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1)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2)语(yu):动词,告诉。 (3)卒然:突然。卒同“猝”(cu). (4)与:从,跟。七八月:这里指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夏历的五六月,正是禾苗需要雨水的时候。 (5)渤然:兴起的样子。渤然兴之即蓬勃地兴起。 (6)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牧”由牧牛、牧羊的意义引申过来。 (7)由:同“犹”,好像,如同。 译文 孟子见了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人说:“远看不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要统一才会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又答:‘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
信息
- 节目
- 频道
- 频率系列
- 发布时间2025年2月13日 UTC 13:25
- 单集6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