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1. 1 HR AGO

    “湾区优品”扬帆出海!2025跨境电商年会“湾区优品直播之夜”举办

    9月27日,2025跨境电商年会“湾区优品直播之夜”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以“直播赋能跨境,湾区链接全球”为主题,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社广东分社主办,广东省直播电子商务协会、香港直播电商联会、澳门直播协会协办。 现场汇聚了电商平台、品牌企业、MCN机构、主播达人及行业专家等300多位代表,共话跨境电商与直播电商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执行主任梁智勇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我国跨境电商持续壮大外贸新动能。依托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制度创新优势,“澳门+横琴”正在成为跨境电商和品牌出海的新高地。跨境电商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首先需要平台和头部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品创新、完善渠道建设、畅通沟通机制等,维护市场秩序,构建良性竞争环境,创新行业价值。其次要倡导科技向上向善的价值主张,反对价格内卷、算法至上、贩卖焦虑。最后要注重品牌价值的塑造和品牌体系的提升,既要走出去,也要走上去,更要走进去。既要打通产业链、整合价值链,也要做大朋友圈、盘活生态圈。 发言环节从“价值实现”与“技术驱动”两大维度展开。漠小曼品牌创始人杨小曼结合自身经验,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直播电商实现品牌推广、产品销售和粉丝增长;知名MCN机构交个朋友控股副总裁谢钱伍则分享了直播电商新技术赋能行业、提升运营效率与用户体验的路径。 跨境电商与直播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各领域优秀主播、平台与服务机构的努力与坚守。活动现场发布优秀案例名单,包括“湾区主播影响力建设优秀案例”“湾区跨境电商平台全球市场推广优秀案例”“湾区 MCN 机构直播运营优秀案例”“湾区直播带货促消费优秀案例”“湾区产业协同发展优秀合作案例”“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等。 本次活动成功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促进了粤港澳三地跨境电商与直播电商资源的深度对接与战略协同,为“湾区优品”构筑了扬帆出海的新赛道。 文、图|记者 杭莹

    3 min
  2. 1 HR AGO

    “瑶”请你来!乐广北高速一六服务区焕新亮相

    听瑶歌、赏瑶舞,看绣娘飞针走线,品满杯瑶山茶香……9月29日上午,乐广北高速一六服务区热闹非凡,一场以“一六新章·瑶韵绽放”为主题的助农兴业志愿服务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历经1年的精心改造升级,乐广北高速一六服务区今日正式以全新姿态开门迎客,以“五色瑶族,风采一六”为设计主题,深度融入了瑶族文化元素,打造了一处展示地方文化、丰富旅途体验的温馨驿站,为中秋国庆假期出行的旅客带来沉浸式的瑶乡风情体验。 观赏“瑶”趣 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本想着只是停下车加加油,没想到能看表演、听歌曲,还买到这么地道的瑶乡特产!”准备返乡过节的李先生手里提着刚买的瑶茶,满是惊喜。 当天上午,一六服务区现场精心设置“瑶族特色文化展厅”“助农展厅”“驿品会”三大区域。乐广北志愿者化身“文化讲解员”,向过往司乘生动讲述乳源过山瑶的历史;驿品会非遗展销区里,瑶族绣娘现场展示刺绣技艺,吸引围观的司乘纷纷参与上手学习。 活动还邀请了乳源瑶族自治县文艺小分队助阵。《绣花裙》《鼓舞瑶山》等瑶族情景歌舞轮番上阵,驻足观看的司乘群众掌声不断,欢笑与喝彩交织,给旅途增添了热闹和温暖。 “双节”期间,一六服务区助农活动还将持续“上新”,推出瑶绣技艺展示、瑶乡特色美食推介等活动,给旅途留下美好记忆。 瑶味出山 打造“交农文旅商”融合窗口 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依托,一六服务区积极探索“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平台。 围绕“乡村好物+民族文化”主题,一六服务区设有面积达440平方米的特产店,含120多种瑶族文化产品及100余种的广东土特产。 新增的特色农产品专柜里,全是来自粤北大山里的好物。上新的香菇、木耳还透着刚晒透的山野气息;体验台上的高山果茶经冲泡后香气四溢;瑶医古方配制而成的按瑶浴包、艾草贴实用又安心;现场还有定制版 “盘王印” 特产礼盒供旅客挑选。 “后续我们会结合时节变化,持续上新不同品类的本地特色产品;同时还将组织志愿者走进瑶乡助农采茶,让更多的瑶乡优质特产出山进城。” 乐广北高速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图 | 记者 王丹阳 通讯员 沈高 邓秋华

    3 min
  3. 1 HR AGO

    郑永年:投资大湾区就是投资粤商未来

    商道通四海,实干兴广东!9月29日,以“粤联四海 商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粤商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知名粤商代表和各界贵宾齐聚一堂,携手绘就大湾区繁荣发展新画卷。 “各位粤商朋友,投资大湾区就是投资你们的未来”,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在大会主旨演讲中表示,他估计,在未来十年内,大湾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创中心。 郑永年表示,从历史上看,包括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少数、不到二十几个经济体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的经济体。他认为,除了像中东或北欧等国家的资源类型经济体,其他经济体要发展成发达经济体需要两个条件: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开放的经济体。 “我们离发达经济体只有一步之遥。”郑永年表示,中国就是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最大的亚洲经济体。 “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开放,我们国家的开放,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越来越成熟。”郑永年说,尤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审视粤港澳大湾区,他非常有信心,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最大的世界中心指日可待。具体而言,对比世界其他三个湾区,美国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从经济总量来已是最大的,从发展潜力尤其是科技进步的潜力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也是最有优势的。“尽管美国旧金山湾区有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但是美国没有制度的优势。”郑永年说。他的研究团队提出科技进步的“三驾马车”:必须拥有大批具有基础科研能力的大学或机构;必须拥有有能力把基础科研转化成应用技术的大批企业;需要强大的金融服务。而粤港澳大湾区,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比美国的湾区都好。 郑永年在演讲中表示,如果大湾区能稍微做一些机制体制的改革,他估计“在未来10年之内,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创中心”。 “我希望粤商朋友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大的机遇。”郑永年说,“这个大的机遇不常有,要抓住机遇不仅为自己发展,也是为了家乡、国家的发展。” 文|记者 王丹阳 图|记者 蔡嘉鸿

    3 min
  4. 2 HR AGO

    吴丰礼: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解锁工业升级新思路

    商道通四海,实干兴广东。今日,2025世界粤商大会上,近千名全球粤商代表齐聚一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丰礼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其深耕智能制造近二十年的历程与思考,为广东乃至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来自一线的新思路。 企业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企业应如何应对?”吴丰礼的答案简洁而有力:练好内功,增强“韧性”。 自2007年在广东创业起,拓斯达便锚定智能制造领域。“我们18年以来,其实就坚持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践行‘让工业制造更美好’的使命。”吴丰礼表示,公司始终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并掌握了控制、伺服、视觉三大核心技术。从2017年成为创业板首家机器人上市企业,到如今拥抱人工智能,拓斯达的发展印证了“专注主业”的长期价值。 广东制造底气何来? “制造业强大的背后,是工业装备的强大。”吴丰礼用一组数据展示了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底气:2024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能56.6万台,广东一省便贡献24万台,占全国44%,连续5年稳居第一。 他指出,广东不仅规模领先,而且产业体系完善、政府支持有力、集群效应显著,尤其是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六个与智能制造紧密相关,“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验证场景”。在“制造业立省”鲜明导向下,广东已成为智能装备企业发展的沃土。 从工业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 只是一场“自然的进化”? 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有何不同?在吴丰礼看来,二者并非替代,而是互补与进化。 “工业机器人追求的是功能价值——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稳定性更好”;而人形机器人则侧重“能力的建设”,最终目标是从专用机器人走向通用机器人。他指出,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从“玩具级-教育级-工业级-家庭级”的演进,而现在,“它们已经开始学会进厂打工”。 他透露,拓斯达基于超过160家制造企业的调研发现,“如果机器人不能干活,就无法真正创造价值”。因此,公司推出的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正是基于注塑行业真实工艺需求研发,“真正能干活、懂工艺”。 如何才能打造出一款能为制造业所用的机器人?吴丰礼的体会是:一定要把能力建在“手”上。 “人能干活大部分靠双手。”他说。拓斯达将过去20年在工业领域积累的“力控技术”注入人形机器人研发,并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三分之一,已取得专利超900项。 与此同时,工艺闭环同样关键。团队深入工厂验证了13种工艺,最终将成功率从95%提升至工业可用的99.5%,并收敛出码垛、检测、搬运等5类制造业最需要的工艺场景。“制造业最看重品质稳定性,95%的成功率远远不够。” 如何走向全球? “中国制造的水平跟我们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吴丰礼提到一个细节:在拓斯达全球开放日上,来自墨西哥、印尼的客户在看到实际解决方案后,当场恳请“多派工程师来我们国家”,会议甚至为此临时增设签约环节。 目前,拓斯达产品已进入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优质合作伙伴超22个,上半年海外销售同比增长48%。在吴丰礼看来,这不仅是市场拓展,更是广东制造业实力被全球认可的标志。 “当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可以说解锁了工业升级的新思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当其时。”吴丰礼强调,未来的机器人将是“硅基大脑”与“钢铁躯干”的结合。 从2021年起,拓斯达便与华为、阿里、智谱等企业合作,构建技术生态圈,推动机器人从“编程执行”走向“自主决策”。他判断,机器人落地的场景将“从标准化走向非标准化、从单一任务走向综合任务”,而广东正在这场变革中扮演关键角色。 文 | 记者 孙晶 图 | 记者 蔡嘉鸿

    5 min

About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More From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