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這兩大經濟體真的是變臉比翻書還快,昨天(14日)早上才說情勢緩和、關係很好,今天馬上又風雲變色。中國商務部宣布制裁,南韓造船巨頭「韓華海洋」旗下5家美國子公司。接著美中雙方也同步對遠洋航運企業,加徵額外港口費,影響範圍涵蓋節日玩具到原油等多種貨品,前一天才出來緩頰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又痛批中國對稀土和礦物的管制行動,是試圖「把全世界所有國家一起拖下水」,最新進展是,川普在台灣時間大概凌晨3點半多又發文,指責中國拒絕購買美國大豆是「經濟上敵意的行為」,並威脅考慮以「食用油禁運」作為報復。
美國CNBC財經台主播 Eamon Javers : 以下是他(川普)所發布的內容,他說 : 「我認為中國是故意不購買我們的大豆,對我們的大豆農造成困難,這是種經濟敵對行為。作為報復,我們正在考慮終止與中國在食用油和其他貿易方面的業務往來。例如,我們自己可以輕鬆生產食用油,我們不需要從中國購買。」
請注意「考慮」這個詞。因為儘管川普總統和財政部長貝森特在過去四天裡發表了許多激烈的言論,但需要關注到這都是尚未發生的事情,也就是沒有任何實際提高關稅或具體報復的行動。
美國貿易代表 格里爾 : (100%關稅)很大部分取決於中國的行為,是他們選擇將局勢大幅升溫。就像我說的,我們的協議是我們會維持低額關稅,只要你們保持稀土的流通。他們現在卻說要控管更多的稀土和下游產品,所以我們要提高關稅,也有憑有據。(記者 : 但這樣的威脅策略和提高關稅,對中國真的有效嗎?) 我們發現確實是有效的,回到四月和五月來看,當對中國課的關稅是大約140%時,這對他們的經濟來說非常挑戰。他們經濟如今是出口導向,他們的房產價值低落,他們擁有所有需要的基礎建設,他們有超級高的青年失業率,他們必須仰賴出口才能維持成長。
貿易事務執委 塞夫柯維奇 : 不幸的是,這並非我們第一次遭遇此類措施。此類限制措施已經迫使一些歐盟企業停產,造成了實際經濟損失,並損害了信任。這並非關乎安全或禁止擴散,這些管制措施直接針對民用工業。因此,我們不能袖手旁觀,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我正與七國集團G7的各位同僚保持密切聯繫,並且與中國合作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彭博資訊資深科技分析師 Anurag Rana : 目前的情況是,甲骨文積壓了大量訂單,需要投入資金才能將其轉化為收入。他們需要開設更多資料中心或出租更多資料中心,他們需要購買更多晶片、更多硬體,並將所有這些整合在一起。最終,他們需要從所有這些中獲利。所以他們現在正轉向任何能找到晶片的地方,AMD似乎就是他們的下一站,這個舉動更在表明我們並非完全依賴輝達,我們還有其他選項,這有助於他們在輝達的定價方面做出選擇。另外,我們知道過去幾年晶片的價格越來越高,這可能是一個原因。另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問題,是工作負載的類型,因為我們知道要獲得絕對最佳的效能,還是必須使用輝達晶片。
【本集10/15上午鏡新聞首播,10/15中午鏡好聽播出】
主持人:洪簡廷卉 Tuhi
Podcast音檔後製:劉姿吟
| 鏡好聽Android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Informace
- Pořad
- Kanál
- VycházíDenně
- Zveřejněno15. října 2025 v 3:50 UTC
- Délka12 min
- HodnoceníNezávadn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