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廖冰兄文献作品展开幕:其部分珍贵手稿首度展出,生前画室“冷巷斋”亦被现场复原

9月28日,“漫画时代——纪念廖冰兄诞辰110周年文献作品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题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办,对廖冰兄的艺术人生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展示了廖冰兄各时期的代表性画作。

值得一提的是,32年前廖冰兄发表于《羊城晚报》的两幅漫画作品也在展览上亮相。

创作近70年留下逾万幅作品

廖冰兄,原名廖东生,生于广州,祖籍广西象州。他自1932年起发表漫画,坚持创作近七十年,留下逾万幅作品,以犀利笔触和深刻内涵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美术界的“鬼才”。

此次展览以廖冰兄的艺术生涯为时间轴,以“个体创作”与“时代共振”为双线脉络,精心构建了“赤子初心”“烽火丹青”“黑夜长歌”“时代变奏”“时代棱镜”五大单元,全面展现廖冰兄艺术风格的演变轨迹,深刻呈现他的漫画艺术成就、家国情怀与社会批判精神。

抗战时期,廖冰兄加入抗日漫画宣传队,以笔为剑,创作出《抗战必胜连环图》等优秀作品,成为振奋人心、唤醒民族意识的重要力量。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廖冰兄诞辰110周年。主办方表示,此次文献展是对廖冰兄艺术人生的全面回顾,也是对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深切纪念。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在贺信中表示,举办廖冰兄文献展、品读《廖冰兄全集》,既是追忆他“为时代立传、为正义发声”的一生,更是赓续那份以艺术为刃、心系家国的精神力量。

展出一批珍贵画作、文献

本次展览特别选出廖冰兄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如《抗战必胜连环图》《猫国春秋》《自嘲》等,以及馆藏廖冰兄手稿、创作笔记、书信等珍贵文献,其中不少资料是首次展出。

除了《抗战必胜连环图》,本次展览还展出廖冰兄一大批与抗日题材相关的漫画作品。

著名美术史学者黄大德特别推介了《炮口闲吟图》。该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廖冰兄唯一一幅用中国画的笔法来创作的漫画作品。

“当时正值抗战时期,硝烟漫天,而这位‘雅人’置之不理,还站在炮口上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廖冰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中国画的笔法对此进行了批判。”黄大德对此作品进行了深刻解读。

廖冰兄亲属代表、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廖陵儿提到廖冰兄两件作品《沦陷区同胞们起来!我们合力把鬼子赶出去!》《必胜战略》。

这两件作品创作于1945年,原作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其中,《沦陷区同胞们起来!我们合力把鬼子赶出去!》是廖冰兄为1945年中美合作抗战而创作的传单。这些传单由“飞虎队”空运到沦陷区散发,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廖冰兄的《创作技术的形成图》。

“该手稿是第一次向公众展出,非常珍贵。”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秘书长林锐介绍,《创作技术的形成图》于1949年创作,廖冰兄从“技术方面”“本身基础及创作阶段”“内容方面”三个方面,对自己的创作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

廖冰兄是与羊城晚报相知多年的老友。记者留意到,1993年廖冰兄发表于《羊城晚报》的两幅漫画作品《自由是创造的前提》《他不是气象学家》也在本次展览上亮相。

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前院长于光远为这两幅作品分别写了“自励小语”。在《自由是创造的前提》配文里,于光远写道:“罗曼·罗兰说‘惟有创造才是快乐’,但是没有自由又怎能创造呢?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原是他人无法干预、本质上是完全自由的领域,但也还有人不敢享用这个自由。克服内心范围的自我禁锢,是首先可以做到和应该做到的。”

复原廖冰兄画室“冷巷斋”

本次展览还设置了多处特色展陈环节。其中,展览现场高度复原了廖冰兄的画室——“冷巷斋”。1980年,廖冰兄在1米多宽的走廊上用砖头砌成了一间仅4平方米的书房兼画室,这个小小天地被他幽默地称为“冷巷斋”。他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许多振聋发聩的作品正是在此诞生,这间画室是其后期艺术生命的重要见证。

本次展览的举办,再一次延续了廖冰兄与中图的深厚渊源。

“廖冰兄先生与我馆的渊源,已延续二十余载。1999年,八十余岁高龄的他曾亲临我馆查阅资料,并留下‘渡人下书海,功德胜如来’的题字,这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中图副馆长潘咏怡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中图曾多次举办廖冰兄漫画展览,并于2012年协助《廖冰兄全集》的编纂工作,深入挖掘馆藏文献,整理出大量其早年作品。

近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图积极联系廖冰兄家属,将其一批重要手稿、笔记、书信、照片等珍贵文献正式纳入馆藏,为进一步研究廖冰兄的艺术与思想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今年4月,《廖冰兄全集》正式问世,并在中图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成为国内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深入、最完整展现廖冰兄艺术成就和艺术思想的大型文献整理出版项目。

文 | 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邱飞宇 苗苗

图 | 方嘉 陈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