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星球 Seahorse Planet

李雯

发掘女性力量,重建母权社会。

  1. 23 HR AGO

    活成妈妈梦想的样子

    在八九十年代的东北村庄里,付姐曾是村里最耀眼的女孩。是团支书,是村里年轻人的人生参谋,又是无师自通、嗅觉灵敏、闯劲十足的天生商业人才,市场经济里第一批下海的吃螃蟹者。但男权社会的压力,却让她走进了不幸的婚姻。几年后,她奋力摆脱了丈夫的暴力和家族压力的双重束缚,将女儿交付给精心挑选的照料者,只身逃到北京闯荡。 从混乱草莽的北京街头开始,付姐在当时男人被主宰的环境里,打拼出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尽其所能地给女儿其美提供了最好的物质和教育条件。被妈妈留在后方的其美,得到了很多女性的善意照料。在对妈妈的思念和仰慕之中,其美认真学习,考上了名牌大学,又出国留学,在24岁时才与妈妈长住一起。但长期的隔离造成的陌生感,和迥然不同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让她们在很长时间里陷入莫名的冲突和痛苦。直到女儿的女权觉醒,和母亲人生中途的醒悟,让她们看到了彼此不仅血脉相连,也共同承载了女性命运的沉重和灿烂。 此时,找到了自我方向的其美,决定走向摩梭族探索母系文化,得到了妈妈的祝福和支持。在这个过程里,她们一起发现了妈妈在未被男权驯服之前,内心深藏的光荣与梦想。 本期提到的播客: 《自由人libero》 《母系则刚》

  2. 30 OCT

    创造爱女的输入法

    在全世界男权国家的咒骂里,有两种咒骂类型。一种是诅咒脏东西,比如德语之中的“屎!”和中文之中的“臭狗屎!”,另一种是威胁辱女,比如威胁强奸女性,尤其是对方的母亲,是最常见和普遍的类型,也是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除了咒骂之外,现代汉语中很多负面的词汇和文字,都与女性相关,比如“嫉妒”、“奸诈“,等等。 男权文字中无处不在的厌女和对女性的暴力威胁,是数千年男权社会积累强化的肮脏遗产,其目的在于巩固男性特权地位,时刻驯化女性,使其对自己的性别自卑自厌,服从于男性居上的性别权力框架。 各国女性在历史上一直努力修改厌女的语言,自进入现代之后,开始有了一些能积累的成果。如中国晚清时期的革命女性,在文章写作中使用“英雌“来形容了不起的女性。而在社交媒体的普及过程里,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开始有意识在公共传播中改造厌女的通用语言。本期海马星球的嘉宾鸟惠,就是其中一位。她的博士课题结合了语言学和计算机的交叉知识,研究厌女语言对人们的影响,并由此在创造一个女性友好的输入法,去掉负面意义的字的女字旁,甚至尝试给积极词汇加女字旁。 在这个创造的过程里,她得到了女导师的大力支持,但也遭遇了很多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威胁,经历了所有变革者经历的挑战,哪怕这个变革看起来不过是很微小的进步。但正是这样的点滴努力,汇聚在一起,构成了更好的明天。 本期提到的文章和书籍: 《A Glimpse of the Change of Female Social Status from Words with radical Nǚ in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by 赵爱武 《说文解字——女部文化阐述研究综述》 《女字旁》浙江人民出版社 by 王洋洋

  3. 15 OCT

    在英国参加一场女性中心的大会

    2025年9月10-12日,我受邀去参加在英国布莱顿举办的FiLia大会。这是一个专门聚焦于世界女性议题的大会,今年恰逢10周年,2500多名来自全球的参会者和200多名嘉宾,100多个讲座和论坛,为期三天,交流分享的内容极为丰富:从各国女权运动经验、母权社会研究和母权运动、移民和少数族裔女性权益保护、到女性武力建设、如何做播客、女性文学和诗歌……可以说FiLia是迄今为数不多的秉承70年代女权运动传统,专门关注女性议题的国际大会。 本期播客介绍了我在这次大会上的观察和体验,其中最宝贵的一场分享,来自两位曾经参加过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的英国代表。她们讲述了北京世妇会为什么对全球女性权益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当时的参会女代表们如何克服冲突和障碍,构建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一个保护妇女和女童的全面行动框架,并且第一次通过联合国的机制,让各国政府将这个纲领正式纳入它们的议程。而FiLia大会刚结束,北京就召开了为回顾世妇会30周年成果而举办的世界妇女峰会。30年前激动人心的历史回音,在布莱顿和北京先后响起,但世易时移,今非昔比,令我感慨万千。 但今日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当年充满乐观、开放的全球化黄金时代。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在维护它的发展权益和安全时,面临的挑战是崭新而陈旧的,纷繁而充满迷惑性。但无论如何,总有很多精彩的女性在顽固地前行,如蔓延海岸的灯火,通向天际。

  4. 30 JUL

    摩梭女孩七嘉:像妈妈一样优秀

    摩梭族,中国境内最知名的母权民族,以5万人的体量,承载了中国母权文化了不起的命脉。这个民族以母为纲,以女性为当家人,女儿继承家产,孩子与母亲一起居住,女性不受父权婚姻和父权女德的约束,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身体。 摩梭人维护着一个平等、和平、慷慨互助的社群,在这里,女性是家庭和社会的中心,受到发自内心的尊敬,她们不需要通过暴力和等级制来维持这种尊敬。 数百年来,摩梭文化遭遇了很多外部父权文化的压力和曲解,但它顽强地展现了巨大的韧性。作为当家人的摩梭女性们,以壮大的身躯、勇猛和对族群的爱,扛起了所有。 本期海马星球请来18岁的摩梭未来当家人七嘉,介绍了她的村庄和家庭,社群的文化氛围,以及她对未来自己当家人角色的思考。在她坦荡、快乐而自信的语音里,我们一起感受母权民族女孩的智慧和力量。 提纲: 摩梭村庄概况 摩梭人的亲属称呼跟汉族的不是一回事 摩梭人对孩子教育的放松态度,以及为什么(因为有家庭托底) 摩梭人村里的善意温暖、百家饭和礼物经济,海德.戈特纳-阿本德罗斯的母权社会经济定义 家里的分工,辛苦的阿妈,以及阿妈的权力和得到的尊敬 山月想做未来的当家人 不能做当家人的男性,他们的责任感从哪里来?从女性当家的家庭教育和爱女的社会氛围里。但如果被过于宠爱,男孩子也会缺乏责任感 当家阿妈和妹妹一起共同养育孩子,孩子们有两个妈妈,还有爱她们的爷爷 成年礼和成丁礼:为什么摩梭人成年时要对狗表示感谢。 女孩子和男孩子在摩梭族一起长大会有不同体验吗?基本没有。但摩梭男孩子在摩梭社会文化里长大,会相对较少攻击性。 摩梭人村里的冲突 当摩梭女性遭遇男性暴力,她会立即反击,并且得到家庭和村子的支持 摩梭人认为暴力是羞耻的 “像女孩一样优秀” 摩梭人的爸爸不是那么重要 摩梭人没有什么“舅权”,舅舅也得听当家阿妈的 离开家乡去上中学,跟欺负女生的彝族男宝打了一架,姐姐来到学校给妹妹撑腰 摩梭女孩不怕跟家里要钱,这是她们的底气,因为知道家人一定会理所应当地支撑她 因为家庭条件而不得不先打工再去上大学,但是“狼性文化”的汉人工作文化令人难以忍受 未来想做当家人,但绝不会把外部世界糟糕的等级制度带到家里 将来做当家人的话,要让家里的分工更平等,偷懒搭便车的人的惩罚:不可以参加节庆活动 摩梭人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新一代在忘记摩梭语言,节庆氛围也淡化了。 虽然有这些变化和挑战,但女性地位没有被改变 旅游业也有给摩梭族人带来欢乐,遇到让人不开心的游客就装听不懂他们说什么 为什么说摩梭人是“女性为根,男性为枝” 摩梭阿妈最担心的是女儿是否能过好,虽然她们也希望延续家族的后代,但她们不会强迫女儿,因为女儿是下一位当家人 生孩子的前提要看母亲的身体状况和意愿,汉人的“一儿一女凑个好字”说明”这家里没别的好了,只能凑个字“。 本期封面摄影:Emma

  5. 14 JUL

    海德:父权制是人类历史的一场短暂意外事故(下•中文版)

    本期节目是海德·戈特纳-阿本德洛斯访谈的下集中文配音版,海德的配音者是凝碧。 母权制是女性在新石器时代发明的,人类第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形态。它通过母亲的谱系,把几代人团结在一起,建立了稳固的社会单元,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 而父权制也是一种发明,但它是基于掠夺、杀戮和摧毁。在此之前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无论是旧石器还是新石器,人类没有“我可以统治她人、我比别人高一等”的意识。发明欧亚大陆上的父权制的游牧男人们,是在离开了他们草原上的母亲和姐妹之后的游荡中,才发明了这个以暴力和占有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虽然他们一步步抹掉了当时全球范围内的母权社会,但母权制却没有我们相信的那么脆弱。因为历史性的失败,让父权社会里的人对它充满了怀疑和不理解。但它其实具有惊人的强韧性和稳固性,历经5000年父权文明的打压,依然存在于世。它只是暂时退隐,随时还会复活。 对历史的假设,在充分而证明之前,只能是猜测。但认真地去证明一个假设,需要付出艰辛的工作,需要从情感、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上,真正代入被研究的对象。84岁的海德每天在偏僻的村里辛劳地工作,挖掘和传递母权社会的知识。希望更多的后来者能接过她孤独的火把。 对话提纲: ◆ 海德的母权制思想启蒙阶段 ◆ 投身七十年代女权运动 ◆ 其他母权研究者的贡献 ◆ 新石器时代的母权历史阶段 ◆ 海德的研究方法 ◆ 母权城市是自给自足的平等城市 ◆ 为什么母权时代不是所谓的“史前”时代 ◆ 旧石器时代也是女性居于社会中心 ◆ 父权制的起源 ◆ 父权制也是一种发明 ◆ 父权制的第一批奴隶是女人 ◆ 中国父权制的成因还是个谜 ◆ 黑暗人格不是父权制形成的根本原因 ◆ 抛弃男权学界,建立HAGIA母权研究院(www.hagia.de) ◆ 构建未来母权社会的第一步是什么

About

发掘女性力量,重建母权社会。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