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

【經理人Podcast】由總編輯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每周為你解答職場難題、說管理趨勢、訪職場專家,提供下一個世代工作者更多新鮮觀點及職涯提點。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managertoday.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EP549【管理,什麼事?】吃到飽再起:餐飲業的新黃金賽道,從CP值到體驗升級,打造消費者必吃的祕訣

    VOR 22 STD.

    EP549【管理,什麼事?】吃到飽再起:餐飲業的新黃金賽道,從CP值到體驗升級,打造消費者必吃的祕訣

    本集Podcast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與採訪編輯郝致琪,解析「吃到飽」餐飲市場現況。   疫情後,曾一度式微的「吃到飽」餐飲市場回溫,不只連鎖品牌重新崛起,消費者對「高品質、可掌控的豐盛體驗」需求也再度上升。這股復甦並非單純價格戰,而是結合體驗升級與營運效率的雙重創新。 這集節目將拆解「吃到飽2.0」的成功關鍵:從供應鏈數據化、菜單策略、顧客心理,到品牌重塑與科技導入。餐飲業正從「廚房戰」轉為「數據戰」,如何在成本壓力與消費升級之間找到新平衡,成為經營者必修的一課。   本集重點: 1.疫情後的報復性消費,帶動「吃到飽」復甦 疫情解封後,消費者報復性聚餐的心理帶動餐飲市場強勢回溫,「吃到飽」成為首選類型。它不僅能滿足多樣選擇與群聚社交的需求,也象徵一種「回到熱鬧生活」的儀式。業者順勢推出限時優惠、分流預約制與升級菜色,既穩成本又創造話題。   2.體驗升級是吃到飽業者的競爭新主軸 從「吃得飽」走向「吃得好」,業者開始重視空間設計、服務動線與互動感。許多品牌引入數位點餐、自助結帳系統,縮短等待時間、提升服務流暢度。這不只是營運優化,而是品牌再定位的一部分——讓顧客感受到「時間被尊重、體驗被設計」。   3. 數據驅動的供應鏈與成本控制 面對成本上升與食材浪費挑戰,餐飲業導入數據化管理成為趨勢。透過POS系統與AI預測模型,業者能根據消費行為即時調整食材備料與菜單組合,達到「少浪費、多滿足」的雙贏。更進一步的數據應用,讓餐飲品牌從後台就能看見利潤結構,讓營運決策不再憑感覺,而是憑數據。   4. 從傳統餐飲到科技服務業的轉變 如今的餐飲業不只是做菜給客人吃,而是經營「顧客旅程」。從線上預約、會員系統、數據回饋到智慧結帳,這些科技工具正讓餐飲業成為「服務科技業」。企業必須培養跨領域能力,把數據、設計與營運整合成一致的體驗。餐飲競爭的勝負,不只是在廚房,還有數據與體驗設計。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6 Min.
  2. EP548【管理進化論】女性健身市場不是小眾,而是被忽略的大藍海?Curves如何靠30分鐘打造持續營運的護城河

    VOR 1 TAG

    EP548【管理進化論】女性健身市場不是小眾,而是被忽略的大藍海?Curves如何靠30分鐘打造持續營運的護城河

    本集《管理進化論》由資深主編陳書榕,邀請可爾姿Curves執行長林宏遠,分析台灣健身市場趨勢。   近年台灣健身市場表現出「高成長與高倒閉並存」現象,Curves以女性專用、30分鐘循環運動為特色,目前擁有140家分店。疫情期間Curves營運曾腰斬,後透過開發健康商品、導入IT系統、改採月扣款制,提升效率與穩定現金流。未來Curves聚焦「全齡女性健康照護」,特別關注中高齡族群與智能運動結合,應對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挑戰。   本集重點 1.疫情是一面「營運照妖鏡」,逼出真實的體質問題 疫情期間,Curves營收曾腰斬,但品牌反而因此強化營運根基。許多健身品牌因無法承受現金流中斷而倒閉,暴露出長期依賴預售的結構性問題。Curves趁此時期導入月扣款制度、建立數據化管理,將會員關係轉為穩定長期的訂閱關係。 2. Curves成功關鍵:聚焦而非擴張 在健身市場追求多元化、跨界競爭的氛圍中,Curves反其道而行——只服務女性、只提供30分鐘運動體驗。「不賣帥哥教練、不賣氛圍,我們賣安全感與持續感。」這種「極度聚焦」讓品牌建立清晰定位,也形成社群黏著力。 3. 從「健身房」到「健康陪伴者」 面對少子化與高齡化,Curves正從運動品牌轉型為「女性健康生態圈」。Curves未來的競爭不再是誰的課程多,而是誰能長期陪伴顧客走過不同人生階段。這意味著品牌必須從「交易關係」走向「信任關係」。Curves開始在運動器材上導入智能系統、提供高齡運動的健康指引,讓會員從運動延伸到日常健康管理,把一次消費變成一段關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4 Min.
  3. EP546【管理,什麼事?】直播電商崛起:娛樂化購物成新趨勢,品牌如何靠直播驅動消費決策,追蹤數據提升轉化率

    5. NOV.

    EP546【管理,什麼事?】直播電商崛起:娛樂化購物成新趨勢,品牌如何靠直播驅動消費決策,追蹤數據提升轉化率

    本集Podcast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與副總編輯張玉琦,導讀專題「直播電商行銷攻略」。   本集探討了包括直播電商的歷史演變、台灣與國際市場現況、直播特性與成功關鍵,以及品牌實務操作案例。直播電商不僅是銷售工具,更融合 娛樂性、互動性與即時性,形成新型態購物模式。對企業而言,直播電商既是行銷利器,也帶來流程設計、直播主管理與品牌風險等挑戰。   本集重點整理 1.直播電商的起源與演變 最初源於電競直播,娛樂性強,觀眾可即時互動。隨社群平台(YouTube、Facebook、Twitch)開放直播功能,逐步擴大到帶貨直播。台灣直播電商相較中國市場仍處發展中階段,屬於電商行銷的一部分。 2.直播電商的核心特性 即時性:消費者即時參與,現場互動促進衝動購買。 不確定性:觀眾無法預知下一步內容,提升吸引力,但對品牌存在風險。 互動性:消費者可即時提問,直播小幫手或主播回應,建立信任感。 3.直播主的重要性 主播需兼具娛樂、行銷與客服角色,具高表達力與故事性。長時間累積觀眾信任:直播長度通常 2~3 小時以上,需持續互動。直播流程需考慮新舊觀眾進入頻率,重複介紹商品與優惠,確保有效傳達。 4.直播行銷的策略價值 直播是兼具娛樂與銷售功能,可引發情緒性、衝動型消費。品牌透過直播可快速建立與消費者的信任與互動關係。直播數據追蹤與精華片段再行銷是成功關鍵。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2 Min.
  4. 2. NOV.

    EP545【職場來一課】AI讓你每天準時下班的祕密:打造辦公室AI助手

    【告別手動!打造辦公室AI助手】數據分散不同檔案,光是彙整就花上半天?Excel 資料比對到眼花?手動合併報表超耗時?快讓 #AI助手 幫你,秒速搞定辦公室重複型任務!限時優惠低於55折:https://pse.is/8anx9u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副總編輯張玉琦,邀請知識游牧創辦人彭其捷老師,分享AI如何讓上班族從繁瑣任務中解放的工具和方法。 AI已能接手許多重複性、耗時的任務,如報表整理、資料檢查、簡報撰寫與資訊搜尋,讓工作效率提升數倍,AI能幫人節省中段執行的時間,但人的價值仍在「前端的意念」與「後端的品味」,也就是發想方向與篩選成果。未來AI將讓操作型hard skills快速普及,人類需轉向具創意與判斷力的任務。節目最後他提醒,AI不是取代,而是升級職場角色,懂得善用AI者,將成為新的高效人才。 本集重點 1.AI導入的起點:找出「最浪費時間的事」 對多數企業或個人而言,導入AI最大的難題不是技術,而是不知道從哪開始。「先找出你工作中最浪費時間、最重複的事情,讓AI去解決。」例如每月合併多份報表、整理會議記錄、搜尋資料來源──這些任務都是AI最擅長的起點。只要一次導入成功,就能產生明顯的效率回饋,進而建立信任與學習動力。AI轉型不是大刀闊斧的專案,而是一連串微調與嘗試。從一個簡單的自動化開始,才能逐步形成真正可持續的工作變革 2.從效率到創意:AI讓人類回到思考本質 當AI接手越來越多重複任務,人的角色就回到兩個核心價值:創意與判斷。彭其捷認為,工作分3層——上游的「意念」、中游的「執行」、下游的「品味」。AI能取代中游的執行,但無法取代人的直覺與創意。「你還是要知道要問什麼問題、要怎麼選擇AI給的答案,」他強調。當AI讓效率變成基本盤,人類的差異就體現在對趨勢的理解與內容的品味。懂得結合AI輸出的專業洞察,才是未來職場最稀缺的能力。 3.高效員工,不是會加班的人,而是讓AI幫自己下班的人 AI並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讓人升級。懂得用AI的人,其實比以往更有價值,因為他們能把機器變成自己的「延伸工具」。這種「人機協作」的模式,讓人從操作者變成創作者。AI做的是重複性、可預測的部分,而人類則掌握方向與策略。當AI普及後,人人都能成為「懂工具的專業者」。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6 Min.
  5. 【影視關鍵字】EP6|以台流韌性突圍:台灣影視如何走出「單一模式」困局,撐出第二成長曲線?ft.文化內容策進院 王敏惠院長與 NMEA 李芃君理事長

    30. OKT.

    【影視關鍵字】EP6|以台流韌性突圍:台灣影視如何走出「單一模式」困局,撐出第二成長曲線?ft.文化內容策進院 王敏惠院長與 NMEA 李芃君理事長

    【本系列由 NMEA 與經理人整合行銷部合作策劃】 近年來,從影集《影后》、電影《女孩》、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到 Netflix 全球非英語榜拿下第三名的《器子》,台灣影視看似迎來高峰,卻也暴露出對單一平台與商業模式的依賴。本集邀請文化內容策進院院長 王敏惠與 NMEA 理事長 李芃君,直面產業真相:如何在榮景之後,鍛造不被市場風向左右的「台流韌性」? 本集關鍵字:#台流韌性 《影視備忘錄》  從跨域 IP 合作到擁抱 AI 技術,內容產業能否在變局中重塑競爭力?  面對國際串流市場變動、觀眾注意力被演唱會經濟分食,台灣影視產業該如何在榮景之後維持競爭力?  文策院為什麼要從「創作導向」轉向「商業化+產業化」?以大帶小、強化治理、培育中階管理人才,能否打造更健康的生態系?  TCCF X 亞洲新媒體高峰會如何成為「台流」走向國際的雙引擎?在政策、資本與創意交會下,下一波文化輸出浪潮將從哪裡誕生? 活動資訊搶先看 11/4(二)~11/7(五) 2025 TCCF 創意內容大會就在南港展覽館二館  https://p.accu.ps/8a865t 【火熱報名中】11/24-11/25 2025 NMEA 亞洲新媒體高峰會  https://mt_ad.pse.is/8a87tl 更多資訊搶先看: NMEA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官方網站:https://www.nmea.asia/ NMEA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社群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5976596569845?locale=zh_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7 Min.
  6. EP543【管理進化論】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AI策略差異!專訪 IBM企業策略轉型顧問協理林東慶

    28. OKT.

    EP543【管理進化論】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AI策略差異!專訪 IBM企業策略轉型顧問協理林東慶

    本集《管理進化論》由資深主編陳書榕,邀請 IBM企業策略轉型顧問協理林東慶,分享協助企業導入AI的觀察。   AI 正在顛覆產業結構與企業運作,許多老闆陷入「現在不用就落後」的焦慮。林東慶指出,導入AI不該只追求效率或 ROI(投資報酬),而應先聚焦於 Return on Insight──從小規模實踐中累積洞察,理解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再談投資回報。 企業要面對的挑戰並非「是否該用 AI」,而是「我想解決什麼問題」。洞察的來源不是靠想出來,而是透過實作、試錯、重新審視流程,從中發現潛在的改善空間。   本集重點 1.AI導入的迷思與現實 許多企業主以為「導入AI就會進步」,但忽略了問題本質。導入科技前應先問:「我要解決什麼問題?」AI 是機會,但更需要清楚的目標與策略。 2.從 ROI 到「Return on Insight」 傳統ROI著重短期回報,應先追求「洞察報酬」。洞察(Insight)來自實踐與實驗,而非紙上談兵。有了 insight,投資才更精準,後續的 ROI 才能放大。洞察不靠「想」,而是從小規模實作、驗證中找出突破點。要檢視企業流程中「因歷史限制而存在的慣性」,嘗試改寫。   3.大企業 vs. 中小企業導入AI的策略差異 大企業:從支援性部門(財務、人資)著手,風險低、組織接受度高,先在內部實踐再推給客戶。 中小企業:彈性高、層級少,適合從「核心業務流程」切入。可直接針對痛點導入AI,效益明顯、回收期短。若決策者理解AI,對核心獲利流程的優化空間更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Std. 9 Min.

Info

【經理人Podcast】由總編輯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每周為你解答職場難題、說管理趨勢、訪職場專家,提供下一個世代工作者更多新鮮觀點及職涯提點。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managertoday.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ehr von 經理人+

Das gefällt dir vielleicht a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