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棒球中「K」代表三振?
作者:Hannah Keyser
在棒球中,用字母「K」來代表三振,是這項運動中最優雅、最快速記憶的縮寫,尤其對於新聞標題來說更是如此。因此,這個縮寫的創始人是現代體育記者的先驅-亨利・查德威克(Henry Chadwick)。
查德威克是一位出生於英國、居住在布魯克林的記者,十九世紀中期在《長島星報》(Long Island Star)與《紐約快報》(The New York Clipper)撰稿。他被認為是棒球「比數表(box score)」的發明者之一,這也是他對棒球運動的諸多貢獻之一,使他在過世後被追授入選棒球名人堂。
在電視、廣播甚至攝影尚未普及的年代,美國的棒球發展仰賴報紙報導來傳播比賽訊息,這也成為推動棒球普及的重要手段。雖然查德威克不是第一個記錄每局得分的人,但《棒球雜誌》(Baseball Magazine)稱他1859年的一篇比賽摘要為「史上第一個發表的棒球比數表」,也讓他被譽為現代棒球記分系統的創始人。
他在之後數十年間所創的許多縮寫至今仍被沿用,例如「K」。雖然現代記分卡會用線條標記安打,查德威克當時則使用 HR 代表全壘打、D 代表二壘打等等。
至於打者被三振出局,當時稱為「三次揮棒未中(struck three times)」,查德威克被普遍認為是「strike-out(三振)」這個詞的創造者。而在比數表中,他選用了「K」來代表三振,因為「S」這個字母已經被用在其他項目上。同時,查德威克也常用「the batter was struck(打者被擊倒)」這句話,而「struck」這個單字的最後一個字母就是「K」。
除此之外,在棒球界,反寫的「K」(即反向 K)也有特別意義,它代表打者在第三好球時沒有揮棒就被三振,球迷們也熟知這個記號的用法。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官方也承認查德威克對這種用法的推廣,這或許也是他於1938年被選入國家棒球名人堂的原因之一,並且成為數十年來唯一一位入選的記者。
詳細棒球數據縮寫請查看: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A3%92%E7%90%83%E7%B5%B1%E8%A8%8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Published13 May 2025 at 08:00 UTC
- Length3 min
- RatingClean