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日誌:
01'40'' 關於基督教與客家的緣分,過去我們談過比較積極的部分,特別是早期在客家原鄉的巴色差會的角色。
03'21'' 在台灣,客家族群的基督教徒,相對於其他族群比例較低,全球客家亦然。
04'00'' 基督教會對爭取客家信仰部分的努力,無形中對客家文化語言的復振帶來的影響。這次我們今天主要的話題。
05'40'' 客家是一塊福音的硬土,還是福音對客家族群的灌溉不足之辯。可能是用閩南話向客家人傳福音的後果。
07'35'' 客家文化、漢人的人神觀,和基督教的一神觀有根本上的不協調,解釋了基督福音傳播的一部分可能性與限制性。
14'30'' 客庒基督教會的資源、組織、語言等,都可能是造成「客家福音硬土」的解釋的角度。
19'00'' 1988年臺灣客家文化復興正式開啟,事實上教會起步更早,比客家團體發起我母語運動早十年就開始推全球客家福音運動,成立全球客家福音協會(1978年,客福)。
23'00'' 客家宣教神學院(2000年,客神),也比台灣的客家學院的成立更早一些。培養熟悉客話的養牧人員。
26'00'' 客家神學院,以客家為特色的神學院,用心回應客家文化的提問。看待祖先的眼光正在轉型。
32'00'' 峨眉個案:祭祖與基督信仰的調和。敬重祖先與信仰基督之間,可以建造溝通的橋樑。
35'00'' 十年倍加運動,連結世界各地的教會,創作許多客語(客家)歌曲,豐富了客家。
40'00'' 客家福音,以客為對象,復興客話、翻譯客家聖經,有客語小組、查經班,均具有發展客語的「非預預期結果」 (unintended consequence)。
42'00'' 走進社區,美食、歌唱、文化展演,連結上客家文化,客家作為一種傳福音的方法,福音的傳播也強化了客家文化的意涵。
43'00'' 客家基督徒的倍增,有助於推動客家倍增的理想。
47'00'' 平行於客委會對客家文化的重視與推動,客家福音的做法對客家文化的推動,有一定程度的親近性(elective affinity)。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5/10/20/235953/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Information
- Show
- Channel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13 October 2025 at 11:15 UTC
- Season1
- Episode93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