合:以《獵人》嵌合蟻篇等比喻,探討外來文化影響與本土身份的再形塑。殖民視角的思辨:討論書中角色對日本統治的複雜態度,以及被殖民者的感受。「大非洲主義」的戲謔:反思國族主義與文化起源論的侷限。💬 深刻的文化與情感剖析友誼與理解的真諦:探討《台灣漫遊錄》中兩位主角關係的深層意涵,超越表面情愫,觸及平等與尊重的核心。「溫柔」vs.「軟弱」:推薦的歌曲〈一色〉(中島美嘉演唱,電影《NANA》主題曲)談起,連結小說中人物情感的複雜性。後設的趣味:小說的虛構層次,以及作者、角色、讀者之間的多重對話。 ================================ 【訂閱連結🎧】 🧑🏻‍💻 析心事務所網站📰 訂閱免費電子報Telegram頻道歡迎來析心chat😜分享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h 31m
  7. EP 178 | 不只跑,還有人生風景: 讀《Jay的跑步日記》 feat. 引書店

    APR 11

    EP 178 | 不只跑,還有人生風景: 讀《Jay的跑步日記》 feat. 引書店

    出國免稅購物不再手忙腳亂! 上長榮航空EVA Sky Shop免稅預購網,登機前15天至24小時皆可下單,空服員機上為您親送超便利。 即日起至10/31,單筆消費優惠二選一: (1) 滿1萬享77折 (2) 輸入DFS20享3件8折 EVA Sky Shop讓你輕鬆購! https://fstry.pse.is/83qh88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這集和引書店的皓甯談了如何在跑步的過程中挑戰自我、找到生活與運動的平衡。 我們還聊到了書中那種為了共同目標一起努力的浪漫情懷,甚至還幻想在台灣也能舉辦類似的接力賽!🇹🇼 🏃‍♂️ 🏃‍♀️ 覺得現在生活有點平淡嗎?或許可以試試看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 就像書中的主角們一樣,透過努力去體驗那種自我成長的感覺。 你可能會發現,原來在看似重複的日常中,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小遊戲和美好 「體驗」是人類生活意義的重要來源,而「自律」則是實現目標、創造豐富體驗的關鍵。 自律並非是一種壓抑,而是一種對自我生命的主導和掌控感。透過自律,我們可以堅持練習、克服困難,從而獲得更深刻的體驗和成就感。 AI 可以作為輔助工具,例如提供訓練計畫、記錄運動數據、甚至作為領跑員,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自律性的活動。 然而,AI 無法取代我們內在的動機、對體驗的渴望以及在過程中產生的情感和意志力。最終,追求體驗和實踐自律仍然是人類自身的事情 Jay的跑步筆記:矽谷工程師激勵上萬人的科學化訓練與生活哲學 Jay的臉書粉專 相關連結: AI2027 :這是一個網站,內容有點像科幻小說的風格,預測 AI 在目前的進程下,人類的未來可能會如何發展。其中提到了 2030 年人類可能全滅或 AI 取代許多工作,實現零條件收入等較極端的預測。強風吹拂(小說、官方正版免費線上看動畫):這是一個小說,之後有改編成漫畫和動畫。動畫是講者接觸跑步相關內容的起點。內容描述了一群普通大學生如何開始訓練,並慢慢覺得自己能夠完成目標的故事。Insight Timer:這是一個正念 App,用於進行正念練習。這個 App 提供計時器功能,並記錄使用天數。Bill Gates 認為10年內不會被取代的工作(Youtube)馬拉松世界 (APP):這是一個在IOS跑步記錄 App,講者提到現在有很多類似的 App 很方便,可以回頭查看過去的記錄。Zone 2 訓練法:這是一種運動訓練方法,指的是在跑步時心跳率維持在第二區間,這時可以輕鬆說話。================================ 【訂閱連結🎧】 🧑🏻‍💻 析心事務所網站📰 訂閱免費電子報Telegram頻道歡迎來析心chat😜分享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h 23m
  8. EP 177 | 躺椅與藥丸:精神醫學的世紀之爭 feat. 黃立杰醫師 《兩種心靈》

    MAR 8

    EP 177 | 躺椅與藥丸:精神醫學的世紀之爭 feat. 黃立杰醫師 《兩種心靈》

    理解身心診所 診所旁邊就有附設藥局, 也有專門的諮商空間跟合作的專業心理師提供服務 交通資訊 診所位於台中市東區樂業一路61號, 旁邊就是建成路東光園道交口, 也鄰近台中火車站及LaLaport商圈, 交通機能跟停車均十分方便 黃立杰醫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 精神科專科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畢業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一般科 ----- 兩種心靈 本集繼續探討《兩種心靈》一書的第二部分,聚焦第三章與第四章內容。 回顧 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科學派與精神分析派之間的歷史衝突,並探討其對當代精神醫療的影響。 從藥物治療的興起、心理治療的科學化,到 AI 在心理支持中的潛力,本集帶您深入了解精神醫學的演變與未來。 科學與精神分析的歷史衝突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的兩大派系:以精神分析為主流的傳統派與新興的藥物治療派。隨著藥物療效顯現,科學派逐漸占上風,改變了治療模式與醫院結構。藥物治療的崛起與文化轉變戰後缺乏有效藥物時,精神分析是主流;新藥出現後,治療重心轉向生物醫學。當代醫療風氣下,不開藥幾乎「不被接受」,反映患者對藥物的期待。精神分析的現代定位精神分析因費用高昂與密集需求,逐漸退出主流醫療,轉為心理師主導的領域。類比「馬車與汽車」,精神分析仍有其價值,但應用場景受限。心理治療的科學化潛力心理治療(如 CBT)被證實有效,不應從科學中剝離。AI(如 ChatGPT)作為心理支持工具的興起,帶來便利與挑戰。身心整合的當代視角「身心科」一詞反映身與心的交互影響,自律神經檢測等工具成為例證。兩種心靈(生物與心理)應兼容並蓄,而非二選一。時間軸 0:00:29主題概述:聚焦第三章(醫院內部)與第四章(科學與精神分析大戰),第四章為重點。歷史背景:黃醫師講述 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的轉變,從精神分析主導到藥物治療崛起。00:03:01 當代回顧:書出版於 20 年前,現今科學派勝出,精神分析幾乎退出主流醫療。藥物文化:患者期待藥物治療,不開藥常引發困惑,醫師適應風氣開簡單藥物(如 BZD)。00:05:32 精神分析的變遷:從醫師壟斷到心理師主導,訓練差異影響工具選擇。精神分析 vs. 心理治療:嚴格的精神分析(佛洛伊德理論、高頻次)與現代心理治療的區別。費用與普及性:精神分析成本高昂(如每周三次的費用達數萬台幣),限制其應用。00:10:06生物精神醫學的勝利:從藥物到檢測工具(如基因檢測、HRV),精神醫學融入科學。00:12:12DSM 的演進:DSM-3(1970 年代)標誌轉向生物醫學,DSM-5(2013 年)取消五軸診斷。五軸診斷解說:第一軸(生物性疾患,如躁鬱症)、第二軸(人格障礙等)。00:32:06 心理治療的科學化:CBT 等療法有效,AI(如 ChatGPT)可能成為新工具。AI 的雙面性:提供安慰但缺乏現實互動的深度,可能使人脫離真實世界。00:37:10心理衡鑑:羅夏克墨跡測驗與樹屋人測驗,投射內在狀態,輔助診斷。身心科的意義:身心交互影響,自律神經失調成為避免汙名化的詞彙。00:43:28 結語:兩種心靈如兩副眼鏡,應兼容並蓄,工具選擇需證據支持。參考資料與提及資源 書籍《兩種心靈》書籍《失控焦慮時代》:探討社群媒體對青少年心理的影響,提及反脆弱性概念。羅夏克墨跡測驗(Rorschach Test):投射式心理衡鑑工具。樹屋人測驗(House-Tree-Person Test):反映內心狀態的繪畫測驗。自律神經檢測(如 HRV):測量心率變異性,反映身心狀態。歷史背景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的科學與精神分析衝突。日本詞彙「神經衰弱」影響「自律神經失調」一詞的流行。 ================================ 【訂閱連結🎧】 🧑🏻‍💻 析心事務所網站📰 訂閱免費電子報Telegram頻道歡迎來析心chat😜分享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6 min
5
out of 5
7 Ratings

About

除了情緒之外,大腦掌握很多東西。我發現常常會有人問我:「你怎麼可以學這麼多東西?」、「你都怎麼記住的?」、「要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是基石、學習力是你的雙手,讓你抓更多。而人生哲理或是科學哲學等等是你的眼睛,讓你可以預測不可知的世界。斯多噶主義、認知行為治療、腦科學研究、元認知,目的就是要帶你駭入大腦,人生重開機。 【🎧訂閱連結】 📰 -電子報 https://anatomind.com/newsletter - telegram 社群 https://t.me/+s4Gn-lfNV_g2NmE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