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跨越歷史與人性的深度對話
歡迎來到由神經生物學教授安德魯·休伯曼(Andrew Huberman)主持的 Huberman Lab Podcast。本集節目邀請到的嘉賓是暢銷書作家羅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他的著作包括《權力 48 法則》、《人性的法則》和被休伯曼譽為探索和追求人生目的「絕妙指南和實用工具」的《精通》(Mastery)。
休伯曼強烈推薦《精通》,並指出這本書探討了自我探索的心理學與人際互動的心理學之間的交互作用,植根於歷史和現代文化,對每個人都有啟發。在這次涵蓋範圍廣泛的深度對話中,他們討論了如何找到並實現人生目的、選擇伴侶、動機與緊迫性,以及格林在經歷中風後所領悟到的「死亡之地」(Death Ground)概念。
--------------------------------------------------------------------------------
一、尋找你獨特的使命(Life's Task)
羅伯特·格林指出,作為人類,我們的誕生沒有明確的方向。當你找到這種目的感——他稱之為**「人生的使命」(Life's Task)**——你的能量就會集中,生活就有了方向。
1. 追溯童年的種子: 格林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現象,我們的 DNA 和早期生活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力量來源。這種力量的關鍵在於找回兒時的「衝動聲音」(impulse voices),這些聲音在四五歲時就開始引導我們,告訴我們喜歡或不喜歡什麼。
• 專注於內在傾向: 我們的大腦自然傾向於一種或兩種智慧形式(intelligence),例如詞語智慧、抽象智慧、或動態智慧(kinetic intelligence,即與身體相關的智慧),這就像大腦中的紋理(a grain in your brain)。成功的關鍵是順應這種紋理發展。
• 情感連結加速學習: 當你與某個主題產生情感連結時,你的大腦學習速度會比沒有情感投入時快上兩三倍。一旦你找到了這種原始的傾向,你就獲得了做事的能量和紀律。
2. 找回「內在雷達」: 隨著年齡增長,外部的噪音(老師、父母的期望、同儕的壓力)會淹沒內心的聲音。格林鼓勵人們,即使到了 30 或 40 歲,仍然可以透過「考古學」般的過程,挖掘童年時期的那些骨頭(指引)來找到人生的使命。這能為生活提供一個重要的方向感,就像一個指南針。
--------------------------------------------------------------------------------
二、權力、誘惑與脆弱的力量
格林試圖將「權力」(Power)從負面語境中抽離出來。他認為,人類與生俱來就渴望對周遭環境和事件擁有某種程度的控制感。這種需求驅使我們採取行動,包括尋求影響他人的能力。
• 誘惑的藝術: 誘惑(Seduction)是一種藝術,它源於早期歷史中的社會禁忌(taboos),禁忌反而激起了人類違反的慾望。
• 關鍵在於脆弱性(Vulnerability): 誘惑涉及脆弱性。被誘惑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共謀的,因為他們選擇讓對方進入自己的內心空間。格林強調,能夠對他人敞開心扉、展現脆弱性,實際上是一種積極的特質,是一種情感和智力上的智慧。
--------------------------------------------------------------------------------
三、從「死亡之地」汲取能量
在訪談中,羅伯特·格林分享了自己 2018 年 8 月 17 日經歷中風的經驗,這是一次瀕死體驗,讓他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
• 中風帶來的啟示: 這次經歷讓他意識到,自我(self)是一種幻覺,時間感是混亂的。儘管中風奪走了他熱愛的一些活動能力(如徒步、游泳),但卻帶來了巨大的感激和對生命奇特的覺醒。
• 「死亡之地」的策略: 這種瀕臨死亡的體驗與他《戰爭 33 條戰略》(33 Strategies of War)中的策略概念——「死亡之地」(Death Ground)——相呼應。這源於中國古代戰略家孫子(Sun Tzu)的思想。當壓力逼近,背水一戰時,你會激發出平時缺乏的能量。格林以此激發人們的緊迫感:我們隨時可能面臨死亡或失去一切,因此不應浪費時間。
--------------------------------------------------------------------------------
四、人際關係中的細微差別與覺察
1. 夥伴關係的價值: 格林強調,長久的伴侶關係是人生的錨點。在選擇伴侶時,核心價值觀的契合(convergence)至關重要,例如對待動物的態度、金錢觀、以及幽默感。這必須是基於對自我角色的了解(self-awareness),而非僅僅追求文化期望的「戰利品妻子」(trophy wife)。
2. 真實的「崇高感」(The Sublime): 格林提到他正在寫關於「崇高」(the Sublime)的新書。崇高是超越我們所處狹隘領域的體驗。
• 真實與虛假: 真實的崇高來自內在生成,是一種變革性的「高峰體驗」(peak experience),持久且滿足。虛假的崇高則來自外部,透過成癮行為(如毒品、酒精、購物、線上憤怒或參與狂熱的事業)來獲取即時滿足。
3. 掌握非語言溝通: 格林指出,人類演化史上長期缺乏語言,因此我們的大腦具備對非語言溝通的高度敏感性。
• 專注於觀察: 他建議刻意「關閉」語言,像觀看靜音電視一樣觀察人們的行為。非語言行為(如眼神、姿勢、腳的方向、微笑的真偽)會不斷洩露人們的秘密。
• 眼神與聲音: 真實的笑容會點亮整個臉部和眼睛。格林特別指出,深層的自戀者(deep narcissists)通常擁有「死寂的眼睛」(dead eyes),他們透過你看,將你視為可利用的工具。此外,聲音的語氣(tone of voice)也難以偽裝,能揭示一個人的信心和情感狀態。
4. 應對焦慮與 AI 的威脅: 焦慮(Anxiety)是重要的訊號,表明你還沒有理解某些事情,需要深入思考。如果我們總是急於尋求即時答案來消除焦慮(例如依賴 AI 或 ChatGPT),我們將扼殺大腦發展出更高層次思考的能力。格林表示,我們應該崇拜人類的大腦,它是已知宇宙中最複雜、最有創造力的奇蹟。
--------------------------------------------------------------------------------
總結:轉變人生的地圖
羅伯特·格林與安德魯·休伯曼的對話提供了一份寶貴的人生路線圖,指引我們如何深入挖掘內在的本質,勇敢面對人際關係中的複雜動力,並以緊迫感和感激之心,全力以赴地實現我們獨特的使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3wycxc1h3j01w16c9o0ue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Oplysninger
- Serie
- Publiceret21. oktober 2025 kl. 04.00 UTC
- Længde26 min.
- Sæson1
- Episode32
- VurderingIkke anstødeli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