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以“粤联四海 商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粤商大会举行。在下午的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题会上,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童志军提到,金融赋能民营经济,广东金融要做好“加减乘除”法,构建全周期、全链条、陪伴式金融服务新生态。
具体来看,要在总量上做“加法”,信贷投放持续扩容;在成本上做“减法”,减费让利惠企纾困;在服务上做“乘法”,创新赋能企业成长;在管理上做除法,打靠智慧管理体系。
童志军给出了一组数据:广东工行目前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服务的民企贷款客户数超过27万,在公司信贷客户数的占比高达98%。在他看来,“小政府、大市场”是广东特色,基于此,服务好民营企业是广东工行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
截至目前,广东工行民营企业贷款五年翻一番,五年净增超5500亿元,余额突破10500亿元,民企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民营贷款客户五年翻两番,五年净增19万户,户数突破27万,占比高达98%,覆盖18个行业门类、80余个大类、300余个中类、900余个小类。
着力科技金融,童志军表示,广东工行积极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金融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科技支行”的科技金融专营机制,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特性,创新推出“打分卡”授信模型,开发“研发贷”、“专精特新贷”等专属产品,信贷服务覆盖了全市场11%的高新技术企业、21%的专精特新企业、41%的小巨人企业,持续提升广东工行信贷的“科技浓度”。
“广东制造业经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提质升级,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他提到,助力企业做好“出海”突破,广东工行一方面依托“广交会” 联动工银全球网络,与此同时,重点加大跨境资金供给,跨境并购贷款余额超60亿元,成功支持金鹰集团收购维达国际、胜宏科技收购新加坡维胜科技等标志性跨境并购项目。
童志军表示,乘着粤商大会的东风,广东工行接下来将重点攻坚场景化、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四化”,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打破信息壁垒,打造金融服务粤商新高地。
文、图|记者 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