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1月17日)面市的法国全国性报纸主要议题包括:周一巴黎举行“选择法国”首届法国版投资峰会,政府宣布300亿欧元法国企业投资项目,希望安抚企业界对增税及政治不确定性的担忧;法国国民议会预算案审议进度严重滞后,可能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初读,政府或最终被迫启用特别程序通过预算。《解放报》头版聚焦被法国右翼与极右翼赞誉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上台以来的经济表现,分析其所谓“经济奇迹”背后,主要受益于前任政府的改革及欧盟的巨额援助。
其他国际议题还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一抵达巴黎,在这一自俄乌战争以来第九次访法之际,他表示将与法国签署“历史性”军备协议,加强乌克兰空军及防御能力。因美国物价高涨压力,特朗普取消部分先前加征的关税,并与阿根廷等多国陆续达成部分免征关税的协议。
回声报:台湾表述争议 中国战狼式外交威吓日本
今天有多篇报道涉及中国,多见于《回声报》,首先是中日因高市早苗有关“台湾有事”将构成对日本的“生存性威胁事态”,并可能使日本动员自卫队表述引发的争议,发自驻东京和上海特约记者的报道说,日本新首相这一突破以往谨慎表述的讲话引发中日近年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虽然部分专家指出高市的说法仍在日本集体自卫权框架内,但北京方面迅速以极端强硬的方式反击,不仅强调台湾是中国利益核心,任何敢于越过这条红线的人都将面临14亿人的坚决反对,更通过官媒、外交官及学者发动舆论攻势,驻大阪总领事发出“斩首”威胁性言论,官方智库学者甚至将之称为“对中国的宣战”,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专家尼凯说,“这是中国重启战狼威胁外交”,分析北京夸大性反应的策略为典型的心理战,旨在恐吓日本公众舆论、削弱高市早苗的支持度,促使日本企业界和反对党逼迫政府软化立场。最新已有日本在野党议员批评高市“制造与中国的误解”。同时北极暗示或将采取反制措施,如限制稀土出口或再次暂停购买日本海产品等,上周末北京已鼓励中国游客放弃赴日旅行,航空公司允许免费退机票。
报道指,中国的这一战略也旨在破坏美日同盟,美国在日本设有15个基地超过5.5万军人,一旦台海冲突波及美国基地,日本势必卷入,但专家普遍认为其反应应当有限,其能力也有限,或仅限于对敌方导弹基地的有限“反击”,不会向台海派兵或舰船。报道最后引用复旦大学王光涛的分析说,“如果台海发生冲突,日本不太可能单独干预,这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反应”。
德国面临调整对中关系的挑战
《回声报》另一篇报道关注德国副总理兼财长克林格拜尔即将的访华,参加为期三天的中德金融峰会,此行在德国对华政策进入敏感时期之际而备受关注。这是默茨政府成员的首次访华,十月底,德国外长瓦德普尔因无法获安排高层会见而临时取消北京行程。他此前对中国在台海“日益咄咄逼人”态度及乌战支持莫斯科的批评引发北京不满。
此次出访更重要的背景是芯片制造商 安世半导体事件及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的加强 ,对德国政商界造成巨大震动,加深了德国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德国联邦议院上周四成立专门委员会,评估德国在能源、技术、原材料及关键基础设施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并定期向议会报告。
报道指默茨上台柏林对华立场更加强硬,并逐渐靠近欧盟,采用前任舒尔茨政府提出的中国既是“伙伴、竞争者、也是系统性对手”的定位,但强调如今“系统性竞争因素已占上风”,同时将矛盾视角扩大到地缘政治层面,特别是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角色。与默克尔时代以商务合作为中心的路线相比,德过目前关注点更偏向战略安全。但报道也指出,大型德国企业依旧深度依赖中国市场,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运营模式,与政府的风险外溢忧虑形成对比。同时,随着中美贸易格局变化带来外部压力。特朗普关税政策使中国与美国在德国的贸易比重重新接近。面对对美出口下降和中国产品涌入,德国的“去风险化”对中政策调整面临现实挑战。
中国出口管制威胁欧洲电动汽车电池供应
中国出口管制作为施压手段不仅限于稀土,其列出的长串出口管制威胁清单中,已列入电动车电池产业链关键材料,欧洲电池产业面临不确定性。回声报报道说,尽管这些措施随后被推迟,但预计一年后仍可能生效,令欧洲行业高度紧张。此前针对永磁体的出口限制已造成明显延迟。
报道指,中国是人造石墨部分材料,如人造石墨等几乎唯一供应方,欧洲制造商难以替代。由于生产成本高昂,欧洲车企长期依赖从中国进口,如今反而“被钓住”。尽管 2023 年中国曾对石墨实施出口管控,但欧洲行业未真正吸取教训。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企业减少了本土化投资的动力,更倾向于追求低成本而忽视地缘政治风险。业内人士呼吁,欧洲必须加速建立本地化电池供应链,“摆脱中国陷阱”。但若中国技术在欧洲本地化建设中仍需引入,其出口可能仍需中国审批。同时,中国电池企业正向欧洲开出条件:若放宽市场准入,将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帮助欧洲降低电动车成本。
SheinBHV门店:消费者失望价格偏高
费加罗报经济版报道继续关注快时尚 电商巨头希音Shein 入驻巴黎 BHV 百货,这一首家门店的开设吸引大量人流,但价格偏高令不少消费者失望。其线下售卖的多为 Shein 的“高端系列”,价格接近 Zara、H&M 等品牌,与消费者期待的“低价电商款”差距明显。尽管门店开设的首个周末吸引超过5万访客、此后每天仍有8000到一万人,实际购买却成疑。面对批评,BHV 方面承认需调整商品结构与定价,并解释 Shein 在其他城市的门店开业延期原因,是为了改善准备、扩大空间与优化运营,而非销售不佳。公司正考虑在保持“高端系列”的同时,使价格更具吸引力,并计划最早于12月中旬完成在法国其他地区的开业。
Informations
- Émission
- Chaîne
- FréquenceTous les jours
- Publiée17 novembre 2025 à 11:13 UTC
- Durée6 min
- ClassificationTous publ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