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1. HACE 4 H

    七夕之夜高胡悠扬,今夏“粤博之夜”圆满收官

    七夕佳节,共此良辰。8月29日晚,在湾区人耳熟能详的粤乐旋律中,广东省博物馆这个暑假精心策划的“粤博之夜”系列活动迎来收官。 此次博物馆之夜以广东民族乐器高胡为线索,以“湾区话乐”为主题,让观众沉浸于这场听觉盛宴,共同感知音符中岭南独特的精神风气。 广东音乐的音符如同引线,串起了粤港澳三地的广府记忆,交织出同根同源的文化脉络。 在广东省博物馆大堂,高胡、扬琴、琵琶等乐器巧妙配合,短促的断奏如雨滴芭蕉之声,丝丝入扣地再现南国雨水充沛的盎然生机,舒畅之情感染满座观众。活动便在《雨打芭蕉》的明快乐音中拉开序幕。 让现场不少粤乐歌迷欣喜的是,南亭会乐团的高胡演奏家余乐夫与胡琴演奏家吴迪“强强联动”,再现了粤乐宗师吕文成的经典之作《青梅竹马》。跳跃音符中两小无猜、言笑晏晏的活泼情态自然流露,现场不少情侣会心一笑。 “爱绵绵情切切,相爱相亲和唱心相映。”《平湖秋月》的熟悉旋律一响,不少观众都眼前一亮。 高胡的弦更细、琴筒更小,音色像一柄磨得极薄的柳叶刀,轻轻一挑便在现场空气里划出一道银亮的弧线,高音处莹澈透亮,带着粤剧里花旦水袖的脆劲,低音区却出人意料地柔,像雨丝落叶,微凉、带一点湿润的回响。 观众屏息凝神,竖耳倾听,一曲奏毕,过了数息光景,大家才从悠扬韵律中回过神来,纷纷热情地为演奏者献上掌声。 记者留意到现场一对情侣,女生身着白色旗袍,在舞台灯光下如有月华流转。 甘同学告诉记者,她是星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对近日开幕的“粤胡百年——高胡与广东民间音乐文化展”很感兴趣,便抓住暑假的尾巴和男友一起来粤博过七夕。“从我们的专业角度来看,今晚的演奏曲目质量都非常高。逛完展览再下来听听粤乐,这个七夕对我来说还是很特别的。” 广东音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轻、柔、华、细、浓的经典旋律跨越时空,奏出了别具一格的岭南韵味。 活动最后以《步步高》作结,音符层叠起落,激昂的情绪随着不断攀升的调式升腾,活动在岭南人民步步高升的美好生活祈愿中落下帷幕。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凌丽莉向记者介绍,据统计,这个暑期的“粤博之夜”系列共推出4场不同主题的专场活动,累计吸引数千名观众参与。 “未来‘粤博之夜’还将继续推陈出新,让我们一起相约明年夏日,在广东省博物馆遇见世界,遇见‘粤博之夜’的无限可能!” 文 | 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粤博宣 图 | 广东省博物馆供图

    3 min
  2. HACE 5 H

    “浪漫经济”再升级:“七夕”火了高品质酒店与传统文化体验

    2025年七夕节恰逢周五,与周末相连形成“小长假”,推动“浪漫经济”再度升温。 记者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了解到,今年七夕前后,酒店、民宿、机票及景区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消费者尤其青睐高品质住宿及文化体验类产品;各景区通过推出系列主题互动、文化演出及消费优惠,为市民奉上丰富多元的节日出游选择。 综观这个七夕,从线上预订到线下体验,从异地旅行到本地消费,“浪漫经济”呈现出品质化、年轻化、文化趋向等亮点,成为暑期尾声拉动消费市场的重要引擎。 酒店民宿预订火热,高品质与特色房型受青睐 今年七夕,本地游、周边游等短途旅行成为途牛用户更为热门的选择。广州入围境内游热门目的地前五。 酒店住宿业迎来“七夕式上涨”。据携程数据,七夕节当晚,接近四成酒店订单来自高星酒店,平均间夜价格较前一日环比上涨约10%。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最快的城市包括海口、合肥、贵阳、苏州、哈尔滨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近六成旅行订单由女性用户决策。 根据同程旅行发布的七夕出游报告,今年七夕期间,高品质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近40%,影音房、情侣房、钟点房等特色房型预订周环比增幅分别达57%、69%和超100%。核心地段经济型酒店钟点房甚至提前3-5天售罄。 “酒店特色房型预订热度高涨,反映出悦己消费和体验消费在酒店市场盛行。”平台负责人表示,七夕当天酒店预订用户中,90后、00后合计占比近70%,其中男性用户偏爱影音房与钟点房,女性则更多选择亲子房与高性价比套餐。 民宿方面,记者从途家平台了解到,8月29日至31日,95后和00后民宿预订占比达53%,其中女性用户占比近六成。据悉,为迎合七夕节日氛围,不少民宿都提供了烛光晚餐、私人影院、星空私汤等特色服务,全国民宿预订量靠前的城市包括成都、哈尔滨、贵阳、青岛、北京等。 长线奔赴、旅行过节,传统文化景区热度攀升 七夕遇上周五,为异地情侣提供了双向奔赴的理由。在同程旅行平台,七夕当天,国内机票预订热度周环比增长15%,热门航线多涉及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地,如北京-成都、广州-成都、深圳-重庆等。 据悉,大型文体活动、明星演唱会的举办,成为拉动七夕长线旅游热度的一大动力。如,受2025乒超联赛第三阶段乌鲁木齐站比赛以及乌鲁木齐马拉松比赛的带动,乌鲁木齐市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32%。 传统文化类景区也成为七夕出游热点。8月29日至31日,同程旅行平台传统文化景区预订热度周环比增长52%,夜游产品增长79%。甪直古镇、嘉兴乌镇、无锡拈花湾、洛阳洛邑古城等地推出的七夕主题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与。 其中甪直古镇的“锦夜·青靛甪直”推出“锦衣夜行 江南画缘”七夕主题活动,覆盖门票、住宿、餐饮等场景。据悉,作为2025年江苏省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优秀案例,“锦夜·青靛甪直”已成苏州古镇夜游的“明星项目”,自2024年5月1日试运营至今,累计接待夜游游客超20万人次。 在广州,作为本土文旅地标,正佳广场也在七夕期间推出多项节日互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与文化体验。作为广州市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广州乞巧·七夕节非遗活动周”的协办单位,广场大力推动乞巧文化的普及与体验—— “月老办事处”于8月29日至30日在广正街月老亭开放,互动游戏、签文抽取、礼品赠送等环节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多个主题文旅场馆联动推出七夕主题内容,游客可在正佳极地海洋世界、正佳生态雨林植物园、正佳企鹅冰雪世界等景点打卡情侣造景,参与“比心大挑战”,现场告白可获赠手工气球玫瑰等。 正值正佳广场第三届“正佳星球动漫狂欢节”举办期间,这个七夕,多项IP上新与文化表演活动也吸引不少年轻游客聚集在天河路商圈——8月25日,广州首家“宝可梦官方卡牌道馆”开业,推出新品套装并举办多场赛事; 8月29日,“七夕奇妙游”仙侠主题巡游及情景剧在赛博天街、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广正街等上演,重现“七仙女”“月老”等传统形象;悬疑爱情音乐剧《Jessica》于8月29日至31日在正佳大剧院上演,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和赛博天街也分别举办海底情歌音乐会和情歌专场演出…… 在从化区,8月29日,以“甜野热恋季”为主题的第二届交友旅行大会暨田园牧歌七夕系列活动在越秀·田园牧歌度假区开启,活动融合传统七夕文化与现代交友旅行概念,打造一场集浪漫、趣味、文化、互动于一体的大型甜蜜盛宴。 文 | 记者 刘星彤 图 | 景区提供

    6 min
  3. HACE 5 H

    七夕佳节ד甜野热恋”:青年男女在广州从化遇“甜蜜暴击”

    2025年8月29日,第二届交友旅行大会暨田园牧歌七夕系列活动在广州市从化区越秀·田园牧歌度假区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以“甜野热恋季”为主题,融合传统七夕文化与现代交友旅行概念,打造了一场集浪漫、趣味、文化、互动于一体的大型甜蜜盛宴。火遍全网的“开封干娘”再次来穗说媒,甜蜜好事加倍! 心动雪糕、甜蜜奶茶、爱情咖啡: “文创三件套”甜蜜暴击 交友大会启动仪式于8.29七夕佳节当日正式拉开帷幕。仪式上,广东省甜蜜经济产业联盟宣布成立,该联盟汇聚文旅、品牌、乡村建设等多领域力量,旨在推进甜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幸福学院同时揭牌,据悉,未来,学院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为年轻人提供婚恋辅导和家庭课程,传播新时代家庭观念。 活动中,“甜蜜生活馆”及“甜蜜市集”品牌同步亮相,融合婚俗文化、特色产品和跨界资源,将打造体验甜蜜经济的综合空间。 中国甜蜜经济产业发展大会也于现场举行,将围绕“百千万工程”,从产业、人才、标准等多方面助力县域与乡村发展。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中国十大交友旅行目的地城市”。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首次发布“甜蜜文创三件套”——主题雪糕、奶茶和咖啡,以轻量化、体验型的产品营造满满节日气氛,激发消费活力。 开封干娘来穗说媒, 甜蜜市集热度爆棚 记者了解到,“甜野热恋季”为期三天的活动内容丰富异常,覆盖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情感需求。主打环节“开封干娘说媒”连续三天在天天惦记·结婚小镇主舞台举行。 “开封干娘”为单身青年牵线搭桥,获得了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现场气氛热烈,互动踊跃,成功牵手的嘉宾获得了由谢添地、皇上皇、六福珠宝提供的七夕礼包。 多对青年男女特意趁着美好佳节前往越秀·田园牧歌度假区婚姻登记处领证,为甜蜜时刻再添仪式感。 “甜蜜市集”汇聚了鲜花、文创、非遗工艺品、特色小吃等商家,珠宝展位的“告白墙”打卡互动和抽奖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单身交友局”通过剧本杀、狼人杀等破冰游戏,为单身男女创造了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 记者留意到,越秀·田园牧歌与知名生活美学品牌结庐里特别策划的“信物不老·爱在朝夕——七夕时光之约活动”聚焦45岁以上的伴侣群体,通过“信物盲盒·故事接龙”、“时光修复站”首饰焕新服务、“爱情留声墙”录制寄语等环节,挖掘、致敬岁月沉淀的爱情故事,“青年交友+中年传情”的全龄段甜蜜生态,观念领先。 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不仅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度假选择,也将提升从化区作为“甜蜜经济”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区域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 | 记者 刘星彤 通讯员 黄扬清 图 | 景区提供

    3 min
  4. HACE 6 H

    数字技术让千年民俗焕新颜,木版年画首次“贴”上手机

    “打开手机,就能看见朱仙镇木版年画里的胖娃娃抱着鲤鱼朝我笑,既喜庆又特别!”8月29日,在郑州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出版博览会上,李女士的手机屏保画面引来大家啧啧称奇。这张屏保是一张由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年年有余》改造的数字作品,色彩鲜亮、细节精致。 据参展方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孔令刚介绍,该社将传统木版年画数字化开发,设计成手机屏保,下一步还将继续用数字技术,将优秀传统艺术和传统民俗元素制成手机屏保、表情包、短视频等其他数字衍生产品,深入探索用现代数字技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活化”实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木版年画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汉代,盛于明清,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等地的年画风格各异,承载着古人对丰收、平安、团圆的美好期盼。 传统木版印刷工序复杂,一幅年画需经起稿、刻版、套色等十余道工序,制作周期长;线下传播范围有限,年轻人对其认知多停留在“过年贴的老画儿”,鲜少主动接触。 “要让年轻人爱上年画,得先让年画‘走进’他们的生活场景。”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张继中是这场“年画焕新”行动的参与者之一。张继中自幼接触木版年画,是万同老店木版年画作坊第五代传人,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传统年画融入现代生活场景。 用高清扫描技术完整记录木版年画的纹样、色彩细节——小到年画中人物衣袂的金线勾勒,大到年画里的山水构图,都以像素级精度存入数字库。“传统年画的矿物颜料有独特的光泽感,扫描时我们特意调整了色温参数,确保数字版本还原这份‘古色古香’。”张继中说。 在技术转化环节,团队并未简单“复制粘贴”,而是结合现代审美与数字技术进行创新:用动态设计让年画中的“门神”眼神微动、“胖娃娃”手中的鲤鱼轻轻摆动,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增添互动趣味;针对不同手机屏幕尺寸,优化画面构图,避免关键元素被裁剪;还推出“节气限定款”,如清明将年画中的“春牛图”与柳枝元素结合,中秋让“玉兔捣药”年画融入月亮渐变效果。 据悉,这是国内首次将传统木版年画“贴”上手机,将纸质年画变成数字产品,是一次传统文化数字化开发的有益尝试。 “数字技术不仅是‘搬运工’,更是‘翻译官’,把传统民俗的‘语言’转化成年轻人能看懂、喜欢的形式。”河南民俗协会主席彭恒礼说。 “传统文化的‘根’不能丢,但‘形’可以变。”河南大学出版社副总编邵培松表示,手机屏保虽小,却是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微窗口”。未来,随着AR、AI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或许还能实现“用户自定义年画元素”“扫描屏保听年画故事”等新玩法,让千年民俗在数字时代持续“圈粉”,实现“活在当下、传向未来”。 文|记者 何晶 图|受访者提供

    3 min
  5. HACE 7 H

    推动环五桂山文旅发展:广东文旅招商引资“走进地市”聚焦中山

    8月29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投资促进局、广东省旅游协会承办的2025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走进地市”系列活动暨中山市环五桂山文旅招商对接会在中山举行。 本次活动采取“实地考察+路演培训+招商推介+专题分享”的综合形式开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东田、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海东,五桂山街道、南朗街道、三乡镇、西区街道等地方文旅主管部门相关代表,光亚集团、携旅科技集团、国华文旅集团、励丰文化等文旅企业代表及行业协会代表共约200人参加。 政企联动、供需对接,招商引资增动能 中山市古称“香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里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深中通道开通以来,中山的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人间烟火气、湾区好生活”的城市形象更加鲜明,环五桂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建设成效初显。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东田在致辞中提到,省文化和旅游厅自2024年起启动“走进地市”系列活动,通过厅地协同、多方共创的组织模式搭建“流动化”的对接平台,推动政企对接更精确、资源配置更高效、项目落地更见效,既增强了地方文旅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也为全省文旅产业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期待参会嘉宾把握机遇,加强交流合作,寻找契合点,共同推动一批优质项目在五桂山、中山乃至全省早落地、见实效。 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海东表示,本次对接活动,中山市精心推出岐澳古道入口农文旅项目等40个优质文旅项目对外招商,涵盖休闲娱乐、精品酒店、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多种业态。政策上设立了文旅专项扶持资金,对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指导、多维度服务、全链条管理的“一站式+”服务。诚邀广大企业家和投资者走进中山、了解中山、投资中山。 对接会上,中山市文旅推介官围绕中山市区位优势、文旅资源、产业根基、生活品质和营商环境五个方面展开全面推介,系统呈现中山文旅产业的发展潜力与合作机遇。 五桂山街道、南朗街道、三乡镇、西区街道分别进行了重点文旅项目招商推介,业界专家现场对项目进行逐一点评并表达了合作意愿。 在分享环节,广东两山乡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炜从项目的顶层设计到具体开发模式,完整剖析了农文旅项目的开发路径,并提出落地运营的四大策略——品牌化营销、精细化用户运营、在地化共生与数字化赋能。 中国农业银行中山分行、中国银行中山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山分行等单位代表则介绍了文旅服务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机构专项信贷产品及重点项目金融服务方案。 会上还进行了项目签约仪式,共有15个项目现场签约合作,投资额近13亿元,涵盖度假酒店、研学基地、主题公园、艺术中心等多种类型。 主题线路、实地走访,精准对接谋共赢 活动同期还组织考察了“康养住宿”“整村运营”“景区打造”三条主题线路,分组调研中山市重点文旅项目,精准高效促进合作对接。 在“康养住宿”线路中,考察团走进五桂山街道,这里是湾区腹地,也是人文胜地,素有中山“绿核”“市肺”美誉,红色文化、沉香文化、客家文化和古道文化在此激荡交融。 在“森林康养基地”职教园区滴水位地块和“中山丝绸之路”岐澳古道中,调研团一行深入感受当地生态禀赋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潜力。 “整村运营”线路聚焦三乡镇特色乡村文旅项目,在雍陌村,老旧侨房通过引入新业态,实现了“古色古香”与“年轻活力”的有机融合。在塘敢村,当地依托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优势,以“塘敢萝卜”为媒,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景区打造”线路则先后走访了孙中山故居、翠亨旧村、中山影视城及208亩工改用地,调研了解当地底蕴丰厚的自然景观和名人文化资源。 据介绍,翠亨新区将整合资源优势,计划打造生态旅游体验区、名人文化深度体验区、青创文旅体验区和一老一小先行体验区,并构建以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为核心,以翠亨村、崖口村、榄边村、左步村为代表的“1+N”特色乡村旅游圈。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吴丹 图 | 主办方提供

    5 min
  6. HACE 8 H

    【视频】游湾区 享全运 | 在广州当一把“神枪手”,打卡中式美学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行。 广东每个赛事承办城市秉持“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积极筹备,更将赛事与文旅融合,让“跟着赛事去旅行”助力城市文旅的发展。 为此,羊城晚报策划推出“畅游大湾区 享受全运会——用运动的方式打开一座城”系列融媒体策划报道。 近年来,在“体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体育+”向纵深发展方面,已形成了“广东样板”。“游湾区 享全运”系列,将以“一场赛事·2大主题带·19种湾区生活样本”为主题,以“岭南文化带+滨海运动带”两大主题分类19城,为每一城打造“1个举办项目运动IP+1条非遗体验链+1种特色味觉记忆”的视频产品。 羊城晚报主持人将在每个赛事承办城市选取一项或多项具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通过亲身前往体验并打卡相关赛事场馆或较有人气的运动场地,解析该运动的特点,感受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氛围。 同时,也将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串联当地特色景点、美食、非遗等,形成一条既能运动健身,也能旅游观光的文旅体融合路线。让游客将在运动中感受城市魅力,在旅途中体验体育激情。 “粤动十五运,活力大湾区!”今天我们推出“游湾区 享全运”系列第一期: 广州市文旅体融合路线推荐: 番禺水木射击俱乐部 番禺宝墨园 黄埔下沙村 跳水、射击、足球、田径、霹雳舞、排球、蹦床、攀岩......多项十五运比赛项目将在广州举行,其中不少项目想必大家都早体验过了。 但为新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射击,对大家来说是不是有一种神秘的距离感?不要说当“神枪手”,射击运动用的枪支都没多少人摸过。 此次,乘着十五运的东风,主持人去到广州市番禺区水木射击俱乐部,沉浸式打卡奥运同款运动射击。在教练的专业指导下,主持人亲身感受射击的魅力,从调整枪架、身体对准靶子,到手臂伸直、上膛、瞄准......仿佛置身于十五运的赛场。 这里也对公众开放,你也体验一把奥运冠军“阿条姐”“干饭哥”般的帅气射击姿势吧! 有张有弛,感受完射击带来的激情后,再到同在番禺区的宝墨园沉浸式体验独具岭南韵味的中式美学。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城市,孕育了广府建筑、粤剧、粤菜等典型岭南文化符号,宝墨园中均能一一找到。 乘坐游船到荔枝树下,就是园内火爆全网的“荔枝锦鲤图”打卡机位,穿上汉服更出片。当然,一桌特色的荔枝宴,是感受广东老饕“不时不食”极致美食追求的体现。 还记得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那只气宇轩昂、极具岭南风韵的龙头吗? 旅程结束之前,别忘了再去一趟黄埔区下沙村,那里是非遗龙舟龙头的诞生地。像主持人那样行走在古村落中,观摩非遗匠人匠心独运,潜心雕龙,一同回味这趟别具广州特色的文旅体融合体验之旅吧。 游玩区、享全运,请到广州来打卡! 统筹 | 孙朝方 邓琼 区健妍 策划 | 赖书香 拍摄 | 陈晨 出镜 | 邓振淳 剪辑 | 陈晨 邓振淳 文字 | 黎存根

    4 min

Acerca de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Más de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