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视频】投喂动物≠爱心助养!动物们假期“吃出工伤”该怨谁……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江苏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内,多只羊驼因假期游客投喂过量,出现“吃撑倒地”情况。

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回应证实有相关的事情发生。“确实是吃饱了。”工作人员介绍,该园区自驾区每个动物投喂点都有胡萝卜等食物出售,加上假期游客众多,投喂非常频繁。

“尤其是羊驼,小朋友们投喂都比较热情,这两天客流大,它们确实吃得有点多。”

游客有投喂需求,景区有盈利驱动

这并不仅仅是个案。每逢长假期间,在迎来客流高峰的各地动物园里,大量游客的“热情投喂”下,常常会出现许多看似滑稽的动物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羊驼瘫坐角落眼神呆滞、水豚扭头拒食、黑熊肚皮上落满食物碎屑……网友调侃动物们“集体吃出工伤”。

这些被部分人认为“有趣”画面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动物健康危机与园区经营管理难题。

现代人常将投喂视为情感慰藉的方式,去动物园消费有偿投喂动物,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存在明显市场需求。游客谢小姐表示,现在很多动物园或者景区都会有专门投喂动物的区域,每次带孩子去都会花近百元喂动物,“孩子特别喜欢”。

在线旅游平台显示,上海野生动物园普通投喂车票就价值50元,不少大型野生动物园都有类似收费项目。此外,不少动物园都有投喂长颈鹿、大象、老虎、黑熊、羊驼、卡皮巴拉等单项收费项目,价格从10元到30元都有,一直深受游客欢迎。

负责景区运营多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有偿投喂动物,已经是不少动物园甚至城市商业体经营中的不可忽视的一项收入来源,甚至是“吸金”法宝。不过他也强调,动物园作为专业机构,有专业的饲养人员进行看护,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则,会对动物的健康负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曾在媒体采访中指出,从运营管理角度看,存在部分野生动物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降低成本,管理者往往不提供足量的食物,有偿投喂成为许多动物园的盈利项目。这往往也称为文章开头所说的节假日动物们“集体吃出工伤”的重要原因。

多年来从事动物科普讲解的卢路,在其写作出版的《陪你去逛动物园》一书中介绍,好意的投喂往往只会引发“假期病”:周末两天,动物被投喂后,需要利用周中的五天时间来恢复肠胃功能,这样的循环往复,对动物、兽医和饲养员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为了动物的健康,请不要随意投喂

尽管游客们的善意投喂可能出于对动物的喜爱,但这种行为却可能对动物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卢路强调,了解动物的饮食和居住环境是正确游览动物园的关键,同时呼吁游客们尊重动物的天生行为,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陪你去逛动物园》就明确提醒,“为了动物们的健康,我们游客应该尊重动物园的饲养规定,不要随意投喂。”动物园的专业饲养员已经为动物们精心搭配了最合理的食谱,以确保它们能够享受到健康且均衡的食物。

李先生从景区管理经验出发,认为动物园加强管理,推行“非必要不投喂”的原则,可以优先选择对动物影响最小的互动方式。如确需设置投喂体验,也应对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严格限制。可通过价格调控与总量控制,科学设定专用饲料的供应量,确保动物摄入安全。

例如,推行“营养代币”制度,游客购买代币后兑换定量健康饲料,并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投喂,既满足互动需求,又最大限度降低动物健康风险。此外,园区可借助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投喂频次,及时疏导密集区域,并结合科普讲解强化公众教育。

卢路在书中也倡导,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可以在动物园中设置“农场动物区”满足游客的投喂需求。“羊、兔子、鸡、鸭等家畜家禽,本来也是由人类去饲喂的,这种互动能够建立我们和动物的联结。”

不过,更是值得大家警惕的是,部分不文明游客对动物私自投喂高糖、高油的人类零食。动物营养专家指出,这可能导致动物血糖异常、消化不良,甚至因误食塑料包装引发生命危险。

例如上海动物园的明星长颈鹿“海滨”,在1993年不幸去世后,兽医在解剖时发现其胃中竟有塑料袋。这些案例都警示我们:投喂之害,不可忽视。

文、视频 | 记者 黎存根 李岑 王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