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

【經理人Podcast】由總編輯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每周為你解答職場難題、說管理趨勢、訪職場專家,提供下一個世代工作者更多新鮮觀點及職涯提點。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managertoday.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影視關鍵字】EP6|以台流韌性突圍:台灣影視如何走出「單一模式」困局,撐出第二成長曲線?ft.文化內容策進院 王敏惠院長與 NMEA 李芃君理事長

    17 HR AGO

    【影視關鍵字】EP6|以台流韌性突圍:台灣影視如何走出「單一模式」困局,撐出第二成長曲線?ft.文化內容策進院 王敏惠院長與 NMEA 李芃君理事長

    【本系列由 NMEA 與經理人整合行銷部合作策劃】 近年來,從影集《影后》、電影《女孩》、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到 Netflix 全球非英語榜拿下第三名的《器子》,台灣影視看似迎來高峰,卻也暴露出對單一平台與商業模式的依賴。本集邀請文化內容策進院院長 王敏惠與 NMEA 理事長 李芃君,直面產業真相:如何在榮景之後,鍛造不被市場風向左右的「台流韌性」? 本集關鍵字:#台流韌性 《影視備忘錄》  從跨域 IP 合作到擁抱 AI 技術,內容產業能否在變局中重塑競爭力?  面對國際串流市場變動、觀眾注意力被演唱會經濟分食,台灣影視產業該如何在榮景之後維持競爭力?  文策院為什麼要從「創作導向」轉向「商業化+產業化」?以大帶小、強化治理、培育中階管理人才,能否打造更健康的生態系?  TCCF X 亞洲新媒體高峰會如何成為「台流」走向國際的雙引擎?在政策、資本與創意交會下,下一波文化輸出浪潮將從哪裡誕生? 活動資訊搶先看 11/4(二)~11/7(五) 2025 TCCF 創意內容大會就在南港展覽館二館  https://p.accu.ps/8a865t 【火熱報名中】11/24-11/25 2025 NMEA 亞洲新媒體高峰會  https://mt_ad.pse.is/8a87tl 更多資訊搶先看: NMEA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官方網站:https://www.nmea.asia/ NMEA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社群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5976596569845?locale=zh_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7 min
  2. EP543【管理進化論】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AI策略差異!專訪 IBM企業策略轉型顧問協理林東慶

    2 DAYS AGO

    EP543【管理進化論】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AI策略差異!專訪 IBM企業策略轉型顧問協理林東慶

    本集《管理進化論》由資深主編陳書榕,邀請 IBM企業策略轉型顧問協理林東慶,分享協助企業導入AI的觀察。   AI 正在顛覆產業結構與企業運作,許多老闆陷入「現在不用就落後」的焦慮。林東慶指出,導入AI不該只追求效率或 ROI(投資報酬),而應先聚焦於 Return on Insight──從小規模實踐中累積洞察,理解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再談投資回報。 企業要面對的挑戰並非「是否該用 AI」,而是「我想解決什麼問題」。洞察的來源不是靠想出來,而是透過實作、試錯、重新審視流程,從中發現潛在的改善空間。   本集重點 1.AI導入的迷思與現實 許多企業主以為「導入AI就會進步」,但忽略了問題本質。導入科技前應先問:「我要解決什麼問題?」AI 是機會,但更需要清楚的目標與策略。 2.從 ROI 到「Return on Insight」 傳統ROI著重短期回報,應先追求「洞察報酬」。洞察(Insight)來自實踐與實驗,而非紙上談兵。有了 insight,投資才更精準,後續的 ROI 才能放大。洞察不靠「想」,而是從小規模實作、驗證中找出突破點。要檢視企業流程中「因歷史限制而存在的慣性」,嘗試改寫。   3.大企業 vs. 中小企業導入AI的策略差異 大企業:從支援性部門(財務、人資)著手,風險低、組織接受度高,先在內部實踐再推給客戶。 中小企業:彈性高、層級少,適合從「核心業務流程」切入。可直接針對痛點導入AI,效益明顯、回收期短。若決策者理解AI,對核心獲利流程的優化空間更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h 9m
  3. EP542【經理人讀書會】邁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找到定位而不迷惘?中年後的快樂與智慧法則,導讀《重啟人生》

    4 DAYS AGO

    EP542【經理人讀書會】邁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找到定位而不迷惘?中年後的快樂與智慧法則,導讀《重啟人生》

    本集《經理人讀書會》由副總編輯張玉琦,分享《重啟人生》這本書。 人生下半場的挑戰,來自於如何找到內在滿足;中年後能力結構轉變,應將重心從流體智力轉向晶體智力,發揮智慧與經驗;此外,人際關係是下半生的重要支援資源,應刻意經營真正的友誼而非功利人脈。整集提供重新定義成功、轉型能力、及維繫關係的實務建議,幫助聽眾在職場與人生下半場找到快樂、目的與深度價值。   本集重點 1.快樂不等於擁有更多 書中「欲望跑步機」概念指出,人們追求財富、權力、享樂與榮譽,短暫滿足後又設定新目標,容易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真正的快樂來自減法——降低對外部肯定的依賴,專注內在價值。 2,重新定義成功 上半場成功通常與升遷、薪資、成就掛鉤,但下半場應重視內在滿足與生活平衡。成功不必量化或與他人比較,可透過自我成長、貢獻與智慧的運用來重新定義。 3.能力轉型:流體智力到晶體智力 流體智力(創新、學習速度)在中年後下降,但晶體智力(智慧、經驗、教育他人能力)增長。中年後應將工作與貢獻重心從短期表現轉向長期智慧與經驗分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7 min
  4. EP540【管理進化論】一場關稅戰,訂單暴增20%!企業如何分散布局、穩定夥伴,打造抗風險供應鏈體質

    21 OCT

    EP540【管理進化論】一場關稅戰,訂單暴增20%!企業如何分散布局、穩定夥伴,打造抗風險供應鏈體質

    本集《管理進化論》由資深主編邵蓓宣,邀請美德醫療副總經理李昆穎,分享他的供應鏈管理心法。 疫情、關稅戰接連衝擊製造業,但對美德醫療副總經理李坤穎來說,危機反而是練功的好時機。從第一線業務出身的他,歷經代工現場、跨國供應鏈與海外客戶管理,深知「穩定、分散、預備」是供應鏈的三大原則。當訂單因關稅戰暴增時,他學會與團隊「先穩心態、再穩產能」;面對疫情中原料短缺、物流受阻,則是調整布局、提前備料,確保關鍵零件不斷線。李昆穎認為,好的供應鏈管理,不只是面對危機,而是讓制度能承受不確定性。 本集重點 1.從現場出發的管理者,最懂「關鍵點」 身為從業務與代工現場一路升任管理職的主管,李昆穎認為,管理者必須懂得「現場語言」。他曾在工廠親自調度,學會哪個環節最易卡關、哪種原料最容易延遲。這些經驗成為他後來制訂風險應變計畫的重要依據。 2.關稅戰帶來的「紅利」:爆單也要能接得住 關稅議題發酵,美德醫療一度因客戶轉單暴增。表面上是機會,實際卻是挑戰──產能、交期、品質壓力瞬間倍增。他選擇篩單、優先配比關鍵客戶,並同步和團隊建立「爆單專案」,確保擴產不亂、品質不掉。 3. 供應鏈「分散」不等於「分心」 面對地緣政治與原料不穩,美德醫療採取多國布局,但李昆穎提醒,「分散要有策略」。公司在柬埔寨、菲律賓等地設廠,不只是轉移產能,而是建立相互支援的網絡。他強調,若沒有統一管理標準與資訊流控,分散反而變成新的風險。成功關鍵是「標準一致、彈性分工」。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8 min
  5. EP539【總編會客室】AI 讓生產力差距擴大 100 倍!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想讓AI變戰友,企業得開始進行「流程再造」

    19 OCT

    EP539【總編會客室】AI 讓生產力差距擴大 100 倍!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想讓AI變戰友,企業得開始進行「流程再造」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邀請 Google 前台灣總經理簡立峰,分享新書《台灣 AI 大未來》。 當生成式 AI 席捲全球,我們該害怕被取代,還是學會借力?台灣能不能在這波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簡立峰老師從多年觀察與實務經驗出發,談 AI 如何重塑人才市場、企業競爭力與國家定位,並提出台灣的解方,我們都身處 AI 世代,誰能成為指揮家,誰又會被時代淘汰,端看你是否願意開始練習問對問題。 本集重點 1. 1 比 99 的新常態:AI 讓強者更強 疫情後全球財富與能力極化,AI 進一步放大這個差距。美國企業的用人趨勢明顯轉向「資深更吃香、初階更艱難」:初階職位被壓縮、訓練期消失,資深者因懂得與 AI 協作反而加速進步。台灣目前雖未感受到劇烈衝擊,但若企業與個人仍停留在觀望階段,未來落差將更大。 2. 台灣戰略,應從硬體優勢走向邊緣 AI 整合 語言與市場規模的結構劣勢,使台灣更應聚焦軟硬整合:利用製造實力、供應鏈與研發能量,發展如智慧醫療儀器、工業電腦等邊緣 AI應用。例如,台積電若能將研發留在台灣、製造布局海外,透過 AI 遠端管理生產,就能把「硬體製造」升級為「軟體定義製造」,同時分散風險、擴大影響力。 3. 企業與個人如何共進?從流程再造到問對問題 企業導入 AI,不該只看取代與否,而要思考「流程再造」。簡立峰提出 STEP 模型:先分類工作受 AI 影響程度,再設計轉化與教育方案,最後以績效驗證成果。我們要先把 AI 當老闆,學會交代清楚背景與目的,再把它當員工,要求輸出更好結果。懂得提問的人,才能讓 AI 成為真正的戰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h 7m
  6. EP538【接軌國際】AI省錢容易賺錢難?企業為何難靠AI帶動營收?

    15 OCT

    EP538【接軌國際】AI省錢容易賺錢難?企業為何難靠AI帶動營收?

    下載Yahoo App開啟每一天,讓平凡的日子都變成好日子 Yahoo提供即時的重要新聞推播、每日天氣快報還有各種交通資訊,方便你的每一天,現在加入會員還能集點兌換各種好康喔! 打開Yahoo app,每天都有新的發現! 馬上下載 👉 https://fstry.pse.is/89g5k3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下載Yahoo App開啟每一天,讓平凡的日子都變成好日子 Yahoo提供即時的重要新聞推播、每日天氣快報還有各種交通資訊,方便你的每一天,現在加入會員還能集點兌換各種好康喔! 打開Yahoo app,每天都有新的發現! 馬上下載 👉 https://fstry.pse.is/89g5dp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本集由《經理人》編輯團隊精選《加州管理評論》文章,由副總編輯張玉琦、採訪編輯尤韻蓉分享內容與洞察,帶你看懂AI時代企業的營收成長關鍵。 許多企業投入AI,希望開創新商機,但實際結果往往是「提升效率、節省成本」,卻難以真正增加營收。從瑞典電信龍頭愛立信的案例,我們看到AI獲利的挑戰與解方。 這集節目,我們討論: 1. 為什麼AI能提升效率,卻難以帶動營收? 2.「互補性資產」是什麼,為什麼是營收成長的關鍵? 3. 企業要以AI增加營收,還會遇到哪些挑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 min

About

【經理人Podcast】由總編輯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每周為你解答職場難題、說管理趨勢、訪職場專家,提供下一個世代工作者更多新鮮觀點及職涯提點。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managertoday.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From 經理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