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开国将军手迹何以铿锵动人?开国将军手稿展故事分享会举行

9月30日,“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开国将军手迹展故事分享会在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举行。

该展览的展品收藏者、新华社原军事记者、军旅作家吴东峰来到现场,与十多位开国将军后人以及市文联和市国防教育中心党员干部共同参加了故事分享会,共话将帅精神,同缅峥嵘岁月。

该展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联、广州市总工会主办,市书法家协会、市国防教育中心承办。展出多位开国将军晚年写给吴东峰的信札,包括题词、签名等手迹,还有他们在战争年代保存至今的珍贵墨迹残页,如作战文书、电报稿等,内容丰富。

吴东峰在故事分享会中介绍,他通过数十年追踪采访发现,我国开国将帅中几乎无人不带有战伤。十大元帅中七位曾负伤,大将粟裕颅内留存弹片长达半世纪,“王疯子”王近山头顶弹孔贯穿,中将徐斌洲因战损目......这不仅是开国将帅们身上最特殊的“勋章”,更是一曲无言的勇气赞歌,深刻记录着一个民族求解放的艰难历程。

唯有洞悉来路之艰,方能丈量精神巍峨。通过深入了解将军们的生平事迹,观众们可以拼合出共和国那段用热血与信念铸就的历史。

正如许世友将军所说:“一靠党的领导,二靠群众支持,三靠勇敢不怕死”。这简单而有力的话语,深刻概括了开国将军们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群众的广泛支持,凭借着勇敢不怕死的精神,他们才能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展览具有多重深远意义。“我们通过手迹读懂开国将军,通过开国将军理解那段历史,更通过历史照亮前行的道路。这是一次与英雄的对话,也是一堂生动的民族精神教育课。”该负责人说。

据悉,本次展览将在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持续展至11月。

文|记者 梁善茵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