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报纸摘要

在与特朗普的意识形态较量中,习近平占尽先机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因涉嫌非法接受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竞选资助,25日(星期四)被巴黎刑事法庭判处五年监禁,根据法官的判决,即便被告提出上诉,也必须先进入监狱。此一消息占据了26日出版的绝大多数法国日报的头版新闻版页。另外,中国国家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迁峰会上首次提出量化目标,则是各大日报共同聚焦的中国话题。

中国公布减排目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至203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峰值基础上减少7%至10%。引发各方反响。

《费加罗报》指出:联合国官员认为:这是中国迈出的积极一步,但专家普遍认为力度不足,远低于《巴黎协定》所需的减排幅度。鉴于中国的承诺有限,欧洲内部迟迟未能统一目标,以及美国基本缺位,令全球减排前景黯淡。联合国秘书长表示:1.5°C控温目标正濒临破产。

《回声报》指出:欧盟批评中国目标“缺乏雄心”,但自身却未能按时提交新版减排方案,削弱了批评力度。相比之下,中国在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方面的部署已遥遥领先,展现出“电力国家”的雏形。中国通过“低调承诺+超额完成”的方式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同时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既能发展又能减碳”的示范。不过,该报强调:中国继续大规模依赖煤炭,反映出发展与减排之间的现实矛盾。

《解放报》则认为:虽然中国公布的减排目标被普遍认为过于保守,但在美国公开否认气候变化、欧洲迟迟没有提交新目标的背景下,中国的行动已足以令其在巴西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前“赢得话语权”。

特朗普新的荒谬言论,恰好让谨慎的习近平渔翁得利

另外,《解放报》载文,分析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意识形态较量中的不同表现,塑造了各自截然不同的形象,特朗普无意间成全了习近平。一边是美国总统的好战与反复无常,使他在国际舞台上不断自损形象;另一边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借机将中国塑造为稳定、负责、倡导合作的力量。

报道指出:与特朗普在联合国讲坛上否认气候变化,称其为“世界最大骗局”的张狂言辞相比,习近平关于气候问题的表述虽然不太可能成为受到瞩目的头条新闻,但中国国家主席在视频演讲中公布的一系列措施传递的信息却引人关注。习近平以冷静的姿态提出中国的气候承诺,强调“绿色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并呼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持续努力,凸显了北京的对美战略,也界定了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定位。

平等多极世界的保障者

《解放报》指出:特朗普新的荒谬言论,恰好让谨慎的习近平渔翁得利。面对美国富豪总统的冗长言辞与频繁反复,中国领导人正好能摆出一副“平等有序的多极世界”保障者的姿态。而且中国在周二又作出新的姿态,以彰显其国际承诺:中国放弃了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享有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回应了欧洲与美国多年来的要求。

习近平展示凝聚力

与特朗普疯狂抨击整个世界的形象相比,习近平树立起一位言辞简练、声调单一,却负责任、冷静克制、注重和谐(亚洲的核心价值)的领导者形象。面对美国总统推销式的“光说不练”口号、以威胁手段处理冲突与经贸关系的做派,中国领导人则强调努力、工作、长远规划以及惠及众人的重大结构性工程。尽管事实上,中国首先是这些工程的最大受益方。

统一战线的表象

习近平先后出席天津的上合峰会和北京二战结束80周年的阅兵式,与三十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台亮相,并接待了全球最受排斥的两位领导人-普京和金正恩,种种做法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威权主义国际的叙事。这种叙事远非令人安心,却至少呈现出一种反西方、反自由民主的统一战线假象,而这些专制者们如今气势正盛。

报道最后指出:在这场意识形态和战略的较量中,习近平正在得分并推进自己的棋子。自2012年掌权以来,习近平几乎塑造出一种稳定与延续的形象。这往往正是独裁与专制的优势所在:通过不断清洗和管控社会,营造出表面上的一贯性与统一性。以至于人们几乎会忘记经济危机、社会矛盾,以及全面的高压统治。在这场博弈中,北京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