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教會的日子

[有趣的靈魂03]—歡樂心理師出走記(下)


當你不再固定去教會,其他人問起:「你現在在哪裡聚會?」,那句「我現在沒有在聚會了」,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說出口?

延續上一集的深刻分享,王雅涵心理師將與我們聊聊,離開教會後的適應期,以及她如何在沒有固定「宗教形式」的生活中,重新找到信仰的實踐方式。這是一場關於擺脫框架、活出更真實信仰樣貌的對話。

在本集下半場,你會聽到:
告別「聚會壓力」的爽快感:來賓分享第一次坦然承認自己「沒有聚會」時的解放感,以及如何在聖誕節、復活節等特殊節日,面對那份想去教會「沾一沾」的失落與徬徨。

信仰 vs. 健身房會員:去教會就像上健身房,是為了維持紀律。但為什麼去教會有時比練肌肉還痛苦?來賓犀利提問:是不是因為教會裡「心理不健康的人」變多了?

「免費」為何是教會的毒藥? 當去教會不需付費,信徒容易抱持「消費者心態」,缺乏責任感,導致少數同工承擔所有重擔。來賓用「健身房要付錢」的例子,點出承諾與責任感的關鍵。

現代教會為何已「無法承接一般人」:來賓直言,今日教會的複雜人際與潛規則,已不適合單純的人進入,否則很容易受傷。她分享了自己不再看重「帶人來教會」的原因。

非典型基督徒的信仰實踐:當生活圈不再繞著教會轉,信仰如何落地?她將去教會的時間拿去健身房,反而找到更真實、健康的社群連結。信仰不在於形式,而在於你在患難時,第一個尋求的是誰。

給掙扎中你的溫暖建議:如果你正與教會漸行漸遠,感到矛盾與困惑,來賓以心理師和過來人的雙重身分,鼓勵你尋求專業協助,釐清自己的價值觀,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信仰樣貌。


本集來賓:王雅涵心理師
推薦 |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wahahappygo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