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个拥有“完美人生剧本”的外企人,会突然辞职去卖窗帘?这一期请到的朋友叫潘潘——她从河南小县城一路考到名校,拿北京户口、进外企、成家生子,却在37岁毅然离职创业。我们聊了外企温室的倦怠感、民企的“社会毒打”、绩效评价背后的职场人性,以及她如何从零学做生意,放下光环当起“窗帘师傅”。
- 外企待了11年,为什么突然觉得像"温室里的驴拉磨"
- 在民企遭遇的绩效打击,如何让她重新思考职场人性
- 从零开始学做生意,放下名校光环当"窗帘师傅"的心路历程
- 创业三年后,如何摆脱焦虑,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潘潘的故事不仅关于勇气,更关于打破单一评价体系、重新定义自我价值。
【时间轴】
00:00-02:50 从外企人到窗帘销售:追求生活平衡的职场转型
- 别人眼中我拥有“完美人生”:北京户口、外企管理岗、家庭美满,但我内心始终有种说不清的不满足
- 决定离开不是因为冲动,而是长期职业倦怠和对“轨道人生”的反思
- 我想探索一种更自主、更真实的生活方式,哪怕从最基础的卖窗帘开始
02:50-05:25 从记者到外企:职业转型与个人成长的探索
- 我其实是跨专业考研学新闻,但工作一年后发现完全不适合自己
- 外企给了我11年安稳成长的环境,但也让我习惯了“温室模式”
- 很多人觉得外企是上岸,我却越来越感觉像“驴拉磨”,失去了对外面世界的敏感度
05:25-07:10 从名企离职创业的转折点
- 37岁那年,一次绩效评定成为导火索:明明完成得很好,却得了B-
- 新领导的全方位打压让我第一次见识到职场可以如此不讲规则
- 那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里,从未为自己活过
07:10-11:04 职场冲突与绩效评定引发的个人成长反思
- 从前我总是怀疑自己不够好,这次打击反而让我长出了自信
-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要让一个不专业的领导来定义我的价值?
- 这次经历让我看清:职场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判断体系
11:04-14:39 从职业倦怠到自我觉醒:职场人的成长与反思
- 离职后我才发现,之前的焦虑和身体问题都是长期压抑的结果
- 家人从来不会夸我,我习惯了报喜不报忧,这次决定为自己做一次主
- 离职第二天整个部门被裁,我才明白在职场上有时候你就是个“成本数字”
14:39-19:22 职场挫折引发的人性与关系反思
- 从前我在职场总是掏心掏肺对人好,结果发现利益面前人性经不起考验
- 这次经历让我重新思考交友和合作的底线:工作中可以友好,但不能天真
- 我开始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了分辨什么样的人值得深交
19:22-23:20 从职业倦怠到创业自由:职场人的觉醒之路
- 离职后我面过几家大厂,最后关头却想:为什么不试试gap一年?
-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不按计划行事”,从前上学找工作都是无缝衔接
- 尝过自由的滋味后,我发现再也回不去那种被KPI绑架的生活了
23:20-28:12 职场挑战与个人成长:从困境中寻找出路
- 创业初期最大的挑战不是赚钱,而是心态调整:从每月有固定收入到自负盈亏
- 我建议每个想创业的人都要有HR、猎头、律师朋友,关键时刻能给你专业建议
- 职场能力可以迁移,但商业思维需要从零学起,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
28:12-31:02 从零开始的窗帘生意:偶然与热爱的交织
- 最开始只是帮前同事做小区团购,没想到从此踏上“窗帘不归路”
- 从卖闲置物品到摆地摊,我刻意练习最基本的商业能力:销售、沟通、服务
- 虽然被人叫“师傅”有点别扭,但我发现亲手为客户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很真实
31:02-36:50 从零开始的窗帘创业之路:心理落差与坚持
- 女儿同学问“你妈妈做什么”时,我确实有一瞬间的尴尬
- 但很快我就想通了:用劳动赚钱不丢人,丢人的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 创业三年最大的收获不是赚多少钱,而是找回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36:50-40:43 创业项目选择与心理调适:热门赛道与个人能力的权衡
- 很多人追AI、出海等热门赛道,我却选择最传统的家居行业
- 我的逻辑是:再小的赛道,只要你做得深、做得专,都能找到生存空间
- 创业不是选热门,而是选适合:你的能力、资源、兴趣是否匹配这个事
40:43-46:18 创业过程中的自我驱动与正向思维
- 我不再给自己打KPI,而是关注“今天有没有往前推进一点”
- 创业后我变得更有耐心:一个项目可能半年才见效,但这很正常
- 最大的转变是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创造”,这种心态让人更有韧性
46:18-49:40 职场评价体系与个人多维度价值
- 同事一句话点醒我:“没有任何单一维度可以定义你”
- 职场喜欢用绩效、职级给人贴标签,但人的价值远不止这些
- 我现在更关注:我能否创造价值、是否持续成长、生活是否平衡
49:40-54:36 个人价值认知与创业心态探讨
- 从小我就是“好学生”,总想获得外界认可,创业让我学会自我肯定
- 现在如果有人质疑“名校毕业怎么卖窗帘”,我会一笑置之
- 真正的自信不是来自标签,而是来自你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4:36-58:48 创业与职场能力迁移:预期管理与成功积累
- 别信“年入百万”的创业神话,多数成功者都有多年积累
- 我的经验是:给自己3-5年时间,专注打磨一个最小可行性产品
- 打工是点状能力,创业是系统能力,需要时间慢慢搭建
58:48-1:02:37 创业之路:从零开始的系统工程与长期规划
- 我现在规划已经做到明年:什么时候推新品、什么时候拓展渠道
- 创业不是短期搏一把,而是长期经营,需要清晰的路线图
- 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被外界浮躁的声音带偏
1:02:37-1:05:48 创业认知与实践:从零开始的积累与探索
- 我花大量时间泡图书馆,系统学习商业经典,而不是刷短视频
- 实践方面从小处入手:摆地摊、做团购,验证每一个商业假设
- 创业需要好奇心:为什么他的生意能成?我的客户真正需要什么?
1:05:48-1:08:38 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的创业心态转变
- 最开始我很拧巴:为什么客户总在周末咨询?为什么生意时好时坏?
- 后来想通了:不确定性才是常态,要学会和它共处
- 现在我会告诉女儿:妈妈的工作就是客户休息时我们忙,这很正常
1:08:38-1:10:50 从北漂执念到平衡生活:一线城市与家乡的选择
- 从前觉得留在北京是成功标配,现在发现家乡建设得也很好
- 有独立赚钱能力后,你在哪里生活更多是个人选择问题
- 我开始享受“双城生活”:北京做事,老家放松,找到自己的节奏
1:10:50-1:12:28 创业与独立赚钱能力的觉醒
- 最大的自由不是时间自由,而是“我可以靠自己能力活下去”的底气
- 很多人做自媒体不赚钱,是因为只解决了流量端,没完成商业闭环
- 真正的创业需要全链条能力:产品、供应链、销售、服务一个都不能少
1:12:28-结束] 创业之路:从零开始的商业学习与心态调整
- 我的建议:先小成本试错,再系统学习,最后找真生意人交流
- 创业不是为证明自己,而是选择一种更自主的生活方式
- 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和耐心,给自己足够时间成长
【嘉宾简介】
潘潘,《职场脱轨指南》主播,中年大厂裸辞,小镇做题家从0创业,旷野溜达ing。
“考好大学、找好工作、结婚生子……不想再为人生节点而活了。”
【主播】
姜旭:《姜就一下》、《当你红了》主播,互联网从业者。
【制作团队】
出品:鸣响制造
主播、制作人:姜旭
后期:恣穗
设计:阿希
商务支持:小跳
Ficha técnica
- Programa
- FrecuenciaBisemanal
- Publicación22 de septiembre de 2025, 23:00 UTC
- Duración1 h 17 min
- ClasificaciónAp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