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大众媒体的兴起,共同催生了一批影响深远的民族记忆符号。其中,霍元甲的形象尤为典型。
这位日后被奉为民族英雄的天津武师,在1909年首次现身上海时,只是一名受商业展会邀请的武术表演者。后来他通过报纸广告、策划对决、创办武馆,完成了从江湖艺人到商业创业者的转型。
然而,霍元甲在武馆初创数月后便骤然去世。尽管真实死因已难考证,其身后形象的建构轨迹却脉络清晰:先是被同盟会吸纳,继而被《青年杂志》塑造为反日牺牲的典型,再到1980年代借助香港电视剧的传播,升华为几乎家喻户晓的民族精神象征,霍元甲的“封神之路”,几乎步步踩中了时代的情绪脉搏。
一个普通的武术艺人如何被不断重塑?与相近时代的拳师马永贞相比,为何相似经历却有截然不同的历史评价?本期历史学人邀请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冯志阳老师,从历史与传播双重视角,剖析媒介、商业与政治如何共同“制造”了我们今天熟知的霍元甲。
时间线:
01:40 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霍元甲的时代机遇
04:45 哪些史料记载最接近真实的霍元甲?
13:20 商业目的:霍元甲第一次上海之行
21:36 霍元甲的上海创业尝试
24:39 津门拳师的前40年人生
27:36 比武与营销:报纸约架的真相
34:17 从摆擂到办学,精武会创立
39:18 陈其美与革命党的介入,精武会开始政治化
47:47 从“为忌者所害”到“日本毒杀”,霍元甲死因的建构
52:37 《青年杂志》与民族英雄的定型
01:00:49 「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叙事让英雄再升级
01:04:49 马永贞与霍元甲:互为镜像的对照组
01:09:58 1980电视剧旋风,让霍元甲再次“复活”
01:13:07【片尾曲】周杰伦《霍元甲》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陈公哲(1890–1961):同盟会会员,是精武体育会创始者之一,早期的“精武四杰”(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陈铁生)之一。
农劲荪(1862-1953):霍元甲的好友与支持者,同盟会成员,中国精武体操会创始人、首任会长。
陈其美(1878-1916):同盟会元老,《民立报》记者,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与核心领导者。
萧汝霖:反日积极分子,1916年在《青年杂志》发表《大力士霍元甲传》。
向恺然(1890-1929):笔名平江不肖生,近代著名武侠小说家、革命家,被称为武侠小说奠基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之一,与赵焕亭并称“南向北赵”。
马永贞( -1879):清末山东拳师,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卖艺。
王洪海:笔名晨曲,霍元甲故里天津西青区小南河村的小说、传记作家,长期研究霍元甲和精武文化,著有多篇相关文章,并参与地方文化推广活动,著有《正说霍元甲》一书。
本期音乐:叶振棠《大侠霍元甲》 周杰伦《霍元甲》
「和我们互动」
出品方:单向街基金会
出品人:许知远
特约主编:高海博
责任编辑:风子thewind
编辑:晴宝
后期:Bitcheese Brew
节目运营:蒋喆 邓纯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5 October 2025 at 23:00 UTC
- Length1h 15m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