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走进岭南连环画的黄金时代,“洪斯文连环画手稿捐赠展”在粤博开幕

10月1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的“斯文留珍——洪斯文连环画手稿捐赠展”正式向公众开放。展览将持续展至2026年1月5日。

展览聚焦岭南连环画旗帜性人物洪斯文先生的艺术生涯,通过集中展出其家属近年无偿捐赠的近两百件/套连环画手稿、水墨小品及相关文献,系统回顾其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在连环画创作、出版与岭南视觉文化建构中的深远影响,引领观众走进岭南连环画的黄金时代。

集画家、编辑、出版人于一身的“羊城小报王”

洪斯文先生是岭南连环画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艺术生涯深深植根于岭南文化“敢闯敢试”的沃土。他集画家、编辑、出版人于一身,其艺术轨迹与新中国的连环画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

洪斯文早年师从海上连环画家张少呆。1950年南下广州后,他迅速融入岭南文化土壤,将海派技法与广府叙事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南北融合”风格。

他先后担任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并于1980年创办了《周末》画报,发行量一度突破百万份,被誉为“羊城小报王”,深刻影响了改革开放初期大众文化的视觉审美。

以笔为桥,连通雅俗

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洪斯文家属慷慨无私的捐赠。他们向广东省博物馆无偿捐赠当代洪斯文连环画稿、相关见证物及资料等一批藏品339件/套,使这批珍贵的艺术文献得以系统整理、深入研究,首次集中向观众呈现。

策展人彭哲介绍,本次展览以“艺术物料学”的视野解读洪斯文连环画,旨在超越传统对艺术图像的形式分析,透过连环画手稿的物质表层窥见艺术生产的深层机制。

从洪斯文的连环画手稿中可见频繁的橡皮擦痕、涂改液覆盖、编辑批注乃至纸张拼贴痕迹,观众可以清晰见到洪斯文从构图立意、线条经营到符合出版规范之间的反复推敲,进而理解连环画艺术不仅是绘画技法,更是一门复合性的视觉编辑技艺。

展览现场,经典作品《金田起义》《海瑞》等原稿集中亮相,观众可近距离感受艺术家如何通过分镜、线条与细节,将宏大历史叙事转化为生动的视觉戏剧。

同时展出的还有其在广西桂平金田公社为创作《金田起义》所绘制的大量速写,真实再现了老一辈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态度,是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理念的生动艺术诠释。

洪斯文先生的艺术生涯,深刻体现了岭南文化开放包容、务实创新、雅俗共赏、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

他以笔为桥,连通雅俗,其艺术人生是中国连环画史乃至大众文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更是岭南文化现代演进的生动见证。

彭哲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精湛的连环画艺术,更能感受到一位艺术工作者对时代的回应、对岭南文化的坚守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 | 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粤博宣

图 | 广东省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