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

中国在疑虑中酝酿新的五年规划,科技创新成为头号事项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西郊的京西宾馆闭门召开,372名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齐聚一堂。

法国世界报周一写道,在此次会议上,中共将审议新的五年规划,为2026年至2030年的经济发展制定框架,我们则可以从中窥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未来走向。

法国世界报指出,尽管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显著,中国依然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体制:北京当局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本次会议的重点,就是审议自2026年初至2030年底实施的第十五个五年规划。这一五年规划反映了中共高层尤其是强势领导人习近平的政策优先方向,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和政策的总体框架,随后会在各个级别严格执行。

这一规划关乎重大:在一些领域,中国仍在努力追赶,而在另一些方面,例如电动汽车,中国已取得技术领先地位。面对与美国日益紧张的竞争关系,科技自主成为中共的绝对优先。

法国世界报也指出,中国是在充满疑惑的情况下制定新的五年规划的。目前,北京当局在国内所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

信心不足与经济挑战

根据10月20日公布的数据,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经济增速放缓。家庭层面的感受则更加低迷:虽然9月份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5%,但零售销售额仅增长3%。

中国民众的消费信心 从“十一黄金周”假期中也可以窥见一斑:在为期八天的假期中,游客人均每日消费约13.7欧元,低于2019年疫情前的14.3欧元。影院观影人次同比下降4%,票价随之下跌,成为中国通缩趋势日益明显的缩影。

最近几个月,中国当局对媒体经济报道及网络悲观言论的审查显著收紧,反映出当下的紧张与不安的气氛。

法国世界报表示,曾经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中国社会,如今却显得踟蹰不前。五年前的2020年,北京为了抑制被视为危险的房地产泡沫,突然收紧开发商的融资渠道,导致中产阶层投入大量积蓄的楼市迅速降温。资本随后流向制造业,却又带来了产能过剩与价格下滑。青年失业率上升、出生率下降、生活成本飙升以及社会信心的丧失,都成为摆在中国领导层案头的棘手问题。

北京当局正试图做出回应。7月底,中国政府宣布一项前所未有的育儿津贴政策:每名3岁以下儿童每年可领取3600元人民币(约合433欧元),以鼓励生育。未来的五年规划预计也将突出“刺激消费”的主题。然而,北京仍对构建类似欧洲式福利国家保持警惕,认为那会导致“懒惰”。有经济学家表示,“对政府来说,这不是最核心的问题,因此很难想象会有大规模财政支持来扭转当前的周期性低迷。”

科技创新成为头号优先事项

法国世界报强调,对北京来说,将被置于首位的问题是科技创新。10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新华社署名文章,标题为“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性突破”,文章列举了中国在人工智能与无人机领域的突出进展,明确了当局的优先事项。文中写道:“未来五年,创新的力量将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