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广州,一场全民盛会——第十五届全运会即将开幕,如何确保各项赛事用电无虞?10月16日,记者跟随“科技全运行”采访团走进十五运会保供电的主力——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探寻十五运会如何实现全程绿电供应,机器人如何在场馆中代替人力,实现智能巡检。
赛事绿电使用量将超过1.88亿千瓦时
“绿色”是本届赛事的鲜明底色。根据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测算,本次十五运会赛事绿电使用量将超过1.88亿千瓦时,覆盖广东所有比赛场馆的所有比赛,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种植了约888万棵树。
“如果说广东人用的电里每两度就有一度来自清洁能源,那么,本次十五运会赛事用的电能,则来自云贵高原山间里的水电、南海海上的风电、城市里厂房、停车场上的太阳能等,”广东电网公司为十五运会赛事用能服务的零碳经理人杨蕾解释,这些清洁能源共同实现十五运会100%绿电的支撑。
广东是清洁能源消纳大省。以风电为例,截至2025年8月,广东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突破1251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十四五”以来,广东连续4年海上风电年度新增并网容量超过100万千瓦,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
同时,为了让每一度绿电都有迹可循,根据赛事各场馆总用电量,负责本次绿色能源采购工作的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一次性采购了18.8万张绿证。杨蕾介绍:“每一张绿证均具备唯一溯源信息,可精准对应至发电厂站与发电时间,从而保障十五运会所使用的绿色电能真实、可信、可验证。”
本次十五运会采购的绿证来源广泛,覆盖全国多个省份。其中,最远可追溯至青海的光伏电站,也包括来自广东、云南、广西、江苏、天津、山东、安徽等地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真正实现了跨区域绿证协同供应,全面支撑赛事的绿色用能需求。杨蕾同时透露,目前,广东的绿证交易电量正逐年攀升,主要的绿证消费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行业分布以出口企业及制造业为主,反映出绿色电力消费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主动选择。
具身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班组亮相
随着十五运会开幕临近,广州供电局现已实现保供电全链路设备缺陷和风险隐患动态清零。据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数字运营中心负责人卢有飞介绍,与2010年亚运会相比,本届十五运会将以“智能运维”升级替代传统“人海战术”,构建全环节智慧运维体系,让保供电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
记者了解到,近日一个特殊的电力专业团队正式加入了十五运会电力供应保障队伍,它们是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基于氢动力系统的具身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班组——“氢立方”。该班组集结了搭载国际领先氢动力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及无人机,形成覆盖多场景的全方位巡检矩阵。
“这是一群会‘呼吸’的机器人。”其研发团队技术负责人谭皓文介绍,“氢立方”的核心优势在于分布式氢动力驱动技术,为机器人赋予了超强“续航生命力”。班组内所有机器人的“动力心脏”均为氢燃料电池,在同等重量下,其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电池的3至5倍,助力机器人班组续航能力提升3倍以上。同时,机器人加氢过程仅需5分钟,大幅缩短停机补给时间,显著提升现场作业效率。
其中,“氢立方”班组中的“氢旋”“氢蜓”无人机,均采用“氢电混动”模式:氢能负责“持久战”,保障长时间巡航需求;锂电池则化身“短跑健将”,在加速、爬升等需要瞬时大功率的场景中提供强劲动力。这种分工协作模式让无人机突破了环境限制,即便在零下40℃严寒或50℃高温环境中,仍能稳定执行巡检任务。
文、图、视频|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沈甸 洪林 黄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