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结合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来看,我国实现月度用电量连续两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创下全球首次纪录。
作为全国经济“领头羊”,广东用电需求同步“冲高”,电网负荷多次刷新纪录。最新数据显示,广东8月全社会用电量956.52亿千瓦时,约占全国8月全社会用电量的十分之一。一边是飙升的用电需求,一边是不容有失的供电保障,广东如何稳住电力供应“基本盘”?其中有何“门道”?
用电为什么多?
产业发展、高温天气双重驱动
广东的用电需求,常年稳居全国前列。本轮用电量的攀升,源于产业发展和高温天气的双重驱动。
从产业端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亮眼。据广东电网统计,8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956.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5%。第二产业用电量518.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4%。其中,工业用电量511.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3%。工业中的制造业用电量425.86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83.26%,同比增长4.04%。从制造业大类行业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181.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6%,增速高于全省制造业水平1.72个百分点,直观反映出广东高端制造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高温天气则进一步推高用电需求。今年7-8月,多轮高温过境我国,高温高湿天气不仅来得早,持续时间也更长。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今夏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尤其在广东,当空调大规模启动时,用电量直线上升。据广东电网测算,在广东,当气温达到30摄氏度以上时,每增加1摄氏度,对应的负荷就会上升300到500万千瓦。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全省数据中心用电呈爆发式增长。据广东电网统计,8月份,广东全省209家数据中心用电量达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3%。其中用电量同比增速较快的是韶关市、惠州市、佛山市。韶关市数据中心用电量2025年以来连续8个月增速在50%以上,并呈现逐月加速态势。这一数据背后,是“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在广东加速落地,以及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产业对算力基础设施的强劲需求。
供电为什么稳?
基建、绿电、智能筑牢三重防线
广东要在这样的“用电洪峰”里守住供电底线,坚实的电力基建是第一道防线。
在主网层面,广东持续加码电力“大动脉”建设。截至2025年6月底,广东电网公司投产11项主网重点工程,累计建成投产500千伏茂名博贺电厂3、4号机组项目接入工程、粤西网架优化II期工程等主网项目57项。这些工程落地,直接提升了电网的输送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让电力在更大范围内“跑”得更顺畅。
配网层面,广东同样下足了功夫。截至2025年6月底,广东电网公司完成配网项目超1.1万项,配网项目投产数量为“十四五”以来历年之最。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线路升级换代后,电力供应更安全、更高效。这些配网工程相当于畅通了广东电力的“毛细血管”,确保每一度电都能精准送达。
光有基建还不够,广东的供电稳定,还离不开绿色转型和智能调度的加持。
如今,新能源在广东电力供应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就在今年,广东的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了7400万千瓦,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不过新能源的波动性较大,尤其是光伏发电,它受天气、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如何“驯服”这股绿色能量,避免电力供应中断,成为广东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
为此,广东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动电力系统升级换代。依托全国首个多智能体协作的省级AI调度员“明月”,广东电网公司能够精准预测负荷,支撑在线秒级生成电源送出优化方案,并分钟级完成电网方式调整。这一技术最大化释放了新能源出力,为可靠供电加上“智能保险”。
广东这一轮的保电实践,不仅稳住了电力供应“基本盘”,更给全国乃至全球电力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广东样本”。
文|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欧阳逸雪
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