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現場:什麼是『矽光子』?矽光子國家隊的競爭力如何?連線專訪資深產業分析師陳子昂,解析相關話題。
矽光子技術的核心在於以光纖取代晶片內的銅線。光的傳輸速度更快、不會產生電阻與熱能,能有效提升運算效能並節省能源。當晶片運算速度持續提升時,傳統銅線的高電阻與高耗能,已成為技術瓶頸,因此「矽光子」被視為未來二十年的關鍵技術。
台灣由台積電與日月光主導,籌組「矽光子產業聯盟」,涵蓋上游元件設計、中游光源與封裝、下游組裝,成為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鏈,被稱為「矽光子國家隊」。全球最大的挪威主權基金更於2024年重押投資台灣相關族群,顯示國際高度看好。行政院更提出2040年願景,期望建成全球第一高速矽光子實驗室,產值達1.2兆台幣,創造6萬個就業機會,並尋求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讓台灣取得話語權。陳子昂強調,台灣在矽光子領域的完備度與晶圓代工相似,具有全球領先優勢。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說「中國半導體與美國『只差幾奈秒』」!耐人尋味。若以半導體的上中下游觀察,上游IC設計由美國領先,占全球71%,台灣14%、中國13%,雙方僅差1個百分點;中游晶圓代工則由台灣壟斷全球69%,中國僅10%;下游封測台灣占51%,中國23%。因此黃仁勳所稱「只差幾奈秒」,主要指的是IC設計端。
美國為維護國安,長期限制EDA軟體、先進製程設備與IP銷售中國,使中國不得不走向「自主研發」之路。這促使中國在半導體設備領域迅速崛起,如北方華創已躍升全球第六。陳子昂認為,這種「被迫自主」導致世界形成兩套體系——以美歐日為主的「非紅供應鏈」,與以中國為中心的「紅色供應鏈」。
台灣產業過去不選邊站,但未來可能面臨地緣政治壓力被迫選邊。台灣應透過與美國在先進製程深化合作,同時在成熟製程維持與中國市場的交流,以靈活策略在兩套系統中保持技術領先與市場平衡。
新近川普政府禁止輝達新一代Blackwell晶片銷往中國,陳子昂則指出,這項政策使原本可望帶動台灣AI晶片供應鏈的龐大商機化為泡影。中國AI晶片市場規模達每年500億美元,原被視為台廠的新利基,如今「餅看得到卻吃不到」,再度凸顯地緣政治對產業發展的直接衝擊。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3 November 2025 at 23:00 UTC
- Season1
- Episode736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