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子ANOHI

「我們一起照顧毛孩,也一起照顧關係。」 嗨,我是凱凱,我是豆仔! 我們交往了 15 年,正式成為夫妻, 也是一起養貓、一起吵架、一起傻笑的生活夥伴。 節目裡,我們會分享: 毛孩的一切、情侶或夫妻的互動、品牌創業的煩惱 我們一起體驗彼此喜歡的世界,從遊戲到手作, 從生活到柴米油鹽,還有一些你也會感同身受的關係故事與小情緒! 我們不完美,但很努力;生活很平凡,但也很值得記錄。 歡迎你一起來聽那些屬於我們,也可能屬於你的那些日子。 每週一晚上 7 點更新! ⠀ 🪐找到我們🪐 凱 凱 https://instagram.com/kaikai.anohi 豆 仔 https://instagram.com/zienyan.one 兩隻貓 https://instagram.com/kotetsumeow ⠀ 🪐合作洽談🪐 E-mail:znyn.ccc@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兩人份日常|先同居再結婚?先結婚再同居?父母給我們的觀念大不同!

    5 HR AGO

    兩人份日常|先同居再結婚?先結婚再同居?父母給我們的觀念大不同!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anohi.firstory.io/join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t21xoot2ww09182fow0tbc/comments (刪除這排貼建議文案) ✨ 本集精華 婚前住進豆仔家的原因: 因為兩人一起工作、沒錢租房,加上豆仔家空間大且家人(都是男生)相對獨立開明。 先同居再結婚的優點: 雙方都認為應先磨合生活習慣,避免婚後才發現不適合而導致更麻煩的後果 (如離婚)。 傳統觀念的衝擊: 凱凱的爸媽認為女生太早住進男方家「沒有節操」;豆仔則表示若自己家裡也這樣想,他會選擇衝撞或搬出去。 同居的真正考驗: 豆仔認為凱凱住進來還好,反而是「養貓」之後空間變動更大;兩人也從共用空間學習調整。 結論:溝通大於時機: 重點不是先結婚還是先同居,而是找到一個可以溝通、一起成長和改變的對象。 ✨ 本集金句 "以前爸爸媽媽灌輸我的觀念就是,尤其是我們是女生,哦你嫁到人家家裡啊,就是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種概念。" —— 凱凱 "你結婚後重點著重在的是生活,所以你應該是要以生活為優先,是兩個人是不是適合生活在一起,不是是不是適合結婚。" —— 豆仔 "不管你是哪一派,其實就找到一個可以一起成長,然後一起改變,可以溝通的人,就好了。" —— 凱凱 🌟 精華內容 本集《兩人份日常》深入探討了「先同居再結婚」還是「先結婚再同居」的經典問題。凱凱分享了自己婚前就住進豆仔家的經驗,坦言當時除了沒錢租房,也是因為兩人一起工作,且豆仔家空間大、家人(都是男生)相對獨立開明,才促成了這個決定。 兩人一致認為「先同居」的好處大於壞處,核心在於「生活磨合」。他們強調,婚姻的根本是生活,若婚後才發現生活習慣(如打呼)無法配合,處理起來遠比婚前複雜。同居也是觀察對方家庭是否開明的機會。 節目也談及傳統觀念的衝擊,例如凱凱的爸媽認為女生主動住進男方家很失禮,而豆仔則認為這種觀念早已過時。豆仔也分享,凱凱住進來後,對他空間影響最大、最需要適應的,反而不是凱凱本人,而是後來養的貓咪。 最終結論是,順序並非重點,無論選擇哪條路,都會面臨生活階段改變的摩擦與挑戰。最關鍵的是,找到那個願意「互相」、能夠坦誠「溝通」並共同成長的伴侶。 –––––––––––––––––––––––––––––– 那些日子 ANOHI IG:https://www.instagram.com/kaikai.anohi/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 min
  2. 那些日子ANOHI|前往光復救援毛孩的日子,我不是去鏟土,我是去救毛孩!|Video Podcast

    3 NOV

    那些日子ANOHI|前往光復救援毛孩的日子,我不是去鏟土,我是去救毛孩!|Video Podcast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anohi.firstory.io/join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t21xoot2ww09182fow0tbc/comments 《那些日子ANOHI》EP.1|Video Podcast 前往光復救援毛孩的日子,我不是去鏟土,我是去救毛孩! ✨ 本集精華 節目誕生初衷: 因為一個客戶,反思寵物缺乏正式的「告別式」,希望能透過節目探討飼主如何能為毛孩做得更多,彌補遺憾。 為何是 Video Podcast: 節目探討許多「情感類」議題,認為「肢體表達」也是情感傳達重要的一環,因此選擇影像形式更能完整記錄。 獨自前往花蓮: 分享獨自前往花蓮災區的決定。目的並非擔任一般「鏟子超人」,而是專注於「救助毛孩」的動物救援工作。 災區現場直擊: 描述在災區「糖廠」安置點的所見所聞,從一開始的混亂無措,到後來主動加入「美容照護組」,在克難的環境中安撫並清洗獲救的狗狗。 送養的奇蹟: 在短短兩天內,親手送養了一隻狗和一隻貓。狗狗與新飼主一拍即合的感人瞬間,以及送養的貓咪被領養後,竟意外發現懷有寶寶的驚喜。 ✨ 本集金句 "我就覺得好像沒有真的好好的跟他說再見,然後還有很多很多的...算是遺憾嗎?" "我這個節目比較多在講情感類的東西,那其實情感類的肢體表達也算是一種情感,所以我才想要用影像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 "他就蹲下來,然後就捧著那隻狗狗的臉說:『那你要不要跟我回家?』...那隻狗狗就臉就貼上去。" 🌟 精華內容 歡迎收聽《那些日子ANOHI》的第一集! 我們宣布了這個全新 Video Podcast 的誕生。 節目的初衷源自一個客戶,深刻體會到寵物缺乏正式的「告別式」,在毛孩離世時留下遺憾。 希望能藉此節目,探討更多能為毛孩做的事,並特意選擇影像形式,來捕捉文字與聲音難以傳達的「肢體情感」。 本集重頭戲,分享了最近獨自前往花蓮災區的經歷。此行的目的並非一般的鏟土志工,而是專注於「救助毛孩」。 聯繫上一間動物救援基金會,並運用自身寵物行業的經驗,協助物資分類與動物照護,包括在沒有熱水的環境下為驚恐的狗狗洗澡。 在災區的兩天中,見證了動人的時刻,親手送養了一隻狗和一隻貓。 描述了新飼主與狗狗一拍即合的瞬間,以及另一隻被領養的貓咪,竟意外發現已懷有身孕的驚喜。 也分享了返家後嚴格的消毒過程與腎上腺素退去後的「新兵症候群」。 節目最後呼籲,若有能力,應勇敢行動,並提供了相關動物救援單位的資訊。 🔸 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nohi/platforms 🔸 那些日子 ANOHI IG: https://www.instagram.com/kaikai.anohi 🔸 放大製作所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ienyan.on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3 min
  3. 26 SEPT

    那些日子ANOHI|貓咪真的能散步嗎?從挑選牽繩到散步訓練,鏟屎官的實戰教學。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t21xoot2ww09182fow0tb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t21xoot2ww09182fow0tbc/comments ✨ 本集金句 可以躲藏就等於是他們安全的環境。 那請問你要他不舒服,還是你要他跑掉? 那個到底是他要去散步呢?還是只是滿足你的慾望? 🌟 精華內容 貓咪也想看世界? 主持人分享自家貓咪「虎徹」對門外世界充滿好奇,從一開始只敢探頭,到後來甚至會自己跑上樓梯,引發了「帶貓散步」的念頭。 (00:00:41) 安全感是第一要務 帶貓出門,提供一個能隨時「躲藏」的空間至關重要,這就是牠們安全感的來源。因此,除了牽繩,一個能完全包覆的「寵物推車」是比提籠或背帶更推薦的選擇。 (00:03:55) 牽繩怎麼選? 貓狗身體構造大不同!必須選擇「貓咪專用」的牽繩,推薦可同時調整脖圍與胸圍的「工字型」牽繩,才能有效防止貓咪掙脫。 (00:05:01) 強迫不是愛 穿戴牽繩或外出對貓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壓力,重要的是觀察貓咪的意願。如果貓咪不願意,千萬不要強迫,否則只是滿足飼主的慾望,而非貓咪的需求。 (00:10:46) 訓練需要耐心 貓咪外出訓練需要循序漸進。先從在家裡適應牽繩開始,利用零食獎勵,讓貓咪建立正面連結,慢慢延長穿戴時間與行走距離,絕不能一步到位。 –––––––––––––––––––––––––––––– 那些日子 ANOHI IG:https://www.instagram.com/kaikai.anohi/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3 min
  4. 那些日子ANOHI|如果你愛牠,就別讓分手傷害牠!情侶一起養寵物要注意的事?

    4 AUG

    那些日子ANOHI|如果你愛牠,就別讓分手傷害牠!情侶一起養寵物要注意的事?

    🌟本集摘要 主持人豆仔從 Dcard 上常見的「情侶分手後誰養寵物」貼文聊起,點出台灣現行「寵物晶片只登記一人」的現況與缺乏法律保障的真空地帶,進一步討論為什麼多數中途或愛媽不願意讓情侶領養,以及「送生命當驚喜禮物」背後對毛孩的不尊重。 🌟本集重點 先決定主要領養人——用「個人名義」承擔十年、二十年的照顧承諾。 白紙黑字寫清楚——分手或搬家時,誰負責、怎麼轉移晶片。 誠意與能力並重——包含租屋條件、收入證明,讓中途安心。 別用毛孩測試感情——生命不是情侶感情溫度計,也不是紀念品。 🌟 精華內容 情侶養寵物若分手,常因租屋限制或互相推諉導致毛孩被棄養,甚至送回中途或流浪街頭。 中途機構「情侶禁養」條款,核心並非不信任情侶,而是確保「主要照顧者」明確且具備長期條件。 送「名牌品種貓狗」當禮物,將生命物化成奢侈品,忽略後續醫療、陪伴與責任。 領養前的自我盤點:是否願意因毛孩改變旅遊、作息與消費型態?若沒有「至少一人單獨負責到底」的心理準備,最好先暫停。 用收入證明、租約、切結書展現誠意,可與中途討論放寬「情侶禁養」;重點是把關係建構在對毛孩的「承諾」,而非對彼此的「承諾」。 –––––––––––––––––––––––––––––– 那些日子 ANOHI IG:https://www.instagram.com/kaikai.anohi/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6 min
  5. 兩人份日常|在一起15年還能結婚,我們怎麼做到的?

    26 JUN

    兩人份日常|在一起15年還能結婚,我們怎麼做到的?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t21xoot2ww09182fow0tb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t21xoot2ww09182fow0tbc/comments (刪除這排貼建議文案) ✨ 本集金句 「婚姻不是終點,而是另一種每天重新選擇愛的開始。」 這一句傳遞出:即使相愛多年,婚姻仍需日常維繫與選擇的勇氣。 🌟 精華內容 從「相處」到「選擇」的心態轉變 分享我們在一起 15 年,從一開始的相處到後來的穩定與默契,如何一步步進入「家庭」的模式。 溝通的藝術與誤解修復 談到爭吵不是壞事,而是發現彼此差異與想法的重要機會。提到一個例子:吵架後的「冷戰」,其實是各自冷靜、反思,最後再一起坐下來解決問題。共同目標的重要性 無論是育兒、理想生活方式或家庭理財,我們認為「一致的方向」比一時的浪漫更能讓關係持久。分享了一次一起制定 5 年計畫的經驗,讓彼此重新對未來有共識。各自成長與獨立空間 即使是合拍的伴侶,仍需保有自己時間與興趣。提到「周末各自追興趣」不代表退縮,而是讓彼此保有新鮮感。小儀式與日常儀定 每週固定「晚餐約會」:「即使煮飯,也用心擺盤,創造浪漫回憶」。彼此生日/紀念日的 surprise 小儀式,讓關係保持驚喜與在意感。 –––––––––––––––––––––––––––––– 🔸 那些日子 ANOHI IG: https://www.instagram.com/kaikai.anohi 🔸 放大製作所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ienyan.on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8 min

About

「我們一起照顧毛孩,也一起照顧關係。」 嗨,我是凱凱,我是豆仔! 我們交往了 15 年,正式成為夫妻, 也是一起養貓、一起吵架、一起傻笑的生活夥伴。 節目裡,我們會分享: 毛孩的一切、情侶或夫妻的互動、品牌創業的煩惱 我們一起體驗彼此喜歡的世界,從遊戲到手作, 從生活到柴米油鹽,還有一些你也會感同身受的關係故事與小情緒! 我們不完美,但很努力;生活很平凡,但也很值得記錄。 歡迎你一起來聽那些屬於我們,也可能屬於你的那些日子。 每週一晚上 7 點更新! ⠀ 🪐找到我們🪐 凱 凱 https://instagram.com/kaikai.anohi 豆 仔 https://instagram.com/zienyan.one 兩隻貓 https://instagram.com/kotetsumeow ⠀ 🪐合作洽談🪐 E-mail:znyn.ccc@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From 放大製作 Loudness Lab 監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