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交织,在湾区文化和旅游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位于深圳南山太子湾畔的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化身为一片艺术的海洋。
以“海上升明月”为主题,一系列融合非遗传统、国际艺术与本土IP的文化活动在此展开,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跨越时空、贯穿中西的多维文化盛宴。
在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部门指导下,K11 ECOAST以“非遗活化”“中西艺术对话”“本土IP创新”为主线,推动“艺术+旅游”深度融合,彰显湾区文化创新力与国际吸引力。
非遗新绎:剪纸生辉,鱼灯映海
在当代海滨语境中,“非遗”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K11 ECOAST联合新锐纸艺艺术家温绮雯,于海滨长廊呈现以中秋月色与蛇口渔港为灵感的发光纸艺装置。
作品以可持续的渔网与纸材构建,将海域延展为艺术的舞台,光影交错间,传递出对海洋文化的现代诠释。
温绮雯2025年首站个展《海月之日夜》也在K11 HACC同步启幕,十余组以水母为线索的作品,邀观众潜入一场关于生命与光影的哲思之旅。
“从未想过剪纸可以如此现代、如此灵动!”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女士驻足良久,在她看来,这样的艺术既传统又新潮,“孩子也特别喜欢,我们拍了好多照片。”
国家级非遗“沙头角鱼灯舞”以“非遗鱼灯漫巡”的形式被重新演绎。10月1日至8日,每晚鱼灯随乐摇曳,舞步灵动如游鱼,与海滨夜色交相辉映。
配合“鱼灯渡”主题彩灯装置、非遗簪花、汉服摄影、猜灯谜与投壶等互动内容,以及“逐月拾遗”非遗扎染市集,一场融合视觉、听觉与触觉的传统文化之旅,让游客流连忘返。
海上歌剧:中西对话,天涯共此时
作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荷兰国宝级环境戏剧《漂浮歌后》10月5日起在K11 ECOAST海滨长廊外的海域空间上演,这是该作品在大湾区首度亮相。
这场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文学艺术联合会与K11 ECOAST联合主办的演出,将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传统节日氛围巧妙融合。
女歌唱家身着源自17世纪欧洲古典服饰灵感的巨型伞状礼服,漂浮于波光粼粼的海面,以歌剧咏叹调的形式演唱中国经典曲目。其造型融合荷兰水乡风貌,与东方海滨的自然景观形成诗意对照。
该演出曾参演中国乌镇戏剧节并广受关注,此次在深圳海域的呈现,不仅拓展了海上演艺的空间形态,更成为中西艺术在“天涯共此时”意境中的一次深情对话。
“在海边听歌剧,还是中西合璧的演出,实在太难得了。”来自中国香港的观众黄先生感慨道,“音乐跨越了语言,这样的体验非常国际,展现了大湾区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IP焕新:奶龙出海,青春共鸣
本土原创力量的创新表达也是本次海滨艺术盛宴的重要组成。源自深圳的国民动漫IP“奶龙”以“校服系列”新形象亮相K11 ECOAST,推出“萌龙出海,浪趣无限”主题打卡区。
为呼应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大型气模奶龙首次穿上定制版“深圳校服”,以“移动的故乡坐标”唤起市民的青春记忆与情感共鸣。
现场还同步推出周边零售车与家庭互动区,打造沉浸式游玩体验。奶龙IP的创意落地,不仅丰富了K11 ECOAST全龄段游客的参与体验,也展现出本土文化IP在推动“IP+经济”发展、助力湾区文化消费升级方面的潜力。
长假期间,K11 ECOAST以艺术为媒介,将非遗底蕴、国际语言与本土创意编织成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从纸艺的静谧、鱼灯的灵动到海上歌剧的浪漫、IP焕新的温情,跨越八天的文化盛宴不仅营造出节日的欢愉氛围,更展现出大湾区在文化融合、艺术创新与公共美育方面的探索与前瞻视野。
文、视频制作|记者 刘星彤
图、视频素材|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