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BA presents: 生技來一刻

BTBA

生技來一刻(Moments in Biotech) 是由 Boston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BTBA)發行。旨在分享在美台灣生技人於職涯上的經歷和創見,盼透過和在美國各地生技產業就業的學長姐的連線訪談,帶給即將入門生技行業的學子一個方向,提攜後進,並加強台美生技人之間彼此的連結,教學相長。

  1. S6 EP2|科學期刊封面是怎麼誕生的? ft. 科學繪圖師 Kaili

    -4 H

    S6 EP2|科學期刊封面是怎麼誕生的? ft. 科學繪圖師 Kaili

    研究登上科學期刊是許多科學研究的重要里程。而登上科學期刊封面,不僅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有力的宣傳,能讓自己的科學研究受到更多的關注。在這個爭奪注意力的時代,因為科學期刊封面能帶來的關注,科學期刊封面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被重視。 你是否曾經想過科學期刊封面繪圖是怎麼誕生的呢?怎樣的圖才更容易受到科學期刊的親睞呢? 本集節目邀請到作品在各大期刊刊載的科學繪圖師 Kaili 來到節目中分享科學期刊封面背後的製作故事。Kaili 將跟我們分享她怎麼從美術背景跨足到科學繪圖、她怎麼看待科學研究、和科學家溝通合作的過程、又是怎麼用她的驚人圖像能力和想像力將複雜的科學故事變成一幅簡單明瞭、簡潔有力的封面繪圖。除了分享製作科學封面圖背後的故事外,她也和我們分享她對科學繪圖的熱愛怎麼跟科學家對研究的熱忱共振,並在最後分享對科學家們的觀察與給科學家們的溫暖祝福。 相信聽完這集的觀眾都能被 Kaili 對這份工作的滿滿熱忱重新點燃自己曾經有的夢想與熱情。   🧑‍💻 講者 | Kaili:https://www.facebook.com/shoshokaili     https://www.instagram.com/shoshokaili/ 🎤 主持人 | 何逸雲 Yi-Yun Ho :https://www.linkedin.com/in/yi-yun-ho-476b995b 🧑‍💻 後製 | 呂方雯 Fang-Wen (Nora) Lu:https://www.linkedin.com/in/fangwen-nora-lu/ 🧑‍💻 後製 | 彭郁茹  Yu-Ju (Crystal) Peng:https://www.linkedin.com/in/cpeng12/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聽眾問卷:https://forms.gle/Et3xPRnhLRnrwfZD9 節目地圖:https://www.btbatw.org/podcast/episode_guide.html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 延伸閱讀: 科學繪圖師Kaili 的社群平台 https://www.facebook.com/shoshokaili https://www.instagram.com/shoshokaili/ 三腳貓實驗室 第 028 號實驗:把科學畫給你知的繪圖家 - Daisy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7%AC%AC-028-%E8%99%9F%E5%AF%A6%E9%A9%97-%E6%8A%8A%E7%A7%91%E5%AD%B8%E7%95%AB%E7%B5%A6%E4%BD%A0%E7%9F%A5%E7%9A%84%E7%B9%AA%E5%9C%96%E5%AE%B6-daisy/id1555954868?i=1000610166334   時間軸   講者介紹 (0:52) 從平面設計師轉行科學繪圖的的契機 (2:08) 在踏入這個領域之前對科學的想法 (11:01) 科學繪圖誕生的過程 如何跟科學家溝通繪圖的內容 (14:09) 科學繪圖師如何決定封面主畫面(18:00) 和科學家溝通是否有什麼困難? (22:00) 科學和美感的取捨?(24:43) 瘋狂科學家與瘋狂繪圖師一拍即合? (26:00) 科學家和繪圖師合作的過程 (28:10) 針對不同期刊風格怎麼調整? (34:36) 科學繪圖會被 AI 取代嗎? (40:00) 臺灣學界對科學繪圖觀點的轉變 (46:19) 給想走科學繪圖這行的人的建議 (49:32) 怎麼看待同行?(54:22) 科學繪圖師的工時 (1:00:50) 想跟科學家們說的話 (1:04:17)

    1 h 12 min
  2. S6 EP1|AI 藥物開發系列|AI 蛋白質設計 ft. 葉先偉博士

    1 OCT.

    S6 EP1|AI 藥物開發系列|AI 蛋白質設計 ft. 葉先偉博士

    人工智慧(AI)如何改變藥物開發?藥物開發從臨床前研究到臨床試驗,通常需要超過十年時間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卻仍有高達九成的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這些挑戰,現在 AI 正在各種方面掀起革命。在這系列節目中,我們將探討 AI 在藥物開發領域中的應用,並介紹在這個快速發展的領域中工作的專家。 本集為《AI 藥物開發系列》的第三集。我們邀請到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的葉先偉教授。他曾在諾貝爾獎得主 David Baker 的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本集主題將探討 AI 蛋白質設計,介紹他如何設計新型 luciferase 與生物感測器 biosensor,並講解 2024 年諾貝爾獎的研究,以及他對於 AI 蛋白質設計未來發展的看法。   🧑‍💼 講者 | 葉先偉 Andy (Hsien-Wei) Yeh:https://www.linkedin.com/in/andy-hsien-wei-yeh-92b53969/  🎤 主持人 | 紀威佑 Wei-Yu Chi:https://www.linkedin.com/in/wychi/  🎤 主持人 | 姚俊辰 Chun-Chen (Jerry) Yao: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chen-yao-028944123/  🧑‍💻 後製 | 林品汝 Joyce Lin:https://www.linkedin.com/in/pinrulinjob/  🧑‍💻 後製 | 林茂然 Mao-Jan Lin: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聽眾問卷:https://forms.gle/Et3xPRnhLRnrwfZD9 節目地圖:https://www.btbatw.org/podcast/episode_guide.html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 過去相關訪問: AI 藥物開發系列|導論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aidd_intro/  AI 藥物開發系列|Insilico Medicine ft. 林彥竹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yen_chu_lin/ 藥廠計算生物學家 ft. 周文奇博士、林書弘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wen_chi_chou_shu_hong_lin/ 時間軸 講者自我介紹與經歷 (00:26) 博士班研究:螢光蛋白 (Luciferase)(4:33) 博後研究:David Baker 實驗室與蛋白質設計 (10:00) 疫情期間轉向設計Biosensor (15:58) De Novo 設計酵素 (18:54) David Baker 實驗室的風氣 (24:20) 酵素設計的挑戰與機會 (31:00) 諾貝爾獎科普 (56:58) AI蛋白質設計的最新進展與未來展望 (1:08:41) 對自己的實驗室的期許(1:22:28) 給年輕人的建議 (1:30:34)

    1 h 41 min
  3. 季末特輯ーPodcast 幕後故事(下)

    1 AOÛT

    季末特輯ーPodcast 幕後故事(下)

    《生技來一刻》幕後故事的下集來啦!到底誰是最難後製的主持人?加入 podcast 團隊前後有什麼想像幻滅嗎? 請收聽第二群 podcast 小精靈帶來的歡樂版幕後故事。喜歡這集的朋友,也可以往前點,收聽上集的幕後故事喔! 📝 聽眾問卷:https://forms.gle/Et3xPRnhLRnrwfZD9 🗺️ 節目地圖:https://www.btbatw.org/podcast/episode_guide.html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 主持人 | 陳乃群:https://www.linkedin.com/in/ncchen/ 🎤 講者 | 范庭瑜 (Claire):https://www.linkedin.com/in/claire-ting-yu-fan-722055117/ 🎤 講者 | 蕭孟烜 (Erin) :https://www.linkedin.com/in/meng-hsuan-erin-hsiao/ 🎤 講者 | 許書瑀:https://www.linkedin.com/in/shuyu-hsu/ 🎤 講者 | 林茂然: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 講者 | 彭日平:https://www.linkedin.com/in/riping-phang-phd-827859a0/ 🎤 講者 | 蔡函庭 (Phoebe) :https://www.linkedin.com/in/hanting-phoebe-tsai-298a443b/ (按照姓氏字母排列) 🧑‍💻 後製 |  林茂然: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1 h 21 min
  4. 季末特輯ーPodcast 幕後故事(上)

    15 JUILL.

    季末特輯ーPodcast 幕後故事(上)

    《生技來一刻》即將滿五歲了。眼看我們一起走過了五個年頭。你是否曾經想過,這些 podcast 故事是怎麼製作的呢?又需要什麼樣的魔法才能讓這些故事完美呈現呢?而,又是誰在施展這樣的魔法呢? 在第五季的尾聲,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生技來一刻》的幕後團隊和 podcast 製作的故事。我們會分享是什麼讓後製疲於奔命,又是什麼讓製作人頭痛欲裂,關掉麥克風後又有什麼秘辛。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生技來一刻團隊的背後故事,認識施展魔法的小精靈們吧! 因為小精靈人數眾多,幕後故事會分成上下集。沒有聽到你心心念念的那個工作人員的心聲嗎?那就千萬不要錯過兩週後的下集。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 主持人 | 何逸雲 Yi-Yun Ho: https://www.linkedin.com/in/yi-yun-ho-476b995b/ 🎤 講者 | 陳政儀 Cheng-Yi Chen:https://www.linkedin.com/in/penguinayee/ 🎤 講者 | 紀威佑 Wei-Yu Chi:https://www.linkedin.com/in/wychi/ 🎤 講者 | 李佳怡 Joy Lee:https://www.linkedin.com/in/joy-chiayi-lee/ 🎤 講者 | 劉駿 Chun Liu: 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 講者 | 呂方雯 Fang-Wen (Nora) Lu:https://www.linkedin.com/in/fangwen-nora-lu/ 🎤 講者 | 彭郁茹 Yu-Ju (Crystal) Peng:https://www.linkedin.com/in/cpeng12/ (按照姓氏字母排列) 🧑‍💻 後製 |  彭郁茹 Yu-Ju (Crystal) Peng:https://www.linkedin.com/in/cpeng12/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相關資訊: 政儀的書籍推薦: 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Nicholas Taleb 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Eric Jorgenson 10X is faster than 2X, Benjamin Hardy and Dan Sullivan

    1 h 32 min
  5. 職場升級指南—領導力降維解析 ft. Margaret 魏嘉英 & Yvonne 孟憲薇

    1 JUILL.

    職場升級指南—領導力降維解析 ft. Margaret 魏嘉英 & Yvonne 孟憲薇

    你是否曾經想過,從一位專注於實驗的科學家,要如何走到帶領團隊、推動策略的領導者之路?一位好的領導者又應該具備什麼樣的風範和技能呢?在本集節目中,我們邀請兩位在業界深耕多年的生技領導者,同時也是生技來一刻 OG — Yvonne 與 Margaret,帶來她們從個人貢獻者 (individual contributor) 成長為總監 / 資深總監的親身經驗,談談她們如何面對任務委派、跨部門溝通、激勵團隊等挑戰。她們也將分享參與公司內部的領導力發展計畫,從性向測驗、角色扮演到同儕回饋,讓我們一窺企業內培養領導人才的秘密訓練場。 在第二部分,我們進一步解析領導力的七個維度:影響力 (influence)、溝通能力 (communication)、協商能力 (negotiation)、衝突解決 (conflict resolution)、目標設定 (goal setting)、組員指導 (coaching)、團隊成長 (team growth)。透過職場新鮮人 Jerry 的業界冒險旅程,深度訪談化身為 Jerry 主管的 Yvonne 和 Margaret 會如何指導並解決 Jerry 惹出來的麻煩,並給予建設性回饋,一步步引導 Jerry 成為好的團隊成員和未來的領袖。更多精彩內容在節目當中,對職場進階能力主題感興趣的朋友請千萬不要錯過。   🧑‍💼 講者  |  Margaret 魏嘉英:http://linkedin.com/in/margaretwey 🧑‍💼 講者  |  Yvonne 孟憲薇:https://www.linkedin.com/in/hwyvonnemeng/ 🎤 主持人 | 劉駿: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 後製 | 許書瑀:https://www.linkedin.com/in/shuyu-hsu 🧑‍💻 後製 | 林茂然: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   相關訪問: 藥物製程領袖專訪:葉秉陽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ping-yang-yeh/ 不一樣的路 Crossing the River ft. 周慧泉 Judy Chou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judy-chou/ 成為職涯掌舵手:從化工到專案經理 ft. 楊秉修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bing_shiou_yang/ 生技新鮮人求職修煉手冊—上卷 ft. Margaret Wey, Yvonne Meng, Phoebe Tsai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生技新鮮人求職修煉手冊—上卷ft-margaret-wey-yvonne/   時間軸 講者自我介紹 (3:40) 從個人工作者到總監的經驗分享,以及角色轉換碰到的挑戰 (4:55)  領導力培訓計劃的訓練形式和內容 (11:57) 身為總監階層的領導者常會用到的領導技能 (25:42) 情境分析:畢業生 Jerry 的煩惱 (33:05) 如何設計行為面試 (Behavior Interview)這個環節?哪些特質或是軟技能是你們希望在這個環節看到的 (35:23) 如何幫助 Jerry 迅速進入狀況, 並幫他設定合理目標 (44:17) 當別的主管跟你抱怨 Jerry, 請問在這種時候你會怎麼處理這件事 (51:44) Jerry 年度表現評量:哪些指標是你們的重點評量和觀察項目 (63:07) 當你希望能再增加一兩位成員讓你有足夠人手能做更大的計劃,請問你會如何爭取資源 (75:13)  兩年後 Jerry 提自己想要升職, 請問你會根據哪些點評估他是否準備好 (81:03) 如何看待 ”Influence without authority”? (87:10) 如果有組員來找你抱怨說工作是他做的,但你在表揚時把功勞歸給另一個人,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應該如何處理 (94:00) 身為領導者後最大的感觸 (101:00)

    1 h 46 min
  6. 生醫工程職涯歷程與策略 ft. 張耀銓博士 (2/2)

    15 JUIN

    生醫工程職涯歷程與策略 ft. 張耀銓博士 (2/2)

    生醫工程是近年來熱門的專業,由於生醫工程是一個較新的專業,很多人對於生醫工程的職涯和出路並不熟悉。 這一集我們特別邀請到目前在腦機介面領頭羊公司 Synchron 擔任 Principal System Engineer 的張耀銓博士和我們分享他一路以來的職涯:如何從電機/電控學士轉到生醫工程博班,從學界如何透過與業界密切合作的機構進入業界、如何進到醫療器材大廠 Medtronic 和現在的 Synchron,以及在學習和求職上遇到各種挑戰與心得。 張耀銓博士也在上一集中,和我們分享了侵入式腦機介面目前的進展和 Synchron 的獨特優勢,對腦機介面發展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到上一集收聽。   🧑‍💻 講者 | 張耀銓 Yao-Chuan Chang :https://www.linkedin.com/in/yaochuanchang 🎤 主持人 | 何逸雲 Yi-Yun Ho:https://www.linkedin.com/in/yi-yun-ho-476b995b 🧑‍💻 後製 |  林茂然 Mao-Jan Lin: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相關訪問: 腦機介面的領頭羊 Synchron ft. 張耀銓博士 (1/2)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yao_chuan_chang_1/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腦機介面的現實與未來(上) ft. 徐聖修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eng_hsiou_hsu_1/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腦機介面的現實與未來(下) ft. 徐聖修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eng_hsiou_hsu_2/ 科技公司裡的神經科學家 ft. 張嘉容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chia_jung_chang/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藥廠神經藥物開發的現況觀察與前景 ft. 黃正球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cheng_chiu_joe_huang/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神經膠質細胞基礎研究到臨床試驗的適應與轉換 ft. 蔡蕙歆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hui_hsin_tsai/ 時間軸 進到腦機介面領域的契機 (2:44) 博班遇到的第一個挑戰 (4:50) 腦機介面的起點:博班神經介面/人工電子眼的研究 (7:20) 博班畢業的就業挑戰 (13:30) 先到 The Feinstein Institutes 累積和業界合作的經驗 (15:50) 在 Medtronic 的工作經驗 (18:40) 大小公司的差異 (27:05) 轉職經歷的意想不到的花絮 (29:53) 給生醫工程背景的求職建議 (34:45) 拿到業界入場券的建議 (39:30) Networking 的建議  (44:11) 現在不賺錢的產業不見得未來也不會賺錢 隨時做好準備 (47:56)

    53 min
  7. 腦機介面的領頭羊 Synchron ft. 張耀銓博士 (1/2)

    1 JUIN

    腦機介面的領頭羊 Synchron ft. 張耀銓博士 (1/2)

    腦機介面的發展日漸蓬勃,技術也日益成熟,越來越多公司都投入這個領域,包括大家熟知的 Elon Musk 的 Neuralink 和今年初剛通過 FDA 審核的 Precision Neuroscience 等。其中發展最迅速、臨床試驗走在最前面的公司,就是今天要介紹的 Synchron。 這集我們邀請到在 Synchron 擔任 Principal System Engineer 的張耀銓博士,來分享目前腦機介面領域的進展,介紹目前不同公司的專長和發展方向、目前臨床試驗的進度、腦機介面的挑戰、Synchron 產品的特色和優勢,以及人工智慧如何增進腦機介面的加密解密速度。最後也和我們聊到他在 Synchron 的工作內容。 這一集我們會集中在介紹腦機介面的進展和 Synchron 的產品特色。更多張耀銓博士的職涯歷程和轉職經歷,我們會放在下一集和大家分享,敬請期待。   🧑‍💻 講者 | 張耀銓 Yao-Chuan Chang :https://www.linkedin.com/in/yaochuanchang 🎤 主持人 | 何逸雲 Yi-Yun Ho:https://www.linkedin.com/in/yi-yun-ho-476b995b 🧑‍💻 後製 |  林茂然 Mao-Jan Lin: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相關訪問: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腦機介面的現實與未來(上) ft. 徐聖修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eng_hsiou_hsu_1/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腦機介面的現實與未來(下) ft. 徐聖修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eng_hsiou_hsu_2/ 科技公司裡的神經科學家 ft. 張嘉容博士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chia_jung_chang/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藥廠神經藥物開發的現況觀察與前景 ft. 黃正球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cheng_chiu_joe_huang/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神經膠質細胞基礎研究到臨床試驗的適應與轉換 ft. 蔡蕙歆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hui_hsin_tsai/ 時間軸 目前各個腦機介面公司的進展 (3:55) Synchron 的產品特色和發展策略 (9:20) Synchron 的使用者介面 (19:50) 目前FDA的審核規範 (35:40) 在 Synchron 擔任 System Engineer 的工作內容 (37:40)

    49 min
  8. 被低估的藥物風險檢測:脫靶試驗 ft. 李君曜博士

    15 MAI

    被低估的藥物風險檢測:脫靶試驗 ft. 李君曜博士

    在《生技來一刻》過去的集數中,我們聊過藥物動力學與臨床設計,這次我們聚焦一項雖非強制但備受重視的試驗:「脫靶效應試驗 (off-target profiling)」。什麼是脫靶效應呢?不論是小分子或是大分子藥物,基本上都至少有一個關鍵作用的標的或是靶點 (target),通常是身體內的某種蛋白質、酵素、或是受體 (receptor),在藥物開發時,一定需要測試開發的藥物和靶點的結合狀況。但是單單藥物能和靶點緊密結合,並產生抑制或活化效果,並不足以讓這個藥物順利通過試驗,同樣重要的,這個藥物還必須具有選擇性,不會大量地去和非目標物結合 (off-target binding),如果不能控制好脫靶效應,可能造成各種副作用,甚至導致病人死亡。 而這也就是脫靶試驗發揮價值的地方了!它能協助藥廠在進入昂貴又耗時的臨床試驗前,先篩出潛在風險,降低開發到後期失敗的機率,進而避免可能因上市後撤回造成的鉅額虧損。這集節目我們很開心收到熱心聽眾 Yentzu 推薦這個有趣的主題給《生技來一刻》,我們有幸邀請到汎球生物科技 (Eurofins Discovery Taiwan) 總經理李君曜博士,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這個專業主題。節目中,君曜也跟我們分享他的多國職涯經驗,並且從總經理的視角帶我們一窺團隊領導的奧妙。   🧑‍💼 講者 | 李君曜: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yao-lee-81a9a452 🎤 主持人 | 劉駿: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 後製 | 林庚民 Geng-Min Lin:https://www.linkedin.com/in/geng-min-lin-7b959a9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過去相關訪問: 新藥研發的第一步 - 標的確認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ian-huey-chiang/ 新藥開發的臨床試驗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margaret-wey/ 時間軸 個人學經歷簡介 (4:20) 在許多不同的國家工作背後的驅動力和面臨的挑戰 (10:25) 在各個國家不同的工作習慣和思維方式 (13:20) Eurofins Discovery 這間CRO公司的整體業務和在台灣的業務範圍 (21:23) 什麼是off target test? 一般在藥物開發的哪個階段會選擇做這項測試?這跟毒理測試(toxicology)有什麼區別?(25:09) 在Off-target profiling中, 有大概哪幾類跟生理功能息息相關的molecular target是我們希望重點檢測的 (41:25) 角色轉換背後的故事:從獨立工作者(IC)到需要帶領其他人的經理,再到掌管全公司的總經理 (48:55) 當上總經理後覺得最大的挑戰 (59:50) 最重視的領導力以及如何培養 (65:18) 在業界多年的體悟,以及給20歲的自己一些建言 (73:04)

    1 h 21 min

Notes et avis

5
sur 5
2 notes

À propos

生技來一刻(Moments in Biotech) 是由 Boston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BTBA)發行。旨在分享在美台灣生技人於職涯上的經歷和創見,盼透過和在美國各地生技產業就業的學長姐的連線訪談,帶給即將入門生技行業的學子一個方向,提攜後進,並加強台美生技人之間彼此的連結,教學相長。

Vous aimer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