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哥講經丨廣東話哲學、書籍分享

牛哥解經(29):細讀心經(3)——心經之泯相證性觀,解「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句丨印順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Subscribers Only
按照慣例,我哋先將「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稱之為「空無諸法」句,以方便討論。 上次,我哋見到印順法師指出「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不異即是」句)係一句加行——不過,由於呢種講法只係加行觀,終究未到終極。所以印順話:「但如滯留於此,不能親證空性,戲論於 『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即偏於內在的,即每每會落入泛神、理神的窠臼, 甚至圓融成執,弄到善惡不分,是非不辨。」 呢點佢喺《佛法是救世之光》當中有更詳細講述。佢表示「不異即是句」當中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被精簡了的,被公式化了的成語。」而佢點出咗一個特別嘅讀法——將「不異即是」句嘅前後句抽出,並列嚟睇。 一標:「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二釋:「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不異即是」句) 三結:「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空無諸法」句) 呢種講法幾有趣。我哋有機會嘅話,之後再出一集講講將三段句子並列可以得出一個點樣嘅觀法。但我哋今次會完成咗「空無諸法」句先,印順指呢句係「泯相證性觀──正證」,到底佢比「不異即是」句進深咗幾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