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AI的強項,主要在半導體和系統產品,除了先進製程晶片和伺服器,更大宗的在於無人機、自駕車和機器人,統稱為實體AI。
目前這三塊各自發展,採用不同的設計方法、系統和零件,但未來有無可能平台化甚至標準化、有更多軟體和零件可以共用、縮短開發時間加快迭代速度?前東元電機總經理、也曾是福特汽車高管的范炘,綜合多年工程經驗和近期企業參訪來看,這是一條必經之路,也是台灣業者參與其中的絕佳機會。
他舉例,已進行三年半的俄烏戰爭,是無人機的最新最大試驗場,每周俄烏雙方都在給對方出新題目並解題,進步速度領先世界其他地方。在自駕車和機器人方面,美中兩地業者也在加快,中國因有政策扶持和補助,更呈現遍地開花之勢,在應用場景和多樣性上更勝一籌。
而台灣的挑戰,則是缺少足夠複雜和困難的測試場景。光以沙盒試點遠遠不夠,許多難題都不是在實驗室裡研究出來,而是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場域的現有問題而鍛鍊出能力。
范炘提醒,台灣不缺有能力和財力的業者,缺的是企圖心。
以往習慣接單做代工、由歐美客戶出題我們解題的文化,絕對無法對應目前實體AI的即將爆炸式成長。他預期這個黃金窗口只剩三年,一旦錯過將被掌握機會的新對手淹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Informations
- Émission
- Chaîne
- FréquenceDeux fois par semaine
- Publiée8 octobre 2025 à 22:17 UTC
- Durée1 h 1 min
- ClassificationTous publ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