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每份报纸,独立有别,各家报纸,各家评说。“法国报纸摘要”首选对中国事务的评论与分析,以飨听众。

  1. 15 HR AGO

    中国是全球气候谈判不可回避的关键

    特朗普对乌克兰的政策再次发生转变,周三披露的由美俄双方直接谈判制定的“和平计划”,满足了克里姆林宫在领土、军事和政治方面的要求,几乎没有被接受的可能,在特朗普的影响下,泽连斯基的处境再次变得更加脆弱;为了安抚民选官员,法国总理勒科尔尼在法国金融市场协会(AMF)大会上宣布:将在明年市政选举前,实施权利下放计划并取消近百项“不切实际”的法规;这是今天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突出的两大新闻焦点。关于中国,《解放报》突出关注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重要角色及其表现;《回声报》则报道了一名中国籍女子因在菲律宾运营大型线上诈骗中心、强迫数百人从事网络犯罪,被判处终身监禁的消息。 中国处于绿色革命的浪潮之中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接近尾声,中国依旧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解放报》载文,关注中国正以“煤炭扩张”以及“可再生能源爆发”的矛盾姿态成为全球气候谈判不可回避的关键角色。 报道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排放了全球30%以上的温室气体,同时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的普及,但它并不渴望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独自承担领导角色”。 由于特朗普政府的缺席,中国在贝伦气候大会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引人注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且继续新增大量煤电产能。但同时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扩张最快、投入最多的国家。中国正在进行“绿色革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全方位领先,投资规模远超欧美。 报道指出: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主导着从太阳能电池板到电动汽车等关键清洁能源设备的供应链。英国能源研究机构恩伯(Ember)的一项分析显示,中国在清洁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是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三倍。恩伯(Ember)指出,中国在21世纪初开始引领可再生能源竞赛,其发展建立在欧洲和美国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创新成果之上。 虽然绿色能源迅猛发展,但电力需求增长太快,且存在电网和储能瓶颈,导致煤电仍被大量使用。中国的排放目前虽然稳定,但专家担忧煤炭退出过慢,可能延缓真正的减排进程。 中国关于到2035年减排7%-10%的承诺,被普遍视为雄心不足。另外,在美国退出谈判的背景下,中国强调不会单独承担领导责任。几天前,中国已经打出了多边主义牌,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指望美国重返谈判桌,并在维护其“发展中国家”地位上保持战略模糊。 文章作者最后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打算继续保持谨慎行事。世界各国-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和土耳其,都已经实施或正在考虑实施关税壁垒,以避免被价格大幅下降的中国绿色技术“淹没”。他们一方面希望抵御这一预期中的冲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处理自己对日益强势的中国所形成的依赖。如今,这个“房间里的大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引人注目。 网络犯罪:中国女子因菲律宾巨额诈骗案被判终身监禁 另外,《回声报》刊出报道,披露一名中国籍女子因在菲律宾运营大型线上诈骗中心、强迫数百人从事网络犯罪,被判处终身监禁。 报道指出:这是一起在打击人口贩卖和网络犯罪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新案件。周四,菲律宾马尼拉一家法院判处名为郭华萍(Alice Guo)的中国女子终身监禁。郭华萍被指运营了一家由中国人管理的线上博彩与诈骗中心,强迫数百名来自多个国家的人实施诈骗,不从者遭到虐待或酷刑。 报道认为:此案发生在美国决定严厉打击东南亚的网络犯罪之际,因此相关判决应令华盛顿感到满意。但案件涉及中国籍背景的人物,且再次关联跨国诈骗网络,可能令北京尴尬。 郭华萍曾以菲律宾公民身份当选班班(Bamban)市市长,但后被怀疑伪造身份、非法入境,甚至一度被怀疑是中国间谍。被调查后逃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最终在印尼被捕。 经过长达一年的法律诉讼,郭华萍及其他七名被告(其中一些是外国公民)被判处终身监禁。由其协助创办的宝福置地发展有限公司拥有的赌博中心被“没收,归(菲律宾)政府所有”。这一诈骗中心占地8公顷,有700多名来自中国、越南、马来西亚、台湾、印尼、卢旺达等地人员受到拘禁或强迫工作。 报道指出:这家赌博中心再次凸显了东南亚网络诈骗产业的重要性。根据联合国在202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该产业每年创造约370亿美元的收入。虽然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因存在此类中心而备受指责,但在菲律宾,此类中心也曾在前总统杜特尔特执政期间蓬勃发展。杜特尔特目前被指以“打击毒品犯罪”为名,纵容或鼓励了数千起任意杀戮。尤其是在政府监管机构获得在全国范围内颁发运营许可证的权力之后,这类中心更迅速扩散。 随着郭华萍案引发公众愤怒情绪高涨,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2024 年宣布:全面禁止海外运营博彩中心(POGO)并下令在这些场所工作的外国公民离境。

    6 min
  2. 1 DAY AGO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否已达峰值?

    20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头版新闻重点各有侧重。《费加罗报》聚焦全球市场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金融泡沫会否引爆金融危机;《解放报》刊出意大利反黑手党作家以及法国反毒活动家的联合专访,对他们在打击毒枭的斗争中所面临的孤立处境表示痛惜;《十字架报》披露出生率下跌对法国社会造成全方位影响;《人道报》则籍独裁者佛朗哥去世50周年之际,揭露西班牙仍需面对社会分裂的现实;《回声报》突出的话题则围绕法国雇主协会及企业领导人针对已获国民议会通过的增税措施的愤怒情绪展开。 此外,中日紧张关系继续升级,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海产品,荷兰暂停收购安世半导体(Nexperia)以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以及中国可能提前达成“碳排放达峰”,则是与中国话题相关的报道。 中日紧张关系继续升级: 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海产品 《解放报》刊载文章,揭示了中日两国近来展开的外交战。报道指出:日本首相关于可能出兵保护台湾的言论引发中日外交危机。中国准备再次暂停进口日本海产品作为反制措施之一。此前,中国已召见日本大使、发布旅行警告并推迟上映日本电影。 日本媒体周三报道称,中国正准备采取新的贸易报复措施,将暂停进口日本海产品,这是在日本首相就台湾议题发表言论后,中日陷入外交争端以来,中方采取的又一项惩罚性措施。 日本媒体在报道最新的海产品进口暂停措施时,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披露:中国方面表示,之所以采取相关措施,是为了监控来自福岛受损核电站的处理后排放的核废水。不过,此项措施尚未得到中方的确认。 报道指出:2023年日本开始排放处理后的福岛核废水之后,中国采取了全面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的措施。这项禁令实施两年后,不久前刚刚解除。本次再次以福岛核处理水排放引发担忧为由,实施进口禁令,被视为更广泛的外交报复措施。 安世半导体事件出现转折 另外,荷兰在与中国紧张对立数周后,宣布暂停对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强制接管,以示“善意”并缓和与北京的关系。安世半导体由中国企业闻泰科技(Wingtech)控股,荷兰此前以“国家安全”为由,首次动用一项1952年的法律接管公司。此举不仅激怒中国,也给欧洲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压力。 《回声报》指出:安世半导体(Nexperia)事件出现新转折。在与中国持续数周的紧张关系后,荷兰周三宣布:暂停对这家电子元件供应商的接管。 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公司于2018年被中国半导体公司闻泰科技收购。9月底,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首次启动1952年颁布的《商品供应法》,对安世半导体实际了控制。 此举激怒了北京,中方认为:此举违反了市场原则。作为报复,中国禁止该公司产品从中国再出口到欧洲,迅速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令汽车制造商深感不安。安世半导体是欧洲汽车行业主要电子元件供应商。 《回声报》指出:随着中荷关系日益紧张,欧洲汽车行业协会(ACEA)敦促双方尽快找到解决方案,避免生产中断。11月初,北京宣布放宽对安世半导体生产的电子元件出口欧洲的禁令,局势终于有所缓和。 报道引述美国媒体披露的消息指出,这一和解姿态是上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达成的贸易协议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对这一“令人鼓舞的进展”表示欢迎。 报道强调:此一案例表明了欧洲在规避美国限制措施方面面临的困难。华盛顿以“国家安全”为由,将闻泰科技列入禁止与其进行贸易的科技公司名单,并向荷兰施压,迫使其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中国负责人赶下台。并在随后决定收购该公司。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否已达峰值? 此外,《回声报》常驻上海记者发表撰文,揭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正接近历史拐点,可能提前达成“碳排放达峰”,但其气候目标的达成仍面临挑战。 该报记者指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内经济的放缓,中国的碳排放已持续稳定近18个月。如果此一趋势得以持续,中国可能在2025年底之前达到排放峰值,比官方预期在2030年达峰的承诺提前5年。 然而,鉴于目前的趋势以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优势,许多专家认为7%至10%的目标过低。与《巴黎协定》确立1.5°C的路径有明显差距。无论如何,中国在降低碳排放强度方面面临挑战,如果不出台新的政策,将难以完成2025年和2030年的“碳强度”下降目标。 报道最后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气候专家们正热切期盼中国将于明年3月正式通过的第十五个五年计划,希望从中见到有利于气候的新迹象。

    6 min
  3. 2 DAYS AGO

    “红线已被跨越”:中国对日相支持台湾怒不可遏发出威胁

    周三11月19日法国全国性报纸头版焦点以法国话题为主。例如《费加罗报》关注阿尔及利亚作家桑萨尔(Boualem Sansal)特赦后回到法国与“富人税”的公平性;《解放报》探讨警察执法行动背后问题。中国方面《费加罗报》发文指出,高市早苗的“台湾有事”言论风暴扩散,中国与这位日本保守派首相展开外交较量后,甚至引发东京股市暴跌。 《费加罗报》文章写道,近日来,北京对东京展开了猛烈的外交攻势。11月7日,日本新任首相、极度保守的高市早苗在国会上提及未来中国可能对台湾实施封锁的可能性。她表示,“如果出现紧急情况”,涉及“军舰部署和武力使用,这可能对日本的生存构成威胁”,并援引日本2015年通过的《集体自卫权法》的立场。她补充说,“我们必须考虑最坏的情况。” 因此,高市早苗的言论足以点燃北京的怒火,中国认为她的言论是为日本对台湾的军事支持开了绿灯。就在高市早苗发表讲话后数小时,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评论了日本主流报纸《朝日新闻》的一篇报道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斩断这个毫不犹豫冲上来的肮脏脖子。你们准备好了吗?” 东京随即迅速谴责了这一言论,称其“完全不恰当”,随后设法删除了该帖子,并连夜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这一举措极为罕见。 高市早苗被比作二战士兵 文章续道,紧张局势的急剧升级并未阻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火上浇油。在11月10日的记者会上支持薛剑总领事,认为他的言论是对高市早苗“危险和错误”言论的回应,并呼吁东京“正视历史责任”。 文章注意到,在社交网络X上(中国网民无法访问,这让人对其真实性产生疑问)数百个亲北京的网民账户,以及与官方关系密切的媒体,大量散布了将高市早苗描绘成身穿二战期间的“国民服”(日本军装)或被日本士兵骷髅操控的木偶的插画。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评论员则抨击高市早苗这位“麻烦制造者”“跨越了红线”。他措辞激烈地说:“她是不是被驴踢了头?(……)如果她继续这样口无遮拦地胡说八道,可能要付出代价。”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则撰文指出,高市早苗的言论对二战后的秩序构成了“严峻挑战”,强调她的言论暴露了“日本右翼势力意图摆脱和平宪法约束,谋求‘军事大国’地位的危险企图”。 文章表示,北京经常指责日本在中日战争和二战期间的暴行,认为东京没有进行足够的“反省”。因为这位新任首相自认是安倍晋三的继承人,她声称1931年日本侵略满洲是“自卫战争”,坚称二战期间的罪行总体上被夸大了,还曾多次参拜供奉有战犯的东京靖国神社。另外,在她最近的一本书《保卫国家和人民》中,高市写道:“不希望台湾遭受香港同样的命运”,并指出“台湾海峡是日本90%原油和60%天然气运输的必经之地”。 预估日本经济损失高达140亿美元 文章回顾事件称,11月14日,“日本铁娘子”高市早苗没有表现出任何收回言论的意愿,她辩称自己只是重申了自2015年立法以来的东京立场。对此,中国国防部警告称,如果日本自卫队介入台湾问题,将遭遇“惨痛失败”,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随后,中国外交部发布旅行警告,建议中国公民“谨慎前往日本”,并提及“重大安全风险”。日本方面也呼吁本国公民“谨慎”,“尽量避免前往中国可能被视为日本人聚集的场所”。 文章续引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包括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和中国南方航空在内的十多家中国航空公司已提议退还截至12月31日飞往日本的航班费用,而四川航空则暂停了开通成都至札幌航线的计划,至少暂停至明年3月。目前已有超过50万张机票被取消。去年日本接待了77.5万中国游客,占其接待的320万外国游客的四分之一。 不仅如此,东京股市亦随之动荡:本周一化妆品制造商资生堂(Shiseido)股价暴跌9.30%,全日空(ANA)下跌3.46%,其竞争对手日本航空(JAL)下跌4.45%,服装巨头迅销集团(Fast Retailing,优衣库母公司)下跌4.44%。在受游客欢迎的百货商店运营商中,高岛屋(Takashimaya)下跌5.48%,大丸松坂屋(Daimaru和Matsuzakaya)母公司 J. Front Retailing下跌4.79%。经营唐吉诃德(Don Quijote)的泛太平洋国际控股(Pan Pacific)跌幅高达9.7%。根据日本智库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如果紧张局势持续,可能给日本带来约142亿美元的损失。 《费加罗报》文章总结,为了缓和局势,东京表示现在“对与中国对话持开放态度”,也派遣了一名日本外务省高级官员会见其中国对等官员。据北京方面称,该官员重申了对“日本首相有关中国的错误言论”的“强烈抗议”。种种迹象表明,中日紧张局势远未平息。

    6 min
  4. 3 DAYS AGO

    关税效应:中国对欧贸易顺差超过对美贸易顺差,欧洲承受第二波“中国冲击”

    法国全国性日报今天(11月18日)纷纷关注联合国安理会昨天(17日)投票通过由美国起草的决议,决定在加沙部署国际部队以恢复秩序、保护平民,并为大规模援助和重建工作铺平道路。该决议以13票赞成、0票反对通过,俄罗斯和中国则投了弃权票。与此同时《回声报》报道指出,过去12个月内,中国对欧盟的累计贸易顺差上月首次超过对美国的顺差。这种情况仅在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停滞的三个月内出现过一次。 除此之外,法国总统马克龙17日在会见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后宣布,乌克兰和法国已经签署包括购买100架“阵风”战斗机在内的意向书。对此,《解放报》评论说,尽管遭遇士兵短缺、特朗普犹豫不决、内部腐败丑闻……这些挫折,泽连斯基仍可依靠马克龙承诺的武器交付,在与俄罗斯的对抗中保持强大的力量对比。然而《费加罗报》则指出,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另一场噩梦正笼罩着泽连斯基。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近日表示,他不清楚美国还能采取什么措施来迫使俄罗斯接受停火协议。该报指出,一切似乎表明,特朗普总统在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出口公司实施制裁后,现在正对乌克兰冲突置之不理,将其管理权移交给欧洲盟友。显然,重要的是美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情报,特别是卫星情报。但《费加罗报》质疑道:这种至关重要的援助会永远持续下去吗?这个问题对基辅来说堪称噩梦,却不得不面对。 特朗普开征关税 中国对欧洲的贸易顺差超过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中国对欧洲的贸易顺差达到了3100亿美元,而对美国的顺差为3020亿美元。欧洲工业的未来正处于关键时刻。据《回声报》报道指出,这是一个首次出现的现象,证明了欧盟目前在面对中国时正处于巨大的困境中。上个月,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中国对欧盟的累计贸易顺差首次超过了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除了在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停滞后的三个月内。 根据雷克索德(Rexecode)经济学家安东尼·莫莱-拉维达利(Anthony Morlet-Lavidalie)的计算,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10月期间,对欧洲的顺差达到了3100亿美元,而对美国的顺差为3020亿美元。自2019年以来,中国对欧洲的顺差几乎翻了一番。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关闭了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的大门,这一现象注定会加剧并持续下去。 当然,由于中国产品通过越南、墨西哥或其他国家中转到达美国,北京对华盛顿的顺差可能被低估了。但事实依然是,美国正在关闭其市场,而欧洲却没有,这使得欧洲首当其冲地面对中国工业的冲击。 德国成为目标 “这可以用以下事实来解释:中国的产业升级恰恰发生在欧洲历来拥有主要竞争优势的领域,即交通运输、当前的汽车业以及未来的航空业,以及机床等设备和化工等初级工业”,拉维达利分析道。 他进一步表明:“因此,欧洲不仅在本土市场受到中国的攻击,在第三方市场也受到攻击,因为中国工业过于强大,遍布全球。欧洲出口没有退路可言。” 对于欧洲来说,这是继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第二次“中国冲击”。 然而,欧洲工业首先且主要是德国工业。它正是中国权力的目标。报道援引“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正在全球市场和欧洲内部日益与德国竞争。” 在2019年至2024年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9%,而同期北京对柏林的出口却猛增了40%。六年前,德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仍基于北京的数据)约为300亿美元,但在过去十二个月里,德国现在对中国却出现了2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报道引述科隆经济研究所本周发布的一项研究强调:“2025年上半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比上年下降了近16%,而德国从中国的进口却增加了约11%。与此同时,这些商品的价格下降了近4%。这表明中国供应商正在以低价大量涌入德国市场。” 德国工业失去50万个工作岗位 这在实际层面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后果。虽然不能将德国竞争对手的困境完全归咎于中国工业,但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其中。安东尼·莫莱-拉维达利指出:“德国工业正遭受巨大痛苦。与2019年相比,其员工人数减少了近7%,即六年来失去了5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 他警告说:“这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布鲁塞尔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 Institute)的经济学家马林(Dalia Marin)在今年夏天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建议,“欧盟委员会应该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以市场准入换取中国承诺在欧洲投资并与欧洲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同时伴随着技术转让。 《回声报》最后提及,提高关税也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是德国经济研究所倡导的方案。该研究的作者之一于尔根·马特斯(Jürgen Matthes)认为:“由于慷慨的国家援助和被低估的货币,中国工业获得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并能提供极低的价格。因此,布鲁塞尔必须更广泛地依赖反补贴关税来恢复公平的竞争条件。” 法国公共投资银行(Bpifrance)总裁杜福尔克(Nicolas Dufourcq)上周也曾对《回声报》说,欧洲应该“暂时关闭”市场。

    6 min
  5. 4 DAYS AGO

    回声报:台湾表述争议 中国战狼式外交威吓日本

    周一(11月17日)面市的法国全国性报纸主要议题包括:周一巴黎举行“选择法国”首届法国版投资峰会,政府宣布300亿欧元法国企业投资项目,希望安抚企业界对增税及政治不确定性的担忧;法国国民议会预算案审议进度严重滞后,可能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初读,政府或最终被迫启用特别程序通过预算。《解放报》头版聚焦被法国右翼与极右翼赞誉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上台以来的经济表现,分析其所谓“经济奇迹”背后,主要受益于前任政府的改革及欧盟的巨额援助。 其他国际议题还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一抵达巴黎,在这一自俄乌战争以来第九次访法之际,他表示将与法国签署“历史性”军备协议,加强乌克兰空军及防御能力。因美国物价高涨压力,特朗普取消部分先前加征的关税,并与阿根廷等多国陆续达成部分免征关税的协议。 回声报:台湾表述争议 中国战狼式外交威吓日本 今天有多篇报道涉及中国,多见于《回声报》,首先是中日因高市早苗有关“台湾有事”将构成对日本的“生存性威胁事态”,并可能使日本动员自卫队表述引发的争议,发自驻东京和上海特约记者的报道说,日本新首相这一突破以往谨慎表述的讲话引发中日近年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虽然部分专家指出高市的说法仍在日本集体自卫权框架内,但北京方面迅速以极端强硬的方式反击,不仅强调台湾是中国利益核心,任何敢于越过这条红线的人都将面临14亿人的坚决反对,更通过官媒、外交官及学者发动舆论攻势,驻大阪总领事发出“斩首”威胁性言论,官方智库学者甚至将之称为“对中国的宣战”,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专家尼凯说,“这是中国重启战狼威胁外交”,分析北京夸大性反应的策略为典型的心理战,旨在恐吓日本公众舆论、削弱高市早苗的支持度,促使日本企业界和反对党逼迫政府软化立场。最新已有日本在野党议员批评高市“制造与中国的误解”。同时北极暗示或将采取反制措施,如限制稀土出口或再次暂停购买日本海产品等,上周末北京已鼓励中国游客放弃赴日旅行,航空公司允许免费退机票。 报道指,中国的这一战略也旨在破坏美日同盟,美国在日本设有15个基地超过5.5万军人,一旦台海冲突波及美国基地,日本势必卷入,但专家普遍认为其反应应当有限,其能力也有限,或仅限于对敌方导弹基地的有限“反击”,不会向台海派兵或舰船。报道最后引用复旦大学王光涛的分析说,“如果台海发生冲突,日本不太可能单独干预,这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反应”。 德国面临调整对中关系的挑战 《回声报》另一篇报道关注德国副总理兼财长克林格拜尔即将的访华,参加为期三天的中德金融峰会,此行在德国对华政策进入敏感时期之际而备受关注。这是默茨政府成员的首次访华,十月底,德国外长瓦德普尔因无法获安排高层会见而临时取消北京行程。他此前对中国在台海“日益咄咄逼人”态度及乌战支持莫斯科的批评引发北京不满。 此次出访更重要的背景是芯片制造商 安世半导体事件及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的加强 ,对德国政商界造成巨大震动,加深了德国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德国联邦议院上周四成立专门委员会,评估德国在能源、技术、原材料及关键基础设施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并定期向议会报告。 报道指默茨上台柏林对华立场更加强硬,并逐渐靠近欧盟,采用前任舒尔茨政府提出的中国既是“伙伴、竞争者、也是系统性对手”的定位,但强调如今“系统性竞争因素已占上风”,同时将矛盾视角扩大到地缘政治层面,特别是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角色。与默克尔时代以商务合作为中心的路线相比,德过目前关注点更偏向战略安全。但报道也指出,大型德国企业依旧深度依赖中国市场,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运营模式,与政府的风险外溢忧虑形成对比。同时,随着中美贸易格局变化带来外部压力。特朗普关税政策使中国与美国在德国的贸易比重重新接近。面对对美出口下降和中国产品涌入,德国的“去风险化”对中政策调整面临现实挑战。 中国出口管制威胁欧洲电动汽车电池供应 中国出口管制作为施压手段不仅限于稀土,其列出的长串出口管制威胁清单中,已列入电动车电池产业链关键材料,欧洲电池产业面临不确定性。回声报报道说,尽管这些措施随后被推迟,但预计一年后仍可能生效,令欧洲行业高度紧张。此前针对永磁体的出口限制已造成明显延迟。 报道指,中国是人造石墨部分材料,如人造石墨等几乎唯一供应方,欧洲制造商难以替代。由于生产成本高昂,欧洲车企长期依赖从中国进口,如今反而“被钓住”。尽管 2023 年中国曾对石墨实施出口管控,但欧洲行业未真正吸取教训。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企业减少了本土化投资的动力,更倾向于追求低成本而忽视地缘政治风险。业内人士呼吁,欧洲必须加速建立本地化电池供应链,“摆脱中国陷阱”。但若中国技术在欧洲本地化建设中仍需引入,其出口可能仍需中国审批。同时,中国电池企业正向欧洲开出条件:若放宽市场准入,将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帮助欧洲降低电动车成本。 SheinBHV门店:消费者失望价格偏高 费加罗报经济版报道继续关注快时尚 电商巨头希音Shein 入驻巴黎 BHV 百货,这一首家门店的开设吸引大量人流,但价格偏高令不少消费者失望。其线下售卖的多为 Shein 的“高端系列”,价格接近 Zara、H&M 等品牌,与消费者期待的“低价电商款”差距明显。尽管门店开设的首个周末吸引超过5万访客、此后每天仍有8000到一万人,实际购买却成疑。面对批评,BHV 方面承认需调整商品结构与定价,并解释 Shein 在其他城市的门店开业延期原因,是为了改善准备、扩大空间与优化运营,而非销售不佳。公司正考虑在保持“高端系列”的同时,使价格更具吸引力,并计划最早于12月中旬完成在法国其他地区的开业。

    6 min
  6. 5 DAYS AGO

    华为欧洲前景再度生变,希音在法国开新店被推迟

    法国世界报本期有两篇与中国相关的报道,分别聚焦华为和希音。首先来看华为:欧盟委员会可能将华为这家中国巨头排除在欧盟移动通信网络之外。世界报报道称,在特朗普白宫第一任期内,华为因安全理由被逐出美国移动网络,现如今在欧洲也可能遭遇同样的命运。欧盟委员会认为,华为在欧洲的存在过于庞大,或不久后向欧盟成员国以及欧洲议会提出,需将华为排除在欧洲电信网络之外的提案。委员会可能会在2026年1月20日拟定网络犯罪法修订案发布时考虑此提案。 回到5年前,欧洲还没有如此警惕华为。2020年1月,欧委会向其27个成员国建议称,最好不要在5G网络建设中使用华为或中兴的服务,因为这两家公司与中国的中央政府关系密切。欧盟执行机构担心,此举可能导致欧洲的通信被监听或网络被切断。但委员会当时并未选择出台具有约束力的文本,因为它很清楚,有不少成员国会反对。 自那以后,欧洲人已经注意到,北京在帮助莫斯科为其战争努力提供资金,而欧洲则试图援助乌克兰。欧洲也意识到,它们对中国的依赖性是危险的——中国可以通过限制稀土或半导体出口,使欧洲的工厂陷入停摆。 比利时警方正在进行的调查也无助于缓和局势。警方怀疑华为贿赂欧洲议会议员及其助手,以推动其在欧盟机构中的利益,今年3月还进行了搜查。欧委会和议会因此已禁止华为的游说者进入其办公场所。欧盟执行机构还要求委员团队及所有总司“暂停与这家中国企业的接触”。 特朗普重返白宫,也促成了欧洲与华为之间的疏远。长期以来,华盛顿一直期待欧洲人站到它一边,共同对抗中国。而如今美国威胁撤出对老欧洲的安全支持,并可能对欧洲出口关闭大门,欧盟正试图安抚其美国盟友。 在这一背景下,从欧委会的角度看来,27国对华为相对宽容的态度已不可接受。欧委会“强烈呼吁”成员国遵循其建议,并采取“适当措施”,以“限制或将华为排除在其5G网络之外”,委员会发言人强调,在布鲁塞尔看来,这家中国企业“比其他供应商具有明显的更高的风险”,“缺乏迅速措施使整个欧盟暴露于明显风险之下”。 但迄今为止,仅有13个成员国采取行动限制华为进入其网络。法国是其中最早的国家之一,自2019年8月起通过法律削减华为在法国本土的存在:SFR 和 Bouygues Telecom这两家使用华为服务的运营商,不得不拆除数千个华为天线,尤其是位于战略设施附近的天线,如工厂、军事基地或政府场所。 长期以来对华为态度更为宽松的德国是华为在欧洲的第一大市场,如今也开始强硬起来。刚刚过去的周四,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梅尔茨表示,德国决心“用德国自己生产的组件来替换某些 5G 网络元素”。他补充说:“我们不会允许任何来自中国的组件进入6G网络”。德国计划在 2026年底之前将华为排除在“5G网络核心设备”之外。时任德国内政部长南希·费泽2024年7月11日称,这是为了“保护德国经济的神经系统,以及本国公民和企业的通信”。 但在布鲁塞尔看来,“这还不够”。一些国家如西班牙向中国投资敞开大门,而委员会认为马德里在 7 月作出的一个决定令人震惊——将司法所下令的电话监听数据存储交由华为管理。 在另一篇有关中国的报道中,世界报聚焦了希音在法国的业务。报道指出,法国著名的BHV百货商店已经推迟在各地开设希音的门店。希音在第戎、格勒诺布尔、兰斯、利摩日和昂热的门店开幕被推迟数天或数周。管理层表示,这一推迟应能让品牌“做得更好”。最初,该品牌计划在 11 月 18 日星期二于其第戎和兰斯的门店开设希音的商店,然后在 11 月 21 日星期五于格勒诺布尔开幕,再于 12 月初开设利摩日和昂热门店。但 BHV因希音受到的挫折让这一时间表脱轨了。在圣诞礼品销售开始前夕,许多品牌因对这一“充满争议的中国竞争者”的到来感到震惊而离开BHV,这家百货公司陷入脆弱的状态。迪奥、香奈儿、娇兰和兰蔻已选择离开这家百货商店,或正准备这样做。截至目前总计已有二十多个时尚、家用纺织和家具品牌决定离开。而它们在BHV的地区门店中也可能采取同样行动。这对于BHV来说,是一记重击。

    5 min
  7. 6 DAYS AGO

    “月底没钱”比“世界末日”更可怕:希音与法国年轻人的“悖论”

    今日出刊的费加罗报以大篇幅报道了希音与法国年轻人的关系,标题为:那些为地球担忧,却仍在消费希音的年轻人。文中开篇发问:有近4成的年轻人购买这家中国超快时尚巨头的产品,同时也有超过8成的人对环境感到非常忧虑。在这一鲜明的悖论背后,是年轻人的分裂吗? 费加罗报指出,希音在巴黎市中心开设实体店的最初的5天中,商场已接待了“超过5万名访客”。虽然在商场的通道里能遇到各个年龄层的人,但多数仍然是年轻面孔。围绕希音的争议的核心远远早于涉及儿童色情玩偶的事件,包括员工工作条件、雇佣年龄、工资、产品质量、几乎无法进行的回收、过度生产、货运等。根据民调机构益普索在2025年10月的研究,高达43%的18至34岁的法国人会在这家中国巨头购物,其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同时,根据法国生态转型署在2023年进行的调查,近80%的15-25岁年轻人表示,他们比身边的人更重视环境议题。 费加罗报因此提出,一方面年轻人更担忧地球的未来,一方面他们却更常购买加剧环境危机的产品;相反,年纪更大的人对气候的未来更放松,但对这些低价中国商品的兴趣却远低于年轻人。比如,55岁以上的人群中,仅有19%购买希音的产品。 那么,那些说自己关心地球未来的年轻人,是不是同一批购买希音的人呢?还是说其实存在两群彼此不了解、也无法理解的年轻人呢?费加罗报引述社会学家、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名誉教授奥利维耶·加朗德的话,称“答案要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找”。因为虽然很多年轻人从小就通过社交媒体、电视或学校接触环境议题,对此并不陌生,但他们并不将其置于最优先的位置,尤其把气候问题排在价格因素之前。 费加罗报指出,在许多调查中,购买力高居法国人的关注首位,特别是年轻人。根据益普索的研究,价格仍是购买衣物的首要标准,占调研中首要标准的62%,其次是质量,占58%,而耐用性仅占32%。需要指出的是,耐用性意味着衣物的使用年限和生态足迹。换言之,“世界末日”的威胁远不如“月底没钱”来得迫切。 不过,经济原因并非唯一解释。费加罗报认为,这种环保关切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失调也出现在年轻人生活的其他领域。基于法国电力集团每年开展的一项全球调查,2022 年的调查显示欧洲16-30岁年轻人与生态的关系是模棱两可的。他们确实比成年人更担心环境;但‘感到相关’与‘付诸行动’不是一回事。 此外,年轻人被品牌广告,特别是社交媒体和网红的推广高度渗透。希音和的营销技术在这一点上尤其猛烈。年轻一代从小就完全生活在超消费社会和数字化社会中,希音所使用的现代传播手段极其有效。它们完全适应了这些年轻人的文化代码、信息获取方式和生活方式。 费加罗报指出,虽然这种购物狂热如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它并非全新现象,它反映了社会深层的变化。另根据法国环境署的数据,从2010到2023年,法国投放市场的服装数量从23亿件上升到32亿件。因此,法国人每年平均购买48件衣物,而法国国内每秒就有35件衣服被丢弃。尽管法国议会与参议院分别于2024年3月和2025年6月通过了“反快时尚法”,限制中国商品,但最终结果仍未可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那些符合短暂、即时潮流、且其对人类和环境的成本已广为人知的服装,仍将继续在法国消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5 min
  8. 14 NOV

    “北京对我们的供应链金钥了如指掌”:欧盟被迫“开放”还是“自救”?

    周五11月14日法国全国性报纸头版焦点放在法国本身。《费加罗报》从法籍阿尔及利亚著名作家布阿莱姆·桑萨尔(Boualem Sansal)近日获得赦免来来展望法阿两国关系;《解放报》继续讨论暂停退休改革的影响。国际议题方面,《回声报》布鲁塞尔编辑部发来报道说,中国已精准识别出欧洲工业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北京的目标是:迫使欧盟在美国日益孤立主义的背景下,继续对中国产品保持开放。 《回声报》从布鲁塞尔发回报道说,美中极度的紧张气氛已经消退。在特朗普与习近平本月初达成的(可能是暂时的)休战之后,欧洲工业界将继续收到在中国生产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芯片。他们也暂时避开了北京在十月初威胁要收紧的中国稀土出口管制。 然而,在布鲁塞尔,所有警示灯仍然是深红色的。这个昔日的天朝大国已经证明,凭借其对多种不可或缺原材料的近乎垄断地位,它有能力瘫痪欧洲经济的整个部门。 欧盟委员会的一位高级官员对《回声报》表示:“由于稀土出口商多年来积累了关于欧洲客户的信息,北京对我们的工业价值链有着非常精细的了解,并确定了其中的关键弱点——只需要移除几块‘砖’,就能毁掉生产线。” 迫使欧盟就范 报道认为,这个警告非常明确:与正在寻求孤立的美国不同,欧盟必须对其中国产品保持开放,并平息在欧洲大陆上日益高涨的保护主义呼声。 鉴于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正在迅速恶化,欧盟委员会已对中国的多个经济领域启动了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去年,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了新的关税。 报道引述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欧洲项目主任弗朗索瓦·希米茨(François Chimits)预测:“今年曾两次让美国让步的中国人,现在对美国的‘阵线’似乎已趋于稳定,他们可能会对欧洲的措施做出更强烈的反应。”中国需要拥有4.5亿人口、购买力极强的欧洲市场来消化其过剩的工业产能。 中国谈判态度强硬 根据《回声报》的消息,中国官员在与欧盟谈判代表的讨论中,语气强硬,这表明他们确信自己拥有迫使“老欧洲”就范的必要杠杆。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智库虽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列出了一系列中国对欧洲的依赖,但这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欧盟委员会内部有人强调:“北京的第十五个五年计划目标是实现其工业的独立自主。” 10月底,德国外长瓦德富尔(Johann Wadephul)因未能确认会晤日程,被迫取消了原定的北京访问。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并没有忽视总理弗里德里希·梅尔茨相比其前任奥拉夫·朔尔茨所展现出的强硬态度。 工业崩溃的风险 报道表示,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中型企业”(Mittelstand)及其“隐形冠军”们原本认为自身拥有技术优势而受到保护,但面对中国竞争对手高超的复制能力和快速升级,他们感到震惊。自2024年初以来,德国已失去超过15万个工业就业岗位。 值得注意的还有,法国公共投资银行(Bpifrance)总裁杜福尔克(Nicolas Dufourcq)在11月6日发表于《回声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提到了“中国海啸”的风险,它可能会“摧毁从波兰到布列塔尼的所有欧洲工业中小企业”,这显然可能带来灾难性的社会和政治后果。 通胀效应与对策 报道提问:那该怎么办?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负责工业政策的塞茹尔内(Stéphane Séjourné)正准备在12月初发起多项倡议。例如:需要从欧盟境内开采更多原材料,恢复精炼能力,进行回收,集中欧洲工业家的采购,避免他们为争夺资源而陷入自相残杀的竞争,投资于研究,并禁止稀有金属废料的出口等举措。 据一位欧洲外交官承认:“但这都需要时间,需要数年,而且会产生通货膨胀效应。” 他认为,有必要与美国以及更广泛的G7国家进行合作——这项工作已经开始。 欧盟委员会也希望企业本身停止从最便宜的供应商处采购。此外,他们希望将公共采购中的“欧洲优先条款”系统化,这一策略不会直接触怒北京。 尽管如此,杜福尔克仍呼吁采取强有力的关税保护措施,“以便欧洲能够在工业和物流上重新武装起来”。其实自2023年以来,欧盟拥有一个强大的贸易防御工具——反胁迫工具(IAC),该工具授权对敌对的第三方大国采取广泛的报复措施。 下定决心 理论上,27个成员国可以以合格多数(15个国家且占欧盟人口的65%)来启动该工具。但只有法德两国的强力推动,才能克服那些对后果深感担忧的小国的抵触。 报道总结指出,因为打这张牌是有风险的:显然必须做好遭受严厉报复的准备。ECFR研究员阿莉恰·巴楚尔斯卡(Alicja Bachulska)强调:“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确保言行一致,否则我们的无能将痛苦地显现出来。” 欧盟27个成员国现正全神贯注于乌克兰问题,他们将在一个月后的下一次峰会上讨论“中国难题”。

    5 min

About

法国每份报纸,独立有别,各家报纸,各家评说。“法国报纸摘要”首选对中国事务的评论与分析,以飨听众。

More From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