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北京路古籍书店停业”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记者到实地探访发现,书店玻璃门紧闭,门上张贴着“业态调整,暂停营业”的告示。
羊城晚报记者即采访书店相关人士,对方澄清:所谓“停业”实为误传,此次仅为业务调整,预计两个月后重新开放。
记者在现场看到,书店内图书已有序打包装箱,古籍类书籍被特别包裹保护,部分工艺文创品仍陈列在书架上。尽管书店暂停营业,但仍不时有读者在店门口驻足,仔细阅读告示内容,向店内张望。
“网传书店已经停业是不实信息。”古籍书店店长张蕾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们只是进行业态调整,预计需要两个月,古旧书销售业务将会保留,但具体调整方案暂还不便透露。”
创建于1957年的古籍书店,是广州最早的书店之一,也存在于无数热爱文化的市民读者记忆中。店内主要经营古籍珍本、善本线装书,以及现代新印文史、哲学、学术图书、文房四宝等。历年来,古籍书店收购、抢救的古代珍本不胜枚举,如唐代的《唐人写经》、宋代的《活人事证药房》、清代俞钥批注的《水经注》等。
走进书店,青瓦吊檐、五蝠藻井等传统元素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氛围。朱红立柱两侧的对联,上书:“经营传统文房石雕工艺用品,发行古今典籍书画碑帖印谱”。与普通书店不同,古籍书店更像一座小型专业博物馆。一层陈列工艺品、文创产品和畅销书籍,二层则专设古籍雅藏区,所有典籍均对外开放阅览。
店员表示,暂停营业前,店内顾客以步行街的年轻游客为主,客流量有限。目前,书店的古籍文献修复业务也早已停止,经营以售书为主。在网络购书和电子阅读普及的冲击下,传统书店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古籍书店也难逃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
一位自20世纪90年代就常来光顾的老读者,向记者分享:“平时没事就会过来看书,已经形成习惯了。看到暂停营业的消息很惊讶,非常期待它重新开放的那天。”
北京路古籍书店既是淘书客的“宝藏地”,也是城市中轴线上的“活历史”。期待它能在新时代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文|记者 熊安娜
图|记者 张子皓 张瑞柠
视频|记者 张瑞柠 张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