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视频|只租不买就叫共享经济?聪明算账反而遭遇隐私泄露

德国社会学家罗萨有个很精彩的观点,他认为,在 “加速社会”里,我们获得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但也导致了可怕的 “异化”,那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肤浅、短暂且失控。既然我们买的东西都会迅速贬值,与其被“套牢”,不如“租用”。于是许多年轻人主动放弃了“占有”,直接寻求一种 “流动的掌控” 。这就是租,因为你从此就有了 “随时接入”和“随时退出”的自由。

黄金周期间,许多年轻人四处搜寻那些携带方便、滤镜强大的热门相机和手机,很多人找商家想租大疆Pocket3,但全都没档期了。其实,如今年轻人租赁的目光已经从电子硬件拓展到了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租Labubu拍结婚大片、租Switch玩塞尔达,租烤肠机摆摊创业。只不过,这份“按需取用”的便捷背后,也暗藏着措手不及的风险。

比如有人被被商家“提灯定损”,将产品完好寄回商家后,又收到商家因划痕、损坏等提出的赔偿要求。为了避免租客逾期不还,有些平台也会要求租客下单前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学生证等,甚至还要社保信息、人脸识别。这些无疑都是可怕的信息泄露第一步。

还有平台商家会在出租手机中安置“监管锁”,防止租客逾期不还后继续使用,但是这种监管锁很可能被用来窃取相册、通讯录等敏感信息。商家也非常明确,那就是在消费者逾期不还,就用这个来威胁消费者,按时缴纳费用。

商品的差异性、交易过程权责界定不清,给租赁市场发展带来不少挑战。甚至还有租赁包装成高息贷款,将当下的体验消费,建立在透支未来的基础上。这些就更是“及时行乐”带来的严重后果了。所以不要以为流动的掌控,就叫不浪费,就叫共享,你还得想到那些背后的代价。

视频、文、图|记者 戚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