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报纸摘要

特朗普挑战下 《解放报》警示贝伦谈判:“气候之战也是民主之战”

周一11月10日法国全国性日报头版焦点各有侧重,如巴黎系列恐袭事件即将迎来10周年《解放报》推出铭记专题,邀请了13位艺术家回顾那些袭击事件:他们当时是如何经历的,以及他们今天仍然有何感受。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今在巴西贝伦开幕,寄望挽救气候多边主义尚存的希望,也是《费加罗报》等报纸自周末起持续讨论的议题。

据《解放报》在环境版登出的分析文章指出,本周一在贝伦开幕的峰会将成为一场价值观的交锋,试图拯救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破坏的环境多边主义。特朗普的气候怀疑论及其非官方代表可能会吸引更多国家追随其步伐。

拯救环境多边主义的“COP之COP”

文章首先强调出,这届气候大会(COP)被称为“COP之COP”。因为它标志着《巴黎协定》(COP21)签署十周年;更因其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象征意义——峰会在亚马逊雨林的门户贝伦举行,而这片雨林正遭受全球变暖的严重威胁。191个国家在为期15天的时间内将展开紧张的外交谈判。组织者的唯一目标是:拯救环境多边主义。

据了解,各国代表团带着多项议程抵达主办城市。他们必须解决气候融资这一棘手问题(在阿塞拜疆COP29上只解决了一半),启动一项旨在保护热带森林的前所未有的基金,并提出他们的2035年气候路线图(联合国用语称为“国家自主贡献”,NDC)。

然而,主要目标不止于此:在全球地缘政治对地球而言如此黯淡、对未来如此不乐观的背景下,巴西作为轮值主席国,唯一的真正目标是重新动员各国,围绕“全球合作”(Mutirão,源于图皮-瓜拉尼语,意指全球合作努力)的精神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巴西总统卢拉在COP30前夕的国家元首峰会上警告说,采取行动的“机会之窗”正在“迅速关闭”。

关键背景:特朗普的挑战

文章认为,在贝伦,预计不会出现任何历史性突破或奠基性文本。首要任务是运用外交手段重申气候目标。因为此前从未有哪次COP是在如此特殊、如此危急的全球背景下召开:尽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势头减弱,但排放量仍在持续增加;联合国已正式宣布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的目标已遥不可及;目前的政策正使地球在本世纪末朝着升温2.8°C迈进;而美国已再次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的程序。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发起一场反对科学的“圣战”,他自诩为化石燃料时代的“皇帝”,并计划以一种鼓舞人心的势头,吸引强大的游说团体和产油国加入其阵营。

“极端势力正在捏造谎言,以获取选举利益,并将后代囚禁在一个过时的模式中”,卢拉在上周四抨击道。文章特别举出《巴黎协定》的推手、现任欧洲气候基金会主席劳伦斯·图比亚纳(Laurence Tubiana)说:“在三十年的COP中,我从未经历过如此暴力的背景。我们正在滑向一场模式和价值观的战争。”

谈判中的重重受挫与特朗普印记

文章续指,除了九月份《公海条约》的批准外(这是保护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水域生态系统的重大进展),自上届气候大会以来,环境外交再未取得任何显著成功。

一年前,在阿塞拜疆举行的COP29,以专制领导人伊利哈姆·阿利耶夫(Ilham Aliyev)的挑衅性言论开场,他竟将石油和天然气称为“上帝的恩赐”。会议最终达成了一项缩水的融资协议,令其目标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感到恼火——他们获得了每年3000亿美元的气候转型援助,但远低于他们要求的至少两倍甚至三倍以上的资金。

在过去一年里,失望接连不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方面,各国未能在哥伦比亚的生物多样性会议或二月份的罗马后续会议上,就设立专门基金达成一致。另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各国也未能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本,尽管他们在今夏进行了“最后机会”的谈判。

上个月,在似乎已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国际海事组织的176个成员国推迟了通过一项全球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10月17日的谈判结果仍历历在目,因为它带有明显的“特朗普印记”。在谈判期间,美国总统的团队使用了恐吓战术,促使该计划被推迟,而该计划本应标志着航运业在气候方面的真正转变。

文章也注意到,美国在官方辩论开始前,通过一份由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联署的声明,公开承认了这一策略。除了威胁提高关税、港口费用和船员签证限制外,华盛顿还宣布可能对**“支持激进分子主导的气候政策的官员实施制裁”。一些谈判代表,包括欧洲阵营的,表示曾受到人身骚扰。许多人担心在COP30上会重演类似情景。

前线之争:气候之战也是民主之战

文章提及,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会出席贝伦峰会,并表示不会派遣“高级代表”,但其密使仍可能在幕后活动。此外,石油和天然气游说团体无处不在,他们也是白宫的盟友。

对此,法国前生态转型部长潘尼耶-鲁纳歇(Agnès Pannier-Runacher)警告说:“绝不能低估美国派遣代理人在走廊游说、组织非正式双边会谈,并施加经济压力,诱使其他国家退出《巴黎协定》。” 她重申“我们正处于‘博弈论’之中。如果一个国家屈服于讹诈,或与他们达成商业交易,其他国家也会效仿。坚守阵地非常重要,欧盟必须在这种力量对比中发挥主导作用。要毫不畏惧地承担气候领导责任,并采取积极的影响策略。”

文章质疑:欧盟是否有能力做到这一点?27个成员国一周前就共同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到203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1990年水平)减少66.25%至72.5%。世界其他国家从中得出的结论是,该路线图仍比许多国家雄心勃勃,但如果气候势头没有在布鲁塞尔也陷入困境,目标本可以更高,宣布时间本可以更早。如果普京在乌克兰的战争没有引发瘫痪欧洲的能源危机,如果欧洲大陆上的极右翼和部分右翼势力没有借机反击。

一些人希望最有动力的欧洲领导人仍然可以与巴西并肩作战,但这忽略了主办国自身的矛盾:它希望成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目前排名第八)。另一些人希望与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建立伙伴关系——中国副总理丁薛祥在上周四COP30前夕的贝伦峰会上呼吁各国政府“保持正确的方向”,并保证中国“愿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而努力”——但这忽略了中国在每次全球峰会上都更倾向于独自行动,且从未完全公开。

文章因此评估,很难预测在这两周内,谁将站在拯救《巴黎协定》的第一线。该协定是多边主义的象征,成功地改变了变暖的轨迹:在COP21之前,本世纪末的预测接近+4°C。也很难确定在占全球排放量77%的G20国家中,谁将是积极且有发言权的成员。然而,每个人都清楚地看到了阿根廷模仿美国的直接风险。其气候怀疑论总统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将气候变化称为“社会主义谎言”。去年,在阿塞拜疆COP29的第三天,他最终命令其代表团退出谈判并返回国内。

亲化石燃料势力的反击

除了极端退出的危险之外,COP30还将面临至少一场亲化石燃料势力的攻势。在迪拜COP28上,各国历史上首次就“逐步摆脱化石能源”达成了一致。但自那以后,该议题再未被提及。在COP29上,这一承诺未被纳入任何通过的最终文件。卢拉希望将其列入贝伦议程,但一些国家(正是那些追随美国阻碍航运协议的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委内瑞拉、俄罗斯等)的大规模阻挠已初现端倪。

文章援引科学史学家艾米·达汉(Amy Dahan)分析称:“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一场亲气候与亲化石燃料之间的公开战争,因为后者在特朗普回归的推动下,不再愿意隐藏。”她总结道:“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个亲化石燃料阵营时,就会发现这场气候之战同时也是一场民主之战。”

欧洲气候基金会主席劳伦斯·图比亚纳也评论道:“一些生产国的反击将是残酷和正面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我相信它不会引起普遍赞同。过去十年建立起了一种真正的经济理性,许多国家进行了投资,这构成了一个安全网。三年前,我还会听到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甚至南非等国家在会议上要求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但今天的说法已经完全改变了。每个人都在阅读国际能源机构的设想,每个人都知道化石燃料这种面向过去的模式,将无法持续太久,并最终会失败。”

多边主义的危机与未来

文章提及,政治学研究员爱德华·莫雷纳(Edouard Morena)对外交机器了如指掌,但他更为悲观。他认为,当前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其暴力性,也体现在其“揭示了自COP21以来气候治理的本质”,或者说其局限性。这位伦敦大学巴黎学院的高级讲师解释说:“通过《巴黎协定》,我们进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