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性别流动研究社

当浪漫变不成现实|青春文学与挣扎的国际部文化

“每个学校的申请都像一支载着希望的气球,开结果之前你手拉着一把气球,感觉沉甸甸的,甚至有些费力。那个拒信啊,它就像一把剪刀,剪断你拉着气球的绳子,于是气球飞走了,你才意识到那个希望原来如此轻飘飘的。”

从小那些以校园为背景的小说和偶像剧不断涌现在大众视野,进入了国际部的我们却鲜少看到以国际部为背景的青春文学。青春文学是怎样诞生的?背后承载着什么社会潮流?身在国际与体制内教育中间的学生,在青春文学中找到同一年龄段共享的疼痛、悲伤、迷茫;却因为缺乏与自己现实生活连接更加紧密的想象空间而无法美化这一段本该美好的记忆。国际部真的没有浪漫吗?必然不是。在本期播客中我们以青春文学为锚点聊一聊文学发展,教育体系,与国际部生活中的小确幸,尝试建立起“国际部青春文学宇宙”。

00:43 青春文学的定义与发展

08:22 青春文学是一种时代

10:54 下一个时代是什么

13:33 国际部学生能带入高考背景吗?

16:32 两种体系考试目的的不同

18:23 国际部的主要生活构成

23:55 感伤和迷茫总是青春的主旋律

25:08 欧美与东亚高中文学作品有何不同

27:34 国际部——夹在两个体系中间的文化

32:10 自习室文学

36:27 穿越进小说的青春

40:05 朋友圈为什么装起来了

43:22 集体活动的缺席

44:50 国际部自己的共同回忆

52:27 Franco迟到记

56:62 国际部如何建立成人的世界

57:48 为什么真在小说里看到SAT反而羞耻

1:00:01 社会建构的青春

1:01:06 国际部想象的缺乏

1:02:35 国际部的浪漫

1:05:22 国际部青春文学的内核是什么

1:07:25 创造那篇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