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Book turner

当文字透过书籍流淌,心灵也正酣畅

  1. 6 SEPT

    vol22.如果生活有剧本,是否还能遇上惊喜?

    听友群 “正在读书的人们”:可以添加微信号:L-timothy注明“加听友群” 另外,关于节目的任何想法、建议或合作意向,除了vx之外,也可发送邮件到:bookturner@163.com ———————————————— 【本期节目梗概】 从逃离到独立《一间自己的房间》 从孤寂到静谧《橘颂》 从困局到觉醒《太白金星有点烦》 是伍尔夫笔下的独自绽放的美丽,亦是老文公和橘颂的生活点滴,更是李长庚在艰难挣扎中窥见道的真谛! 她言于时光,于静室与尘世间回响 "女性写作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和每年500英镑"——这句话在三位主播间引发奇妙化学反应:女性主播如数家珍,两位男主播却一脸茫然。当三位主播用21世纪的语言解构20世纪的文本,最终共识令人心惊——‌从物质房间到精神自治,女性仍在为最基础的创作权支付溢价‌。这期播客最珍贵的,或许不是对伍尔夫的重新发现,而是让我们听见:有些困境跨越百年依然清晰可闻。 在探讨女性写作的困境时,yaya深入剖析了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从社会地位、教育背景到创作空间和经济独立,层层递进地揭示了女性在文学创作中面临的多重挑战。而李诺和包子的反应,也让我们看到了性别视角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指责,而是让我们意识到,尽管时代在进步,但性别议题依然需要更多的对话和理解。 当话题转向《太白金星有点烦》和《橘颂》时,三位主播又从职场的无奈到生活的诗意,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切面。无论是太白金星的职场困境,还是86岁老人的乡下生活,这些故事都让我们看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追求。它们与女性写作的困境相互呼应,让我们思考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声音和价值。

    1h 22m
  2. 11 AUG

    vol20.不是人进入社会,因为人就是社会!

    听友群 “正在读书的人们”:可以添加微信号:L-timothy注明“加听友群” 另外,关于节目的任何想法、建议或合作意向,除了vx之外,也可发送邮件到:bookturner@163.com ———————————————— 【本期节目梗概】 鞋狗、秋园与鲍曼:三重镜像里的自我觉醒与社会探寻 1. 《鞋狗》——一双跑鞋的商业奥德赛 菲尔·奈特用 50 美元订金换来鬼冢虎代理权,把长跑运动员的“踩屎感”做成市值千亿的耐克;最动人的不是气垫鞋专利,而是他在会计事务所打工养公司的日子——白天做报表,夜里贴鞋底,像每个普通人用副业养活理想。 2. 《秋园》——厨房写就的平民史诗 八十岁杨本芬在灶台边记录母亲的一生:小偷送米、破洞棉被、被迫改嫁……宏大叙事退到背景,只剩一棵白菜、一碗芝麻茶的温度。书末那张遗物纸条——“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让所有人瞬间失语。 3. 《将熟悉变成陌生》——鲍曼最后的访谈 老社会学家把“信仰”拆成利润、流量和自我,质问:当国家与市场都靠不住,我们还能信什么?答案或许藏在“过渡时期”四个字里:承认无能为力,却仍对具体的人释放善意。 【尾声·彩蛋】 节目将熄未熄时,三人围绕“谁配叫社会学家”短兵相接——菜价记录者还是学院教授?标签在争辩中碎成粉末,而真实的生活细节重新浮现:一棵白菜的重量,一双鞋的踩屎感,一位母亲口袋里被岁月磨薄的纸条。 ———————————————— 小宇宙、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各音频平台搜索“在读”,即可订阅收听本节目。 如果您喜欢这档阅读者的节目,请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1h 50m
  3. 27 JUL

    vol19.《滤镜世界》算法正在偷走你的人生!!!

    算法正在偷走你的人生!——却有人用播客、番茄、一次拒绝10万+的刹车,把生活抢了回来。 我们不是在讨论一本书,而是在解剖自己每天呼吸的空气。 三位主播的对话,像一场缓慢而精确的“算法清除手术”。他们先拆开了“信息茧房”的幻觉——原来我们以为的“我喜欢”,不过是平台利润最大化的“你需要”;再戳破了“网红神话”的滤镜——那些看似自由的生活方式,不过是资本与流量的共谋;最后,他们把“抵抗”还原成了日常选择:坚持做播客、拒绝标题党和种番茄。 最动人的是yaya的自我挣扎:当朋友一句“你号是不是卖了”戳破她的流量幻觉时,那种觉醒与刹车,正是作者在书中反复追问的“主体性”——在算法洪流里,我们还能不能认出自己是谁?她最后的选择像一句低声的宣言:如果做流量永远做不过AI,那至少做自己是人类最后的堡垒。 这期节目没有给出万能答案,却提供了一个更珍贵的视角:抵抗不是逃离,而是清醒地在滤镜世界中保留一点“不光滑”的质地。就像书店小姐姐突然推荐许倬云的书,就像番茄叶子卷曲时亲手搜索的词条,就像播客里某些毫无“爆款点“的三人闲聊,却成为算法洪流里唯一没被剪辑过的真实时刻。”” 算法可以推送世界,但无法推送“你为什么想看世界”。 最后,再次感谢中译出版社为本次节目提供的《滤镜世界》。

    1h 13m
  4. 30 JUN

    vol17.浮萍一样的生活里,文学仿佛是纤细的根茎

    本期《在读》围绕"身份认同、自我探索与现实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三位主播通过各自的阅读体验,带领听众深入思考现代人面临的身份困惑与生活意义,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共鸣与启发。 yaya带来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的自传式三部曲:《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女孩的记忆》,聚焦个人记忆与社会约束的张力关系。她特别分析了作品中展现的阶级跃迁带来的身份撕裂感,以及在社会关系网中寻找归属的艰难历程。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个人记忆的挖掘,更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在人口流动加剧的当下,埃尔诺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多重身份的新视角。 包子分享了吉井忍的《东京8平米》,通过作者在东京蜗居的生活记录,展现了都市人如何在有限空间里追求精神自由。这本书以独特的"小空间叙事",揭示了现代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矛盾统一。包子特别强调,书中传递的是一种在都市夹缝中依然保持生活热情的态度,这种态度值得每个都市人借鉴。 李诺解读了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探讨想象力与现实生活的永恒角力。他着重分析了作品中展现的成长阵痛与自我和解的过程,指出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时,保持内心平静的重要性。这部作品以其诗意的想象,为读者提供了一条通往自我接纳的文学路径。 通过三本风格迥异的作品,构建了一场关于身份、空间与想象力的多维对话。从埃尔诺的社会学视角,到吉井忍的生活哲学,再到陈春成的文学想象,三位主播的分享层层递进,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命题: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找到安放自我的方式。这些作品提醒我们,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场持续终生的自我探索之旅。

    1h 13m

About

当文字透过书籍流淌,心灵也正酣畅

More From 李诺的频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